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互联网络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观察自身的方式。尤其是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网络生活形态从被动接收信息向主动生产、交流信息转变。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各类移动互联网工具兴起之后,每时每刻都有海量用户在使用它们记录着自己当下的感受、思想和情绪。由众多个体不断生产并被实时存储下来的海量网络数据,恰好可成为研究者们观察人类个体和群体心理行为特征与规律的宝贵资源。计算社会心理学作为计算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提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社交网络,而且运用也越来越熟练.不少曾经忽视社交网络的企业都吃了大亏,比如被罗永浩穷追不合的西门子;而重视并且善于利用社交网络的企业则尝到了甜头,比如通过玩转微博实现品牌传播的杜蕾斯,利用微信实现自助服务的招商银行,通过豆瓣微博营销实现票房大卖的《失恋三十三天》. 但是总体而言,大部分企业对社交网络的应用还只是在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领域——与客户的交流上.其实,社交网络的能量超乎我们的想象,它对于企业来讲,绝不仅仅只是一个CRM的工具.我们不妨将企业所处的生态环境简单分为:一上一下,一左一右.  相似文献   

3.
叶威 《东南置业》2014,(12):36-39
闲暇之余看看“朋友圈”,己然成为人们一天中必做的事。比起QQ、微博,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几乎是工作、生活中来往较为密切的人;另外,在微信上发表评论的人只能是微信好友,其他人是看不到的,而QQ与微博则是无论谁评论了,大家都看得见。这虽然是微信在社交平台上的薄弱点,但反倒增强了微信作为社交产品的私密性。没有陌生人的“骚扰”,这里可以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4.
小刀 《新电子》2014,(7):74-74
3月15日,新浪微博正式向美国SEC提交F-1文件,预计募资5亿美元。如果一切顺利,微博将成为全球第四家、中国第二家上市的社交网络公司。3年前,被称为“中国Facebook”登上资本市场的人人网,如今股价只为发行价的27%。因此,新浪微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华尔街是否买账。根据招股章程,截至2013年底,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为1.29亿、日活跃用户6140万,依旧在增长中。但这跟外界的判断有些相悖,毕竟,微信以后起之秀的姿态席卷社交网络,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六度空间"理论的再度提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SNS,社交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成为投资圈最为炙手可热的追捧领域。SNS的发展,从国外的MySpace、Facebook、Twitter到中国的开心网、人人网等泛娱乐SNS应用,再到目前中国大行其道的微博、米聊、微信,乃至垂直类SNS的应用形态,社交网络服务的概念深入互联网精髓。"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是产业经济绩效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框架。文章将基于SCP范式,分析我国社交网络产业的产业结构和企业行为。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其市场格局也不断变化,各社交媒体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借助于整合生态位理论范式和"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经验数据,揭示当前国内社交媒体竞争图景。研究发现:在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三类社交媒体中,微信拥有的受众资源最广,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受众需求,但微信的强势发展并不会对新浪微博产生竞争排斥;新浪微博和QQ空间由于资源相近,两者间的竞争较激烈;三类社交媒体都拥有自己的优势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拓宽生态位,资源的差异化使用,不断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将是未来社交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其市场格局也不断变化,各社交媒体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借助于整合生态位理论范式和"使用与满足"理论,通过问卷调查采集经验数据,揭示当前国内社交媒体竞争图景。研究发现:在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三类社交媒体中,微信拥有的受众资源最广,能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受众需求,但微信的强势发展并不会对新浪微博产生竞争排斥;新浪微博和QQ空间由于资源相近,两者间的竞争较激烈;三类社交媒体都拥有自己的优势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拓宽生态位,资源的差异化使用,不断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将是未来社交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论坛、微博、微信先后出现的三种社交平台为例,从用户特点分析出发,分别从舆论的传播方式、主体的交互程度和舆论的渗透程度探讨了三个平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简写榜     
《中国企业家》2011,(23):94-98
李彦宏:社交“大考” 恐怕人人都想知道,刚荣登“中国首富”之位,就因百度文库遭百般诟病之时,李彦宏到底在想什么?如果说这是声誉之战,还有更强的挑战:华尔街知道,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商业前景,百度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保持垄断性地位;但百度正和谷歌一样,面临来自社交网络、微博的冲击。9月的百度世界,李彦宏用“新首页”为百度的社交战略破题;充满不确定性的2012,他能带领百度顺利过渡至社交时代吗?  相似文献   

