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效能. 方法: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每组第1例患者局麻药剂量均为5 mg,剂量变化梯度为1 mg.运动阻滞有效定义为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0 min内任何一侧下肢改良Bromage评分大于或等于1分.计算两种药物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为5.483 mg;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为7.516 mg;布比卡因运动阻滞的ED50为4.277 mg.结论: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三种局麻药的运动阻滞效能从高到低依次是布比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后两者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的50%和95%患者镇痛有效的左旋布比卡因剂量(ED50与ED95)。方法选择单胎、足月择期进行剖产手术患者125例,年龄19~45岁,体重60~90 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五组(n=25)。拟采用CSE下行剖宫产手术,于L3~L4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射左旋布比卡因6.0、8.0、10.0、12.0和14.0 mg,同时每组复合吗啡100μg、舒芬太尼2.5μg注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切皮即刻患者疼痛程度;采用Probit法计算ED50、ED95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125例研究对象中,105例研究对象在15 min内达到T6感觉阻滞平面获得满意麻醉效果;20例15 min内未达到T6感觉阻滞平面的研究对象分别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后获得满意麻醉效果。各组麻醉总体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随着左旋布比卡因剂量的增加阻滞效果明显的特点。左旋布比卡因的 ED50为6.1 mg,95%CI 2.5~7.8;ED95为13.1 mg,95%CI 11.3~18.6。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吗啡100μg、舒芬太尼2.5μg用于剖宫产CSE的ED50为6.1 mg,ED95为13.1 mg。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的运动神经阻滞效应。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拟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I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5%左旋布比卡因组和0.5%布比卡因组(n=30),按照序贯法进行试验,阻滞有效,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剂量,阻滞无效,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剂量,初始剂量均为4mg,剂量梯度1mg,阻滞有效的标准: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或10min任一下肢的运动神经阻滞评分〉0分。采用序贯法计算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运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结果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运动神经阻滞的ED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6.68(6.27,7.13)mg和5.06(4.56,5.47)mg,效力比为0.76。结论患者蛛网膜下腔注射左旋布比卡因运动神经阻滞效力小于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4.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盆腔手术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盆腔手术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择期盆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双盲分为A、B、C、D 4组,每组各25例。于腰2~3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射罗哌卡因15.0 mg(A组)、17.5 mg(B组)、20.0 mg(C组)、22.5 mg(D组)。测定感觉阻滞平面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计算镇痛有效率、观察腹壁松弛度,记录麻醉后不良反应。计算50%和95%患者镇痛有效的罗哌卡因剂量(ED50和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4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镇痛有效率、腹壁松弛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罗哌卡因的ED50为15.95 mg(95%CI为15.31~16.62 mg),ED95为18.76 mg(95%CI为17.67~19.54 mg)。结论罗哌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盆腔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剖宫产术患者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n=20),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左旋布比卡因5mg(L1组),7.5mg(L2组)。10mg(L3组),0.9%氯化钠稀释至3ml。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平面及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L3组的麻醉平面高于L2组高于L1组,低血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L3大于L2组大于L1组。结论:剖宫产术患者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阻滞的ED50为7.5mg。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下肢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择期下肢手术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罗哌卡因组,n=24)和对照组(左旋布比卡因组,n=24),选择L2~L3间隙、采用25 G细针蛛网膜下腔穿刺,分别注射0.4%罗哌卡因11 mg(1.2%罗哌卡因1 ml以脑脊液稀释至3 ml,注射2.75 ml)和0.4%左旋布比卡因10 mg(0.5%左旋布比卡因2 ml以脑脊液稀释至2.5 ml,注射2.5 ml)。观察和记录术中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效果及麻醉消退情况、术中循环改变、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腰麻后Bromage评分达到2分的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1.0±6.96)min vs.(7.71±3.9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romage最高评分低于对照组(2.15 vs.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有15例术中Bromage评分未达3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多(62.5%vs.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14例(58.33%)术中出现麻醉消退,开始出现麻醉消退的时间在45~65 min。术毕实验组Bromage评分(1.22 vs.2.32)和麻醉阻滞平面(T10.50 vs.T9.24)较对照组消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8.3%,对照组为91.7%。结论 0.40%等比重罗哌卡因11.0 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术中循环平稳,感觉与运动分离优点突出,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迅速,尿潴留发生率低,可选择性应用于出血少、手术时间在100 min以内的下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0.5%左旋布比卡因在单侧下肢手术中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估计手术时间<2 h,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0.5%左旋布比卡因2.5 mL行蛛网膜下腔麻醉(L组)、对照组应用0.5%布比卡因2.5 mL行蛛网膜下腔麻醉(B组);观察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平面上界、运动阻滞分别达Bromage评分1、2和3的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和麻醉质量;观察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不良事件等.