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离子强度μ=0.5的NaClO_4介质中,用阳离子交换法研究了Am(Ⅲ)、Cm(Ⅲ)同α-羟基-α-甲基丁酸的络合作用。在实验范围内,形成MA~(2 ),MA_2~ 和MA_3三种络合物。按S·Fronae-ous 法并分别用作图法和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结果基本一致。Am(Ⅲ)络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为:β_1=(3.45±0.05)×10~2,β_2=(1.59±0.10)×10~5,β_3=(4.6±0.2)×10~5。Cm(Ⅲ)络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为:β_1=(3.84±0.06)×10~2,β_2=(2.32±0.17)×10~4,β_3=(8.5±0.3)×10~5。初步讨论了在羟基羧酸系列中以烷基取代α-碳位置上的氢原子对络合常数的影响.数据表明,以α-羟基-α-甲基丁酸作为阳离子交换分离镅和锔的淋洗剂,可望得到比α-羟基异丁酸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Ferguson等报道,用α-羟基-α-甲基丁酸(α-HMBA)作阳离子交换分离超钚元素的淋洗剂,可将Am,Cm的分离因子提高到1,46。我们测定了α-HMBA与Am,Cm和Cf的络合稳定常数,与陆兆达等人的结果相近,Am和Cm与α-HMBA的络合稳定常数之比均明显高于α-羟基异丁酸(α-HIBA)的相应值。因此可以认为,α-HMBA是目前已研究过的用于阳离子交换分离超钚元素的络合剂中较为优良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以α-羟基异丁酸为淋洗剂的阳离子交换色层法分离Am,Cm,Cf和Y的实验程序,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分离结果。为了把感兴趣的超钚元素淋洗在所需要的位置上,研究了α-羟基异丁酸的PH和浓度对淋洗峰位置的影响。此外,报道了实验测得的Am、Cf、Y对Cm的分离因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用α-羟基异丁酸(αHIBA)作淋洗剂,氮气加压进行的梯度淋洗;在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圆柱容器所组成的简单梯度装置中,通过同时改变αHIBA溶液的浓度和pH值,获得了凹形指数曲线的αHJBA阴离子浓度梯度。七小时内分离十个稀土元素,没有交叉沾污,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用加压离子交换法从堆照产物147Nd中分离147Pm。首先用加压排代色谱法确定了堆照产物147Nd中的主要杂质成分,继而用加压淋洗色谱法以α羟基异丁酸(αHIBA)抗坏血酸(Vc)为淋洗剂,从147Nd中分离147Pm,避免了主要杂质152,154Eu对产品147Pm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当分离条件为:c(αHIBA)=0.30~040molL、c(Vc)=0.05~0.10molL、pH=400~420、线性流速为8~12cmmin时,分离因子β(NdPm)=3.00,β(EuNd)=2.61。  相似文献   

