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拓展了方向距离函数的评价维度,构建了不同环境管制情形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基于全国29省2001-2009年的样本数据分别测算了无环境管制、弱环境管制、强环境管制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地区差异:东部沿海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实施环境管制后,各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同环境管制政策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程度存在差异;不同的环境管制政策下,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出不同的收敛性特征,为因地制宜的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模型的河北省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利用2005—2008年河北省11地市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河北省各地市要素能源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地市之间能源利用效率差异很大,唐山、廊坊两地能源利用最有效率;沧州配置效率低下;石家庄规模效率低下;其他地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规模低效、技术低效、配置低效问题,为因地制宜的制定河北省能源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合理评价智能技术总体发展水平及其对智能电网经济效益带来的促进作用,文中提出一种利用主成分分析理论改进的广义生产函数模型。该模型对投入产出要素下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和去相关处理,利用重构后的综合主成分评价指标量进行基于广义生产函数模型的智能技术发展水平测算,通过索洛余值法求解智能技术进步率及其对产出的贡献度,根据希克斯定义测算智能技术进步倾向,最终规划出电网智能技术评价流程。相关算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鲁强  刘进  蒋东方 《中国电力》2019,52(2):119-124
电网行业的发展效率及区域差异情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电力工业与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选取2010—2016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属27家省级电力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整体和区域视角对电网企业的发展效率、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电网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但已呈现出缓慢降低趋势,主要因为技术进步速度的减缓;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陕西的电网分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浙江、湖南、重庆、辽宁、吉林、新疆保持稳定态势,其余省市则处于下降趋势;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六大分部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建立超效率DEA模型,对河北省13家大型火电企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分析了各企业的节能空间,同时基于Malmquist指数对各企业在2009—2011年间的效率变动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河北省13家火电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稳步提升,但企业间效率差距逐渐加大;火电企业的节能潜力较大,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各企业平均每年能源消耗仍有10%以上的可降空间;Malmquist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上升的主导力量。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提升火电企业的能效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冷热电蓄能联供微网系统具有环保、节能、经济等特点,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但存在多方面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系统的优化配置结果.以经济性为优化目标,构建冷热电蓄能联供的微网系统优化模型,运用DER-CAM软件对系统进行优化仿真测算.分析了燃气价格、电价和分布式能源投资三个关键因素对优化配置的影响.通过应用DER-CAM软件的优化仿真测算得出结论,在5%的变动率范围内,电价是最为敏感的因素,当变动率超过5%后,分布式能源投资成为最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7.
全球低碳化进程方兴未艾,低碳电力的发展模式与技术方案层出不穷,亟须对其生产运营效率进行准确评价。文中提出一种以低碳电力效率指数为核心的低碳电力生产效率评估新思路。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模型非径向松弛变量带来的非期望产出误差以及低碳评价指标间的信息交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超效率DEA模型进行改进,并引入低碳投入偏好因子与低碳投入主成分,重构DEA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以提高模型精度。最后通过具体算例完成不同省(市)间低碳电力生产效率水平测算、综合评价、模型对比及参数灵敏度分析,从而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中国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及其驱动因素,探讨全要素电力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建立了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评价模型;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建立了全要素电力效率分解模型,以探讨全要素电力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全要素电力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以1995—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快的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比较高,基于一般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国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关系,但与产业结构呈负相关关系;全要素电力效率分解模型的结果表明,除湖南外,其他区域的技术水平在提高。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政策建议价值,即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中国区域全要素电力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应用最优化设计,对旋风切削螺纹时切削参数进行优化。以生产率最高,即机加工时间最短为寻优目标函数,确定最佳刀具耐用度条件下的合理切削用量。  相似文献   

10.
能源、环境、经济矛盾的日益突出引发学者对能源效率、环境效率的探索,选取分别位于中国东部、中部的10个省域工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全要素模型并考虑非期望产出碳排放,采用Undesirable-DEA模型探索其共同前沿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结果显示所选东部5省环境效率整体显著高于中部5省,其中广东、山东、江苏均处于技术前沿,进一步采用综合评估指数评价其效率差异,广东省居于首位、江苏次之、山东第三;从时间维度上看,东部、中部5省技术效率差距缩小。基于Tobit模型分析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高附加值工业集中度、能源消费结构与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相关,高耗能行业集中度与其相关性不显著,出口贸易依存度虽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相关系数符号与理论推断相悖。  相似文献   

