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鳄鱼,属脊椎类两栖爬行动物,古称鼍龙,又名鮀鱼(《神农本草经》),其药用始载于《名医别录》,其药用价值得到古人的认可。清代《医林纂要》称鼍肉"用熬膏,溃坚拔毒,去瘀生肌"。鳄鱼肉具有补气血、滋心养肺、壮筋骨、驱湿邪的功效,用于治疗哮喘、咳嗽、风湿、身体虚损、心腹癥瘕及恶疮肿瘤等治疗。现代医学证明,鳄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鳄鱼肉酶解物具耐缺氧作用。方法:以茚三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酶+中性蛋白酶)的鳄鱼肉酶解产物的蛋白含量,并观察其酶解物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结果:鳄鱼肉胃蛋白酶酶解产物的蛋白含量最高,鳄鱼肉胃蛋白酶酶解产物0.55,1.10 g.kg-1连续ig 20 d,可明显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鳄鱼肉胃蛋白酶酶解物具有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姚寓晨     
《江苏中医药》2007,39(4):8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妇科病,尤擅长治疗不孕症、慢性盆腔炎. 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张景岳、陈自明、傅青主、张锡纯. 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金匮要略》、《景岳全书》、《傅青主女科》、《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各家学说》、《方剂学》.  相似文献   

4.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内科病,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李时珍、王清任、叶天士、吴鞠通。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林改错》。从医格言:学无止境;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运用针灸治疗痛症,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早在公元前168年以前,就有灸法镇痛的文献记载。如马王堆出土文物中,就有《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治疗痛症,《灵枢经》中的《邪气脏腑病形第四》、《经脉第十》和《素问》中的《刺腰痛论》、《缪刺论》等,都是两千多年以前针灸镇痛的经验总结。嗣后,《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针灸资生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及《针灸大成》等书,均有针灸治疗各种痛症的记载,而且更有阐发。特别是从1958年以来,在针刺镇痛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柳宝诒医案》、《温热逢源》、《柳选四家医案》、《柳宝诒医论医话》的系统学习研究,发掘出柳宝诒治温特色:善用“疏”邪之法治疗外感温热病;善用“透”邪之法治疗湿热类温病;运用“托”邪的方法治疗春温病。其对外感温热病的治疗不仅对前人的治疗经验兼收井蓄,而且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治疗特色,值得后人学习、仿效。  相似文献   

7.
《江苏中医药》2007,39(10):11-11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华佗、傅青主、丁甘仁、柳宝诒。 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外科正宗》、《医学衷中参西录》、《傅青主女科》、《丁甘仁医案》、《柳宝诒医案》、《蒲辅周医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主要论述《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体现。方法:总结分析《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结果:《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主要体现在治未病、因势利导、知常达变、三因制宜等方面。结论:探讨研究《金匮要略》治疗观思想,有利于全面、准确、恰当地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题1、《证治汇补》中,对于痢疾的病机主要归咎于、、。2、《证治汇补》中提到,初痢忌,久痢忌。3、《证治汇补》中,对于肾脏虚寒,大便久泻主要用方治疗。4、《证治汇补》中,论述便血的治疗方法是:初起当,久则。5、《证治汇补》中,对于便血的治疗用药主要是用治疗。6、《  相似文献   

10.
随证治疗是中医经典用药模式。随证治疗模式来自于《五十二病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而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方证范例的掌握程度,可决定随证治疗模式的应用机会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四圣心源》是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的代表作。黄氏十分推崇《内经》、《难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并尊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为医界"四圣",其编写的《四圣心源》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以上述典籍作为指导范本。现将此书治疗鼻衄的辨证与治疗特点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伤寒论》少阴、厥阴病用灸治疗的分析,可知《伤寒论》对"厥"的认识和治疗来源于较早的医学文献,与《素问》、《灵枢》、《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足臂十一脉灸经》、《五十二病方》的联系密切。这提示,在研究《伤寒论》时,不应将视角局限在《伤寒论》本身上,相反如果置之于"重建秦汉医学史"的学术研究背景下,对《伤寒论》甚至对整个中医理论的理解会与现在的一般理解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归纳、分析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下利条文,总结仲景治疗下利方药及证治规律。结果显示《伤寒论》治疗下利有30个方,《金匮要略》有11个方,除《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重复的7个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下利共34方。根据治则治法对34方进行归纳、分类,并对方中所用的56味药进行频数统计和功效分类,总结出张仲景治疗下利首重顾护脾胃正气,灵活运用清泄里热,寒热平调,通因通用,疏肝健脾,温肾暖脾,燥湿运脾治法。  相似文献   

14.
《江苏中医药》2007,39(12):9-9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中医内科病,对乙肝治疗颇多研究. 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李时珍、朱良春. 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章次公医案》、《虫类药的应用》. 从医格言:医者,人命所系,责任大于天.  相似文献   

15.
针灸补泻是发挥针灸治疗作用的重要途径,为历代针灸医家所重视。针灸补泻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中《灵枢经》部分。《灵枢经》又称《针经》,较完整的描述了经络、腧穴、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内容,针灸理论体系中的补泻理论,长期指导着临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学史上,唐代医家孙思邈是第1位麻风病专家。孙思邈所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总称《千金方》),总结了唐以前有效治疗麻风的经验,通过分析《千金方》所载麻风病名源流、相关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药食宜忌、预防方法等,为临床治疗和预防传染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莉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6):272-273
现存的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不但保存了针灸的学术理论,而且蕴藏古代医家丰富的临床经验,探求古代针灸治疗歌赋中的病症治疗取穴方法及特点,对当今指导针灸临床治疗及其理论研究非常必要。古代针灸治疗歌赋本文所及针灸治疗歌赋,是收集了清代和中华民国以前的关于针灸治疗方面的歌赋,包括现存最早的《标幽赋》、《通玄指要赋》,教科书中较常见的《百症赋》、《肘后歌》、《金针赋》、《十二穴主治杂病歌》等,另外还有刊载于针灸书籍中的治疗歌赋,总计有29首之多。取穴方法及特点1.辨证取穴辨证取穴是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病机学说为基础的取…  相似文献   

18.
苦参为中医临床常用之药,历代有不少医家论及。如孙氏《仁寿堂方》,单用本品为丸,治疗热痢下血。《沈氏尊生书》以本品与木香、甘草合用治疗热痢。《证治准绳》单用本品名“苦参丸”,治疗疥疮癣疾。《金匮要略》以当归、贝母、苦参为丸,治疗妊娠小便不利。又以本品煎汤熏洗,治疗狐蜮病。翟维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6,(8):1082-1083
目的:探讨《内经》中"病气逆乘"导致心痛的病因、证治及针刺治疗,指导现代中医心病临床。方法:通过对《内经》、《医学心悟》、《类证治裁·心痛》、《三因极-病证方论》、《类经·针刺类》、《难经》有关心痛的记载进行研读。结合临床进行理论探析。结果:"病气逆乘"导致心痛有四:经气逆乱、经脉经气厥逆、五脏之经气厥逆、真心痛。临床上要重视"病气逆乘"导致心痛的病机及针刺治疗,进一步验证《内经》中"病气逆乘"导致心痛及针刺治疗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肺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中医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通过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中肺系疾病的治疗方法的浅析,旨在进一步探讨肺系疾病的证治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