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守护圈",按品管圈活动步骤,应用品管圈手法,针对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低的问题,建立《患者病情及健康教育索引本》、实行医护一体化责任制管理模式、制作"儿科常见疾病标准护理计划"、建立责任护士"SBAR沟通模式"汇报流程等对策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由改善前的51%提升到88%,圈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改善前后数据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使医护配合默契度增强,责任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从而使责任护士能更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精神科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以提高责任护士对精神科患者病情知晓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活动前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低的原因,针对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对比实施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结果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由56.4%提高到77.7%,增长了38%。全体圈员对QCC手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较活动前有明显的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率提高护士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骆晓婷 《当代护士》2016,(12):145-148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中的作用。方法护士自愿组圈,选定主题为"提高泌尿外科患者术前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确认等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并确认活动后患者术前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结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健康知识知晓率由80%提高到95%,目标达成率为136.3%,进步率为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在品管圈方法的运用、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6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提高手术患者术前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同时能提升圈员的团队精神及持续改进质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床边交接班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ICU护士交接班项目缺失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订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项目的缺失率由改善前的27.8%降低至改善后的9.22%。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护士床边交接班项目缺失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促进ICU护患沟通中的作用。方法由9名ICU护士组成QCC,设定主题为促进护患沟通,按QCC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包括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解析、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与检讨,比较活动前后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行QCC后,ICU护士对护患沟通满意度的自我评价由50.0%升至85.7%(目标设定为71.4%);患者的护患沟通满意度由67.0%升至83.3%(目标设定为90.0%)。活动后,圈员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凝聚力、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护患关系融洽程度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促进ICU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临床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ICU物品取用率的效果。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ICU物品取用率为选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等措施进行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彻底解决物品乱放混放,进步率达100%。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ICU物品取用率,优化了工作流程,圈员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常用工具改进工作,对比糖尿病患者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饮食知晓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由12.5%提高至38.3%,圈员的工作热情、创新思维、个人表达能力、责任与荣誉、品管圈手法应用及团队精神均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知晓率,提升了护士运用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品管圈来提高血液透析住院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护知识的知晓率。方法按自愿的方法组圈,圈员7人,应用头脑风暴法及5、3、1评分法选定主题为提高血液透析住院患者深静脉导管维护知识知晓率,品管圈活动按计划、实施、确认、处置4个阶段,10个基本步骤: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来进行,活动时间为2016年3月7日~8月31日。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应用品管圈活动,护士对血液透析住院患者深静脉导管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深静脉导管维护知识的知晓率由活动开始前的66.2%提高到活动后92.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血液透析住院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自我维护依从性,减少因导管自我护理不周导致的意外脱管及深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识知晓率。方法开展以“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识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针对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识知晓率低进行根源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患者对病区环境、安全知识、规章制度、患者权利义务(含科室主要人员)和病房设施使用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施后知晓率提高幅度为51.76%(57.28%~86.93%),目标达成率为100.00%,圈员的6项能力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显著提高住院患者入院宣教知识知晓率,使患者尽快熟悉陌生环境,与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圈员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鼻饲后半卧位时间落实率中的作用。方法 2017年2月起,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针对上海邮电医院内科三病区住院鼻饲患者鼻饲后半卧位时间落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拟定对策,根据品管圈活动程序实施对策、效果确认,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鼻饲患者半卧位时间落实情况、圈员综合素质以及品管圈活动对病区全体护士工作倦怠情况的影响。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鼻饲后半卧位时间落实率由65.3%提升至97.7%,达到了预定目标,圈员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品管圈活动对病区全体护士工作倦怠情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住院患者鼻饲后半卧位时间的落实率,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减轻护士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影响健康教育知晓率的主要原因,拟定并实施相应的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实施前的53.33%提高至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均较活动前提高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知晓率,同时能够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田小玲  俞金芳  朱芬   《护理与康复》2016,15(7):683-685
总结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华法林相关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住院患者华法林相关知识知晓率"为本次活动的改善主题,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和实施。通过品管圈活动,住院患者华法林相关知识知晓率由改善前39.0%提高到改善后的67.7%。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ICU综合征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小组,选定主题为降低ICU综合征发病率,按照活动步骤,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真因验证、对策实施与检讨等,比较活动前后ICU综合征发病率。结果:ICU综合征发病率由活动前的41.15%下降到活动后的16.30%(目标值设定为17.28%),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工作积极性、以及团队凝聚力等都得到了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ICU综合征发病率,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升护士综合素质,同时也能避免医护人员受到患者的攻击伤害。  相似文献   

14.
刘晨  陈新征  王楠  王旭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854-385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传染病房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圈员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新入院患者入院宣教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对患者入院宣教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将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在该科首次住院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在该科首次住院的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宣教知识知晓率情况及品管圈活动前后对圈员综合能力评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对入院宣教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对QCC认识和运用能力、责任心、团队精神、沟通协调等能力较活动前普遍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传染病房患者的入院宣教中可提高新入院患者入院宣教的知晓率,同时提高参与人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知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病区组建品管圈,确定主题,拟定活动计划,通过分析现状,针对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疾病容易复发的特点,为患者及家属传授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服药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和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信任度和满意度。结果:改善前错误率92.86%、改善后错误率48.57%;目标达标率107.06%,进步率47.70%;品管圈实施前后圈员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老年科护士Braden量表评估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针对护士在Braden量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了主题选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及实施、效果确认等活动。结果经过6个月的活动,老年科护士Braden量表评估准确率由改善前的61.02%提高至改善后的8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不仅有效提高了老年科护士Braden量表评估准确率,也提高了全体圈员发掘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圈员参与管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感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次数中的应用。方法于2013年6~10月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1],确立"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原因,拟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由改善前的49.07次降低至改善后的22.61次,每个护士来回的次数减少了26次,节省出了26分钟。结论品管圈活动对减少护士来回护士站的次数效果显著,减少护士奔波劳累,节省工作时间,提高护士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妇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妇产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圈活动程序,针对导致妇科住院患者知识知晓率低的现象进行要因分析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展相关质量改进。结果住院妇科患者对入院宣教、术前教育、诊疗宣教、术后教育、出院指导护理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显著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实施前的61.3%提高至92.0%,目标达成率108.5%,进步率50.3%,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护理知识的迫切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圈员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以"提高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导致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提高,由活动前59.41%上升至94.94%。目标达成率为95.56%。活动后圈员能力(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自信心增强)提高(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注青霉素类药物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品管圈手法对活动前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拟定实施对策,以圈员为中心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制定健康教育路径.结果 活动后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圈员们的专科知识水平、护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质量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