6.
以四乙基双三嗪吡啶(C2-BTP)和四种不同链长的N,N,N′,N′-四烷基-3-氧-戊二酰胺(酰胺荚醚:DGA)作为萃取剂、1,2-二氯乙烷作为稀释剂,在硝酸体系中研究了对Am(Ⅲ)和Eu(Ⅲ)的协同萃取行为。结果表明,长链DGA与C2-BTP具有良好的协萃效应,在水相酸度为1.0 mol/L、盐析剂浓度为1.0 mol/L时,C2-BTP与六个碳链DGA(C6-DGA)的混合萃取剂摩尔比为3∶1时,Am(Ⅲ)和Eu(Ⅲ)的分配比(D)比单独使用C2-BTP提高一倍以上,Am(Ⅲ)与Eu(Ⅲ)的分离因子(SF)最高值约为21。利用斜率法分别确定了各个DGA作为单一萃取剂萃取Am(Ⅲ)和Eu(Ⅲ)的平均配位数约为1.5,表明氯代溶剂可能与DGA的配位氧原子发生了相互作用,影响了DGA对Am(Ⅲ)和Eu(Ⅲ)的配位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三价镅、锔、镨和钕与2-羟基-2,4-二甲基戊酸的络合作用。在pH=4.00,μ=0.5(NaClO_4)和25℃条件下,用静态阳离子交换法得到了各级稳定常数。指出了2-羟基-2,4-二甲基戊酸(HDMVA)可望成为三价镅、锔分离的优良淋洗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α—羟基异丁酸浓度(或pH)梯度变化及温度、流速和树脂柱长度对Am、Cm分离的影响以及Pu、Eu、Ce和Ru的离子交换行为。提出了分离、纯化Am、Cm的条件。最后根据选定的条件对Am、Cm、Pu、Eu、Ce和Ru的混合料液进行了浓度梯度淋洗分离。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二苯基二硫代膦酸(DPDTPI)、二氯苯基二硫代膦酸(DCPDTPI)、二甲基苯基二硫代膦酸(DMP-DTPI)、二(2,5-二甲基苯基)二硫代膦酸(DDMPDTPI)和二(3,5-二氯-4-甲基苯基)二硫代膦酸(DDCMPDT-PI)共5种二芳基二硫代膦酸类萃取剂,并研究了它们的二甲苯溶液在HClO4-NaClO4体系中,对Am(Ⅲ)和稀土元素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萃取能力按DDCMPDTPI>DMPDTPI>DPDTPI>DCPDTPI>DDMPDTPI的顺序减弱;对镅的萃取选择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DCPDTPI>DPDTPI>DDMPDTPI>DMPDTPI>DDCMPDTPI,所获得的最大分离因数α(Am/Eu)分别为21,4.4,1.8,1.3和1.0。5种二芳基二硫代膦酸对镧系元素的萃取均为正序萃取。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三甘酰双(二苯胺)的硝基苯溶液从苦味酸溶液中萃取Am(Ⅲ)和Cm(Ⅲ)的性能,并与Ce,Nd和Eu的萃取进行了比较。萃合物组成可表示为ML_2Pic_3;分配比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在所有情况下,Am的分配比均大于Cm,平均分离因数为3.0;水相中加入DTPA后,分离因数可达5.6。将此体系移植到萃取色层柱上,实现了Am(Ⅲ)与Cm(Ⅲ)的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11.
<正>为实现真实高放废液的非α化,需要分离出高放废液中以Am、Cm为代表的An(Ⅲ)。根据前期研究,已通过串级实验判断了TODGA+TBP流程符合本课题的需求,并进一步优化了工艺参数;第二步要实现An(Ⅲ)与Ln(Ⅲ)的分离,在反萃取剂PTD的稳定性及单级分离性能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前期工作确定了台架实验工艺参数。结合An(Ⅲ)与Ln(Ⅲ)共萃取分离流程,并  相似文献   

12.
Am(Ⅲ)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放射性核素在可能作为高放废物固化体包装容器材料腐蚀产物上的吸附行为,以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场址--甘肃北山地区深部地下水为介质,研究了包装容器材料的主要组分铁的腐蚀产物Fe2O3, Fe3O4对Am(Ⅲ)的吸附,讨论了pH值、总CO2-3, SO2-4、腐殖酸、Am(Ⅲ)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并就可能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Am(Ⅲ)在铁氧化物上的吸附分配比随水相pH值增大而增大;地下水的化学组分是影响Am(Ⅲ)存在形态和吸附的关键,Am(Ⅲ)在Fe2O3和Fe3O4上的吸附机理为界面配合,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  相似文献   

13.
Am(Ⅲ)在Al2O3和石英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Am(Ⅲ)在Al2O3和石英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水相pH值、总CO2-3和SO2-4浓度(1.0×10-3~2.0×10-1 mol/L)、腐殖酸和Am(Ⅲ)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可能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以1.0 mol/L HCl做为解吸剂,对吸附平衡后的固相进行了解吸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相pH值的升高,Am(Ⅲ) 在Al2O3和石英上的吸附分配比增大,水相的化学组分及其相应浓度增大对Am(Ⅲ)在石英上的吸附影响较明显;Am(Ⅲ)在Al2O3和石英上以界面配合物的形式吸附,且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水相中腐殖酸浓度增大,Am(Ⅲ)在Al2O3和石英上的吸附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支研究了国产聚苯乙烯磺酸型树脂(凝胶型)的络合淋洗色层对三价镅、锔、铕、钆的相互分离,淋洗剂采用α-羟基异丁酸。为流程和分析提供了分离方法。工作着重研究阳离子交换树脂交联度与温度如何通过分离系数β和塔板高度H对总的分离效果R_2起影响的,从中得出实际分离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与非平衡理论预计的结果相符合。又初步作了流速的影响。最后根据选定的分离条件和镅与锔的分离要求,选用一定的柱高进行分离,分离结果与要求相符合。同时还测定了本法对裂变产物、钚和镎的净化系数。  相似文献   

