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CMOS单元电路版图自动设计程序是自动电路版图设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一列变换,将单元电器描述翻译成单元电路版图的几何描述。其特点是允许单元内多端口线网布和允许在单元四周指定端口,并对单元电路版图进行优化,因此,只要输入单元电路描述,便可自动产生单元电路的版图文件。  相似文献   

2.
CMOS集成电路ESD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人体的静电模型和IC中ESD(Electric Static Discharge)保护设计的防护电路以及注意事项,包括输入端口两级ESD保护结构和版图要求,输出端、电源与地之间的ESD保护设计,ESD保护可以增强电路的可靠性。同时简要介绍了输入、输出端口电源、地,以及必须遵循的ESD规则。  相似文献   

3.
一种实用的LCD驱动电路的硬件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实用的段码式LCD驱动电路的硬件设计。文章先分析了液晶显示器(LCD)的显示原理和液晶显示材料的特性,继而给出了LCD驱动电路的电路图,该电路无需软件驱动程序,易于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实现。然后用Hspice和Verilog_xl两种仿真工具分别对该电路的COM端口和SEG端口进行了功能验证并给出了仿真波形和晶体管的设计参数(W/L)。从模拟验证的结果看,该电路的设计符合了LCD的驱动要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系统测试和故障诊断与隔离的一种手段,BIT(built in tes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电子设备可靠性、维护性、测试性与安全性设计中;文中针对某型无人机机载任务设备的BIT检测功能以及资源分配指标要求,给出了任务设备控制模块的电路组成;通过分析BIT检测信号类型,介绍了基于A/D转换器单端口多状态电压的BIT检测常规设计方法与电路特点,并针对该电路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利用二级管单向导电特性所具备的电子开关功能,设计出可筛选分离不同电压、自动识别单端口多状态电压的自适应BIT检测电路,仿真与飞行验证表明,该电路设计满足了节省资源、减小体积、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以及高可靠性的指标要求,并成功应用于多型无人机的同类产品及其他电子产品中。  相似文献   

5.
虚拟红外成像器件是能输出红外图像数据源的器件,在调试图像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时能替代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虚拟成像器件的输出具有很好的线性度和精度,可作为图像采集电路的标定器件。文设计了虚拟红外成像器件的模拟输出电路,根据UL03401性能参数,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通过在FPGA上使用ROM中查表方式校正模拟端口输出误差,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了良好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1-Wire总线器件DS18B20与单片机直接连接时单片机I/O端口驱动能力不足,存在限制传感器数量和传输距离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驱动电路.通过C51编程,可实现1-Wire总线数据的双向传输.在不增加单片机I/O端口资源占用的情况下,驱动电路可以接成主从方式使用,使1-Wire总线可驱动的传感器数量和传输距离有了极大提高.该电路已用于由DS18B20实现测温的粮仓测温系统中.  相似文献   