10.
移动社交网络(微信)在工作场合的使用日益广泛,不同人群对微信使用的习惯和态度存在差异。挖掘这些差异性对于了解员工对移动社交网络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杭州五家星级酒店的员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等6项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分组,采用问卷调研法及SPSS统计分析法中的T检验,ANOVA检验及相关分析,探究不同组别员工微信使用习惯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差别确会带来微信使用习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智能手机的高使用率使大众淹没在网络化的社群中,移动社交网络与即时通讯工具日益成为企业员工工作和社交的重要手段。由于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及服务管理和营销工作的复杂性,服务型企业对成本低、传播功能丰富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的依赖度日益提高。文章以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探究企业员工的微信使用行为模式。研究发现,酒店员工的微信使用行为主要集中在挖掘维系新老客户、解决工作难题、企业认同营销推广、协调传递工作任务、同事间非工作社交这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人人都爱社交网络这也是未来网络发展趋势以及人力资源发展的新领域只是,各位雇主在你们采取任何SNS行为之前请你思考一遍再思考一遍一年以来,每天我走进办公室,都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微博网页正在被打开;我自己也拥有一个微博账户,可  相似文献   

13.
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交友的便利,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让大学生产生社交网络依赖性,并且社交网络中的灰色信息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等带来了冲击。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利用社交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积极开展社交网络素养教育通过社交网络开辟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新阵地。  相似文献   

14.
<正>通过社交媒介进行招聘,已成为一种新的企业招聘方式。国外有许多社交网站已进军招聘领域。有学者认为,社交媒体异军突起,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议题,对人力资源实务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很多社交媒介正在积极尝试涉足招聘,如微博、微信、QQ等。尽管人们已意识到社交媒体会对招  相似文献   

15.
王欣 《新远见》2014,(19):82-83
业界人士寄希望于技术是医治医疗这个失灵体系的药方但它远未像颠覆其他领域那般带来革命性建树。约十年前,马克·扎克伯格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宿舍里创办了Facebook网站。今天,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愈发深入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作为主要载体,是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人们彼此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营销新知     
《中国企业家》2012,(5):141
"世界以你为中心",将成为一种商业表达,向每个终端消费者提供专属产品和服务正变得流行。本书以鲜活的国内外案例,阐述了电子商务、团购、新闻、广告、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微博、求职招聘、约会婚恋等个性化技术的商业应用、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可补齐信息差。  相似文献   

17.
胡波 《价值工程》2010,29(8):131-132
在线社交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传统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同时给商家也带来了机会。文中从在线社交网络扮演的角色入手,分析了使用者在在线社交网络中从事的活动,提出了商家应如何转变观念,改变社交策略,抓住商机。  相似文献   

18.
乔胜 《企业导报》2014,(11):147-148
人类社会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3G、4G技术的普及与智能手机的发展,移动社交网络等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我们形影相随,移动时代已经来临,移动媒介将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娱乐、银行、社交的角度对移动媒介对生活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用于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它能实现信息的即时发布。近年来,微博作为一个互联网新贵异军突起,对网民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越了曾经风靡一时的QQ、MSN、博客(Blog)等网络交流工具。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仅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就已经突破了3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日趋多元化,微博正一步步走进大众生活,并且渐渐成为人们赖以使用的沟通工具。然而,随着微博用户基数的不断增加,微博所构建的网络社交桥梁,其功能的表现性如何?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实地调研了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现状、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社交网络的使用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等,并根据调研的结论,联系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提出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