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我们对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CG)、α_2抗纤溶酶(α_2AP)、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mer)等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与SA相比,UA及AMI患者t-PA活性、t-PA/PAI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浆PAI活性、Fg含量及D-Dimer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说明μA及AMI患者存在明显凝血活性增强及纤溶系统功能减退,这对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快速作用的抑制物(简称PAD 是近几年才证实的一种人类血浆纤溶系统新成分,是调节纤溶活性的重要因子。它目前暂分为三类:PAI-1,PAI-2和蛋白酶结合素(Profease Nexin)。对其生化性质已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在临床上,由于PAI 的发现,更新了纤溶活性的概念,实际上血浆纤溶活性的高低是由PAI 与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二者的比值所决定的,许多病人的纤溶活性下降而导致血栓倾向或血栓形成,并非是t-PA 水平的下降,而是由于血浆PAI 的升高这一点对进一步阐明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纤溶活性测定与血栓疾病的治疗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其血浆V0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含量及PAI活性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P<0.001).结论提示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溶活性下降,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与纤溶系统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显示纤溶酶原激活物(t-PAI)及其抑制物(PAI)在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PA是纤溶系统主要的生理性激活剂,它能在纤维蛋白凝块上高效地激活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1,2]。PAI能快速作用于t-PA而形成复合物使t-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去卵巢大白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血浆t-PA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PAI为9.7±1.2AU/ml,去卵巢组PAI为7.8±1.9AU/ml,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去卵巢组血浆中PAI降低,可能与卵巢激素的减少有关。卵巢激素会促使PAI合成并释放增加,这可能是服用雌激素等避孕药者纤溶活性降低、血液呈高凝状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体内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对健康人及冠心病(CHD)患者之纤溶功能有着明显不同的影响。经常、习惯的体育运动可提高健康老年人的纤溶活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短期的剧烈运动不仅可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而且还可能降低其血浆纤溶活性,促进冠脉内血栓的形成或心肌梗塞(AMI)的发生;但长期的康复运动却可通过提高其血浆纤溶活性,从而预防冠脉内血栓形成及降低AMI患者的再梗塞率,其机理主要是影响了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合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7.
t—PA和PAI与冠心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4年前Charkrabarti等首次发现冠心病与纤溶异常有关,但只是在最近几年,才初步阐明了一对在纤溶活性中起关键性生理调节作用的物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异常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这不但更新了人们的纤溶概念,为冠心病血栓形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途径,而且在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中血清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血栓形成关系,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4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Fg、血浆D-Dimer、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对照比较其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血浆t-PA活性:AMI和UAP明显低于SAP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PAI活性、D-Dimer和Fg含量:AMI和UAP组明显高于SAP和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血清Fg含量、t-PA、D-Dimer含量,可以及时判断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衡状况,预防和干扰血栓形成,提高患者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9.
新产品讯息     
Spectrolyse~(TM)/fibrin 该试剂是Biopool International公司产品,为用于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或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的显色性检测药盒。本法应用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显色性底物以定量测定t-PA活性,灵敏度高,血浆样品中t-PA的可测知范围为0.01~30iu/ml,并应用刺激剂DESA-FIB-X~(TM)以保证检测的特异性。该刺激剂可使t-PA对纤溶酶原的作用增强300倍而不影响尿激酶。已知在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变化在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和60例同期住院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活性。结果脑梗死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相比,t-PA活性明显减低,PAI活性显著增高(P均<0.01)。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平衡失调,故检测其血浆t-PA,PAI活性动态变化可作为脑梗死诊断与治疗的一个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是体内纤溶系统的重要成分,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2].很多疾病可有血浆PAI水平的变化,近年发现纤溶系统的改变是肝病患者并发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3],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也可能是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4,5].因此,研究上述疾病纤溶机制的异常对防治肝病患者并发出血、冠心病患者冠脉内血栓的形成,判断其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笔者测定肝病及冠心病患者血浆PAI活性,并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患者血浆纤溶活性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变化在病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和60例同期住院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活性。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相比,t-PA活性明显减低,PAI活性显著增高(P均&;lt;0.01)。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平衡失调,故检测其血浆t-PA,PAI活性动态变化可作为脑梗死诊断与治疗的一个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患者止凝血、纤溶状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1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38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α-granulemembraneprotein140,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PAI)及D-二聚体(D-Dimer),采用Claus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并比较各指标在CH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别。结果CHD患者血浆中t-PA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他指标的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UA组与SA组比较,vWF、t-PA、PAI、D-Dimer、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GMP-140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与UA组比较,GMP-140和D-Dimer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D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性增高而纤溶活性降低的状态,易发生血栓,并且各项指标异常程度与CHD严重程度相一致(AMI>UA>SA),有助于进行危险分层诊断。  相似文献   

14.
