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倍子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五倍子的生药鉴定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与理化鉴定。结果五倍子横切面组织结构非腺毛众多且明显,非腺毛壁厚,略微木质化。大型树脂道与维管束伴生,位于维管束上方。导管群明显且木质化;粉末中非腺毛及树脂道碎片明显,具螺纹导管及草酸钙簇晶。结论本研究可作为五倍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蔡昂  吴兆梅  饶高雄 《中药材》2023,(3):640-647
目的:研究贡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lanceolata K. M. Feng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MCI gel、RP-C18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贡山三尖杉枝叶中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尖杉碱(1)、高三尖杉酯碱(2)、氧桥三尖杉碱(3)、诸葛菜碱D(4)、芹菜素(5)、槲皮素(6)、柯伊利素(7)、木犀草素(8)、芦丁(9)、牡荆素(10)、6-C-methylnaringeninp(11)、芹菜素-6-C-β-L-吡喃阿拉伯糖-8-C-α-L-吡喃阿拉伯糖苷(12)、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3)、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14)、穗花杉双黄酮-7-甲醚(15)、金松双黄酮(16)、银杏双黄酮(17)、熊果酸(18)、2α-hydroxyursolic acid(19)、常春藤皂苷元-28-O-β-D-葡萄糖酯苷(2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21)、硬脂酸(22)、单棕榈酸甘油酯(23)、巨豆-7-烯-3β,4α...  相似文献   

3.
三尖杉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离和鉴定药用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以期获得活性较好的菌株,为寻找新型抗菌物质提供资源。 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三尖杉内生真菌;利用形态学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6种细菌为测试菌,选用菌饼法和纸片法进行抗菌活性研究。 结果 从三尖杉的茎、叶、种皮中共分离出61株内生真菌。经形态鉴定,其中产孢的52株初步鉴定属于3目,5科,9属。抗菌实验表明,有50株内生真菌对至少一种测试菌有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81.97%。40株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至少一种测试菌有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65.57%。 结论 三尖杉内生真菌丰富多样,其中广泛分布着有抗菌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臭冷杉的叶和小枝进行组织学研究。为正确角药提供鉴定依据。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Jeffrey液处理后的叶表皮内表面及干燥小枝木材;光镜观察幼茎的横切,叶的横切及小枝木材的徒手切。结果 发现臭冷杉叶气孔下陷,副卫细胞4个,下皮层细胞只有上,下表皮的中段有一层分布,内皮层无凯氏加厚;叶肉叶树脂道2个,中生;维管束2,木材中无树脂道,木射线完全由薄壁细胞组成,细胞端壁和水平壁具节状加厚;交叉场纹孔松木型。结论 以上结果可作为臭冷杉药材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药用植物三尖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方法:用组织培养方法从野生三尖杉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真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做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分别从三尖杉根、茎、叶中共分离得到30株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显示,有20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靶标菌有抑制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66.7%,其中菌株CFEF01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抑制作用;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7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属镰孢菌属Fusarium 4株,壳囊孢属Cytospora 1株,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1株,毛霉菌属Mucor 1株。结论:药用植物三尖杉内生真菌种类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抑菌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三尖杉属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梅文莉  吴娇  戴好富 《中草药》2006,37(3):452-458
三尖杉属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和黄酮两大类化学成分。因其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所以生物碱类成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重视。我国已将三尖杉酯碱HT和高三尖杉酯碱HHT开发成药物,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综述了三尖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包括各类化合物的结构、药理活性、活性成分及衍生物的构效关系、HT和HHT的药理机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三尖杉为粗榧科粗榧属植物,枝叶很早就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其所含的总生物碱对淋巴肉瘤、肺癌等均有较好疗效.临床上对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研究发现,它们能治疗白血病,对骨髓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完全抑制或明显抑制率高于50%.但三尖杉药材资源分布有限,植株少,而且三尖杉总生物碱的含量又不高,为了寻找三尖杉的新药源,笔者对草本植物的组织培养株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组织培养株中含有高三尖杉酯碱,且以草本植物愈伤组织块的培养株含量最高.提示草本植物的组织培养株可能成为中药三尖杉的一种重要代用新药源.  相似文献   

8.
生药三尖杉为三尖杉属(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带嫩枝的叶,具有抗癌和抑制骨质增生的作用,尤其对白血病L1210及P388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抗癌有效成分为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与异三尖杉酯碱。因植物三尖杉与其相近品种在外观形状上较为近似,故生药三尖杉易于错采错用。为了便于真伪鉴别,现将三尖杉及其相近品种的性状及显微比较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沉香的商品规格及真伪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洁媚 《中药材》1995,18(5):242-242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或沉香Aguilaria agallcohaRoxb.的含有树脂的木材。前者为“国产沉香”,后者为“进口沉香”。沉香树脂是树木受虫蛀或人工砍伤后,由木部分泌出来,经多年沉积而成,具特殊的香气,商品中树脂占的比例越大,质量则越好,反之不含树脂的白木部分越  相似文献   

