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利用水位恢复资料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利用水位恢复期的降深资料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所存在的问题,以泰斯非稳定流计算公式为基础,通过对井函数的优化拟合,建立了一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利用求解回归方程中的待定常数反求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与传统的其它计算方法比较,本文方法具有计算简捷,不依赖图表,求解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下流体监测井监测的是承压含水层中渗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反映出来的,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震预测的准确性。本文简述了配线法、直线图解法、水位恢复法及数值模拟法求解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原理与步骤。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基本理论、计算过程、计算精度、资料收集等方面对几种求解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不同工作条件下选择合理的求解水文地质参数方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求解越流补给条件下水文地质参数为涉及2个未知数的超越方程,常规的解析法无法直接获解。而目前工程上采用的图解法及试算法或是误差大,或是依赖图表、计算繁复。本文采用优化拟合方法,在工程适应参数范围内,用较为简单的函数实现了对由图表给出的越流补给条件下虚宗量零阶第二类修正贝塞尔函数的替代,并利用水位降深比值关系,经整理获得了可直接完成参数求解的计算式,计算过程简捷,不依赖图表,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渗透系数是评价地层渗透性和地下水水量的重要参数。以福州轨道交通2号线某车站的抽水试验为例,分析在非均质地层中的抽水试验中,按稳定流带不同观测孔的各公式和水位恢复法公式分别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采用稳定流公式计算的渗透系数结果相对准确,采用水位恢复法的计算结果偏大。按稳定流计算渗透系数的结果对降深敏感程度的规律是:单孔主孔+1个观测孔主孔+2个观测孔,主孔观测孔。对含水层为非均质地层的沿海地区,按稳定流、单孔或带1个观测孔等相对"粗犷"的公式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更可靠,而按带2个观测孔的公式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容易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5.
基于抽水试验的多种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地质参数对于地铁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工程建设安全及安全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野外抽水试验是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主要方法。本文以“长春市地铁一号线”南湖大路站抽水试验资料为依托,采用传统的稳定流公式法、非稳定流的直线图解法、Theis公式法等计算,并采用全程曲线拟合法进行计算,结合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多种方法对比分析,确定该地块渗透系数为45 m/d、导水系数13.50 m2/d及贮水系数为0.000 3。本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全程曲线拟合法在承压水含水层中的适应性,提出了井管回水的附加水位对抽水试验参数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直线隔水边界非稳定流条件下水文地质参数求解为涉及3个(已知隔水边界方向,未知位置)或4个(隔水边界方向及位置均未知)未知数的超越方程,常规的解析法无法直接获解。现有的特定标准曲线比对法、图解拐点法、简化算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及二元线性回归法或是依赖图表、计算过程繁复,或是应用受限、计算误差较大,不便于实际工程应用。本文采用优化拟合方法,在工程适应参数范围内,用较为简单的函数实现了对泰斯非稳定流井函数的替代,并利用水位降深比值关系经整理获得了可直接完成参数求解的简化解析式,计算过程简捷,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利用水位和流量观测资料,优选多类型水文地质参数,并成功地用于三山岛金矿含水带水文地质参数的反演。  相似文献   

8.
自由沉淀平流式沉淀池设计参数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沉淀平流式沉淀池设计参数的求解南国英(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自由沉淀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时,设计参数的合理选用是设计成败的关键。本文以拟和法[1]计算理论为基础,把推流型反应器的计算模式应用于自由沉淀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以求得主导设计参数T(u0=H...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上海某项目场地抽水试验,通过分析场地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采用GM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该场地地下水三维渗流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通过拟合水位和沉降观测孔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获取了修正后的水文地质参数。用此模型预测了基坑降水方案实施一周后场内地下水稳定水位以及抽水三个月后引起的周围土体沉降空间分布,并通过分析比较计算出了该基坑降水方案下防渗墙的最优设计深度,为降水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弱透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对于基坑降水和地下结构的设计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但由于渗透性较差,在抽水试验中的抽水井持续很短时间就疏干,因此对于渗透性较弱的透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正确求取存在很大的困难。本文以长春市宏亿数码广场基坑降水求参过程为例,在进行了多次短时间的抽水试验后,利用所得数据采用了传统的地下水动力学求参公式和全程曲线拟合法对目的含水层进行参数的求取。然后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合理的渗流计算模型,通过观测水位数据对所求参数进行修正,不断调整模型中的水文地质参数,使模拟流场与实际流场拟合,从而得到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水文地质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工况下的降水试验,观测水位降深、出水量的变化,得到试验数据。