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变质Mn8Cr1耐磨钢弥散组织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变质Mn8Crl耐磨钢弥散过程中显微组织,物相硬度及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获得理想弥散组织的条件,首先是奥氏体锰钢中含有适量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其次是使奥氏体尽可能充分地发生珠光体转变,三是适当控制高温阶段等高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2.
多元微合金化空冷贝氏体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碳和中高碳Mn-Si-8系多元微合金化贝氏体钢,锻后空冷可获得以贝氏体或贝氏体/马氏体为主,含碳化物和少量残留奥氏体的组织。加入微量元素,使奥氏体晶粒和显微组织细化,形成的高硬度碳化物弥散分布,提高硬度,韧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合金化高锰钢ZGMn13CrMo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奥氏体高锰钢进行合金化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了合金化高锰钢ZGMn13CrMo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耐磨性。结果表明,ZGMn13CrMo水韧处理后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和均匀、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碳化物强化了奥氏体基体,冲击韧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41倍,屈服强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38倍,抗拉强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25倍,耐磨性是普通高锰钢的1.35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固溶/时效处理对奥氏体耐热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和电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固溶/时效处理对奥氏体耐热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耐热钢经固溶/时效处理后,其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及弥散分布的碳化物M6C和金属问化合物Laves相,合金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工作温度可达700~850℃。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态相变的细晶双相低碳钢组织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卫  杨王玥  孙祖庆 《金属学报》2006,42(10):1101-1108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单向压缩实验机,通过观察不同原奥氏体晶粒的过冷奥氏体在动态相变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分析了动态相变过程中马氏体岛形貌以及分布的演变特征,并考察了原奥氏体晶粒大小、形变温度和形变速率等参数对组织转变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了基于动态相变的细晶双相低碳钢的组织控制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并控制过冷奥氏体动态相变进程,可以获得在均匀细小的铁素体(2~3μm)基体上弥散分布着不同体积分数、颗粒状细小马氏体岛的双相钢。  相似文献   

6.
利用JMatPro7.0软件模拟预测20Mn23AlV无磁钢的平衡相组成、析出相元素成分、奥氏体化元素含量对无磁钢组织的影响、淬透性、力学性能及热物理性能参数。将模拟参数与部分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无磁钢奥氏体占比高达99.89%,其余为第二相强化作用的弥散相,弥散相中占比最多的为金属钒的碳氮化物。该无磁钢在不同冷速下并不会引起组织转变,均为奥氏体相。Mn和Al含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使奥氏体占比最大化。预测和实测力学性能差异不大。随温度的降低,线膨胀系数、比热容、泊松比和导热系数均减小,密度、剪切模量、电导率和杨氏模量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高铬铸铁的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铬铸铁被认为是良好的抗磨材料,这种材料的碳化物(Cr,Fe),C3呈断续网状,嵌在回火的马氏体基体中,基体上均匀分布着弥散的二次碳化物,硬度高且具有一定韧性。热处理是使高铬铸铁获得上述优良金相组织的必要手段。1脱稳处理通常,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且以后两相为较多。这是因为,浇注成形相当于在固相线温度进行奥氏体化,基体中碳与铬含量较正常热处理奥氏体化时的高。虽然,特型中冷却慢,但由于高碳、高铬使铸铁淬透性好,珠光体转变被遏止,其民点亦低,故铸态高铬铸铁基体组织多以奥…  相似文献   

8.
齐祥羽  严玲  王长顺  张鹏  李广龙 《轧钢》2023,(2):24-29+63
为实现高锰钢良好的强韧性能匹配,对高锰钢中厚板进行了控轧控冷工艺试验,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高锰钢中厚板的显微组织,采用拉伸和冲击试验机测定了高锰钢中厚板的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高锰钢中厚板显微组织为单相奥氏体,奥氏体晶粒尺寸为10~20μm,碳化物弥散分布在奥氏体晶界处,且奥氏体晶粒内部存在较大尺寸的孪晶;高锰钢中厚板纵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196℃冲击功分别为508 MPa、862 MPa、50.07%和124 J,高锰钢中厚板横向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196℃冲击功分别为511 MPa、856 MPa、51.67%和97 J;奥氏体晶界处弥散分布的硬相(Cr, Mn)23C6型碳化物,可有效提高高锰钢中厚板的强度;孪晶诱导塑性(TWIP)效应产生大量形变孪晶,增加了均匀伸长率,是高锰钢主要的增塑机制;软相奥氏体中形成的机械孪晶促进位错滑移和增殖,同时产生较强的晶粒细化效应,是高锰钢主要的韧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磁场淬火强韧化原理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孙忠继 《热处理》2002,17(1):37-40
高温顺磁性奥氏体在外强磁场的作用下可发生磁化变形,使奥氏体开高密度的位错胞结构,并有弥散碳化物析出。这种位错胞结构在淬火后被马氏体继续并限制了马氏体长大,细化了组织,从而使经磁场淬火的材料获得强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铬铸铁被认为是良好的抗磨材料,这种材料碳化物(or,r幻,Ca呈均匀分布弥散形式及断续网状,嵌在回火马氏体基体中。这种组织硬度最高并有一定韧性。热处理是使高铬铸铁获得上述优良金相组织的必要手段。脱稳处理由于高碳、高铭使高铬铸铁淬通性好,珠光体转变被遏止,也使Ms点降低,故铸态高铬铸铁基体组织多以奥氏体为主要相.铸态组织的硬度通常为45~50HRC。淬火热处理后硬度可达到60HRC以上,故高铬铸铁不经过淬火不能发挥其固有潜力。铸态奥氏体,合碳铅量高,比较稳定(即Ms点较低)。重新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并保温,使其铬…  相似文献   

