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肾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39例肾细胞癌经病理证实,全部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典型肾细胞癌CT表现为平扫肾实质性肿块,肾轮廓变形隆起,增强扫描肾实质明显强化而肿瘤中心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根据肾细胞癌的典型表现,CT不仅可以作出准确诊断,而且对肾癌进行术前CT分期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147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相对比.结果:12个乳头状肾细胞癌直径为2.5~ 14.0cm,平均为(4.5±3.3)cm, 其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肿瘤呈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皮髓期强化程度明显弱于肾皮质.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特点为平扫肿瘤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或混杂,增强扫描肿瘤均强化不均匀或欠均匀,皮髓期呈明显强化或显著强化.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多层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进行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51例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不均匀肿块,呈稍高密度影;增强后皮质期和髓质期明显不均匀强化,肾盂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均出现不同程度囊变、坏死,钙化3例。结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大部分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表现.方法 27例肾细胞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行MPR图像重建,分析肾细胞癌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7例肾细胞癌中,透明细胞癌22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3例.3种类型肾癌CT平扫肿块主要表现为等、低或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各期,透明细胞癌的CT值均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但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的CT值在增强扫描各期均无明显差异.乳头状肾癌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或较均匀轻中度强化,在皮质期强化不明显,而在实质期却能很清楚显示.嫌色细胞癌多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肾细胞癌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细胞癌亚型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认识肾细胞癌的CT诊断及分期,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肾细胞癌极为敏感,本组CT诊断肾细胞癌9例,正确率90%,误诊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8例,符合率80%,典型肾细胞癌CT表现为平扫肾实质性肿块,肾轮廓变形隆起,增强扫描肾实质明显强化而肿瘤中心区不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根据肾细胞癌的典型表现,CT不仅可以作出准确诊断,而且对肾癌进行术前CT分期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囊性肾细胞癌诊断价值,提高对囊性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细胞癌,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9岁,均为单侧,4例占据部分肾脏,1例累及全肾,并侵及输尿管;其中1例合并输尿上段结石;增强扫描表现为全肾或部分肾脏囊实性病变或囊壁不规则增厚,CT增强检查囊壁及实性成分均示不同程度强化,囊内液体成分无强化.结论囊性肾细胞癌在螺旋CT有较为特征性表现,CT增强扫描对囊性肾细胞癌的定性诊断及术前评估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透明细胞肾癌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表现,其中嫌色细胞癌5例,乳头状癌5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髓质癌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13例病例中,5例嫌色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位于肾髓质内的类圆形肿块,4例呈均匀密度,1例呈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持续强化,皮髓期密度低于肾皮质;5例乳头状癌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类圆形肿块,呈轻中度较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皮髓期密度低于肾皮质,出现明显囊变3例;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表现为椭圆形囊性病灶,可见少量实性部分及分隔,增强扫描间隔呈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实性部分强化密度与肾皮质等同;1例髓质癌,肿瘤位于肾脏中央区,形态不规则,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程度渐进性延迟强化。结论非透明细胞肾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动态增强能较好地显示影像学特征,并便于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MSCT动态增强特征,旨在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MS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重点观察肿瘤密度、强化方式.结果 15例患者均为单发肿块,平扫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其中9例密度均匀,6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轻度至中度强化(14例),静脉期病灶呈持续性强化,强化程度与动脉期相比变化不明显;仅1例病灶表现为中心瘢痕于延迟期明显强化.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的MS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丁洪彬  田为中  张波 《西部医学》2012,24(2):373-374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11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左肾5例,右肾6例,最大径2.1~12.1cm,平均4.6cm。11例CT检查中,7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3例为略高密度,1例为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后11例肿瘤均呈轻至中度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2例肿块内见稍低密度影。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为正确诊断本病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刘国鸿  李小会 《吉林医学》2014,(10):2027-2029
目的:探讨肾癌各种亚型的CT表现,结合病理学特点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61例,所有病例行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相对照。结果:52例透明细胞癌呈圆形或类圆形30例,不规则形22例,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其中15例见钙化灶,4例见出血灶,增强扫描大多数呈"快进快出"表现;2例乳头状细胞癌呈类圆形等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少血供表现,均匀轻度强化;4例嫌色细胞癌呈类圆形,其中2例病灶中央有钙化影,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3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见条索状强化;2例集合管癌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各1例,密度不均且1例病灶内见少量气体、钙化灶,增强均呈不均匀强化,并侵犯周围组织;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呈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分隔线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肾癌的各种亚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术前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5例肾细胞癌,均做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本文详细描述了肾细胞癌的CT表现,并总结肾细胞癌的诊断依据,指出CT在肾细胞癌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14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 CT 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以55例肾透明细胞癌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两者在肿瘤性质,平扫CT值及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相对强化CT 值,以及肿瘤强化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肾嫌色细胞癌以实性为主12例(85.7%),透明细胞癌以囊实性为主32例(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嫌色细胞癌与肾透明细胞癌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相对强化 CT 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嫌色细胞癌相对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肾透明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8/14),而肾透明细胞癌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9/55),两者强化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大部分为均匀实性肿块,少有囊变,且呈中等度均匀强化,大部分与肾透明细胞癌容易鉴别。