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平面上界和运动阻滞分别达Bromage评分1、2和3的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组患者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均达到T3水平.两组患者麻醉质量和肌松质量、各时间点的BP、HR和SpO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应,且具有与布比卡因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鞘内)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肥胖产妇剖宫产术脊麻布比卡因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剖宫产的肥胖产妇,ASAI或II级,体重指数(BMI)>30kg/m2,行腰硬联合麻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鞘内复合舒芬太尼2.5μg,用序贯法测定两组产妇腰麻后0.5%布比卡因的ED50,观察产妇不良反应情况和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脊麻布比卡因的ED50为2.9mg(95%CI:2.7~3.1),对照组为6.3 mg (95%CI:6.2~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肥胖产妇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减少布比卡因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序贯法分析剖宫产病人腰-硬联合麻醉中联合应用芬太尼对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邑县人民医院择期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法将产妇随机分为0.5%罗哌卡因组(R组,n=50)和0.5%罗哌卡因联合10μg芬太尼组(RF组,n=50)。R组和RF组0.5%罗哌卡因的初始剂量分别为15 mg和8 mg,根据阻滞效果按照Dixon序贯法确定下一例产妇的剂量,剂量调整间隔为0.5 mg。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两组产妇ED50及其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RF组ED50为6.370 mg(95%CI:5.892~11.477 mg),R组ED50为14.088 mg(95%CI:13.412~20.893 mg),与R组比较,RF组产妇的0.5%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更低,感觉阻滞起效早,运动阻滞程度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联合应用芬太尼可以有效降低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ED50),可以保证满意的麻醉效果前提下减少罗哌卡因的用药,缩短麻醉的起效时间,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查高龄患者下腹部手术时,先注入硬膜外0.5%左旋布比卡因4 ml后再置入硬膜外导管与腰麻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后按需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并加以比较。方法 60例高龄下腹部手术患者,年龄80~95岁,体质量46~82 kg,ASA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腰硬联合麻醉组),2组各30例。选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后,A组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4 ml,B组注入1%利多卡因4 ml,并且2组各加入20μg肾上腺素作为实验量。B组用腰穿针顺硬膜外穿刺针入蛛网膜下腔,注入布比卡因3 mg加芬太尼20μg等比重药液2 ml。然后2组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平卧后A组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8~10 ml初量,A、B组术中酌情注入追加量4~6 ml,维持阻滞平面T8~6,最高达T4,最低达S5。观察比较2组局麻药用量,血压、心率变化,感觉、运动阻滞,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平面平均起效时间和最高平面平均时间及Bromage评分1、3级平均起效时间B组短于A组(P均<0.01);达到Bromage评分1、3级的患者比例和RAM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高龄患者下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好,局麻药用量少,血液动力学较稳定且安全有效。置管前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4 ml,然后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初量和追加量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其除起效慢外,血液动力学也较稳定,副作用轻,安全有效,亦能达到较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应。方法:选择ASAI~Ⅱ级,拟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病人90例,随机分为3组,即布比卡因组(B组,n=30)、罗哌卡因组(R组,n=30)和左旋布比卡因组(LB组,n=30)。所有病人腰麻均接受0.5%重比重相应局麻药2.4mL(12mg)。记录各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药物不良反应。肌松程度由手术医生评定,镇痛情况由病人自我评定。结果:3组病人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LB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R组快、比B组慢,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比R组长、比B组短(P<0.05);最大Bromage评分B组>LB组>R组(P<0.05);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的,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李昕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851-852,856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100例产科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均行腰麻-硬膜外麻醉.A组给予罗哌卡因7.5 mg(1 mL)+芬太尼20 μg(1 mL)+10%葡萄糖0.5 mL;B组给予罗哌卡因15 mg(2 mL)+10%葡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行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与对照组各20例,胎儿娩出后,右美托咪定组经上肢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至手术结束,对照组静脉泵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2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前及注药5、10、20、30min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体温,比较2组注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注药5、10、20min时收缩压((102±12)、(110±13)、(106±12)mm Hg)、舒张压((64±12)、(65±14)、(66±13)mm Hg)高于对照组((98±14)、(95±12)、(91±16)mm Hg和(56±11)、(55±13)、(57±15)mm Hg)(P〈0.05);2组注药10、20、30min和手术结束时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注药5、10、20、30min及手术结束时心率((82±12)、(81±14)、(80±13)、(78±9)、(76±11)次/min)低于对照组((92±13)、(92±16)、(87±15)、(86±12)、(87±14)次/min)(P〈0.05);术中右美托咪定组出现寒战2例,对照组9例,2组寒战发生率(10%vs 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下剖宫产手术产妇应用右美托咪定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预防寒战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腰麻用于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重度妊高症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连续腰麻组(CSA),每组40例。CSA组首剂给予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7.5 mg,5 min后测试感觉阻滞平面,若低于T8,追加罗哌卡因每次2.5 mg,CSEA组给予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10 mg。观察罗哌卡因用量、Bromage运动阻滞分级、感觉阻滞平面、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黄碱用量、并发症等指标。结果①两组的感觉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CSA组(P<0.01)。