7.
增强型并行端口EPP与FIFO存储器IDT7201的接口电路及编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并行端口设备开发的趋势及特点,提出了增强型并行端OEPP扩展的方案。在介绍了先进先出(FIFO)存储器IDT7201的基本原理之后,设计TIDT7201与EPP的接口电路,详细阐述了Windows3.x/95/98环境下通过EPP对FIFO存储器的编程步骤和方法。采用本文的设计解决了系统和并行喘口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相互协调及同步的难题,实现了并行端口的高速双向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8.
高杨  黄振华  尹汐漾 《传感技术学报》2016,29(12):1822-1826
为了实验验证此前通过仿真验证的基于六端口反射计的新型BAW传感器读出电路的方案的可行性,本文制作了新型BAW传感器读出电路并对其进行了测试.以串联谐振频率约为1.5 GHz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为待测器件(DUT),设计、制作了一种能够满足该FBAR谐振频率测量带宽(1.3 GHz~1.7 GHz)要求的PCB上微带六端口网络和检波器,配合射频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获得了模拟DUT(50ΩSMA匹配负载)的反射系数-频率(Γ-f)曲线测量结果.与矢量网络分析仪(VNA)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实验验证了"基于六端口反射计的BAW传感器读出电路"可用于FBAR谐振频率的测量.本文工作对实用化BAW传感器的研制和片上矢量网络分析仪(VNA-on-Chip)的设计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口RAM在VXI总线接口电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勇  肖明清  薛刚 《测控技术》2001,20(4):51-55,55
以IDT公司的双端口RAM7024为例,给出了应用于VXI总线仪器模块接口电路中进行数据通信的几种仲裁方法,实现了VXI总线计算机与系统中各类VXI模块中本地微处理器之间快速、可靠的双向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0.
端口间隔离电压是并行测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有效、准确地测量并行测试端口间的隔离电压,从定义、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等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并行测试端口间隔离电压的定义,接着分析了测试端口间隔离电压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设计了由检测电路、共地隔离电路和自动加载电压电路组成的测试系统,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测试系统可以有效地测试端口间隔离电压,误差为0.6%,测试精度较高。最后给出了一些测试端口间隔离电压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GM812X芯片的多串口扩展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显英  褚良敏 《自动化仪表》2006,27(6):64-65,73
综合介绍了当前使用的各种串口扩展方案,同时也对新出的国产串口扩展芯片GM812X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最后针对棉花业中对多串口数据采集的需要,结合此芯片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多串口数据采集及条形码自动生成系统,系统可以满足各种环境下的串口数据采集.系统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开发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bVIEW的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介绍了89C51单片机及其外围数据采集电路构成的下位机的原理及程序框图,并详述了LabVIEW环境下的串口通讯的实1现方法,从而设计了一种LabVIEW环境下用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PC机为上位机,二者之间通过串口实现数据通讯的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TI公司的DSP芯片TMS320C6713没有异步串口的特点,利用片上同步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结合相应的软件处理,编程实现了DSP与PC机的异步串口通信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芯片只有同步串口而不能进行异步传输的问题,丰富了接口功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PCI总线的多串口通信适配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了一种8路串口转换PCI总线的设计方案。运用专用芯片XR17D158和UART串口电平转换芯片MAX3238实现多路串口和PCI总线接口转换,并着重介绍了XR17D158芯片的寄存器配置和8路UART接口工作过程以及驱动程序的开发。该适配卡符合PCI2.3规范,最高波特率可达921.6kbps,可广泛应用于POS机、银行终端系统、家庭自动化、工厂自动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钟文  王益 《计算机工程》2005,31(19):225-227
一般基于应用层面的串行通信将端口设备广义地视为文件,采用CreateFile方式实现通信。该文分析了INS8250串行控制芯片和Intel8259中断控制芯片相应寄存器的配置与地址读写,以及实现对串行端口的安装、初始化、通信、卸载等功能,对串行端口底层通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太网交换控制芯片的缓存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宇  王玉艳 《计算机工程》2010,36(10):248-250
为实现交换控制,需要为以太网交换控制芯片选择合理的数据缓存结构。采用数据包缓存空间的分页管理模式、空闲缓存空间的调度方法和出口端口队列管理技术,通过数据包缓存空间描述符设计方法和对应的目的端口结构分析,提高交换控制芯片缓存空间的使用效率并增强芯片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M9的串口扩展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在ARM9系统中利用16C554芯片来扩展串口的方案,详细阐述S3C2410芯片与16C554芯片之间的接口设计及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8.
MCS-51单片机与FPGA接口逻辑设计的VHDL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单片机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各自的特点,指出在波形发生器设计中两者相结合设计的优势和在设计中所遇到的接口逻辑设计这个难点,详细给出了接口逻辑设计的VHDL程序。通过该接口程序设计,实现了单片机技术和EDA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所要求波形发生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单片机的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串行通信,提出了一种由C8051F02X系列单片机、CAN接口控制器以及串行收发器构成的多点通信网络,介绍了通信节点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处理流程,详细阐述了CAN帧结构、数据流的收发问题,并针对CAN总线网络的同步方式以及CAN接口控制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电子仪器仪表大量采用串行方式做为通信接口, 无法连入计算机网络, 设计了一种嵌入式串口服务器模块. 模块以微处理器S3C2440A为核心处理芯片, 使用以太网控制器RTL8019AS和电平转换芯片MAX3232处理转换网络数据和串行数据, 并对轻量级IP协议LWIP在uC/OS-II操作系统上进行移植, 使串口服务器能够在网口和串口间实现双向数据透传. 实验证明该模块传输数据实时准确, 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