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高树芹 《护理研究》2004,18(20):1793-1795
介绍了手背静脉穿刺技术的进展 ,重点阐述了如何促进静脉充盈、手背静脉各种穿刺方法以及如何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3000例各类病人的手背静脉穿刺,并对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对手背摆放的位置,进针技巧,止血带的张力,头皮针的选择,拔针方法及对肥胖病人、水肿病人、老年人、寒冷天气时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将硝酸甘油注射液用于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具体操作进行了介绍。认为手背静脉穿刺掌握好穿刺技巧和要领,加之配合硝酸甘油注射液在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局部应用,可提高手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手放松与握拳:手背静脉穿刺方式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如何在穿刺中减轻患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是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手背静脉具有暴露部位最小,活动度限制最小的优点。本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输液的可行性,并与顺向静脉穿刺输液相比优劣。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法(同一病人同一部位两种方法交替穿刺),逆向静脉穿刺输液者为观察组,顺向静脉穿刺输液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和静脉输注成功率、穿刺无痛率有明显差异。结论 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输液不影响静脉回流,提高了手背远端静脉穿刺成功率和静脉输注成功率、穿刺无痛率,提高了手背远心端浅静脉利用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在长期或反复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倒长期或反复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每例患者双日采用手背远端顺向静脉穿刺,单日采用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结果:手背远端逆向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榆注成功率及一次固定成功率均高于手背远端顺向静脉穿刺(P<0.05,P<0.01).结论:逆向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静脉利用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良手背静脉穿刺方法,以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减轻疼痛。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新入院需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左右手自身对照,将每位患者的左手和右手随机按传统的握拳式手背静脉穿刺法或者改良式手背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回血时间、淤血数、外渗数、静脉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式手背静脉穿刺法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外渗、减少患者痛苦,为临床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手背静脉穿刺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手背静脉是静脉穿刺的主要部位。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新的手背静脉穿刺方法 ,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现介绍如下。1 方法  按传统静脉输液操作要求准备好 ,改已往让病人握拳为拇指内收 ,其余 4指并拢向掌心面。穿刺者用左手握紧被穿刺者的手 (掌指关节及以下 ) ,并向指端与掌心面拉近皮肤 ,然后选择穿刺点穿刺。2 优点  上述穿刺方法使手背静脉的穿刺点处在横向的最高点 ,易于固定 ,适用于各种病人 ,特别适宜手背静脉细及肥胖型的病人手背静脉穿刺新方法@李金娥!251900$山东省无棣县人…  相似文献   

8.
疑难静脉患者选择腕部掌侧面浅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疑难静脉患者即手背部浅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等部位用肉眼无法看清血管者,如何快速准确地选择好静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确保一次抽取所需血量,多年来一直是护理工作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我院2007年1-5月对100例疑难静脉患者选择腕部掌侧面浅静脉穿刺采血与选择肘正中静脉或手背浅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彭君  吴柯  王莹 《全科护理》2013,11(19):1783-1784
[目的]探讨握手法固定皮肤在老年病人手背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住院病人216例老年病人为对象,运用常规和改良手背浅静脉穿刺两种方法固定手背穿刺皮肤,比较两组病人穿刺成功率及疼痛感受情况。[结果]实验组手背浅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对疼痛的感受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握手法固定皮肤进行手背浅静脉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同时降低病人对于疼痛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色LED灯在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72例患儿按传统方法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加用了红色LED灯,并评价应用红色LED灯后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结果 172例患儿一次性成功率为91.86%.结论 在传统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中应用红色LED灯,能提高患儿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1.
1例血友病患者误服甲乙酮中毒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疑难静脉患者即手背部浅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等部位用肉眼无法看清血管者,如何快速准确地选择好静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确保一次抽取所需血量,多年来一直是护理工作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我院2007年1—5月对100例疑难静脉患者选择腕部掌侧面浅静脉穿刺采血与选择肘正中静脉或手背浅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背静脉是临床上静脉穿刺最常选择的部位。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原手背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不仅提高了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还减轻了病人疼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手背静脉穿刺是临床静脉输液时较常选择的部位。如何减轻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是本文的目的。近几年,我们采用新的握手式固定手背静脉穿刺及穿刺针与皮肤成50~60度角进针快速穿刺方法。经临床调查,与传统的病人握拳及穿刺针与皮肤成15~20度角进针穿刺方法相比,有较显著减轻疼痛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上常用的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时选择手背掌指关节浅静脉穿刺的技巧.方法 选择性穿刺手背掌指关节近心端、掌指关节间和掌指关节远心端的浅静脉.结果 只要手背掌指关节浅静脉的穿刺和固定方法得当,穿刺成功率占90%以上,同样能完成经静脉途径的治疗和检查任务.结论 病人外周浅静脉条件差或者是病人有主观的原因不愿穿刺临床上常用的浅静脉时,可以选择穿刺手背掌指关节附近的浅静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指穴按摩用于减轻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312例住院期间进行静脉补液的患者分别采用2种方法进行手背浅静脉穿刺,一种是直接进行常规浅静脉穿刺,另一种是在指穴按摩后再进行常规浅静脉穿刺。观察比较2种方法下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情况。结果指穴按摩能明显缓解手背浅静脉穿刺疼痛(P〈0.05)。结论指穴按摩缓解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徐云  胡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092-4093
目的 手背静脉穿刺时应用解剖学和新方法穿刺使患者达到无痛,或最小痛觉.方法 利用手背静脉及皮神经的分布规律和新方法穿刺在临床进行3 500例次手背静脉穿刺.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中现有疼痛强度(PPI)进行评分.结果 临床应用证实利用两者进行静脉穿刺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其他区域(P<0.05).结论 在手部解剖图上所注明的"乏神经区"用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降低了穿刺失败率,减轻了患者穿刺时疼痛.  相似文献   

17.
对内科患者24160人次手背静脉穿刺时握拳与手放松的观察。结果:手放松时,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0%,握拳时一次成功率为83.0%。建议穿刺手背静脉时患者手宜放松,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手背静脉是临床上静脉穿刺最常选择的部位。本人通过临床实践,对手背静脉穿刺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发现新的方法不仅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还能更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疼痛。从而提高了穿刺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握指法和握拳法手背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门诊输液患者,按输液时间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握指法手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取握拳法手背静脉穿刺,观察并比较2组静脉穿刺所用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t=-15.32,P<0.05;穿刺一次成功率观察组94.5%、对照组86.0%,两组比较,x2=8.21,P<0.05。结论手背静脉穿刺时握指法优于握拳法。  相似文献   

20.
改良静脉穿刺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群 《当代护士》2005,(8):73-74
目的通过比较患者对改良静脉穿刺法和常规静脉穿刺法的疼痛反应程度,探讨改良静脉穿刺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分2组2日内进行2种不同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观察.对照组:第1天用常规静脉穿刺法在左侧手背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第2天使用改良静脉穿刺法在右侧手背与左侧手背同部位处进行静脉穿刺,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对疼痛的反应程度.结果改良静脉穿刺法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静脉穿刺法(p<0.01).结论改良静脉穿刺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