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高眼压下行青光眼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4眼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经药物降压后眼压>39.75 mmHg,急诊行抗青光眼手术.结果:术后双眼眼压9.38~18.83mmHg,占91.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力提高占81.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无改善.结论:在高眼压状态下行抗青光眼手术,采取必要措施,可使手术成功或减少并发症,有效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选取经多种方法降压后眼压仍大于30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行复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随访结束视力提高26只眼,视力不变为2只眼;24例眼压<21mmHg,4只眼在使用一种降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结论: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滤过手术,术前认真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及术后精心处理可成功降低眼内压。  相似文献   

3.
徐宁  陆晓和 《广东医学》2003,24(10):1094-1095
目的 观察三角形巩膜瓣下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2 4例 ( 2 4只眼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施行该手术 ,4mm× 4mm三角形巩膜瓣下做超声乳化隧道切口乳化晶体并植入工晶体 ,同时巩膜瓣下行小梁切除 ,观察术后视力提高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矫正视力 <0 2者 2只眼 ,占 8% ;0 2~ 0 5者 4只眼 ,占 17% ;其余均≥ 0 6,占 75 %。眼压得到有效控制 ,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用药后眼压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术前用药眼压未降到正常的 8只眼 ,术后平均眼压较术前眼压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三角形巩膜瓣下小切口三联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具有术中切口小、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眼压控制理想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25眼眼压控制不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25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或恶性青光眼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12个月,21眼眼压控制在6~21 mmHg,其中1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4.00%;4眼出现低眼压(≤5 mmHg),发生率16.00%;25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5眼发生薄壁泡,发生率20.00%.[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5.
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眼压控制不良的28例31眼原发性青光眼和32例32眼继发性青光眼进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睫状体冷冻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等综合性手术方法。结果63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3~12个月,63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1mmHg=0.133kPa),其中5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92.86%。6眼出现角膜反应,9眼出现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4眼出现前房出血,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运用相应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青光眼眼压持续不降者,应于24~48h内及时手术治疗,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但手术必须精细才能提高成功率。对于挽救患者视力,防止视野的进行性损害,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潘曼 《华夏医学》2008,21(1):151-152
目的:探讨药物难以控制眼压的闭角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对42例42眼药物难以控制眼压的闭角青光眼术中先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后进行常规滤过性手术。结果:42例手术顺利,无1例发生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36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1mmHg=0.133kPa),手术成功率85.7%。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前采取药物降眼压措施,但眼压仍不能控制者,为避免高眼压对视神经持续损害,挽救视力,应尽快手术,常规滤过性手术前采取前房穿刺术,缓慢放出部分房水降低眼压的方法,可预防或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赵蕴南 《当代医学》2012,(35):97-98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应用大剂量降眼压药物2~3d后眼压仍持续>40mmHg的20例(22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均在切除小梁组织前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眼压降低后再行小梁切除.巩膜瓣及结膜瓣下注射少量透明质酸钠.结果本组术中均未出现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视力眼前数指2眼,0.02~0.25者14眼,≥0.36眼.术后2周眼压≤16mmHg 14眼,17~22mmHg 6眼,23~30mmHg者2眼;术后前房积血4眼,经治疗后3d内吸收;3眼出现脉络膜脱离,7眼前房形成延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十分必要,可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8例(30眼)不同原因引起的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治疗,观察术后滤过泡形成、眼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1)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者4眼,不变者25眼,减退2行以上者1眼。(2)术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视野扩大者1眼,其余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未见明显减退。(3)功能性滤过泡26眼,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4)术后1个月眼压为(12.3±2.3)mmHg,3个月为(13.2±2.1)mmHg,6个月为(13.8±2.3)mmHg,1年时为(15.6±3.1)mmHg,其中有2眼在术后第8个月眼压升高〉21mmHg,用1种降眼压药物可控制。完全成功26眼,条件控制2眼,总有效率为93.3%。(5)并发症:术后6眼前房水轻度闪辉,术后3~5d消失;1眼前房积血,术后7d吸收。结论采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下羊膜植入治疗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徐雷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81-82
目的 探讨持续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联合前房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54只眼(46例)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前房穿刺术.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54眼手术顺利.其中有47眼术后不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能控制在10~21mmHg,7眼加用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正常;44眼视力有所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小梁切除联合前房穿刺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0.
