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梅  唐梦琳 《四川医学》2019,40(3):315-318
目的 探讨多维度管理在降低先心病患儿术后留治ICU期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至12月68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维护,选择2017年1至12月的667例留置CVC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多维度管理,比较实施前后CVC留置时间、CLABSI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实施多维度管理模式后,CLABSI发生率由10. 2‰降低至1. 4‰,CVC的平均留置时间由4. 41天降低至4. 0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多维度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CVC的平均留置时间,降低CLA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杨翠  唐梦琳 《四川医学》2017,38(9):1093-1096
目的探讨ICU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12月前小儿ICU未设立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实施前);于2011年1月,开始成立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实施后),明确感染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目标性监测,对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评价指标对比感染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率。结果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从2010年42.50%下降至35.04%,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从5.80‰下降至1.28‰。结论感染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在落实感染控制措施,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监控上起到重要作用,对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ICU病人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吕立文  熊滨  任咏薇 《广西医学》2000,22(5):1063-1064
经皮中心静脉插管(CVC)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与之有关的感染即中央静脉插管相关感染(CVC-RI)也明显增加.现对1998年1月~2000年4月期间,我院内科ICU及各专科ICU病房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情况作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2例发生CVC-RI患者年龄、导管留置管时间、置管部位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VC—RI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但与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有关。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比例最低。CVC—RI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为主。结论应尽量选择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注意各种操作时的无菌技术,对于CVC—RI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IC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分析危险因素,采取集束干预措施,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ICU的2334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11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前),未实施集束干预措施;将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119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后),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集束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留置导管总天数为2871天,发生医院感染71例,感染率为24.73‰,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36.56‰,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为32.70‰,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为6.09‰;观察组留置导管总天数为3075天,发生医院感染44例,感染率为14.31‰,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6.06‰,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13.96‰,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为3.9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相关导管的使用是增加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一系列集束干预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保持CVC通畅,保证重症患者有效的抢救及治疗,最大限度的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06月至2016年12月利用中心静脉带涤纶套留置导管在本院ICU重症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4岁~82岁,平均(48.64±5.81)岁,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干预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6.77±6.21)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7.38±5.82)岁。结果护理干预组CVC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导管留置时间护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维持性ICU患者CVC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IUC患者CVC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既保证CVC的顺利使用,又能减轻患者痛苦和费用,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患者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时间段内我院ICU收治的未感染CVC-RI、感染CVC-RI患者各9例分别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分析两组病原菌分布、药敏、影响CVC-RI相关因素。结果 (1)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组9例感染CVC-RI患者中,一共分离出1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为6株(42.8%)、4株(28.6%)、4株(28.6%).(2)药敏率:革兰阴性菌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77.30%、92.46%、100%。(3)导致CVCRI独立因素包括4个(导管长时间留置、住院时间长、APACHEII评分高、GIASGOW评分低),两组在四个因素指标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掌握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病原学以及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降低CVC-RI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陈燕春  王玺  陈倪  刘敏  田蓉 《四川医学》2013,(4):448-449
目的探讨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1年8月行中心静脉置管(CVC)常规护理的患者和2011年9月~2012年2月行CVC集束化护理的患者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应用效果。结果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前,CRBSI平均发生率为5.8‰,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后CRBSI平均发生率为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CVC的患者,严格执行集束化护理的每一项措施,可以降低CRBSI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经过皮肤直接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进行穿刺,沿血管走向直至腔静脉的插管。CV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是其中最重要的并发症,已引起广泛重视。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2],美国平均CRS-BSI感染率为5.3/1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平均病死率为12%~25%,因此CVC-RI日益引起重视,下面就其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CVC)感染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心肿瘤化疗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300例为研究对象,从置管、检测、维护和临床观察等方面给予研究。结果 300例CVC病人中,有7例病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33%;其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患者年龄、置管部位和天数、化疗时间、病情轻重、白细胞计数、激素应用、合并糖尿病以及高营养输入有关。结论肿瘤化疗患者行CVC术后,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CVC-RI在所难免。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置管导管需保持通畅,有效缩短置管时间等措施,能有效的防止和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黄金兰 《求医问药》2014,(19):242-243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管理(QCC)在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行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QCC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及中心静脉导管(CVC)的长期使用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在研究组70例患者中,发生CRBSI的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2.86%;在对照组70例患者中,发生CRBSI的患者有9例,发生率为12.86%。研究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组70例患者中,仍使用CVC的患者有43例,使用率为61.43%;在对照组70例患者中,仍使用CVC的患者有52例,使用率为74.29%。研究组患者的CVC长期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品管圈管理,可明显降低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普外科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CVC-RI)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普外科CQI前(2010年1月-6月)的15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常规护理;选择普外科CQI后(2010年7月-12月)的150例中心静脉置管为干预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CQI。结果 CQI前150例患者发生CVC-RI 29例次,CQI后发生CVC-RI 13例,CQI后CVC-RI发生率低于质量改进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P〈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管理,细化环节质量控制,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与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3.
桂雪梅  胡爱红 《新疆医学》2012,42(4):106-107
我院ICU病房患者大多施行中心静脉置管(CVC)进行输液治疗,中心静脉置管的特点是留置时间长,液体易输注,刺激性药物对血管壁不会造成损害。[1]但由于ICU患者多伴有昏迷、烦躁等症状,导管护理风险明显增高,常见风险为导管易脱落、阻塞、导管渗血、漏液、局部感染等,如处理不当可导致影响患者的救治,为了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护理的质量,将CVC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止规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VC专科护理团队预防ICU静脉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0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CVC专科护理组模型,比较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VC专科护理小组模型可显著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董璐 《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980-981
<正>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作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随之产生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也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美国每年院内血液感染约超过20万例,其中90%与中心静脉导管有关[1-3]。研究证实置管部位、留置时间、操作技术、护理技术、患者机体免疫力等均是CVC-RI危险因素,但并非所有因素均为护理人员可控,本研究仅探讨与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JCI管理模式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 2016年至2017年在ICU应用PDCA、根因分析法(RCA)管理法,进行VAP预防与控制的监测及干预。结果通过应用PDCA、RCA管理法,通过两年的干预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从3.27%下降至3.03%,ICU呼吸机使用率从32.72%升至37.57%,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从20.89‰下降至12.90‰,起到了良性循环的效果。结论 VAP是ICU监护室医院感染最棘手的问题,通过应用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干预、改进,VAP千日发生率由2015年的20.89‰降到12.90‰,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防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方法于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ICU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中对ICU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强化ICU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执行意识,并改进护理质量检查方法,并在护理改进结束后,对比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和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这两个时间段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防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实施后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5.26%,实施前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2.50%,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中对ICU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强化ICU护理人员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执行意识,可以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中心透析的6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导管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细节管理将导管护理流程拆分为多个细节,逐项量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脱落的情况,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5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显著高于对照组(86%),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可以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朱丽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63-964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ICU内拟诊和确诊CRBSI患者9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和CRBSI年度发生率,以及患者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为40.97%,CRBSI的发病率为4.32%,病死率24.4%。CRBSI患者的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静脉营养为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ICU内CRBSI发生率为4.32%。结论随着患者危重病程度增加、住ICU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延长,CRBSI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回顾性调查方法对ICU中16例发生CVC-RI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VC-RI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但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有关.CVC-RI病原菌中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有关.结论 应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减少置管留置时间,注意各种操作的无菌技术,对于CVC-RI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