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课外,西南联合大学教师通过聊天、散步、郊游、借书、请客、指导学生社团等方式,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西南联合大学师生课外交往频繁和密切,一是因为骤然紧缩的生活空间为师生朝夕相处创造了绝佳条件;二是因为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让本科生享受了研究生的待遇;三是因为学生乐意、渴慕与教师亲近;四是因为教师是纯粹的教师,将教书育人视为第一职责。西南联合大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启示我们,教育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生动的交往,是"面对面"心灵交流的艺术,因此,线上教学取代不了线下教学,课堂教学取代不了课外教学。当今大学,师生相处的紧密空间不复存在,教师闲暇不足而焦虑有余,导致师生课外交往缺失,由此造成疏远、冷淡和缺乏教育性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维度的大学师生关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关系,从文化维度来考察大学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对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为建构和谐的现代大学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大学师生关系的和谐,有赖于大学师生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教师文化霸权的自觉消解和学生正确"文化生态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是弘扬自由教育传统、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文关怀教育。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与学术研究机构,其教育本质是通识教育。书院的通识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书院文化精神、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大学英语是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目前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着人文教育与文化传承功能发挥不足、管理模式陈旧、课程内容单一,"功利化"与"应试化"等问题。从书院通识教育的视角探索大学英语教育,有利于解决现存问题,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多元文化人才。书院通识教育在教学理念、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上,对现代大学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许多大学在强调科研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加强本科教育。多个大学在尝试的一种途径就是办住宿式书院。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开创了精英模式的住宿式书院,其核心元素为书院独立、导师制和师生交流。美国大学继承了英国模式的一些内涵和形式,在学术和学生事务部门的配合支持下,以学生宿舍为平台,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建立起一种多元化的大众模式的住宿式书院。英美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会对中国高校办住宿式书院有重要启示。中国高校覆盖人员多、地域广,只要努力探索,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模式来。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关系,也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多集中于基础教育领域,多指向于师生关系的意义和构建策略等“外围”研究.未来师生关系的相关研究,应该破除上述两种倾向,向高等教育领域延伸,以大学师生关系为研究重心.大学师生关系中,以“知识”和“情感”为中介的传统师生关系面临困境及转型必要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实施形式使得有必要从一种新的视角去研究大学师生关系.文化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和谐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文化融合,而要实现文化融合,最重要的途径是创设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沟通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时时、处处、人人、事事”学习泛在的新时代,现代大学书院的任务需要跃升为促进学生学习。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视角来看,书院呈现出三种样态:辅助学习、分工学习、融合学习。目前三类书院功能层次较低、学习性设计不足、相关要素未能回归学习本义,因而未能充分发挥书院促进学习的价值。为促进学生投入学习,实现书院教育经历最优化,书院要开发和利用学生住宿学校所带来的时间、空间和群居等天然优势,设计书院目的化教育方案、完善书院室友匹配方式、建立有效的书院导师制、拓展互动性的书院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7.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具有浓厚的书院特色,教育内容上坚守朴学传统;教育形式上坚守讲习传统;学术研究上坚守自治传统;师生关系上坚守自由传统。其在国学和国学高等教育方面的自我矛盾表现为四个层面:一是作为特殊高等教育机构独特个性的秉持与丧失;二是以传统的方式实现国学研究和现代国学教育的发展;三是在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不断趋向于传统与保守;四是试图用传统文化解决因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具有浓厚的书院特色,教育内容上坚守朴学传统;教育形式上坚守讲习传统;学术研究上坚守自治传统;师生关系上坚守自由传统。其在国学和国学高等教育方面的自我矛盾表现为四个层面:一是作为特殊高等教育机构独特个性的秉持与丧失;二是以传统的方式实现国学研究和现代国学教育的发展;三是在发展的时代大潮中不断趋向于传统与保守;四是试图用传统文化解决因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扩招后,研究生质量出现下降。很多研究者忽视了教育主体的作用而从经费、实验设施、图书资料等入手来反思研究生教育问题。实际上,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主要由生源、教师和师生关系决定。选择余地变小、录取质量降低,生源质量制约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空间;生师比迅速增加,导致教师指导时间和精力过于分散;师生关系的异化导致培养过程中的质量无法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立足于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导师队伍的优化以及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师生因交流不畅而导致彼此关系不融洽,借鉴邀请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转变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观念、角色与方法以实践"邀请性教学法"这一新型师生交流方式,可以减少矛盾与冲突,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成为知识的共同探索者与创造者。