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短基线时差无源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短基线时差无源定位受到辐射源目标到达时间测量精度和多站间定位精度的影响,使得短基线时差无源定位精度比长基线情况要差。本文研究了短基线时差无源定位的滤波算法,推导了时差定位的推广Kalman滤波算法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提高短基线情况下的时差无源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王艳  彭应宁  王华彬 《现代雷达》2007,29(11):44-48
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系统误差估计是实现有源无源雷达信息高精度融合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时差定位无源雷达具有与有源雷达不同的误差分布特点,多有源雷达之间的系统误差估计方法已不适用于无源雷达与有源雷达之间的系统误差估计。文中提出一种系统误差估计方法,利用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对同一目标的观测,同时估计有源雷达的系统误差和无源雷达的时差系统误差,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无源雷达的探测威力是指系统对目标的探测能力。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时差定位无源雷达探测威力范围是一个不规则的区域,为了在作战运用中简单、合理地描述这一不规则的区域,提出了一个时差定位无源雷达探测威力的量化指标即等效作用距离。并且,以几种经典布站类型为例,仿真分析了等效作用距离这一量化指标的合理性。定义了满足定位精度要求的精度概率,仿真分析了等效作用距离随精度概率的变化情况,给出了部分特定精度概率对应的等效作用距离的值。  相似文献   

4.
刘月华 《现代雷达》2005,27(5):16-18
阐述了被动雷达的定位原理和发展,对不同的定位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比较。重点阐述了长基线时差定位被动雷达的定位原理、定位精度,被动雷达的特点,长基线时差定位系统目标搜索的工程实现方法和性能,并且对不同搜索方式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自动搜索跟踪方式的工程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统计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空间分集能力,研究了长基线(天线间距与目标探测距离可比拟)统计MIMO雷达的检测方法和性能。首先,根据雷达方程给出了长基线统计MIMO雷达探测目标时各信道的信号模型;然后,根据Neyman-Pearson准则推导了长基线统计MIMO雷达的似然比检测器;最后,从检测概率和威力覆盖两个方面对长基线统计MIMO雷达的检测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长基线统计MIMO雷达的检测性能优于短基线(天线间距与目标探测距离相比可忽略不计)统计MIMO雷达。研究结果对统计MIMO雷达的系统设计、天线布置和实际应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政超  李文臣 《电讯技术》2012,52(11):1758-1762
在分析两站无源交叉测向平面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测向、时差联合定位的模型,并分析了其定位原理和精度;推导了组网雷达的探测精度表达公式,并比较了单站、两站、三站雷达定位精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源组网探测的优点和无源侦察只被动接收、不辐射信号的优点,提出了有源无源一体模式下的目标定位模型及其定位精度分析,并对五站定位中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有源无源一体模式下的目标定位方式能有效地对目标进行定位并有良好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长基线时差定位体制的多站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对采用窄波束发射的辐射源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其实际使用.文中以多站无源探测定位装备的单个侦察站为基础,利用空频域信息实现对目标辐射源的单站无源定位.在保持现有系统硬件不变的基础上,设计了单多站一体化无源探测定位系统结构,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并通过仿真方法提出了单站无源定位对角度、角速度、多普勒频率参数测量的要求,这对改造现有的多站无源定位系统和扩展多站无源探测定位范围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仿真实验表明,单站无源定位系统对角度的测量精度要达到mrad量级,角速度的测量精度要达到mrad/s量级,多普勒频率变化率的测量精度要达到Hz/s量级.  相似文献   

