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超声测量胎儿多项生物指标在巨大儿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6年3月起到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超声检查的所有孕妇中选取其中的18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这180例孕妇在分娩前进行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测量这180例胎儿的头围、腹围、双顶径和股骨长,并对比分析胎儿的头围、腹围、双顶径和股骨长的超声测量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结果:在各项生物指标当中,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48、0.382和0.336;从各项生物指标的超声测量数据所预测体重与新生儿的实际体重对比情况来看,误差在±200g以内的新生儿一共有136例,占75.56%。结论:上述结果表明巨大儿与胎儿的双顶径、腹围和股骨长具有一定的关系,采用超声测量胎儿多项生物指标能够提高巨大儿的预测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B超测量胎儿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B超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84例宫高+腹围≥140cm的足月单胎孕妇,应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度(FL);根据新生儿体重将孕妇分为巨大儿组及非巨大儿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腹围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 胎儿腹围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最好(r=0.84),当胎儿腹围≥35.0cm时,可以预测85.7%的巨大胎儿。结论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能准确预测巨大胎儿的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产前预测与产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病历资料完整的经产妇经阴分娩巨大儿268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经产妇分娩巨大儿产前监测的相关指标,如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股骨径长,外测量产妇宫高、腹围,询问孕产史及孕期增重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产妇分娩时难产16例,经积极治疗住院5 d恢复良好;产后出血32例,新生儿轻度窒息29例,经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结论:产前科学客观地预测巨大胎儿,诊断符合率高。告知产妇知情同意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产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分娩时助产士给予精神鼓励,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能提高经阴分娩成功率,取得良好的妊娠、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胎儿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FT)与巨大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单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质量分为巨大儿组和对照组各60例。应用2D经腹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径、羊水指数及EF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巨大儿组胎儿EFT(1.43±0.18)m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胎儿EFT、胎儿腹围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8.14,95%CI 2.05~3.24,P0.02;OR=2.07,95%CI 1.26~3.40,P0.01);ROC曲线显示,胎儿EFT、胎儿腹围预测巨大儿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0.892,最佳阈值为0.14 cm、35.45 cm,灵敏度和特异度为66.7%、85.0%,76.7%、98.3%;Pearson相关分析,胎儿EFT与胎儿腹围显著正相关(r=0.639,P0.01)。结论超声测量胎儿EFT与孕妇分娩巨大儿显著相关,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巨大儿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声生物学指标预测胎儿出生时体重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胎儿多项生物学指标,预测胎儿出生时体重。方法超声检测293例晚孕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径,分析其与胎儿出生时体重的关系。结果单指标腹围、双顶径、股骨径、头围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其中腹围与出生体重相关性最好,双顶径及股骨长次之;拟和四个自变量,均选入方程,其复相关系数为0.890(P〈0.001)。其中腹围引入回归方程预测293例中胎儿体重,绝对误差值〈±250g的257例,占87.7%,平均相对误差为4.4%。腹围对非巨大儿体重的胎儿诊断敏感性为99.6%,正确率为95.6%。结论腹围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超声生物学指标的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分娩的单胎孕妇中,筛查出巨大儿103例(A组),胎儿生长受限48例(B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而血糖控制满意、出生体质量正常儿169例(C组),另选正常妊娠、胎儿体质量正常的196例为正常对照组。回顾分析各组中孕期(20+1~24周)、晚孕早期(28+1~33周)、晚孕晚期(34+1周~分娩)的生长参数,包括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头腹围比值、腹围的Z-评分及头腹围比值的Z-评分,比较各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在中孕期、晚孕早期、晚孕晚期三个阶段,A组腹围的Z-评分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B组腹围的Z-评分值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孕周的增加,A、B组腹围的Z-评分值与正常对照组的偏离度进行性加大。C组在中孕期、晚孕早期腹围的Z-评分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在晚孕晚期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A组的GDM与非GDM胎儿在体型上存在差异,表现为晚孕后期GDM胎儿头腹围比的Z-评分值小于非GDM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期A组的腹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早期和晚孕晚期A、B组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及头腹围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无法直观判断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的偏离程度。结论超声生物学指标的Z-评分有助于准确定量评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在诊断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异常及动态观察随访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行三维超声预测产前胎儿体重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我院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收治的100例GDM孕妇,均行三维超声检查,根据“新生儿体重结果”分参照组(正常胎儿,n=60)、科研组(巨大儿,n=40),分析两组胎儿生长情况、各因素指标数值,产前预测胎儿体重。结果:两组比较新生儿的双顶径、股骨长无差异,头围、双顶径及股骨长与体质量比较无差异,P>0.05;较参照组,科研组头围、腹围及体质量更高;腹围与新生儿体质量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超声产前监测GDM孕妇的腹围可发现胎儿异常、早期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8.