这种教学法赋予"传道授业解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1.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教育组织 ,肇源于唐末五代 ,历经宋元明清四代 ,逐步成为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基地和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绵延千年 ,至光绪 2 7年 (190 1年 )清廷布告天下 ,改古代书院为学堂 ,而各省基本实现改书院为学堂则是光绪 2 8年 (190 2年 )的事 ,因此书院改制距今整整 10 0年。虽然书院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从制度层面已经不复存在 ,但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书院积淀下来的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仍然有极强的生命力。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台湾喜马拉雅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华文明 2 1世纪新意义”学术研讨会 ,围绕“传统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中国近代教育界的一位领袖人物。20世纪20年代,仿照欧美高等教育体制建立的中国大学显现诸种弊端。有鉴于此,胡适重提古代书院,据其所推崇的大学理念对传统书院进行现代阐释,并尝试联结书院制度与大学制度,借此补救当时教育的弊病。但从胡适与清华国学研究院的事例可以看出,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亦存有紧张关系,由思想阐释落实到制度建设洵非易事。胡适对书院现代价值的阐释,引书院入大学的实践活动,既有教育史上的意义,又为当下中国大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波普将宇宙分为三个世界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特别强调世界3知识的客观性,忽视世界2人的因素.现代的大学教育交往不仅要强调知识的重要作用,更要分析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缺陷,强调师生主体间性,树立发展观、互主体观与宽容意识,突出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梅贻琦是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其思想在任职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校长期间逐渐成形。其实,"从游"主张的起源甚早,梅贻琦赋予其新的涵义并付诸治校实践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了古代的游学思想并进而提出其影响深远的"从游说"。梅贻琦把学校环境比喻为水,师生喻为大鱼和小鱼,师生关系似引导和跟随的关系。在当今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从游说"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蕴,大学教育仍需继承和发展"从游"思想,凸显本真教育之旨趣、追寻健全人格的发展、力主充满师生对话的大学教育方式以及倡导大学学习之自由。挖掘"从游说"的当代教育意蕴,希望能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寻绎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孕育了王夫之、左宗棠、曾国藩等一大批国之栋梁。如今再探讨岳麓书院的教育,可以发现其"讲会"与"会讲"的教学模式,"质疑问难"的教学方法,以及书院学生遵循的《读书法》都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借古思今,在当今教学改革的风潮下,岳麓书院的教育确实能给当今高等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带来一些启示:首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造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培养学生批判性意识;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创建活力课堂,促进学生批判性思考;最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养成批判性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书院教学特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组织,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但它在传递中国文化,传播学术思想,开创一代学风,丰富发展古代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处在困境中的中国民办高校应如何借鉴?文章通过对书院兴衰原因的分析及以与中国民办高校的比较,认为中国民办高校之所以没有大的发展,政府和民办高校双方都有责任,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民办高校自身要苦练内功,树立牢固的质量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民办高校在21世纪的定位-建立书院式的民办高校。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儒家是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思想流派,针对现代教育制度的弊端,现代新儒家把书院作为重要的教育形式予以继承,力图将书院的人文主义教育精神发扬光大,表现在:道德归宗、文化救国济世的办学宗旨;立足中学、博采西学的知识观念;研修结合、死守善道的治学精神。新儒家的这些努力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无疑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缘情立教内外双修--郭店楚简所见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了一批孟子以前的儒家竹简 ,填补了孔孟之间教育思想的一段空白。郭店儒简以情论性 ,探讨了性、情、心、道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缘情立教、教化成性的思想。在此基础上 ,描述和论证了以物动性 ,以悦逆性 ,以故交性 ,以义厉性 ,以势黜性 ,以习养性 ,以道长性的情感教育过程 ;提出了知情体道 ,由义入道 ,内外双修的成德途径 ;确立了“金声玉振” ,内外和谐 ,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这些教育思想上承孔子 ,下启孟子 ,以情性论为特征 ,对我们正在提倡和实施的情感教育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处在困境中的中国民办高校应如何借鉴?文章通过对书院兴衰原因的分析以及与中国民办高校的比较,认为中国民办高校之所以没有大的发展,政府和民办高校双方都有责任.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支持力度,民办高校自身要苦练内功,树立牢固的质量观.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民办高校在21世纪的定位--建立书院式的民办高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