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社会功能状况,为科学的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Weiss功能缺陷量表(Weiss Functional Impairment Rating Scale-Parent Report,WFIRS-P)评价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比较ADHD组与正常儿童组的社会功能状况,分析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社会功能的差异。结果 ADHD组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6个维度社会功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混合组(ADHD-C组)在各维度社会功能损害较注意缺陷组(ADHD-I组)、多动冲动组(ADHD-HI组)明显(P<0.05);ADHD-HI组在家庭功能损害比ADHD-I组明显(P=0.001),但在其他5个维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社会功能缺陷,不同亚型ADHD在社会功能损害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儿童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方法 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分别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组(ADHD组)和正常儿童对照组(HC组)的认知功能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5项指标:完成分类数(Categories control, CC)、错误应答数(Responses Errors, Re)、概念化水平(Rfp)、持续性错误数(Preservative Errors, Rpe)、持续性应答数(Preservative Responses, Rp), 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显示,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经两两比较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WCST 5项指标, 其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常见的神经心理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抑制、刷新、转换等执行功能的缺陷。诸多研究表明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可以替代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干预,对ADHD儿童产生积极作用,改善其刷新、转换、抑制等执行功能。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做为常用的两种神经影像学技术,是研究ADHD在完成各种认知加工活动和进行脑区及电位差异对比时的重要方法。已有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可以激活ADHD儿童额叶、双侧顶叶、颞叶、海马、小脑等与执行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有效改善ADHD儿童ERP成分中N2、P3等成分的潜伏期和波幅,促进ADHD儿童执行功能的改善,进而改善其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学习障碍、情绪异常等临床症状。fMRI和ERP技术均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使用多模态神经影像学研究和新兴技术来提高ADHD儿童脑功能障碍的诊断和干预效果,对ADHD儿童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整体的研究和干预,深入探索ADHD的病因和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两亚型感觉统合功能、视觉—运动整合能力的特点,为ADHD儿童提供更有力的行为治疗依据。方法采用视觉—运动统合测验(VMI)、儿童感觉统合检核表对90例6~12岁ADHD患儿及44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ADHD儿童两亚型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 ADHD两亚型之间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DHD两亚型的VMI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 01); ADHD两亚型之间VMI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DHD组VMI分数与感觉统合整体评估、前庭平衡、视觉空间、学习和情绪状态及对压力挫折敏感、自我形象不良均存在相关性。结论 ADHD儿童两亚型均易伴感觉统合失调及视觉—运动功能障碍,ADHD儿童VMI分数与感觉统合整体评估及多个分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根据感觉统合功能及VMI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将更全面的为ADHD患儿提供行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其与正常儿童智力结构特征的差异。 【方法】 根据DSM-Ⅳ对厦门市初诊的120例ADHD儿童进行诊断并划分亚型,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120例ADHD儿童和67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比较。 【结果】 ADHD儿童的VIQ、PIQ和FIQ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儿童得分(t=7.826,5.183,7.688,P均=0.000);三组亚型ADHD儿童的CD、PIQ和FIQ等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34,3.899,3.190,P=0.001,0.023,0.045);ADHD儿童智力不平衡率为20.0%,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6,P=0.004);三组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智力平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8,P=0.215)。 【结论】 ADHD 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健康正常儿童,其言语和操作能力发展不平衡, 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智力结构和缺损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视觉工作记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觉图形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及对照组儿童的脑反应特征及其差异。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6~12岁102例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PI)59例,多动/冲动型(HI)20例,混合型(CT)23例〕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视觉图形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测试。