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比较两药抗血小板作用的优劣及其安全性。方法  4 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其中国产氯吡格雷组 2 0例 ,进口氯吡格雷组 2 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 10例。两治疗组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服用氯吡格雷 30 0mg 2h后及服用氯吡格雷 75mg1次 d 1周后抽血查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UAP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状态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治疗前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小板的活化在UA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均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 ,两者抗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作用相似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进口氯吡格雷、国产氯吡格雷、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的抗血小板效果及其对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PCI患者220例,分为口服进口氯吡格雷(进口组)77例、口服国产氯吡格雷(国产组)80例,国产氯吡格雷合并通心络治疗(联合组)63例。观察3组PCI治疗及血小板高反应性(HPR)情况。对比3组MACE发生率。结果进口组、国产组、联合组3组间左前降支病变、球囊数量及HP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6%vs 87.5%vs 77.8%,P=0.00;(2.3±1.1)个vs(2.8±1.4)个vs(2.7±1.5)个,P=0.026;24.7%vs 21.3%vs 11.1%,P=0.03]。进口组HPR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24.7%vs 11.1%,P=0.04)。3组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的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治疗介入术后患者,可能会降低药物抵抗现象,增加抗血小板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情况,并根据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是否存在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来个体化调整氯吡格雷的使用剂量,以评价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用药在PCI术患者中使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个体化用药组(88例)和常规用药组(94例),两组术前3天起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或术前顿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两组均予氯吡格雷75 mg/d。常规用药组使用氯吡格雷75 mg/d维持至术后一年。而个体化用药组则可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是否存在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来调整氯吡格雷的用量。结果个体化用药组的出血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用药组(2/88比12/94,P〈0.01)。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比3/38,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在PCI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而个体化调整氯吡格雷剂量能更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增加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在急诊PCI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和QTd的变化。结果急诊PCI治疗前有22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急诊PCI后,无室性心律失常出现,QTd在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延长(P0.05);氯吡格雷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2、24 h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替格瑞洛组QTd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下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更快、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缩短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培堂  陈贝健 《山东医药》2010,50(33):90-90
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是引起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氯吡格雷可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ADP)受体结合,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我们观察了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以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所服用药物氯吡格雷的作用特点及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方法:选取60例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术前(服药后5天)、术后2小时及术后5天分别采血,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表面活化的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PAC-1)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及术后5天的血小板聚集率和PAC-1的表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在术前为25%,术后2h为30%,术后5天为13%。不同基础血小板聚集率组中,术后2h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在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氯吡格雷抵抗可能不受基础血小板聚集率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双盲将118例择期PCI患者分为A、B两组,术前600 mg负荷剂量相同,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波立维、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75 mg/d或150 mg/d,于术前及术后1天、7天、14天和30天评估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7天、14天、30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较高剂量的氯吡格雷可以降低择期PCI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8.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择期PCI术后国产氯吡格雷(泰嘉,Talcom)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Plavix)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58例行择期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和进口氯吡格雷组,各79例。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进口氯吡格雷组心源性死亡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1例、脑卒中1例。国产氯吡格雷组心源性死亡0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2例、脑卒中1例。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5.06%比5.06%,P〉0.05)。药物不良反应:进口氯吡格雷组胃肠道反应5例、出血1例、血小板减少1例。国产氯吡格雷组胃肠道反应7例、出血1例、血小板减少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8.86%比12.66%,P〉0.05)。结论:与进口氯吡格雷相比,国产氯吡格雷应用于PCI术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和血小板聚集率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的NSTEMI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检测PCI术前和术后两组血清IL-8含量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PCI后两组IL-8和血小板聚集率均较PCI前显著降低(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PCI术后7、14 d血清IL-8及术后24 h、7、14 d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替格瑞洛抗炎和抗血小板作用更加明显,从而更利于PCI N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黑龙江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30)、氯吡格雷组(n=30)与序贯治疗组(n=32)3组。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口服;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序贯治疗组先给予替格瑞洛口服,7 d后更改为氯吡格雷口服。