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汪磊 《录井工程》2023,(1):9-17
目前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越来越多的钻井新工具、新工艺的应用,导致钻井速度越来越快,岩屑破碎程度越来越严重,给录井岩性识别、解释评价、层位卡取及水平井地质导向等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通过对微钻时条件下的工程录井、气测录井、元素录井及随钻电测等相关参数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适用于钻探现场地质分析的微钻时录井技术。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微钻时录井技术对于解决上述录井现场技术难题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岗地区多种录井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辽盆地红岗地区岩屑显示级别低、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值低和油层电阻率偏低,这种“三低”特征给利用传统录井手段识别与评价油气层造成了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特征,在概述造成该地区“三低”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PDC钻头钻井条件下的岩屑取样与分析手段、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值低的全烃冲淡系数校正、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以及录井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不同手段及方法的配套应用,提高了红岗地区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效果,松辽盆地红岗地区的录井作业实践表明,多种录井技术综合应用是解决录井资料质量问题、提高油气水层解释符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区气体钻井配套录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气体钻井新技术对传统录井的出口工程参数、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录井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信息被弱化,造成岩屑辨别困难,给岩性定名及地层分层、地质工程预报、油气水显示的发现等带来诸多困难。为此,研究了工程录井的典型特征,常规地质录井迟到时间的确定、岩屑捞取方法、岩屑鉴别方法、气体钻井中常见的岩屑识别特征和荧光录井方法措施,以及气测录井的气体采集、分析和油气水监测等技术,总结出与气体钻井相配套的录井技术。通过四川地区20多口井气体钻井录井的检验,证实该配套技术能够达到取全、取准录井资料的目的。还提出了改变目前录井信息采集方法,发展随钻录井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卢世浩  陈颖 《录井工程》2017,(2):118-123
XRF元素录井技术的引进旨在解决塔河油田古潜山风化壳准确识别和奥陶系层位划分难题。由于塔河油田属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埋藏深,平均深度在6000m左右,为缩短建井周期,工区普遍使用PDC+动力钻具、扭力冲击器等工具提高机械钻速,造成岩屑极为细碎,岩屑岩性不易识别,为录井地层划分提出了一个难题。通过在塔河油田18口井岩心、岩屑资料的XRF元素录井应用,依据地层特定元素组合及数值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点分别建立了识别古潜山风化壳的K、Ca元素含量曲线特征法和划分奥陶系地层层位的Ca元素含量与K、Fe、Al、Si 4元素含量组合曲线特征法。应用实践表明效果较好,可作为古潜山风化壳识别和层位划分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气体钻井与传统钻井工艺相比,在提高钻速、保护和发现储层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给录井工作带来了工程异常预报难、岩屑鉴定困难、油气水层判断符合率不高等难题.针对新工艺带来的技术挑战,通过建立气体钻井异常预报模型,开发安全监测系统,编制迟到时间计算软件,研究元素录井岩性解释及气测解释评价方法,形成气体钻井条件下的录井配套技术.在川东北地区多口井的现场试验后,证实该技术在保障钻井安全,提高油气发现率,提升录井质量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塔里木油田塔中、塔北、库车三大区块目的层埋深大、构造复杂、地层压力系统差异大、非均质性强以及钻井工艺提升导致的岩屑细碎、地质界面识别不清楚,碳酸盐岩地层划分、界面卡取及膏盐岩层界面卡取难,钻遇高压盐水层及孔、缝、洞发育段出现易漏、溢、卡的钻井复杂加大经济成本,影响钻井周期等一系列问题,在现场录井的基础上,利用元素录井技术将地层资料数据化、曲线化并成图,可直观反映地层变化特征。通过区域井应用元素录井技术并总结、寻找规律,进而对岩性进行有效识别、预判膏盐岩层底部界线、进行碳酸盐岩地层划分和层位卡取,在钻遇异常高压层及孔、缝、洞发育段实现提前预警、规避钻井复杂,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切实发挥了元素录井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空气钻井条件下的综合录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赵红  赵道汉 《录井工程》2007,18(2):9-12,28
