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鳃裂囊肿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总结5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 第一鳃裂7例,第二鳃裂48例,第三鳃裂1例,7例可显示瘘口.囊肿均为椭圆形或类圆形,囊壁多清晰规则,囊内多布有稀疏、密集不等的点状回声,其后方具有声增强效应;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囊内无血流信号,囊壁显示血流信号者仅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0.11%(完全符合42例,基本符合9例).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诊断与鉴别鳃裂囊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儿童鳃裂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鳃裂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15例鳃裂畸形患儿的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6例为鳃裂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内回声均匀;6例为鳃裂囊肿并瘘管形成,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并有条状低回声与体表或咽内相通;3例为鳃裂窦道形成.全部鳃裂畸形患儿中13例病灶位于颈前,1例位于锁骨下缘前胸壁,1例位于耳前腮腺区.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86.70%.结论 超声诊断鳃裂畸形较准确、可靠,可明确其位置及毗邻关系,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鳃裂囊肿及鳃裂瘘的价值。 方法 回顾13例鳃裂畸形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合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3例为鳃裂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伴或不伴长短不一的瘘管残迹;4例为鳃裂囊肿并瘘管,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伴细管状通道;4例为鳃裂囊肿并感染,超声表现为囊性团块,内回声细密,壁厚,边不清;2例为鳃裂瘘。13例患者中,10例病灶位于颈前区,2例位于锁骨下前胸壁,1例位于右下颌后角后。超声诊断与术中所见符合率为84.62%(11/13),与病理结果符合率92.31%(12/13)。 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诊断鳃裂畸形准确、可靠,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在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9例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资料, 对照手术及病理结果, 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  结果  鳃裂囊肿共14例, 包括第一鳃裂囊肿5例, 第二鳃裂囊肿9例; 鳃裂瘘管共5例, 包括第一鳃裂瘘管1例, 第二鳃裂瘘管2例, 第三鳃裂瘘管1例, 第四鳃裂瘘管1例。13例(92.8%)鳃裂囊肿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 仅1例形态不规则; 12例(85.7%)边界清晰, 2例(14.3%)边界不清; 7例(50%)呈无回声, 其中2例内部多数点状回声漂浮, 挤压时可移动; 2例(14.3%)为囊实性; 4例(28.6%)为实性不均质低回声; 彩色多普勒显示4例(28.6%)周边条状血流, 10例(71.4%)未见血流信号。4例(80%)鳃裂瘘管超声表现为条状或不规则低回声, 2例(40%)显示瘘管回声; 1例(20%)为片状低回声, 形状不规则; 3例(60%)为实性, 2例(40%)为囊实性; 彩色多普勒显示2例(40%)内部可见条状血流, 1例(20%)边缘条状血流, 2例(40%)未见血流信号。  结论  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具有典型的超声成像特征, 可为临床提供不可或缺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
鳃裂囊肿的超声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旨在探讨鳃裂囊肿的超声诊断意义。 方法 追踪观察41例鳃裂囊肿的声像图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超声诊断鳃裂囊肿19例,符合率46.3%,误诊率53.7%。其声像图表现虽然复杂多变,但大致可分为2种类型:(1)囊性回声;(2)均匀或不均匀的实性低回声。 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颈部时,如果发现囊性包块,结合其它检查应高度怀疑鳃裂囊肿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鳃裂囊肿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此类病例超声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1例肿块均为单发,肿块内部回声主要表现为:无回声型3例;无回声内伴密集点状回声型7例;类实性低回声9例;混合回声型2例。肿块来源于第1鳃裂囊肿7例;第2鳃裂囊肿12例;第3、4鳃裂囊肿2例;超声诊断正确12例(57.1%)。结论:鳃裂囊肿因病理组织学成分的不同使声像图表现多样,鉴别要结合其在颈部解剖位置和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鳃裂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并分析23例第二鳃裂囊肿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8例超声表现为外形规则,包膜完整、纤细,后方回声多增强,内部回声8例呈无回声,10例类似实性肿物,囊壁无血流信号,5例外形欠规则,壁厚且不光滑,壁上可见点状血流信号,无回声区内见散在的粗大斑点。23例囊肿肿物内部均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符合率82.6%。结论:第二鳃裂囊肿有一定的声像图表现,高频超声对第二鳃裂囊肿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在囊性肾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27例患者29个病灶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囊性肾癌的超声表现:14例15个病灶囊壁和/或分隔不规则增厚,其中1例增厚的囊壁和分隔伴弥漫性粗细不均钙化.2例囊壁薄而规整,超声误诊为肾囊肿.1例囊壁及多数分隔较规整,超声误诊为多房性肾囊肿.10例11个病灶伴壁结节和/或附隔结节中仅1例壁结节内见多发小囊变区.14例囊腔透声差,呈细密点状弱回声及不均质片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大多数增厚的囊壁、分隔和实性部分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有助于囊性肾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分析鳃裂囊肿和瘘的声像特征及超声对该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 8例鳃裂囊肿和瘘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 ,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第二鳃裂囊肿和瘘最多见占 85 .3%。其次是第一腮裂囊肿和瘘占 11.8%。第三、四鳃裂囊肿仅 2例 ,占 2 .9%。超声表现肿物大部分外形尚规则 ,边界清或尚清且包膜回声较强 ,内部回声的多样性与其病史和内壁衬里上皮有关。 