李莉 《临床医学》2011,31(6):85-86
目的探讨准确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巨大胎儿诊断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并与同期分娩的单胎正常体质量儿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组母亲身高、孕期增长体质量、孕产次、孕龄、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72.09%,高于对照组(31.01%)。结论根据B超检查胎儿各径线数值,综合产妇孕期增重、孕产次、身高、孕龄及宫高、腹围有关因素可提高巨大胎儿的诊断率,巨大胎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23~24周三维容积超声部分肢体体积预测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产前检查并于出生后最终确诊为晚发型FGR的产妇74例(病例组),另选同期正常产妇200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妊娠23~24周胎儿二维超声参数: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记录二维超声参数生成的胎儿体质量(EFW1);应有三维容积超声测量胎儿上臂中段50%的体积(AVol)和大腿中段50%的体积(TVol),EFW1联合AVol或TVol生成EFW2或EFW3。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个参数预测晚发型FGR的价值。结果两组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EFW1、EFW2、EFW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AVol和TVo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Vol和TVol截断值分别为4.5 ml和9.4 ml,预测晚发型FGR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3.5%vs.69.4%、89.4%vs.88.1%、81.4%vs.83.2%、0.70 vs.0.74;二者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联合预测晚发型FG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9.0%、94.8%及90.1%,均较二者单独应用的诊断效能高。结论妊娠23~24周胎儿的AVol和TVol可作为预测晚发型FGR的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S/D比值及超声生长参数Z-评分在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生长受限(FGR)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产检并于本院分娩的3409例单胎GD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诊断为FGR者作为观察组(35例),其余作为对照组(3374例)。对比2组孕28周和孕32周的胎儿生长参数、脐动脉S/D比值、腹围Z-评分、头围Z-评分、头围/腹围比值Z-评分,绘制ROC曲线并分析脐动脉S/D比值及超声生长参数Z-评分评价FGR的效能。 结果观察组胎儿28周和32周双顶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头围/腹围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胎儿28周和32周的脐动脉S/D比值、头围/腹围比值Z-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腹围Z-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8周和32周胎儿脐动脉S/D比值、腹围Z-评分和头围/腹围比值Z-评分评价FG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984、0.948和0.855、0.941、0.981。 结论胎儿脐动脉S/D比值、超声生长参数Z-评分能够较为准确可靠地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定量评估,为GDM孕妇FGR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82例巨大胎儿临床分析,寻找准确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方法:将82例出生体重≥4000g的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选择相应时间(2d内)分娩的82例体重为2500~3999g的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年龄、产次、身高、体重、宫高、腹围、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及B超下胎儿双顶径(BPD)、股骨长径(FL)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亲身高、体重、宫高、腹围、分娩孕周、胎儿BPD、FL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分娩方式以训宫产为主,剖宫产率68.29%,高于对照组的29.27%;且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率(73.17%)明显高于对照组(30.48%)。结论:孕妇身高、体重、宫高、腹围及分娩孕周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超声检查对估计巨大儿有参考价值,重视以上因素可以提高巨大儿产前预测率,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和常规超声特征对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预测价值,并与腋窝超声相结合构建术前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术前行SWE和常规超声检查的乳腺癌患者295例。回顾性分析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筛选与ALNM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估预测价值。结果 乳腺癌原发灶边缘不光整、Emax及超声诊断ALNM阳性是预测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95%CI:0.786~0.888),预测效能均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原发灶SWE定量参数和常规超声特征可用于预测ALNM,与腋窝超声相结合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ALNM方面具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胎儿多项生物学指标预测胎儿出生体重,并与临床医生经验性预测比较。方法超声检测208例晚孕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径,分析其与胎儿出生时体重的关系,同时与临床多因素经验性体重预测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多参数预测及经验预测208例胎儿出生体重与胎儿出生时实测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胎儿的双顶径、腹围、股骨长与新生儿体重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综合各种因素预测的胎儿体重值和超声多参数预测的胎儿体重值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定量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FG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于我院分娩的单胎孕妇140例,根据胎儿出生体质量小于对应孕周第10百分位数将其分为FGR组40例和无FGR组10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量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静脉导管的血流参数,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各血流参数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及对应权重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FGR的诊断效能。