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嘉四灵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灵生卒迄无确考,今将可考知者略述于此。 (一)徐照。叶适《水心文集》卷十七载《徐道晖墓志铭》,内云,墓志作于宋宁宗“嘉定四年闰月二十三日,距卒四十五日。”按:是年闰二月,故知徐照仍卒于是年,即公元1211年。生年无考。 (二)徐玑。《水心文集》卷二十一《徐文渊墓志铭》云:“嘉定七年十月二十日卒,年五十三。”即卒于公元1214年,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永嘉县志》本传亦作“年五十三”。然清初吴之振等编《宋诗钞初集》,所撰徐玑《二薇亭诗钞》小传,及《四库提要》卷一百六十二徐玑《二薇亭集》提要引《宋元诗会》,皆作“年五十九”,  相似文献   

2.
中药反畏禁忌,在中兽医古籍文献中早有记载。公元1608年出版的《元亨疗马集》中,“陈反畏忌,禁药须知”就有六陈、十八反、十九畏、妊娠服忌的记载。据高晓山等考证:谬希雍的《炮灸大法》(公元1622年出版)的十八反歌诀,比《元亨疗马集》还要晚14年。二者字句可以说完全一样。清代的《牛医金鉴》中指出:“诸药相  相似文献   

3.
遵循“古证复原”的原则,利用算理分析的方法阐明刘焯等间距二次内插算法的构建原理,提示刘焯算法结构的程序性表现出中国古典数学机械化与构造特征;探讨刘焯二次内插算法从等间距到不等间距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4.
《旧唐书·孙思邈传》载:“自云隋文帝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其卒年明确记为永淳元年(六八二年)。查《隋书·天文志上》:“改开皇二十一年为仁寿元年”,该年为辛酉年,西历六0一年,则至永淳元年实为八十三岁,不符“年九十三”一语。若以辛酉年为准,则与该传史事相悖者甚多,故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他是开皇辛丑年(五八一年)生,如《辞海》、翦老《中国史纲要》等均持此说;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作“约五八一年”,基本相同。以此推算,孙氏年寿为一百零三岁。  相似文献   

5.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唐皇室后裔,才华横溢,其诗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南朝乐府弦歌的传统,形成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独待风格。不幸,他英年早逝。或说他活了二十四岁,见李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生二十四年”)、《旧唐书·李贺传》(“卒时年二十四”);或说他二十七岁死,见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贺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贺生二十七年死矣”)、《新唐书·李贺传》(“年二十七”)。沈亚之为李贺好友,所说当为可信。且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之四诗有“二十未有二十余”之句,窥其意,亦可证明他超了二十四岁。《旧唐书》误袭《李长吉小传》之说,而至《新唐书》时已订正。关于李贺之死,《李长吉小传》有一段记述: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标校本《新唐书》、《旧唐书》经过校勘和标点,使用起来方便多了。但由于条件的局限,校勘标点方面仍觉有美中不足之处。现将本人在使用该书时的读书心得贡献于右,以供将来重新整理两书时参考,每条下所附册、卷、页,均依标校本,不另注。 1、《旧唐书·高祖纪》(第一册一卷,二页): (隋大业十三年)五月甲子,高祖与(王)威、(高)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 按:“开阳府”,《旧唐书·刘政会传》、《刘文静传》、《新唐书·刘政会传》等处均作“鹰扬府”,《册府无龟》卷三0九·宰辅·佐命二,卷三四五·将帅·佐命六亦作“鹰扬府”,此处当出校。 2、《新唐书·高祖纪》(第一册一卷,一六页): (武德六年夏四月)癸酉,裴寂为尚书左仆射,萧瑀为右仆射,封德彝为中书令,吏部尚书赵恭仁为中  相似文献   

7.
何格恩,杨承祖,李世亮先生写的《张九龄年谱》(分别见《岭南学报》1935年第4卷一期、1980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始兴文史》1988年第8期),材料丰富,考证有据,颇有见解。然其中仍有伕漏或不够详尽之处,为此特作一些补遗。二十六岁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徐浩生(703—782年)。徐浩是张九龄的外甥,两人关系密切。张弍《东海徐公碑》:“(浩)始自登朝,时为中书令张曲江所器重,忘年定契,不复以礼秩关情。”九龄卒后,徐浩撰写《文献张公碑铭》。三十七岁开元二年公元714年  相似文献   