10.
七批沉香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强 《中药材》1989,12(2):21-24
本文通过生药性状、显微特征、薄层层析和浸出物含量测定,对七批沉香检品进行质量和真伪鉴别。认为沉香质量的优劣,可从药材树脂斑纹多少、组织中是否含树脂、薄层显色后斑点颜色的深浅及醇浸出物含量高低加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粗榧中三尖杉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招祥  刘鸿超 《中药材》1989,12(5):30-31
本文从陕西凤县境内的中国粗榧中提取出有抗癌作用的三尖杉总生物碱,分离出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其中高三尖杉酯碱含量比海南粗榧高九倍。  相似文献   

12.
生药三尖杉为三尖杉属(CephalotaxusfortuneiHook.f.)带嫩枝的叶 ,具有抗癌和抑制骨质增生的作用 ,尤其对白血病L1210及P388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主要抗癌有效成分为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与异三尖杉酯碱。因植物三尖杉与其相近品种在外观形状上较为近似 ,故生药三尖杉易于错采错用。为了便于真伪鉴别 ,现将三尖杉及其相近品种的性状及显微比较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实验材料三尖杉(CephalotaxusfortuneiHook.f.) ,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S.Y.Hu)…  相似文献   

13.
海南粗榧总碱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淼  黄圣卓  张宇  王昊  梅文莉  曲有乐  戴好富 《中草药》2019,50(7):1541-1545
目的研究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的生物碱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海南粗榧总碱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尖杉碱(1)、异三尖杉酮碱(2)、三尖杉酮碱(3)、三尖杉胺G(4)、(2R,3S,4S,5S)-2,3-二羟基三尖杉碱(5)、乙酰三尖杉碱(6)、脱氧三尖杉酯碱(7)、(R)-丽江三尖杉碱(8)、(S)-丽江三尖杉碱(9)、3-表里哈灭里辛碱异构体(10)、1,4-N-二异丙胺蒽醌(11)、苯甲酸(2-乙基)-正己酯(12)和β-谷甾醇(13)。结论化合物3~6和10~13为首次从海南粗榧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6,(5)
目的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法测定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中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方法三尖杉90%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迪马Diamon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 g十二烷基磺酸钠和0.1%磷酸,42∶58),等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5 m L/min;检测波长为291 nm。结果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在2.48~49.60、2.51~50.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5.4%、95.1%,RSD分别为1.83%、1.91%。两种成分的含有量在茎中最高,而在叶中最低。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测定该植物中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改进逆流分配法及逆流分配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分别对逆流分配法、改进逆流分配法设计电脑运算程序,以3个三尖杉酯碱、 高三尖杉酯碱混合物样品数据进入程序,统计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分离率。结果:改进逆流分配法工艺过程简化,分离率比逆流分配法提高12%~20%。结论:改进逆流分配法在工艺过程中及时收集起始端(末端)的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酶碱),在实际生产中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建立适用于鉴定药用植物三尖杉及其同属易混物种的DNA条形码鉴定体系,以保障其用药安全。方法:提取三尖杉属3个物种(三尖杉、粗榧和篦子三尖杉)共22份样本的基因组DNA、扩增ITS2和psbA-trnH 序列并测序,通过CodonCode Aligner V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应用MEGA 5.1计算种内和种间Kimura 2-Paramter(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 NJ)系统聚类树。结果:基于ITS2序列分析,三尖杉的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小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基于psbA-trnH 序列分析,三尖杉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有重合。结论:应用ITS2序列,可以实现对三尖杉及其易混物种的鉴别,为三尖杉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陆祖军  王永繁 《中草药》1999,30(6):456-458
枫香树次生生长过程自然条件下不产生树脂道,只有受外界的机械损伤、化学作用等条件刺激才产生。其形成的部位为当年的次生木质部,树脂道是由最幼嫩的木质部部分细胞的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海南粗榧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以三尖杉碱为母核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该研究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3种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分析海南粗榧不同组织样品中3种生物碱的代谢分布。方法:选用Agilent 1290Ⅱ型超高压液相色谱仪,Agilent Infinitylab EC-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甲醇-20 mmol·L~(-1)碳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91 nm,进样量5μL,柱温30℃。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色谱图基线平稳,各目标化合物峰型漂亮,分离度好。同时,对照品线性回归结果表明3种三尖杉生物碱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方法重复性及回收率均符合定量测定方法要求。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且该方法检测时间短,12 min可以完成海南粗榧样品中3种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定量检测,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海南粗榧中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检测分析和质量控制,为深入研究海南粗榧中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代谢累积和时空分布等工作奠定方法学基础,同时也为海南粗榧的药用价值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尖杉(属) 为三尖杉(粗榧)科三尖杉(粗榧)属植物Cepbalofaxus fortunei Hook.f.的全株。三尖杉科只有一属,共9种5变种,除一种分布于日本外,余均分布于我国。产量较多的有三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新疆地产野生全裂叶阿魏Ferula dissecta(Ledeb.)Ledeb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及紫外吸收光谱法为该药进行初步鉴定研究。结果全裂叶阿魏根、叶柄、苞片及叶横切面存在大量树脂道;根粉末中有散在草酸钙簇晶,叶粉末中有短扁圆形的非腺毛。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全裂叶阿魏的生药学鉴定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