结果:①ADHD儿童视觉图形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P<0.01)。②PI型、CT型ADHD儿童视觉图形工作记忆、视觉空间工作记忆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且PI型、CT型ADHD儿童在图形记忆正确数、相反顺序点圆数低于HI型ADHD儿童(P<0.05)。结论:不同亚型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视觉图形记忆、视觉空间记忆处理能力不足,执行功能损害,而且各亚型之间的损害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不同亚型的神经心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不同亚型的神经心理特征. [方法]将门诊儿童符合DSM-IV ADHD诊断标准者172例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PI)57例,多动/冲动为主型(HI)21例和混合型(CT)94例,对三型儿童进行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和联合型瑞文测验(CRT),并进行组间比较,将ADHD儿童的VMI测验结果和常模比较. [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HI型比例下降,PI型比例上升,差异有显著性;HI型男童的构成比较大,PI型则女童的构成比较大.得到相同的VMI原始分的年龄,ADHD儿童大于常模组儿童;和常模组比较,原始分为9分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10~12分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DHD三型之间的VMI结果有差别,PI型最差、HI型和PI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RT结果PI型较差,但三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ADHD的分型和年龄、性别有关;ADHD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较正常儿童差,VMI更能反映ADHD亚型中的注意力障碍问题;各亚型之间计划能力、一般智力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troop效应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及对照组儿童的脑反应特征及其差异。【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6~12岁102例ADHD儿童[注意缺陷型(PI)59例,多动/冲动型(HI)20例,混合型(CT)23例]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Stroop效应测试。【结果】ADHD儿童Stroop效应指标中A、B、C卡片耗时显著高于对照组,B、C卡片正确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②PI型、CT型ADHD儿童Stroop效应中A、B、C卡片耗时显著高于对照组,B、C卡片正确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I型、CT型ADHD儿童在B、C卡片耗时显著高于HI型ADHD儿童(P<0.05或<0.01)。【结论】不同亚型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不足,执行功能损害,而且各亚型之间的损害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儿童复杂ADHD在ADHD患者中相对特殊,出现症状的年龄不典型,或存在复杂的共存情况,临床症状与功能损害更重,需要综合性跨专业评估与治疗,并开展长期规范随访和慢病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5~2007年在儿童保健所专科门诊中即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同时又符合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共计1 287例,对其影响的相关因素:年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胎次、智力水平及ADHD的亚型,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ADHD共患前庭功能失调的儿童与性别及ADHD的亚型有关(P<0.001);ADHD共患触觉功能失调的儿童与出生的胎次、体重(P<0.001)及ADHD的亚型有关(P<0.01);ADHD共患本体功能失调的儿童与出生体重(P<0.01)及智力水平有关(P<0.05);ADHD共患学习功能失调的儿童与性别(P<0.05)及智力水平有关(P<0.001)。结论:性别、多胎、低出生体重及巨大儿、智力低于中下水平以及ADHD中的多动冲动型及混合型是ADHD共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脑电图的改变。方法对37例临床诊断为ADHD儿童及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进行定量脑电图分析。记录安静闭目状态下的脑电图,经傅里叶转换得到α1、α2、α3、β、θ频段绝对及相对功率,以及αL/αR、θ/α等。结果 ADHD组较对照组θ活动增加,α、β活动在不同的脑区结果不同,θ/α升高,αL/αR于额部降低。结论 ADHD患儿的脑电图与正常儿童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在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反应特征及其差异,为开展对ADHD儿童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102例ADHD儿童和10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WCST测试。研究组中注意缺陷型(PI)59例,多动/冲动型(HI)20例,混合型(CT)23例。结果ADHD儿童WCST测试的错误应答数(Re)、概念化水平(Rfp)、持续性应答数(Rp)、持续性错误数(Rpe)、非持续性错误(nRpe)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或〈0.01)。不同亚型ADHD儿童WCST测试的错误应答数(Re)、概念化水平(Rfp)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I型的持续性应答数(Rp)、非持续性错误(nRpe),HI型的持续性错误数(Rpe),CT型的持续性错误数(Rpe)、非持续性错误(nRpe)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不同亚型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损害,且各亚型之间的损害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不同亚型的个性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视听整合持续操作测验(IVA-CPT)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278例ADHD儿童的3个亚型(ADHD-I、ADHD-HI和ADHD-C)进行个性特征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特征分析。结果:ADHD患儿N维度量表T分在3个亚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C型患儿得分高于ADHD-I型。