③CSEA组罗哌卡因用量和静脉使用麻黄碱的剂量明显高于CS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④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连续腰麻用于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0.5%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ASA I~Ⅱ级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于L2-3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入0.5%等比重罗哌卡因10 mg、12.5 mg、15 mg。观察三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及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血液动力学指标:①平均动脉压(MAP):A、B、C三组在各时间点显示MAP数值均无显著性(P>0.05)。②心率(HR):C组麻醉后10 min时,HR较A、B两组明显升高(P<0.05)。(2)麻醉效果:①三组感觉阻滞平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A组运动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A组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A组硬膜外追加药物剂量明显增加,与其它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C组麻黄素的应用剂量与A、B两组比较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A、B两组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麻醉后寒战反应对比观察显示B、C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0.5%罗哌卡因等比重液12.5mg剂量应用于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更为有效、安全、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细针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153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25G细针腰麻(S组,53例)和腰硬联合麻醉(L组,100例),椎管内注药完成后,记录两组脊麻完成时间、麻醉操作全程时间、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穿刺完成后仰卧,记录仰卧体位低血压综合症(SHS)发生率,平卧后2 min测试感觉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结果产妇一般情况、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中麻醉效果相当。S组脊麻穿刺时间长于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是S组麻醉操作全程时间、脊麻注药完成后至平卧时间短于L组,S组SHS发生率少于L组(8%vs.21.27%),有显著性差异(P0.05)。仰卧即时、仰卧后2 min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S组评分均低于L组(P0.01),平卧后2 min测试感觉阻滞平面,S组高于L组(P0.01)。结论细针腰麻效果确切、阻滞平面扩散充分,优于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在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套件时可优先考虑采用9号皮针引导25G细针腰麻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腰方肌阻滞(QLB)和连续硬膜外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4~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腰方肌阻滞组(QLB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PECA组)和腰方肌阻滞+连续硬膜外镇痛组(QLB+PCEA组),每组各20例。于剖宫产术后,给予PCEA组和QLB+PCEA组产妇连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泵配方为150 mg罗哌卡因、50μg舒芬太尼用生理盐水配至250 ml。给予QLB组和QLB+PCEA组产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采用腰方肌后阻滞,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两侧各25 ml。记录以下指标:①三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产妇的静态疼痛VAS评分;②PCEA组和PCEA+QLB组产妇术后24 h、48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③PCEA组和QLB组产妇在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组和PCEA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CEA+QLB组产妇的术后6 h静态疼痛VAS评分(1. 75±0. 50分)、以及12 h静态疼痛VAS评分(1. 00±0. 0分)分别较PCEA组产妇术后6 h(3. 19±1. 11分)和12 h(2. 31±0. 79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4 h、48 h的静息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但24 h、48 h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CEA组24 h(9. 79±8. 41次)、48 h(11. 68±9. 63次),PCEA+QLB组24 h(3. 11±2. 22次)、48 h(5. 96±4. 57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CEA+QLB组产妇较PCEA组产妇,24 h内使用的舒芬太尼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48 h内使用的舒芬太尼量减少,PCEA组(46. 13±2. 42μg),PCEA+QLB组(9. 71±1. 48μ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9)。QLB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PCEA组为20. 0%,显著高于QL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后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减少围手术期舒芬太尼用量和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张勇  张京 《中国临床康复》2013,(37):6594-6600
背景: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后是怎样产生功能抑制的,对脊髓和大脑中枢有何影响,是怎样调节周围神经的,中枢在解剖形态上有何改变,目前尚不明确。目的:观察周围神经阻滞麻醉对脊髓神经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组,每组20只;每组再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的实验组在股骨头与坐骨结节连线中点注射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的实验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组的实验组在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各组的对照均在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30min后,均有相应节段脊髓灰质后角Ⅲ、Ⅳ板层小圆细胞、前角Ⅸ板层外侧大多角细胞的尼氏体减少,核偏向一端,c-Fos蛋白表达减弱或无表达,提示脊髓相应节段的神经细胞功能受到抑制;另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脊髓软脊膜有分层或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19.
The hemodynamics was intraoperatively studied in 43 patients with multicentric atherosclerosis, ASA III-IV, operated on the peripheral vessels of legs with balanced anesthesia based on subarachnoid block. It was established in regional sympathetic block and in the course of the whole surgery that the parameter of AP were decreased by 20-25%, those of heart rate--by 15% and of TPVR--50%, whereas, the parameters of cardiac performance were stable.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specificity of hemodynamic restructuring under subarachnoid block in patients with at surgical risk due to vascular pat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