根据与试验场地相适应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抽水试验数值模型。通过抽水试验实测数据曲线与数值模拟取得的数据曲线进行拟合,查明了第一承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将水文地质参数用于模型验证,得到群井抽水条件下第一承压水的降深云图,可满足最大开挖条件下的控制安全水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砂土层含水特性问题,结合土层性质,为了探明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通过对第10层、第4~6层和第8层含水层展开抽水试验、恢复试验、回灌试验以及地表沉降监测,分析了抽水试验和回灌试验引起的各含水层水位变化和地表沉降变化,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并将数值模拟的水文地质参数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10层抽水时,第8层、第4~6层水位同时降低,而且第10层与第8层及第4~6层的水力联系较为紧密。抽水试验结束后,水位恢复较快,短时间内趋于稳定,地面沉降也呈现明显的恢复趋势,并且靠近抽水中心沉降值较大,而两侧沉降较小。回灌过程中,地表有缓慢抬升趋势,但是短期内沉降不能和水位保持同步恢复,地面沉降呈现塑性特性。抽水试验的实际曲线和标准曲线较为一致,说明所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真实地体现了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本次试验结果为优化基坑降水以及分析基坑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井试验方法,通过抽一口井观测另一口井的水位降深以及水位恢复情况。分析数据,确定承压含水层的初始水位和水文地质参数、降压井单井出水量并检验降水效果,看是否能够满足设计最大降深的要求,从而为实际施工和设计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利用AquiferTest软件求解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并使用GMS软件对一定应力期内的地下水位变化和地面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AquiferTest软件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结果准确,符合实际水文地质条件,GMS软件模拟的结果合理可靠,对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崔俊民 《山西建筑》2002,28(3):27-28
在城镇、工业大型供水水源地的勘察中,都要求进行群孔抽水试验。但群孔抽水试验一般历时时间较长,加上区域自然水位变幅的影响,给群孔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带来一定难度。以山西省晋城化肥厂巴公水源地群孔抽水试验为例,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推导拟合参数、水位预报公式,并根据水位自然变幅值对水位预报公式进行修正,编制计算程序,进行水位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6.
傅莉 《山西建筑》2011,37(34):81-82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获取水位、流量等数据,建立半承压含水层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采用直线图解法求得渗透系数、贮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为围护结构设计和基坑降水工程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微粒群优化算法在Theis公式参数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微粒群优化算法来识别承压完整井非稳定地下水运动Theis公式中的水文地质参数。微粒群算法是一种新型的群体智能算法,它将每个个体看作在多维搜索空间中的一个没有重量和体积的微粒,并在搜索空间中以一定的速度飞行,该飞行速度由个体的飞行经验和群体的飞行经验进行动态调整。然后根据个体适应值大小运算,根据适应度函数对微粒的速度和位置进行进化,最终得到足够好的适应度值。本文采用微粒群算法可根据抽水试验资料快速反演Theis公式近似解析解中的水文地质参数。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微粒群算法计算速度快,在水文地质逆问题求解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铁峰  陈显 《矿产勘查》2020,11(11):2491-2494
为了提高求解割离井公式中水文地质参数的速度和精度,研究粒子群算法的适用性。本文将观测出水量与理论出水量的偏差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反求割离井公式中水文地质参数给水度μ和渗透系数K,并将其计算结果与直线图解法、试算法和配线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的精度最高且在计算过程中无须人工干预,不受主观影响。粒子群算法在水文地质参数求解计算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研究区的水质资料,用水化学动力学方法求解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将该方法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厂房区含水层参数的确定,将计算结果与常规分段压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区别不大,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且计算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刘子方  孙辉 《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1):1807-1811
堤坝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上游水位的不断变化,渗流状态是非稳定渗流。由于其边界条件复杂多变,参数很难确定,使得非稳定渗流的求解变得非常困难。在目前观测资料渗流分析中,仍采用稳定渗流方法。应用非稳定渗流理论,借鉴目前简单边界已有的结果,提出了一个新的非稳定渗流近似计算模型。利用已有测压管观测资料,求出非稳定渗流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的近似解,并进一步求出测压管水位在上游水位逐日变化的情况下,测压管水位日变化量的计算方法。用此方法计算了实例,与观测结果符合良好,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很小,一般仅几厘米,成果理想。求出近似的位势值,比较不同年份位势的变化,可作为工程防渗能力变化及防渗能力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价工程防渗状态的变化,应用于大坝安全监测评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