个性构成分析发现,ADHD-C型患儿情绪不稳定的个性构成人数大于ADHD-I型和ADHD-HI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C型的综合控制力商数、综合注意力商数、听觉和视觉注意力商数、听觉和视觉谨慎商数、听觉一致性商数、听觉注意集中商数、听觉和视觉警醒商数、视觉毅力商数与ADHD-I型和/或ADHD-HI型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C型患儿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缺乏自尊自信的个性特征明显,并存在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性注意力的损害,应根据不同亚型患儿的临床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收集临床确诊并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54例ADHD患儿,采用SNAP-Ⅳ量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3月和6个月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三亚型患儿SNAP-Ⅳ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结束时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患儿降低分值显著高于多动冲动型,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4.21%、60.87%、41.6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111,P=0.047)。3个月时混合型患儿评分差值(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高于多动冲动型患儿(P<0.01),各组有效率和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三组患儿评分差值、有效率和缓解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能有效治疗ADHD;对不同亚型ADHD的疗效不同,临床应根据分型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ADHD患儿的智力特征以及智商和行为问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韦氏智力测试第Ⅳ版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185例6~16岁ADHD患儿进行智力测试和行为评估,并与健康儿童对比。结果 1)研究组的智力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亚型之间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之间认知效率指数和认知效率相对低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DHD患儿智力和行为问题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 ADHD患儿智商低于正常儿童,且存在认知效率低下的智力内部特征,其智商与学习行为和焦虑情绪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新疆维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各亚型分布情况及Conners父母量表六个因子得分差别。 【方法】 收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2008年9月-2010年确诊的3~17岁ADHD儿童,分析维汉ADHD各亚型分布情况;然后按1/6比例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标准的三型ADHD汉族儿童,与维族所有各型ADHD儿童组成ADHD组,选取同期3~17岁非ADHD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维汉ADHD儿童与对照组Conners父母量表各因子分。 【结果】 1)符合入组标准的ADHD儿童共1 164人,汉族1 114人,维族50人,其中注意缺陷型485人,多动冲动型127人,混合型552人。2)维汉ADHD儿童各亚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汉族儿童以注意缺陷和混合型为主,维族儿童以混合型为主;汉、维儿童学龄前均以冲动多动型为主,小学阶段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注意缺陷型;汉族儿童中学阶段以注意缺陷型为主,维族儿童各型未见差别;冲动多动型多以年龄段比较小的小学和学龄前为主。汉族ADHA三个亚型在PSQ品行、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数和冲动-多动因子等5个因子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维族ADHA三个亚型中仅冲动型和混合型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高于对照(P<0.05),在焦虑和身心障碍因子上无差异(P>0.05)。 【结论】 新疆维汉ADHD儿童亚型分布和相应的行为问题不同,应进一步探讨影响因素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自我意识特点。方法: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湖南省9495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和正常儿童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做进一步调查。结果:①ADHD三种亚型及对照组儿童的自我意识量表中除在躯体外貌和合群因子两个分项中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分项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两分析比较在行为因子和量表总分两个分项中三种亚型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在智力与学校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混合型在焦虑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多动冲动型在幸福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DHD不同亚型儿童与对照组相比在自我意识量表各分项中表现出不一致的特点,尤其以多动冲动型和混合型的自我意识评分在更多的分项中表现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应用哌甲酯治疗的意义。方法 从本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中收集癫痫共患ADHD患儿58例,根据癫痫类型以及是否服用哌甲酯进行分组, 治疗3个月以后,比较同一癫痫发作类型服用哌甲酯与未服用哌甲酯组之间脑电图异常变化值、癫痫发作次数变化情况以及 ADHD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同一癫痫发作类型服用哌甲酯与未服用哌甲酯组之间脑电图异常变化值、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癫痫发作类型未服用哌甲酯组3个月治疗前、后SNAP-IV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服用哌甲酯组3个月治疗后SNAP-IV评分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哌甲酯对脑电图异常评分以及发作减少次数没有影响,未发现该药加重癫痫病情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