8.
随着无源定位技术在军用雷达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民用空中交通管制领域也成为可能.文中在阐述无源时差定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无源定位技术应用于空中交通管制领域的无源航管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研究了无源航管系统组成、分析了时差测量精度、时差测量方式、应答信号识别等关键性能指标,并与二次主动航管雷达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无源航管系统的优点.最后,指出将两者结合可以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
较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三站时差定位体制的无源探测与跟踪雷达系统时差接收机的设计,该方案采用了信道化接收技术和混合门限信号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时差信息的超视距目标定位与跟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友  修建娟  唐小明  董士嘉 《电子学报》2003,31(12):1917-1920
本文对超视距目标定位与跟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种把主动跟踪技术和无源时差定位技术结合起来对超视距目标进行侦测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定位系统由地面站和空中站组成,地面站上的无源侦收设备测得经空中站转发(或反射)的目标信号到达时间差,同时地面站上的主动雷达对空中站进行精密定位,计算出目标信号在这段距离上的传播时间,进而可获得目标信号到达空中站的时间差,此时就相当于在空中站的位置对目标进行超视距侦测,利用时差定位技术就可估计目标的位置信息.通过仿真分析可看出,利用本文的方法可对超视距目标进行良好的定位与跟踪.  相似文献   

11.
赵勇  隋功浩  王俊  赵婕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9):80-81,84
基于调频广播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实际相当于收发分置的双基雷达,以调频广播的发射机作为辐射源,接收雷达位于另一处。在实际的无源雷达系统中,利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比幅测角,可以得到目标方位角。再利用信号到达时间差,可以得到目标和雷达站间的距离信息,从而实现了固定单站对二维运动辐射源的无源定位。最后还给出了定位精度的计算机仿真结果。此定位方法在工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传感器网络及其目标几何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无源时差定位、卫星导航定位等目标定位方法,提出了几何定位方法在雷达传感器网络中应用的设想。文中对几何定位方法在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并对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利用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空中移动目标的高精度定位,支持对移动目标的高精度打击,为实现从传感器到射手所需的目标定位精度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文对于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研究及其目标定位算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外辐射源雷达系统的目标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锋  尹锦荣 《现代雷达》2006,28(10):18-21
基于外辐射源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实际相当于收发分置的双基雷达,具有反侦察、抗干扰、反隐身和防反辐射导弹等潜在优势,因此利用外辐射源信号对目标进行无源定位和跟踪是目前国际上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外辐射源的单站无源定位系统的目标定位算法,借助信号到达的时间差和方位信息,对空中目标进行定位,并进行算法的推导、精度的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此定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双星无源定位系统对地海面雷达辐射进行定位时,存在脉冲信号频差参数提取的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双星的双时差粗定位方法,可有效解决频差测量的模糊,再结合时差/频差联合定位方法,分析了双星系统对雷达辐射源无源定位的可行性,给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战斗机机载无源雷达组网协同测时差定位策略,分析了多机协同高度假设测时差定位算法以及其应用背景,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对电子侦察机等高空电磁辐射目标进行远距离精确定位,为对敌进行打击、干扰提供重要战术支持。与电子战飞机相比,利用战斗机机载雷达组网具有机动灵活、快速反应、攻防兼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轨(LEO)双星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系统中雷达信号的定位模糊问题,该文分析了高重频信号的模糊特性,演示了虚假定位点的产生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时差序列变化趋势匹配(VTMT)的定位模糊消除算法。在测量时差序列与定位结果对应的理论时差序列之间的残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通过两个序列的欧式距离作为相似程度衡量依据,筛选出测量时差线与理论时差线最为接近的定位点作为目标辐射源真实位置。校验台测试信号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显著提高无模糊定位概率,对长基线时差定位系统中雷达信号的定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时差无源定位电子侦察卫星具有定位精度高、覆盖区域大、重访周期短、侦察信息量大等优势,在战时对雷达的威胁程度较其他体制电子侦察卫星高,而雷达针对电子侦察卫星的对抗方式主要停留在无源对抗方式上,具有很大局限性.本文通过研究时差定位电子侦察卫星可采用的经典互相关时差估计算法,分析讨论了有源干扰对单星和双星实施干扰的两种情...  相似文献   

18.
多站被动雷达系统的多目标测量数据关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成  李少洪  黄槐 《电子学报》2002,30(12):1857-1860
本文提出了观测量集相关、观测量集不相关的概念,基于此概念从理论上概括分析了多站被动雷达系统的多目标测量数据关联问题,并针对测时差被动雷达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时差关联算法和四时差关联算法,并进行仿真证明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