11.
基于PSASP软件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机电暂态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机电暂态仿真的特性,对单级型光伏发电系统作了简化和假设。在PSASP软件环境下利用UD用户自定义模型,建立了单级型光伏发电系统机电暂态仿真模型。仿真对比了机电暂态与电磁暂态模型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证明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bject-oriented framework to perform dynamical studies i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also useful to the development, upgrade and maintenance of software for power system studies. The framework was designed to be used by developers of power system software. Based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cepts, user's requirements are, firstly, mapped to atomic classes which, in turn, are subsequently used to build state-space representation for each dynamic device in the power system under study, such as electrical generators, turbines and automatic controllers. The developed framework automates the whole process of building a global system model, providing a standard space-state model suitable for implementing by direct code in C++ language. By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a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tool was specially developed to study electromechanical phenomena observed at Tucuruí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a large power plant of the Brazilian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 The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to the actual plant response obtained from field tests carried out at the Tucuruí power plant. The results have shown a very good level of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ed simulator system. The simulator was able to reproduce the dominant dynamical phenomena observed at the Tucuruí power plant.  相似文献   

13.
陆桂明  王斌 《水力发电学报》2005,24(4):119-123,128
水力机组过渡过程对水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其计算软件的研究也一直是水电工程界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受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平台等条件的限制,目前开发出来的大部分软件在通用性、易修改性、易校对性方面都有待提高。本文根据自动生成水力机组过渡过程数学模型软件的研究现状,着眼于有压过水系统的主要结构形式,借鉴相关软件的开发经验,采用Visual Basic研制开发了一套基于图形界面的自动生成水力机组过渡过程数学模型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通用性强、易校对性、易修改性、界面友好等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热电耦合评估PCB温升的方法以及基于仿真与试验结果开发的PCB接触通流评估软件。考虑螺栓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建立了PCB电流传导模型,计算PCB电流密度与发热功率分布;继而建立了考虑传导、对流和辐射的PCB传热模型,计算PCB温度分布。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PCB铜箔面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原因,并对比分析了四层铜箔PCB温度随电流和接触端子拧紧力矩变化的规律。同时,开展了相应的PCB接触通流测量试验,仿真与试验结果吻合,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开发了相关的PCB接触通流评估软件。  相似文献   

15.
面向对象的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肖宁  于辉 《电力学报》2006,21(1):13-15,19
为解决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变化时,能正确进行各种实时分析计算的问题,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电力系统各种元件进行建模,采用广度优先搜索法,开发出电网拓扑分析的仿真软件,通过对山西某地区电网主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快速有效的跟踪电网拓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处理大规模电力系统中同杆并架线路上任意点、多重故障的计算问题,基于线路实际架设的地理信息反映其实际互感参数,将线路的零序自阻抗与回路间的零序互阻抗以故障处新增节点为界按照线路长度与互感区域长度进行分解,形成完整、准确的节点导纳矩阵,从而建立故障时多回零序互感线路的序分量与相分量模型。利用该模型开发了可处理多回平行线路内部任意故障的计算软件,并对包含4回平行线路6对零序互感的某实际电网进行了复杂故障计算,其结果经EMTP检验是正确的。所研制的故障计算软件已在广东电网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CIM/XML作为载体,实现异构电力仿真软件接口交互技术,提出了一种等值电网模型,通过对模型中类扩展相应属性保存CIM模型元件对象,克服了经拓扑分析简化后电网模型难以还原,以及CIM模型无法直接获得仿真软件所需必要参数等缺点;提供了CIM/XML文档到电力仿真软件模型文件的接口映射方法,以及使用等值网络模型实现仿真数据到CIM模型中相应对象的返回。结果表明:以CIM/XML为载体的电力仿真软件接口转换技术对实现异构仿真软件之间信息交互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准确评估电子式电能表可靠性水平,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能计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elcordia SR-332可靠性预计标准,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VC++的电子式电能表可靠性预计系统,系统由人机交互界面、可靠性计算模块和数据库操作模块组成,能够根据输入的电能表模型快速获取各元器件、各模块的失效率以及整块电能表的失效率和可靠寿命预估。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大大缩短了电能表可靠性预计所需时间,预测结果与统计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9.
混合滤波系统中无源滤波器的参数优化设计软件包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根据无源滤波器支路电压总谐波畸变率最小原则,提出了混合电力滤波系统中的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和参数优化设计方案。将谐波潮流计算 阻抗计算和滤波器参数设计3者紧密结合起来,使滤波器设计不再孤立、片面地进行。此外,还开发出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图形编辑器,研制出电力系统谐波潮流分析及滤波器优化综合软件包。实际算例的计算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正确有效的所贩软件包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AP1000核电站仿真分析平台的结构及设计方案。基于RELAP5程序开发了热工水力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建模软件和工业组态软件构建了控制系统模型和人机界面,构成了AP1000核电站仿真分析平台。机组线性降负荷和阶跃降负荷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较好地模拟系统变功率瞬态工况,可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和核电站仪表控制系统的验证、参数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