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医学》2017,(6):548-552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肾癌的CT、MRI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癌,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其中20例同时行MRI检查,比较各肾癌亚型的CT、MRI平扫表现及强化程度、方式。结果透明细胞癌67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4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3例,Xp11.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CT平扫显示直径<3 cm肿瘤呈均匀的等、稍低密度影,直径>3 cm的肿瘤以等/稍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MRI显示为T1WI低、等信号影,T2FS高或混杂高信号影,DWI呈混杂高信号影。CT、MRI增强扫描显示透明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癌的实性部分和Xp11.2易位性/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呈"速生速降型"明显强化;乳头状肾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多房囊性肾癌间隔呈"延迟持续性"轻中度强化。结论不同病理亚型肾癌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行螺旋CT、MRI平扫、增强扫描对诊断、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胆管细胞癌多期CT增强扫描特征,为胆管细胞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经病理证实70例胆管细胞癌CT影像学资料,观察CT平扫、多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CT平扫显示单发胆管细胞癌70例,肝左叶发病居多(占64.29%),病灶直径平均6.5cm;伴肝内胆管结石25.71%,伴肝左叶萎缩20.00%。CT平扫显示肿块型45例,占64.29%,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动脉期显示病灶无强化14例,边缘轻度强化28例,静脉期显示病灶中心进一步网状强化14例,延迟期显示线状或不均匀网状持续强化18例;腔内生长型19例,平扫显示肝门部周边软组织肿块存在,动脉期显示肝门不周边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静脉期则进一步强化,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浸润型9例,平扫显示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动脉期肝内胆管壁轻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则缓慢持续强化。结论 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胆管细胞癌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利于胆管细胞癌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患者CT影像学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数目:12例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形态、大小:10例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例呈轻度分叶状,平均最大径6.8cm。病灶密度:CT平扫大部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密度均匀者7例,其中2例有假包膜;密度不均匀5例,未见假包膜,其中1例病灶内见散在点状、条状钙化,3例病灶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病灶内见星芒状瘢痕。增强扫描:1例呈"快进快出"式强化,10例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1例呈"慢进慢出"式强化,所有肿块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所有病灶均未见肾周组织受侵、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动态CT增强扫描所示的轻-中度持续性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行常规平扫及静脉团注射法增强CT,其中3例行动态CT扫描.观察其CT征象.结果典型肾癌表现为大小不等肾肿块,混杂密度占多数(28例),含高密度成分(7例).增强后实质及边缘呈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少见有囊性、脂性和致密性肿块及全肾受侵者.诊断正确率达91%左右.结论依据典型表现可准确诊断及分期,不具典型表现时应宜和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技术对肾细胞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手术证实23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各种表现分析、归纳、总结。结果:透明细胞癌14例,乳头状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集合细胞癌1例。结论:肾透明癌绝大多数发生在一侧,肾上极多余肾下,CT、MRI检查正确率达90%以上。平扫时表现为肾实质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表现为皮质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降低,呈所谓"快进快出"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本组17例病例采用PQ-2000s单排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显示肿块呈不规则形态(13例)或类圆形(4例),58.8%患者病灶呈低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尤明显强化或边缘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强化逐渐明显,部分病例有逐渐填充趋势;肿块多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肝门淋巴结肿大、附近肝叶萎缩等间接征象.结论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扫描有较特征性影像表现,结合AFP等检查可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等肝内其他占位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确诊双侧RAML的CT表现,包括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所见。结果 12例患者共有24个RAML,多脂肪RAML14个病灶,少脂肪RAML8个病灶,很少脂肪RAML2个病灶。多脂肪RAML在CT平扫时即可见肿块内有脂肪成分,密度与皮下或腹膜后脂肪相仿,CT值常为-40—120HU。少脂肪RAML平扫常与肾实质密度相仿,较易漏诊或误诊。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可提高肿瘤内少量脂肪成分的检出概率。很少或无脂肪RAML的CT表现酷似肾细胞肾癌,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示肿块皮髓交界期强化不甚明显,实质期肿块中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肿块呈低密度,肿块边缘强化。结论 在合理使用病灶局部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技术的条件下,CT检查对双侧RAML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许辉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9):85-86,89,F0003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多时相扫描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45例经于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多排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29例,稍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4例。增强扫描示皮质期32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13例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排泄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呈相对低密度灶,边缘更清晰。有1例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肾细胞癌的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征像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发现早期肾细胞癌和小。肾细胞癌帮助其大,并能有效地对肾细胞癌进行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