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因胃癌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中心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组,76例)和同期行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开腹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和肿瘤根治程度。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92.5±14.8)min,长于开腹组的(171.5±16.5)min(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则少于或短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根治程度2组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切缘癌残留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临床近期疗效,且微创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根治术在老年患者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109例老年(70岁以上)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24例老年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102.5±34.3)ml比(181.7±73.8)ml,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更快[(2.8±0.6)d比(4.0±1.2)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0.7±7.5)d比(14.2±6.5)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0.1%(11/109)比21.0%(26/124),P〈0.05],但手术时间较长[(231.2±51.4)min比(208.5±53.6)min,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枚数相当(31.4±14.2比32.6±11.7,P〉0.05)。腹腔镜组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5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根治效果,且微创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3.
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对进展期胃癌的远期疗效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80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中输血量及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7.5%;开腹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13.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1.5%、37.8%(P0.05)。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创口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远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共53例进展期胃癌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26例,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1天及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比值;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平均用时长于开腹组(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P均〈0.05);术中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首次进流食时间2组接近(P〉0.05)。术后第1天及第7天,2组外周血CD3、CD4^+及CD8^+检测结果较术前均下降(P〈0.01,P〈0.05);术后第1天2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已接近术前(P〉0.05),而开腹组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天及第7天2组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相比,术后第1天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P〈0.05,IgA除外)。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而且对围手术期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也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为363例患者行腹腔镜远端胃癌耽根治术(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412例开放远端胃癌D:根治术(开腹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量、近端切缘距肿瘤距离、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随访2—27个月,无一例腹壁切口肿瘤种植及复发。结论:腹腔镜胃癌D,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可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是安全、可行的:较开放手术出血少、康复快,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近期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因胃癌而在我中心行腹腔镜手术33例和同期在我院行传统开腹手术33例进行对照研究。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肿瘤根治程度。结果2组均无切缘癌残留、肠漏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中位数340min vs 240min,Z=2.172,P=0.030)。在术后使用止痛剂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1.1±1.5)次vs(2.8±1.9)次,Z=4.03,P=0.01],而术中出血量(中位数200ml vs 257ml,Z=1.458,P=0.145)、术中输血量、术后血常规、肝功能变化、淋巴结清扫数目[(15.8±8.4)枚vs(14.3±9.0)枚,t=0.700,P=0.48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安全、有效,近期效果可达到传统开腹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8-09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分为腔镜辅助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统计2 a无病生存率。结果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开腹手术组,术后排气、进食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和2 a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D 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数和2 a无病生存率相当;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但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腹腔镜D2根治性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间在苏北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的21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1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206例患者完成胃癌D2根治术,4例(1.9%)中转开腹。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208±38)mltL(300±52)ml,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快[(2.9±0.7)d比(3.9±1.8)d,P〈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2.8±6.2)d比(15.6±6.8)d,P〈0.05],但手术时间长[(258±42)min比(193±30)min,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0.5±1.9)枚/例和(25.8±1.5)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7/201)比8.5%(15/1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9%(6/210)比2.8%(5/180),3年生存率分别为35.6%和37.8%,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具有相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老年胃癌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对255例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胃癌患者施行D2根治术,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腹腔镜组)116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患者(开腹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术后生存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例数均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5%(18/116),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8.1%(39/139)(P<0.05).是否行腹腔镜手术(P<0.05)、手术时间(P<0.01)和术前合并症(P<0.01)是老年人胃癌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P<0.05)和术前合并症(P<0.01)是老年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3.0和22.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手术时间和术前合并症是老年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同期收治的胃癌需手术治疗患者107例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开腹组(57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没有死亡病例,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293.24±54.49) min,开腹组为(217.34-38.65) min(P <0.01),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清除个数分别为21.73枚和23.15枚,术后早期并发症在两组无明显区别.