15.
在硝酸介质中,研究了6,6′-二(5,6-二乙基-1,2,4-三嗪-3-基)-2,2′-联吡啶(6,6′-bis(5,6-diethyl-1,2,4-triazin-3-yl)-2,2′-bipyridine,C2-BTBP)/CHCl3体系对镅和镧系元素的萃取行为。重点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水相硝酸浓度等因素对C2-BTBP萃取Am的影响。结果表明:C2-BTBP萃取镅时,10min达到平衡;D(Am)随酸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考察的酸度范围内,镧系元素的分配比均较小。提出了C2-BTBP/CHCl3体系分离三价锕系与镧系元素的概念流程,并经串级实验验证。萃取剂(C2-BTBP/CHCl3)浓度为0.04mol/L,料液酸度为1.0mol/L HNO3,洗涤液酸度为1.0mol/L HNO3,流比为AF∶AX∶AS=1∶1∶0.5,经6级萃取、4级洗涤后,镅的萃取率为99.93%,Am中Ln的去污因子大于103,Am中镧系元素的含量小于0.03%,可较好的实现镅和镧系元素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以北山BS03#地下水为水相,探究Am(Ⅲ)胶体形成及其在膨润土胶体上的吸附行为。通过Zeta电位激光粒度分析仪与不对称流场流分离检测仪(AF4)和批式实验法探究多种因素,如pH值、不同CO_(2)浓度氛围、离子强度和温度对胶体稳定性和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m(Ⅲ)胶体的形成及稳定性和Am(Ⅲ)的水溶液化学性质息息相关,升高温度或增大离子强度会减小Am(Ⅲ)胶体的稳定性,而CO_(2)浓度升高和pH增大则有利于Am(Ⅲ)胶体的形成与稳定性;随着pH的增大,Am(Ⅲ)-膨润土胶体颗粒密度增大,而Am(Ⅲ)的吸附率先减小后增大;离子强度升高有利于Am(Ⅲ)的吸附,但胶体颗粒密度下降;气相CO_(2)浓度升高对颗粒密度和Am(Ⅲ)吸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N,N,N’,N’-四辛基-3-氧戊二酰胺(TODGA)和N,N-二己基辛酰胺(DHOA)为萃取剂、正十二烷为稀释剂对Am(Ⅲ)和三价镧系元素的萃取行为,主要考察了萃取剂浓度、HNO3浓度、NaNO3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ODGA浓度的增加,TODGA/正十二烷和TODGA-DHOA/正十二烷两种萃取体系对Am(Ⅲ)和三价镧系元素的萃取分配比显著增加,DHOA对三价锕系和镧系萃取能力很弱,而DHOA的加入,对TODGA/正十二烷萃取Am(Ⅲ)和三价镧系元素具有一定抑制作用。TODGA萃取三价镧系元素的分配比随着镧系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Am的分配比与Eu相近。TODGA萃取稀土元素是放热反应,萃取过程中焓变起主导作用,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变化的规律也表明随着镧系原子序数的增加,TODGA对其萃取能力增强。通过对TODGA萃取Am(Ⅲ)和三价镧系元素机理探讨,得到萃取反应方程式均为:M3+aq+3NO-3,aq+3TODGAorg→M(NO3)3·3TODGAorg  相似文献   

18.
高效阳离子交换色层法快速分离镧系元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高效阳离子交换树脂柱-αHIBA淋洗色层法分离镧系元素,每个元素1—2mg。浓度梯度由两个简单的锥体容器产生。淋洗分离时间约90min。在梯度条件下,详细研究了流速、温度和负载量等对分离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色谱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镧系元素的体积分配系数随温度升高而按三种规律增大.表明镧系元素在阳离子交换-αHIBA体系中,存在着分成三组的分组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阳离子交换淋洗色层中,α-羟基异丁酸(AHIB)用于分离超钚元素已达30年之久。然而,用AHIB分离和纯化Am和Cm时,Pm在Am和Cm之间被洗脱,影响Am,Cm产品的纯度。Елесин等用氨基多乙酸-AHIB溶液分离Am,Cm和Eu,Pm时发现,在所研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用冠醚树脂二苯并-18-冠-6甲醛聚合物(简称PDB-18C6)对T1(Ⅰ),Au(Ⅲ),Cu(Ⅱ)的吸附行为。实验表明,在盐酸溶液中冠醚树脂的吸附效率顺序为Au(Ⅲ)>T1(Ⅰ)>Cu(Ⅱ)。用高氯酸和乙二醇乙醚淋洗T1(Ⅰ),Au(Ⅲ),它们的回收率一般在82-98.9%和98-100%。还在1.2m回旋加速器的外靶装置上,用25-27MeV的α粒子轰击金靶,累计束流强度为27μA·h,经处理分离后得到仅含0.50%~(200)T1的较高纯度的~(199)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