作为一种钻井新工艺,空气钻井由于其大幅度提高钻井时效的优势,在钻井施工中广泛应用.为了使综合录井技术适应空气钻井提出的新要求,综合录井应从工艺、手段及方法上进行改进和调整,为此在介绍空气钻井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空气钻井在川东北普光气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空气钻井条件下综合录井气体和岩屑采集、岩屑描述、异常预报监测等提高地质录井质量的有效方法,并在工程异常监测方面,系统分析了地层出水、钻具断落和井下燃爆的识别方法,对空气钻井条件下的综合录井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俊 《录井工程》2016,(3):39-4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识别难点主要表现在岩性类别多,矿物成分复杂。同时,PDC钻头加扭力冲击器钻井、空气钻井、水平井钻井等新工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也给传统岩屑录井识别岩性带来了困难。以该盆地北部深层1492块不同类型火山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X射线元素分析(XRF)识别火山岩录井方法研究,在尝试大量图板交会分析的基础上,经对各个图板反复对比与筛选,分别选择MgO与SiO_2、TiO_2与CaO、TiO_2与SiO_2、Na_2O与MgO含量参数建立了4个不同类型火山岩识别评价图板。以上述分析为基础,结合火山岩定名采用的全碱(Na_2O+K_2O)与二氧化硅(SiO_2)含量TAS图板法,可最终定名火山岩具体岩性。录井实践表明,该方法在识别不同类型火山岩的基础上,可有效识别具体岩性。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属非常规天然气,其储层与常规砂岩储层有很大差别。该通过对目前煤层气录井现状分析,结果10余口井录井完井实践,总结了适合煤层气井的钻时录井、岩屑录井、气测录井、岩心录井、钻井液录井及简易水观测等录井技术方法,并对煤层气层的录井特征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塔北地区雅轮构造带中、新生界以泥质岩为主的地层厚达6000余米,岩石可钻性差,使用PDC钻头可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但由于PDC钻头本身造价较高,对不同地层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如选型不当则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并且PDC钻头在提高钻井速度的同时,却给钻时、岩屑、油气录井带来负面影响。总结S84井的施工经验发现:在中软地层中使用大齿形PDC钻头钻进,其钻屑的颗粒相对较大,砂样中真岩屑的比例相对升高,为保证岩屑录井质量创造了必要条件。“大套观察、高中求低、低中求高、幅低看岩屑”的钻时录井方法很好地解决了PCD钻头的钻时卡层问题;多点、多次取样法,镜下观察描述法有效地保证了PCD钻头钻进的岩屑录井质量;综合分析法,确保了油气发现率100%的行业目标的实现。正确的钻头选型和切实可行的录井措施的完美结合,能够实现“高效钻井”与“优质录井”的和谐统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综合录井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凯  罗梅  孙恒君 《录井工程》2006,17(4):14-16,21
钻井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了大位移井和水平井钻探的成功率,却给常规的综合录井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困难。为保障综合录井功能的发挥,针对大位移井和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对综合录井的影响,分别从岩屑录井、气测录井、荧光录井以及工程参数录井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消除这些不利影响因素的举措和具体实施方法,并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了在大位移井和水平井录井钻探中,确保发挥综合录井功能和提高资料采集质量的两点建议。对复杂疑难井综合录井技术方法研究和指导现场录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鲍云杰 《录井工程》2006,17(2):34-36
录井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勘探对象和新的钻井工程条件,如何发展与钻井工程条件、勘探对象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是录井专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油气水层识别和评价的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录井识别评价技术的现状;指出地层是否产水识别不准、特殊钻井条件下油气层识别困难是当前录井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地层是否含水缺乏检测手段、地层含气的检测手段单一是制约录井技术发展的瓶颈;介绍了开展岩心含水分析、微量气体分析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进展情况,认为这两项技术的开发应用,有助于油气水层解释评价水平的提高,符合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录井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钻井过程中甲乙双方录井数据共享创造了条件,适应石油勘探开发甲乙双方的需要,开发研制信息一体化数据平台已成当务之急。