PA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是内源性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u—PA)主要的生理抑制剂。在所有纤溶因素中,它起中心作用。血浆PAI通过t—PA/PAI相互作用负责调节整个纤溶过程。研究表明,PAI的含量和活性在肝脏中最高。且与慢性肝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PAI的特点及对于慢性肝病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蛋白C抗原(PC:Ag)、蛋白S抗原(PS:Ag)、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PAI:A)及D-二聚体(D-D),并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冠心组的TAT、vWF:Ag、P-Selectin、PS:Ag、t-PA:A、PAI:A、D-D显著升高(P<0.0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TAT、t-PA:A、PAI:A、D-D升高更明显,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凝血系统激活、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性增加及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VWF,t—PA及PAI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纤溶活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30例Ⅰ、Ⅱ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老年正常对照者,测定其血浆Vo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化。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VWF含量及PAI活性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001),而t-PA活性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P<0.001)。结论 提示Ⅰ、Ⅱ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溶活性下降,有血栓形成倾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行为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纤溶激活系统的变化,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A型行为问卷评定56例冠心病患者和52例健康人群,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他们血浆中的纤溶激活系统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PAI-1活性(AU/mL)高于正常人群(1.04±0.18比0.52±0.07,t=20.42,P<0.001),t-PA活性(IU/mL)低于正常人群(0.35±0.09比0.38±0.04,t=2.81,P<0.01);这种改变在不同行为类型之间比较,与非A型行为类型的冠心病患者比,A型行为类型PAI-1的活性高(1.19±0.19比0.90±0.12,t=5.25,P<0.01),而t-PA活性低(0.30±0.08比0.37±0.09,t=3.5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A型行为的增加,血浆中PAI-1活性上升,t-PA活性下降,导致凝血功能亢进,纤溶功能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和发展,从而导致各种血管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Binswanger病(BD)患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a)[L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活性(PAI:A)水平的改变及在本病中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探讨延缓BD发生和发展的措施。方法 检测34例Binswanger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OX-LDL、Lp(a)、t-PA:A、PAI:A,比较各组间的水平差异及OX-LDL、Lp(a)与PAI:A、t-PA:A的相关性。结果 Binswanger病组的血OX-LDL、Lp(a)、t-PA:A、PAI: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t-PA:A水平与OX-LDL、Lp(a)呈负相关,PAI:A水平则和OX-LDL、Lp(a)呈正相关。结论 Binswanger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增加,Lp(a)增高,纤溶活性减低,纤溶活性改变与OX-LDL、Lp(a)增高有关。抗氧化治疗有望改善BD纤溶状态,减少或延缓其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纤溶系统的异常. 方法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93例患者血浆一系列纤溶指标. 结果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D-二聚体(D-D)水平显著升高;纤溶酶原活性(PLG)、α2抗纤溶酶活性(α2-PI)、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PAI)水平降低;缓解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 AL患者存在纤溶系统的激活,部分指标与AL分型、出血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中血清纤维蛋白原(F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血栓形成关系,并就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4例、稳定心绞痛(SAP)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Fg、血浆D-Dimer、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对照比较其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血浆t-PA活性:AMI和UAP明显低于SAP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活性、D-Dimer和Fg含量:AMI和UAP组明显高于SAP和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血清Fg含量、t-PA、D-Dimer含量,可以及时判断凝血和纤溶功能失衡状况,预防和干扰血栓形成,提高患者良性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