陈海波  史怡玉  杨洁  欧波 《海南医学》2007,18(3):118-119
目的 探讨药物不能控制的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青光眼患者25例25眼.平均年龄62.9 11.0岁.所有病例均在充分应用药物降眼压治疗2-3天后,眼压不能控制于21mmHg以下而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前平均眼压41.8±12.6 mmHg.手术方法同常规小梁切除术,球后麻醉后充分按摩眼球,术中做侧切口缓慢放房水,应用0.2-0.3 ng/ml丝裂霉素巩膜瓣下浸浴,置可调整缝线,结膜瓣水密缝合.观察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眼压及视力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脉络膜大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出院时平均眼压12.7±4 mmHg.视力除二眼术前无光感外均有提高.结论 尽管高眼压状态下手术风险较大,但只要方法得当,仍可安全有效地实行小梁切除术.充分的球后麻醉及眼球按摩、术中做侧切口缓慢放房水降眼压,可减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1.
黎容  黎作为 《河北医学》2009,15(3):300-30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我院眼科在高眼压状态下实施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32例共36眼,并对其进行追踪随访。结果:36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追踪随访6个月,治愈23眼(63.89%),有效8眼(22.22%),总有效率86.11%。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22眼(61.11%),视力不变12眼(33.33%),视力下降2眼(5.56%);眼压≤21mmHg者30眼(83.33%),眼压在21~25mmHg间者4眼(11.11%);眼压在26—31mmHg间者2眼(5.55%),加用其他降眼压药物后眼压降低至≤22mmHg。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操作以及合理的术后处理,在高眼压状态下采取手术治疗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32眼术前视力均0.1。术后视力恢复至0.131眼,占96.9%;行平均6个月随访,视力均0.2 25眼,占78.1%;视力≥0.3 19眼,占61.3%。无光感2眼,1眼视力术后恢复至0.3,1眼恢复至0.06。与术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随时间延长呈进一步提高表现。眼压在术后于11-21mmHg维持26眼,占81.3%,眼压水平≥22mmHg 2眼,占6.3%。术后前房形成延缓3眼,经糖皮质激素全身及局部应用,滴1%阿托品滴眼液散瞳,双眼包扎等处理后,前房在3-6d内形成。术后前房有少量渗出3眼,3-5d经散瞳处理后吸收。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治疗,可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伤,确保手术成功,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7例(39眼)高眼压难以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手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9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半年以上,15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35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4眼因晶状体膨胀明显,房角开放不理想,术后眼压仍维持在25~30mmHg,行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压控制。结论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刘慧霞  高平  张康玉  金伟 《安徽医学》2013,34(6):721-722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眼压控制不良(大于30 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例术中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术后第2 d出现局部脉络膜浅脱离,经扩瞳、激素治疗后恢复,其他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无需任何药物,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8~17 mmHg)。术后视力提高31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下降1眼。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为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和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我科高眼压下急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中并发症。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3.82±6.50) mmHg,术后1 d平均眼压(20.12±10.09) 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14.21±5.39) mmHg,15眼眼压≤21 mmHg,2眼联合1~2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15眼视力较术前提高。全部病例术后未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压控制后角膜水肿均获得改善。术中3眼晶体不全脱位,2眼晶体后囊破裂,1眼局限性脉络膜出血。结论对于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病情逐渐加重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急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治疗安全有效,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21例24眼持续高眼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24眼手术顺利。术后随访2~15个月,眼压控制≤ 21mmHg20眼,局部用药可控制2眼;术后视力提高13眼,术后视力不变6眼。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眼压状态下抗青光眼手术的疗效.方法对37例(40眼)持续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先行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后,再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查滤过泡、前房及眼压、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月眼压控制≤21 mmHg(1 mmHg=0.133kPa)者31者,占77.5%,需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7眼,占17.5%,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者32例,占80%.术后发生浅前房5例,前房积血3例,脉络膜脱离1例,未见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眼压状态下前房穿刺后再行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控制眼压,保持或改善视力,是持续高眼压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改良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4眼青光眼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24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12月,20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其中4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3.33%。结论: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运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阙鹏志  黄信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34-1435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33眼)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3眼顺利完成手术,发生浅前房4眼,前房出血1眼,虹膜睫状体炎2眼,脉络膜脱离1眼。术后随访1~3个月,其中29眼眼压控制在10~21mmHg,占87.9%;视力提高或不变者28眼,占84.8%。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通常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时机是在药物治疗后,病情进入间歇期。但少数患者就诊时已不能用药物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为避免视功能不再受高眼压损害,只有在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我科1991年9月~1996年12月,应用巩膜瓣下双咬切术治疗此种患者30例,34眼,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0例(34眼),男2例(2眼),女28例(3眼),年龄48~72岁,平均59.6岁,急性问角型青光眼26眼,慢性闭角形青光眼8眼,视力指数/30cm28眼,4.0者4眼。2方法2.1术前30min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使眼压下降到相对最低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