结果 FGR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剖宫产、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AEDV)占比均增多,分娩孕周减小,胎儿脐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均增加,大脑中动脉PI、RI、S/D及静脉导管心房收缩谷流速(a)和心室收缩峰流速(S)均降低,与无FG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脐动脉AEDV、脐动脉PI≥第95百分位数和大脑中动脉PI<第5百分位数是F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例1孕妇,21岁,孕1产0,无家族遗传病史,药物接触史及近亲结婚史。孕期内未行产前超声检查,于孕39周分娩前行胎儿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双顶径约8.7cm,头围约31.2cm,腹围约22.4cm,股骨径约5.9cm,羊水指数约25.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5D Limb技术测量正常孕晚期临产前7 d内胎儿部分上臂容积(AVol)在新生儿估算出生体质量(EFW)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产检的临产前7 d内的115例胎儿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二维、三维超声技术为孕妇产检,并记录相关测量值,主要包括双顶径、股骨长度、头围、腹围、AVol。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各参数与新生儿BW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产生新的BW估算公式。以新生儿BW为金标准,Hadlock经典公式为对照,运用χ2检验比较Hadlock经典公式与新公式的估算符合率(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差异。再将胎儿按照BW分为低BW组、正常BW组和巨大儿组,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2种公式估算3组胎儿BW的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差异。 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BW与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AVol均具有相关性(r=0.477、0.515、0.506、0.404、0.827,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围、AVol为新生儿BW估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7、<0.001);基于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AVol构建回归方程EFW(AVol)=-2470.985+56.547×双顶径+33.225×头围+50.142×腹围+169.806×股骨+47.203×AVol。EFW(AVol)公式估算BW的绝对误差符合率和相对误差符合率均高于Hadlock经典公式(65.2% vs 48.7%;84.3% vs 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1)。EFW(AVol)公式和Hadlock经典公式估算低BW组、正常BW组和巨大儿组胎儿BW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9.5%±7.2% vs 44.8%±29.6%)、(5.5%±4.3% vs 7.8%±5.5%)、(5.3%±3.4% vs 8.5%±4.5%),2种公式对正常BW组胎儿BW估算的相对误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AVol与BW相关性显著,可作为新参数应用于估算新生儿BW的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巨大儿133例临床特征及预测公式可信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预测巨大儿公式的可信度.方法将两年内分娩的巨大儿133例作为研究组,选择足月分娩正常儿101例作为对照组,以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为研究内容,探讨预测巨大儿的新公式.结果研究组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以宫高≥35 cm、宫高+腹围≥140 cm、腹围×宫高+200≥4 000 g、双顶径≥95 mm、股骨长≥75 mm作为预测巨大儿的公式,其可信度在52%~77%之间,若按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305预测巨大儿的可信度为90%以上.结论不考虑长度单位,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305,预测巨大儿的可信度最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B超测量胎儿肝脏长度和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B超测量胎儿肝脏长度和腹围预测巨大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9例宫高 腹围≥140 cm的足月单胎孕妇,应用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度(FL)、肝脏长度(FLL)和肱骨软组织厚度(HSTT),分析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胎儿FLL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最好(r= 0.86,P<0.01),其次为AC(r= 0.83,P< 0.01).结论超声测量胎儿FLL和AC能准确预测巨大胎儿的体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产前胎方位、进展角(AOP)与胎头-会阴距离(HPD)预测分娩方式的价值。方法:以本院2021年7月—2022年8月无试产禁忌的足月初产妇3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282)和剖宫产组(n=48),收集产妇资料及分娩前1周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头围和腹围,记录入院后临产前最后一次阴道指检评估Bishop评分及超声测量胎方位、AOP和HPD结果,分析其与分娩的关系,评估相关指标预测分娩的效能。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产妇身高、Bishop评分、新生儿体质量和AOP与阴道分娩相关(P<0.05);AOP预测产妇阴道分娩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79.2%,以最佳截断值为分组,AOP<91.5°和≥91.5°两组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vs 96.0%,P<0.001)。结论:产前超声测量AOP与分娩方式有关,AOP越大,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的几率越大,将AOP与母儿指标联合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产前超声指标和妊娠期高血压(PIH)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低体质量儿不良结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且分娩的PIH孕妇102例(PIH组)和正常孕妇1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及产前超声检查资料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低体质量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低体质量儿不良结局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Hosmer-Lemeshow检验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及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 PIH组检出低体质量儿33例,对照组检出低体质量儿6例,两组低体质量儿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H、晚孕期胎儿体质量、妊娠32周后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峰值流速比值均是低体质量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R=6.162、0.997、16.712,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低体质量儿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95%可信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