8.
为了便于行文,《新唐书·吴兢传》简称《新传》,《旧唐书·吴兢传》简称《旧传》。一、关于《新传》中所记吴兢上疏请玄宗纳课的时间问题《新传》:“玄宗初立,收还权纲,锐于决事,群臣畏伏。(吴)兢虑帝果而不及精,乃上疏曰:‘……’。寻以母丧去官。服除,自陈修史有绪,……。”《旧传》记吴兢自陈修史有绪事是在开元三年(公元715年),而吴兢母丧在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从而上此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史上,王粲(字仲宣)这个名字不是很陌生的。他生于公元一七七年(汉灵帝熹平六年),卒于公元二一七年(汉献帝建安二二年),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王粲自幼聪颖,十四岁时就受到当时的大文学家蔡邕的赏识。《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王粲“少在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相迎。”这在王粲的确是可引以自豪的。  相似文献   

10.
宋宁宗庆元六年庚午(1200年)至嘉定十六年癸末(1223年)庆元六年庚午(1200)五十一岁是年因病和“伪学”党禁居家。三月九日,朱熹卒,年七十一。门生故旧因禁令不敢送葬(《朱子年谱》四下)。四月二十三日,岳父高子莫卒,因病不能行礼,强为文祭之(文集二八)。。八月,光宗赵卒,年五十四(《宋史·光宗纪》)。嘉泰元年辛酉(1201)五十二岁是年起复,任湖南(荆湖南路)转运判官(墓碑记)。任所在漳州(今长沙市)。《宋史》本传:“差知衢州,辞。起为湖南转运判官”。文集卷二《湖南运判到任谢表》略云:“拜思除于尚病之时,…  相似文献   

11.
俗语词零札     
露柱《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卷六《丑女缘起》:两脚出来如露柱,一双可(胳)膊似粗椽。(800页)这是形容丑女的脚胫、胳膊粗大难看,如同柱子、椽子一样。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增订版,以下简称《通释》)“露柱”条把上例“露柱”释为“旌表门第的柱端龙形的部分”(见该书第三篇“释名物”,77页。),按“露柱”一词在宋代禅宗的白话著作中常见,似不能以《通释》所说  相似文献   

12.
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晚年又号灵鹫山人,逸民。“世为太和(今大理市)人”(《李中溪先生全集》卷十,第15页。以下引用此集,视情况标注卷次及页码,或仅标注卷次),“世居苍洱之间”(卷七,34页),“土著”(卷八,46页,51页),元阳自述为大理“土著”亦见于《鹤庆军民府城记》(杨金铠《鹤庆县志》卷二),为白族。生于明弘治丁已(公元1497年)卒于万历已丑(公元1589年)。嘉靖丙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分宜、江阴县令,监察御史,荆州知府等职。李元阳为官清廉,敢于同朝廷奸党作斗争,对皇帝亦诤言直谏,极力捍卫国家利益,关心民间疾苦,“格君惠民卓然有经世才”(卷一·行状)。40岁时,愤于朝政昏暗,毅然辞官归里。著作有《心性图说》、《中溪漫稿》、《艳雪台诗》等,由后人编入《中溪家传汇稿》,重刊时,编为《李中  相似文献   

13.
顷阅《鲁迅研究资料》第3辑,上面谈到《二心集·序言》署名男儿的《文坛上的贰臣传》,说:“这篇文章是否在‘某报’发表过,或真是《民国日报》故弄玄虚”,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334页)。从我所接触到的材料来看,这“某报”似乎是《轰烈报》。证据如下:鲁迅主编的《新地月刊》(即《萌芽》月刊第6期)上刊载《社会杂观三十八·所谓“左派”》一文,批驳右派对革命者的攻击,当中引到《轰烈报》的谬论:“《轰烈报》说:‘鲁迅先生在共产党诅骂到怕之后,一拉拢就屈服了,光华书局所出版之《萌芽》,名为鲁迅主编,实则是共产  相似文献   

