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纯真  卜景芝 《中国病案》2007,8(4):F0003-F0004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试验,对3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IgM抗体。从感染性别、年龄、季节、感染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男性高于女性,而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女性高于男性。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3岁组高于>3岁组。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及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肺炎支原体感染以支气管炎、肺炎为主,衣原体感染以支气管炎为主,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以肺炎为主。结论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男性高于女性,以≤3岁婴幼儿为主,以夏秋季感染为主,以下呼吸道支气管炎、肺炎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在几种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几种呼吸道疾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率.结果:肺炎、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该病原感染率高于其他几种呼吸道疾病,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在几种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几种呼吸道疾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肺炎支原体 (MP)抗体阳性率。结果 :肺炎、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该病原感染率高于其他几种呼吸道疾病 ,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呼吸道疾病 ,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凝集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感染组4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87例(20.4%),对照组57例非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例(7%)。感染组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对小儿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变迁,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1].  相似文献   

6.
郭艳立 《吉林医学》2013,34(24):5004-5005
<正>肺炎支原体(Mp)常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是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林海凤和王明明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关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病因病机的研究进行了概括总结,发现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1]。王惠榕,萧剑雄,严延生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国内外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国内资料其发病率占社区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7.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多脏器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s pneumonia,MP)是小儿尤其是年长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陆权[1]认为,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非典型微生物的病原学地位,日益为儿科临床所认识。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肺炎支原体的深入研究,实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变迁,肺炎支原体(MP)已成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1].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目前主导观点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作用,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在MP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10.
陈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86-4187
目的:探讨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C反应蛋白(CRP)同时测定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125例,运用间接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将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阳性组)314例,非支原体感染对照组(阴性组)314例,运用美国贝克曼IMMAGE特定蛋白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1125份小儿呼吸道感染血清,314份MP-IgM阳性,阳性率为27.91%。肺炎支原体感染者CRP阳性率明显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结论:肺炎支原体IgM及C-反应蛋白同时测定可作为小儿MP急性期感染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冬春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偏高,男孩患病率与女孩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严重危害小儿的身体健康,采用特异性、敏感性高的检测技术快速检测MP,可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随机对3年来本地区1663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663例病例中,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21例,阳性率为25.3%,好发于1-6岁的儿童,并且冬季发病率高达37%。结论:东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中,1-6岁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颇高,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中,重视肺炎支原体病原体治疗、加强护理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宁怀军 《医学文选》2003,22(6):889-889
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MP可引起肺外多系统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甚至死亡。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 ,目前主导观点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作用 ,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引起发病。免疫学发病机制在 MP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1 ]。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在我科住院、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肺炎支原体抗体阳…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呼吸道病原学的变迁,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呼吸系统感染中逐年上升,占小儿呼吸系统疾病30%[1],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无明显流行周期,四季均有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引起呼吸系统损害,还可累计全身各脏器,现对我院2006年9月自2009年9月,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3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海口地区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病率的情况。方法 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捡测血清x2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发病率占24.14%,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发病率占31.9%,上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感染率占24.14%,下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感染率占18.89%,上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病率占15.17%,下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病率占17.24%。结论 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护理和l健康教育。方法:随机对3年来本地区1663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663例病例中,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421例,阳性率为25.3%,好发于1-6岁的儿童,并且冬季发病率高达37%。结论:怀集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中,1-6岁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颇高,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治中,重视肺炎支原体病原体治疗、加强护理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分析以期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本院2010年3月到2011年6月住院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分析.结果 同期呼吸道感染中小儿支原体肺炎占20%,其中男42例,女29例,小于3岁12例(占16.9%),3~6岁26例(占56.6%),大于6岁33例(占46.4%).发病高峰期为11月到3月.结论 肺炎支原体(MP)在呼吸道感染中十分常见,并容易造成肺外感染,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郑志龙  陆击修  郝俐 《吉林医学》2011,(33):6984-6985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巨细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收治的162例门诊患儿,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组(观察组)和普通呼吸道感染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巨细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两种病原体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巨细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小儿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源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 ,小儿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 ,临床表现除呼吸道症状外 ,还可并发其它系统的器官疾病。其中心血管系统器官疾病发生率国外为 4 .5 %,国内为 5 %[1 ] ,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 ,少数可发生心衰。为了进一步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心肌的影响 ,我们对确诊的 6 3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行心肌钙蛋白 - I(CTn 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MB)检测 ,并对 CTn I及 CK- MB指标异常者采用抗肺炎支原体的同时应用心肌营养药物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2 0…  相似文献   

20.
肺癌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ycoplsma pneumoniae)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从临床表现上不易将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其他病原体感染区分开来,其诊断主要依靠肺炎支原体的培养及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的检测[1].针对肺炎支原体表面抗原的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可由免疫荧光法很容易地检测出来[2].由于肺癌患者可能存在免疫防御机制抑制或降低[3],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呼吸道防御功能削弱等因素[4],当其呼吸道症状加重时应考虑是否存在包括肺炎支原体在内的非细菌性微生物感染.为此,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法检测肺癌及COPD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