75 % (5 1/ 6 8)的肿物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或深面、颈动脉和颈内静脉的浅面。超声诊断该病的正确率为 88.2 %。结论 :高频超声对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的诊断较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鳃裂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的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本组患者中11例位于胸锁乳突肌上1/3的前缘,相当于舌骨平面、颈动脉鞘的外侧,1例位于耳前腮腺区。超声表现囊肿大部分外形尚规则,边界清晰或尚清且包膜回声较强,内部回声的多样性与内壁衬里上皮有关。结论高频超声可直接显示鳃裂囊肿的内部结构、大小、形态、回声及血供情况,可作为鳃裂囊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SPTP患儿,男2例、女8例,年龄7~13岁、中位年龄11岁;均为单发病灶,4例位于胰头、6例位于胰体尾,最大径30~130 mm,中位最大径53 mm,观察其超声表现。结果 超声显示10例SPTP边界均清晰,呈圆形或类圆形,形态尚规整,其中8例具有完整包膜;2例内部回声呈实性、8例呈囊实性;5例见囊内出血,6例钙化均以边缘钙化为主。CDFI于肿瘤实性成分内探及少许血流信号,囊性成分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10例均未见明显胰管、胆管梗阻或扩张,无周围侵犯或转移;2例肿瘤包膜破裂出血,可见大量血性腹腔积液,1例胰源性门脉高压见胃底静脉纡曲扩张。结论 儿童SPTP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所见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2.
儿童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腹部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评估肝功能正常者及肝功能受损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方法 将9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者分为Child-Pugh A级(Child-Pugh A级组;n=48)、B级(Child-Pugh B级组;n=40)、C级(Child-Pugh C级组;n=11),以21例无慢性肝病肝功能正常者为肝功能正常组(n=21)。行Gd-EOB-DTPA增强MRI,于注射对比剂后3 min、10 min、20 min图像计算全肝及各肝段相对强化程度(RE),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组间、各肝段间(S1~S8)肝脏RE的差异。结果 增强后3 min、10 min、20 min,Child-Pugh A级、B级、C级组与肝功能正常组间全肝RE和各肝段RE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增强后3 min、10 min、20 min,肝功能正常组及Child-Pugh A级组各肝段间R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ild-Pugh B级组增强后10 min、20 min和Child-Pugh C级组增强后20 min各肝段间R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可准确评估全肝及各肝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鳃裂囊肿和瘘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鳃裂囊肿和瘘管17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7例,12例以外耳道下方或颈侧肿块就诊,5例体检发现腮腺和甲状腺内结节就诊。我院和外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例确诊鳃裂囊肿或瘘管,10例误诊,误诊率58.8%,误诊为腮腺实性肿物及颈部淋巴结炎伴液化各3例,甲状腺结节2例,腮腺囊肿及甲状舌管囊肿各1例。1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鳃裂囊肿11例,鳃裂瘘管6例。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41.2%(7/17)。结论临床虽然可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表现对鳃裂囊肿和瘘管做出诊断,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易误诊,应注意与其他颈部囊性占位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HI)的临床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8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FHI患儿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结果 8例中,7例单发,1例多发;上肢3例,手指1例,腋窝1例,臀部2例(1例并发腹壁包块),腰背部1例;6例表现为稍强回声,1例为弱回声,1例多发病灶表现为稍强与囊实性混合回声,边界不清;除1例腹壁病灶与皮肤层关系不密切外,其余病灶均与皮肤层关系密切;4例无明显血流信号,2例有点状或点线状血流信号,1例病灶血流信号较丰富,1例多发病灶见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纤维性错构瘤多见于婴幼儿,多为发生于表浅部位的单发无痛性包块;超声呈稍强回声或囊实混合回声,与皮肤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颈部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颈部囊性病变的CT、MRI表现,提高对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16例,其中鳃裂囊肿9例(男8例,女1例,年龄13-62岁,平均28.1岁),甲状舌管囊肿3例(男2例,女1例,年龄4-41岁,平均16.7岁),淋巴管囊肿4例(均为男性,年龄9-56岁,平均33.3岁)。全部均行层厚、间隔5mm的CT薄层平扫,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5例行MR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T1WI用SE序列,T2WI用FSE序列。结果:9例鳃裂囊肿和4例淋巴管囊肿均位于颈侧,前者与胸锁乳突肌紧邻,有的甚至造成了胸锁乳突肌的肥大。3例甲状舌管囊肿位于颈正中线舌骨上下区。形态多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淋巴管囊肿呈分叶状不规则形。以低密度和长T1、长T2信号为主,合并感染、手术或穿刺可使病变密度或信号变得复杂。结论:CT、MRI检查可提高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尤其是MRI可多轴位显示病变的形态及周围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超声表现并分析超声表现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SFT的超声表现,归纳其声像图特征,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供特点等。结果:SFT的超声表现多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的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实质性肿块,腹腔是其最常见的原发部位。10例肿瘤均血供丰富。结论:SFT的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血供丰富的中低回声实质性肿块,但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