11.
钢的冷处理通常分为0~-100℃的普通冷处理和低于-130℃的深冷处理两种。深冷处理设备的制冷有液氮浸泡制冷、辐射换热制冷及对流换热制冷。利用对流换热制冷的深冷处理设备的最低温度可达-190℃,空载降温至-190℃的时间≤30 min,最大装载量达1000 kg,温度均匀性≤±5℃,控温精度≤±2.5℃。此外,还具有能与密封箱式炉生产线配套、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投资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整热处理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研究了840~900℃淬火以及200~500℃回火温度范围内G50钢硬度、强度、塑性以及冲击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回火温度下,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G50钢的硬度和强度总体呈降低趋势,而塑性和冲击性能则得到提高;在相同淬火温度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G50钢的硬度、强度和冲击性能在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塑性则先降低后增加。"高温淬火+低温回火"将有助于G50钢获取较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钢管热处理过程的“黑匣子”动态温度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管在热处理炉内的实际升温数据是准确制定热处理工艺必需的参数。常规热处理温度测试采用如热电偶、红外温度计等,但测试结果都与实际温度存在较大偏差。“黑匣子”温度测试仪相对来说测温偏差最小。介绍了耐高温“黑匣子”测试技术在钢管连续热处理炉上的应用。通过对热处理过程的数字化,分析了“黑匣子”温度测试在热处理工艺改进和优化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Cr—W—Mo—V—Si工模具钢热处理时碳化物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钢中碳化物相变热力学计算,研究了Cr-W-Mo-V-Si模具钢热处理过程的碳化物相变及其对热处理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中存在多种碳化物时,可降低退火温度,放宽淬火温度范围以及提高抗回火性、细化组织。X射线衍射仪对碳化物相进行鉴定,分析了碳化物量随不同热处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3.5Ni低温钢的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构影响的试验内容,结果表明,热轧状态的35Ni低温钢进行热处理,可以进一步细化晶粒和调整组织,提高综合力学性能。850 ℃正火及850 ℃正火+600 ℃回火处理均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爆炸焊接法对AL-6XN超级不锈钢与Q345R钢进行焊接,对复合钢板进行消除爆炸应力热处理。为保证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复合钢板过渡层和覆层选用不同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进行试验,并对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复合钢板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L-6XN+Q345R复合钢板宜选择中温消除爆炸应力。复合钢板焊接工艺制定时,其过渡层和覆层应优先采用ERNi Cr Mo-3的氩弧焊工艺,以满足设备制造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学显微镜及SEM进行组织观察,通过拉伸和低温冲击试验研究了热处理对两种不同碳含量3.5Ni钢的力学性能和低温韧性的影响。两种3.5Ni钢热轧板分别经860 ℃×1 h空冷的正火处理和860 ℃×1 h水淬+(580, 610, 640)×1 h回火的调质处理。结果表明:含碳量较高的3.5Ni钢热轧态强度低塑性高,但-100 ℃冲击吸收能量低,经正火处理后试验钢的整体性能降低,而调质处理后强度和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均明显提升,塑性略有降低;含碳量较低的3.5Ni钢热轧态已经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经热处理后拉伸性能和低温韧性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苏立武  陈玲 《金属热处理》2020,45(6):167-172
通过对轨道交通高端轴类产品车轴用35CrMoA、EA4T、EA1N、DZ2、30CrNiMoV12钢等材质,和转轴用35CrMo、40CrNi2MoA、34CrNiMo6、30CrNiMo8钢等材质热处理后的组织性能对比,对轴类零件用材料进行了优选。车轴材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30CrNiMoV12钢的强韧性远高于其他材质,冲击韧性、缺口敏感性、疲劳强度是车轴材料中综合性能最优的一种,可用于受结构尺寸限制的高强度车轴或高寒条件下使用的车轴。DZ2材料次之,EA4T钢性能接近于DZ2钢,但低温冲击性能不如DZ2钢稳定。EA1N钢整体的强度只有30CrNiMoV12钢的一半。转轴材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40CrNi2MoA、34CrNiMo6、30CrNiMo8钢的强韧性较好,低温冲击性能良好且稳定,30CrNiMo8钢耐疲劳强度更好,缺口敏感性更低,适用于高强度转轴和高寒条件下应用的车轴。相比之下35CrMo钢强度略低,低温冲击性能较好,略低于其他材料且稳定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347H不锈钢焊后热处理分类,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焊后热处理国内外标准现状。目前国内外标准对347H不锈钢管道焊后热处理的规定不一致,NB/T 10068—2018提出以操作温度和厚度范围作为347H不锈钢焊后热处理实施条件,为制氢装置用347H承压管道是否进行焊后热处理提供了指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该标准部分条款尚不完善,在铁素体测量顺序、铁素体含量合格值和铁素体测量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应将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调整至焊后热处理前,取消固溶+稳定化热处理后的铁素体数为3 FN的下限值,增加E(R)16.8.2型熔覆金属铁素体含量合格值要求,同时明确铁素体含量检测方法。该标准关于焊后稳定化热处理实施条件的规定尚不完善,建议应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和国外先进标准,设置焊后热处理豁免条件,对于操作温度≥500℃的薄壁和焊接接头拘束度较小工件,豁免其焊后热处理,以维持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NB/T 10068—2018未充分做好专利信息披露工作,后续应做好专利信息披露,防止出现知识产权劫持标准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热处理对17-4PH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17-4PH不锈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该钢经固溶处理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17-4PH不锈钢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460℃时效2 h时获得最大的硬度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