在分析录井数据平台设计思路、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目标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利用当前先进的实时数据库技术、远程传输中间件技术和二维与三维可视化技术优化设计录井数据流程和数据模型,进而建立覆盖录井业务全过程的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管理与应用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应用分析表明,通过该平台甲乙双方作业管理和地质研究人员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录井实时动态信息,进行高效动态跟踪研究与决策,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复杂工程状况和地质问题,提高勘探开发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录井业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录井资料采集、资料处理、解释与评价、装备与软件、录井信息等方面总结了中国录井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录井技术在勘探开发中对油气水层的及时发现与准确评价、钻井提速、区域地质研究、井位优选方面所做的贡献,全面分析了行业发展针对复杂油气藏评价、钻井新技术的应用、管理因素制约、国际市场竞争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建立有效的科研体系、加快科学技术进步、加强录井学科建设、注重录井人才培养、夯实行业发展基础的重要性,提出了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录井技术交流与合作、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战略、强化行业自律等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总结出加速9项成熟录井技术推广,攻关研究与完善实时流体分析、工程预警、非烃检测、硫离子检测、光谱检测和钻具振动频谱分析6项技术,探索随钻井下气体检测、渗透膜、随钻地震监测和远程录井4项前沿技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混油钻井液增加了地质录井岩屑描述的难度,使原有的荧光、气测录井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真实油气信息。为了消除混油钻井液体系对现场地质录井的影响和干扰,准确落实岩性剖面和油气层,经过多口井的现场实践,并结合新疆探区油气地质录井规范,对不同的录井手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提出了在相应的混油钻井液井段真假油气显示层的识别方法。通过测井、完井测试,验证了改进后录井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录井技术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邢立  姬月凤 《录井工程》2004,15(4):40-46
该文依据中石油下属各油田统计、分析资料概括介绍了近年录井技术取得的进步与成果,并对录井技术现状作了系统分析,认为录井技术发展到今天,已发展成为集地质、气测、定量荧光、地化、核磁、钻井工程监测和随钻测量等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录井技术,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油气勘探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针对录井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技术发展方向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海相天然气藏储集层是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由于钻井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录井的准确识别与评价,引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等新技术,结合综合录井参数开展岩性、物性以及可钻性评价形成录井综合评价技术。通过建立川东北海相天然气储集层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岩性识别响应特征、核磁共振录井和校正的可钻性指数(B)的划分标准,利用与产能密切相关的地质指标(岩性、物性、含气性),建立综合评价系数和综合评价标准,有效解决了川东北海相超深井岩性识别与归位、油气评价等录井难题,为超深水平井长穿有效海相储集层提供了技术保障。实践证明,录井综合评价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支持了该地区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录井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复杂钻井地质条件下的录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主要是应用CPMG脉冲序列测量岩样内氢核的横向弛豫时间T2的大小及其分布,在钻井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获取储层物性参数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的特点是岩屑样品分析独具特色,不受样品类型限制,分析快速,一次分析可提供多项参数,分析结果准确。在辽河油田勘探领域进行一年多的应用,在储层快速评价、油气水层综合解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油田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郝涛 《录井工程》2006,17(4):34-38,49
辽河坳陷欧利坨子-黄沙坨地区沙三段火山岩岩性比较混杂,难以鉴别。由于火山岩是该地区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因此火山岩的岩性鉴别工作尤为重要。为提高录井技术人员对该地区火山岩的岩性鉴别能力,从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入手,在录井、测井鉴别岩性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研究,总结欧利坨子-黄沙坨地区火山岩录井特征,制定该地区块火山岩测井岩性识别标准,形成了现场录井判别与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确定火山岩岩性的方法。其实际应用效果表明,不仅可卡准粗面岩储集层界面,降低钻井工程作业风险,保护油气层,而且使完井后录井综合图火山岩岩性得以精细归位,为油田后续勘探开发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