14.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2):51-51
我社信息出版中心2003年2月出版的《MBA经典教程系列:哈佛商学院“项目管理全书”》(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全书”)第四册1123~1127页中的案例,抄袭了清华大学吴之明教授撰写的“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经验教训与21世纪工程——台湾海峡隧道构想”一文(该文发表在《科技导报》1997年第2期第12~16页),抄袭的内容中还包含有对原作曲解的改动。  相似文献   

15.
明代大儒孙应鳌,贵州清平(今凯里炉山)人,官至工部尚书、国子监祭酒,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19岁时,受业于王阳明大弟子贵溪徐樾,“即传其所受阳明心斋之学”,系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对儒学,特别是对儒家主观唯心主义学派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造诣颇深。莫友芝在《黔诗纪略》中评其为“海内群以名臣大儒归之”。孙应鳌乡居时,筑学孔精舍讲授儒学,为王阳明心学在贵州的传播,作出不小贡献。其《寄学孔书院诸会友琐言》(简称《琐言》),“为乡里立教”,继承并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宋代程朱理学的僵化教条,以及他们讲的穷“理”的途径比较繁难,士大夫把程朱理学当成获取名利的工具,使其学说逐渐丧失对人心的羁绊作用。王阳明批评明代中叶的社会风气是:“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传习录》上)因此,他想从整饬人心  相似文献   

16.
阮瑀(公元?——公元212)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早年受学于当时著名学者蔡邕,建安中都户曹洪欲请他掌管书记,被拒绝。后应曹操之请,出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建安”十七年卒,是“七子”中继孔融之后第二个辞世者。关于阮瑀的著述,《隋书·经籍志》录有五卷,新、旧唐书同,《宋史·艺文志》阙载,至明张溥纂《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仅收录《阮瑀集》一卷,然文多残缺,诗亦不整。据此可知,其作品于宋代已大多亡佚。今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传     
①曹雪芹生年,定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已为现今多数红学家研究者所同意。见王孟白《关于红楼梦著作权问题》中《关于红楼梦著作权的论证方法问题》第二段(北方论丛1979年第5期)。曹雪芹卒年,据甲戍本脂评云:“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考“壬午”是“癸未”的误记,而除夕按公历计算已入甲申,则是1764年2月1日。详见吴世昌《郭沫若院长谈曹雪芹卒年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又,施剑青《曹雪芹的笔迹问题》(文汇报1979年11月13日第4版)中说:“……而盖子背面所写的悼亡  相似文献   

18.
《广雅疏证》十卷,清王念孙著。王念孙,江苏高邮人,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从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开始致力于《广雅》的疏证,每天疏证三字,寒暑无间,至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冬,完成前九卷(第十卷用儿子引之的稿子)。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写成自序,作为疏证《广雅》的小结。《广雅疏证》是王念孙潜心研究的结晶,是他毕生学术思想的体现。学者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段玉载誉之为“不朽之作”。《清史稿·儒林传》:“(念孙)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  相似文献   

19.
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是我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10卷,第152页)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积极拥护者和参加者,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名著《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在国际和国内都有较大的影响。今天我们研究沈括及其《梦溪笔谈》,对于认识我国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发  相似文献   

20.
日本画坛巨擘东山魁夷先生的风景艺术,早已蜚声世界,中国读者于近几年也得以一睹其风采。他的优美散文《与风景的对话》(湖南美术出版社1988年9月版)和《东山魁夷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1989年9月版)中译本的陆续出版,使广大读者更充分地领略了东山魁夷之美。 东山魁夷之美,是一种典型的东方美,与中国美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使我们倍感亲切。首先是对待大自然的和谐态度。东山先生的风景画,以其与自然真挚的亲昵,生动体现出这一东方美特征。他曾指出:“西欧人为征服自然而奋斗,而日本人则一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话》74页)。他在《秋日大和路》一文中,曾为山乡桧前村“同自然环境保持了高度的和谐”而“受到深深的感动”(《散文选》157页)。他还说,他从小就“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的对立面”,自然与他“成天价都在亲切地交谈着”(《散文选》244、245页)。他的画和文,不就都是“与风景的对话”吗?其次,相对于西方艺术的写实性,东山风景还有鲜明的抒情性。他曾说,自然美景就是他“自身的反映”,自然“也就是我自己的心灵”(《散文选》176页)、“我自身心灵的表象”(《对话》99页)。因而他作画,就特别重视“包含在画面中的作者的内心的鲜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