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近根治效果,且具有术后恢复迅速、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进展期胃癌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癌全胃切除手术34例(对照组),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术16例(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和1、3、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1.3%vs 5.9%,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5%vs64.7%,P0.05);两组的3年和5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o.10和11组转移淋巴结(6/23.1%)明显高于对照组(4/8.2%,P0.05)。结论: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不能提高进展期胃癌的生存率;无脾转移或10、11组淋巴结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应谨慎选择联合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在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2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体质量指数大于或等于25 kg/m2者66例(肥胖组),低于25 kg/m2者148例(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271.5±51.2) min,明显长于非肥胖组的(252.1±53.6) min(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26.2±10.3)枚,少于非肥胖组的(30.3±12.4)枚(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7/66)和20.9%(3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手术相关轻微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发生率(16.7%,11/66)高于非肥胖组(6.8%,10/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死亡率分别为1.5%(1/66)和0.7%(1/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患者会延长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增加轻微并发症的风险,但并不影响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4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45例,调查术后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5年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营养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和4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52.5%(21/40)和55.6%(25/45),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5年累计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全胃切除组,有统计学差异(142.2±10.6 vs. 128.4±11.4; 41.3±5.8 vs. 35.9±3.8; 271.5±39.7 vs. 184.5±24.6; 220.2±59.7 vs. 170.2±27.6; 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和劳动情况均优于全胃切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胆囊结石发生率,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袖状胃切除术与胃旁路术治疗大鼠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30只GK大鼠随机分为袖状胃切除术组(SG组)、胃旁路术组(RYGB组)、假手术组(SO组),每组10只。观察术后各组存活情况,并根据情况检测各组术前及术后第1、4、8周的体质量、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峰值、糖化血红蛋白比值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SG组大鼠手术存活率100%,RYGB组手术存活率90%,SO组大鼠全部健康存活,3组手术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术后8周时,各组体质量均超过术前,RYGB组明显低于SO组和SG组(P0.05)。空腹血糖在SG组和RYGB组术后第1周即有下降趋势,术后8周时SG组较SO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YGB组较SO组明显降低(P0.01),RYGB组与SG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糖耐量试验峰值在SG组和RYGB组术后1周即有下降,术后8周时SG组较SO组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YGB组较SO组明显降低(P0.01)。术前各组糖化血红蛋白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时SG组较SO组降低(P0.05),RYGB组较SO组明显降低(P0.01),RYGB组与SG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胰岛素水平SO组与S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YGB组在8周后升高明显,与前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袖状胃切除术与胃旁路术术后存活率相近,但胃旁路术治疗GK大鼠的疗效优于袖状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根治术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分为胃上部癌(42例)、胃中部癌(57例)、胃下部癌(69例)三组,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胃上部癌男性患者比例较高(78.6%),平均年龄亦较中、下部癌高;上部癌、中部癌、下部癌中肿瘤直径≥4 cm的分别占71.4%、49.1%、29.0%(P<0.05);上部癌的全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部、下部癌(P<0.05);术后3年,上部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中部癌和下部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高、上部癌均是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上部癌与中、下部癌临床病理特征明显不同,且其预后较差,结合肿瘤生长部位并据此选择合理的术式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216例施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118例,开腹组98例。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恢复情况及近期预后。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253.9±26.1) min比(206.2±23.9) min, P<0.01],术中出血量少[(138.4±34.0) ml比(266.3±58.7) ml, 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10.3±1.4) d比(13.9±2.0) d, 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16.1%(19/118)比29.6%(29/98), 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26.2±6.2)枚比(27.6±5.6)枚, P>0.05]、术后局部复发率[1.7%(2/118)比2.0%(2/98), P>0.05]和2年生存率(99.0%比98.6%, 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不仅安全可行,而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近端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3种不同切除及重建术式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在福建省立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91例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切除及重建方式分为TG-RY组(123例,行全胃切除术加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PG-EG组(40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加食管残胃吻合)和PG-JI组(28例,行近端胃切除术加功能性空肠间置),比较3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远期胃肠道不适、术后1年营养状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PG-EG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78 min,明显短于TG-RY组的248 min 和PG-JI 组的224 min (P<0.05);平均术中出血194 ml,明显少于TG-RY组的323 ml和PG-JI组的265 ml(P<0.05)。3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PG-EG组患者反流发生率为17.5%(7/40),明显高于TG-RY组和PG-JI组[1.6%(2/123)和7.1%(2/28),P<0.05];烧心发生率为17.5%(7/40),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4.9%(6/123)和10.7(3/28),P<0.05];TG-RY组患者倾倒综合征生生率为7.3%(9/123),另外两组均无一例倾倒综合征发生(P<0.05)。术后1年体质量下降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G-RY组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下降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近端胃癌手术方式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考虑术后生活质量,PG-JI可作为近端胃切除术后的首选重建方式;但对于肿瘤较大、病期较晚者,TG-RY更加安全;对于年老体弱、对手术耐受力低者,可考虑行PG-E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