检测急诊PCI术前及术后2 h、24 h、7 d及30 d时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患者30 d内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急诊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在术后2 h、24 h、7 d时间点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在术后2 h、24 h、7 d、30 d时间点序贯治疗组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与序贯治疗组30d内MACE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3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30 d内MACE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STEMI患者PCI术一周后口服氯吡格雷替代替格瑞洛具有与替格瑞洛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与进口硫酸氢氯吡格雷(波立维)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人选冠心病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人术的患者共210例,随机分为泰嘉组103例,波立维组107例。所有入选患者术前1天均应用阿司匹林300mg,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首次300mg,以后75mg,1次/d,1年,术后如为三支血管病变,硫酸氢氯吡格雷服用150mg,1次/d,2周后改为75mg,1次,d,至少服用1年。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以及一般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及一般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作为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6个月联合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的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159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治疗,术后予75 mg/d持续治疗。测其服药前、术后24 h和术后5 d以5 μmol/L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抵抗组,n=48)和对氯吡格雷反应正常组(正常组,n=111),比较两组临床基本资料、相关常规检查、手术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59例患者中发生氯吡格雷抵抗48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30.2%。两组患者吸烟比例、并发糖尿病、三酰甘油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长期吸烟。三酰甘油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长期吸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小RNA(miR)-223和miR-21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血小板抑制率,将119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氯吡格雷反应正常组(正常组)67例和氯吡格雷抵抗组(抵抗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miR-23和miR-21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小板miR-223、miR-21水平与血小板抑制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miR-223和miR-21水平对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预测价值。结果抵抗组患者血小板miR-223和miR-21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miR-223和miR-21水平升高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行PCI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miR-223和miR-21水平与血小板抑制率均呈负相关(P<0.05)。血小板miR-223和miR-21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5%CI 0.53~0.78)、0.64(95%CI 0.51~0.69);血小板miR-223联合miR-21的AUC为0.85(95%CI 0.77~0.94)。结论PCI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miR-223和miR-21水平升高,且与血小板抑制率呈负相关,可用于预测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urg eluting stent,DES)患者术后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150 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我院2007年1月~12月120例成功行DES植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顿服6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术后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随机接受每日75 mg(n=60)或150 mg(n=60)维持量的氯吡格雷治疗30 d,30 d后所有患者接受每日75 mg的氯吡格雷治疗直至术后1年。分别检测2组服药前、服药后15和30 d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凝集率,随访术后30 d和9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等)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150 mg组与75 mg组患者术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5和30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吡格雷150 mg组30 d和9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75 mg组显著减少(P0.05,P0.01)。2组30 d和9月出血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植入DES患者术后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150 mg较之常规维持剂量75 mg预治疗能更大程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同时降低DES植入术的患者术后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Due to expans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market it seems necessary to prove the efficacy of the generic drug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wo clopidogrel formulations: brand-name-Plavix and generic drug – Egitromb. This i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two clopidogrel: brand-name Plavix and generic drug– Egitromb. The 53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qualifying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PCI were enrolled in this trial. They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In the group A (n?=?28) patients received Egitromb 300?mg at admission followed by 8 days of 75?mg Egitromb daily. In the group B (n?=?25) patients received Plavix 300?mg on the admission followed by 8 days of 75?mg Plavix maintenance therapy. Blood samples for multiple electrode aggregometry testing were drawn at baseline, 5 hours and 8 days after taking the loading dose. Median values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inhibition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Plavix and Egitromb groups when assessed at baseline: 239AU/min (IQR:329) vs. 209 (IQR:406; p?=?0.894), 5 hours after loading: 183 AU/min (IQR:107) vs. 165 (IQR:171; p?=?0.831) or at day 8: 174 AU/min (IQR:133) vs. 211 (IQR:133; p?=?0.332. The study showed no difference i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clopidogrel formulations (Egitromb and Plavix).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与氯吡格雷合用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共154例NSTE-ACS的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术后,随机分为服用阿托伐他汀组(74例)及服用瑞舒伐他汀组(80例),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mg)5 d、氯吡格雷(75 mg)5 d以上或术前12 h以上顿服氯吡格雷300 mg及阿司匹林片300 mg,于术前服抗血小板药前、手术当天、术后3、7 d及术后1、6个月抽取静脉血测定二磷酸腺苷(ADP)(浓度为10μmol/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观察住院期间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服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氯吡格雷(75 mg)5 d或顿服300 mg能达到明显的血小板聚集率抑制作用,血小板聚集率在阿托伐他汀组由基线的(57.2±10.3)%降至手术当日的(32.5±11.2)%,而瑞舒伐他汀组分别为(59.1±9.8)%和(30.4±10.1)%(均为P<0.01),而且这种抑制作用稳定持续至6个月之后。6个月时两组间总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比15.0%,P>0.05),两组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术、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接受冠脉支架置入术的NSTE-ACS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后,短期内未发现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产生显著影响,且两组间的近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