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超窄窗薄层重建技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常规扫描与CT常规扫描后超窄窗薄层重建技术对比的方法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结果:(1)常规扫描未见梗塞灶,超窄窗薄层重建后发现腔隙性梗塞灶;(2)常规扫描梗塞灶不明显或模糊,经超窄窗薄层重建后病灶清晰;(3)常规扫描病灶数目少于超窄窗薄层重建的病灶数目;(4)常规扫描与超窄窗薄层重建的CT值不同。结论:CT常规扫描后超窄窗薄层重建技术对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此方法不增加患者X线辐射剂量,但提高了病灶检出率和疾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大脑后动脉瘤(PCAA)5例,占同期颅内动脉瘤的4.0%。PCAA的临床特点是:(1)易形成巨大动脉瘤,约占80%;(2)临床表现以SAH最多见,且也常有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动眼神经麻痹、同向偏盲等;(3)CT检查常可见大脑脚旁或颞叶内侧占位病变;(4)常伴有胎儿型PCA。最佳治疗是经颞下入路将动咏瘤夹闭或切除,并对PCA的显微外科解剖、手术方法和并发症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局灶性病变在超声造影的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并与增强CT/MRI对照,探讨其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新型造影剂SonoVne对6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比研究。结果:2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6例,肝血管瘤28例,3例为肝内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为肝硬化结节,3例为局灶性肝内脂肪缺失。通过造影还可明确:(1)肿瘤内坏死区;(2)在延迟期发现了肝内小转移灶;(4)门静脉内栓子的鉴别诊断。结论:新型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经鼻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能力,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30只健康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局灶性脑梗死组和实验组,各1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流模型;测定脑组织水、Na+含量;采用神经病理学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用TTC染色法观察鼠脑梗死部位和计算梗死体积。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含水量和Na+含量显著低于局灶性脑梗死组[(80.2±1.3)%比(85.4±1.3)%;(458±47)μmol/g比(590±39)μmo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局灶性脑梗死组[(16.4±1.3)%比(43.4±5.1)%;(7.0±0.5)分比(26.7±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GRP经鼻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减轻脑水肿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血管畸形、其他系统并发症,导致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约占急陛脑卒中的10%左右.其病理生理为:(1)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刺激痛觉敏感结构引起头痛,导致颅内压增高加剧头痛,严重者甚至引起脑疝;(2)脑灌注压下降时伴发的冲击作用可能是约50%的患者发生意识障碍;(3)颅底或脑室内血液凝同,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可出现脑积水和脑室扩张;(4)血细胞崩解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5)血液刺激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如发热、应激性血糖增高等;(6)血液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及组胺刺激血管及脑膜,引起血管痉挛,严重者至脑梗死;(7)动脉瘤破裂出血一般不造成局灶性脑损害,大脑中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常见局灶性脑损害.多在活动中发病,常见临床症状:头痛,脑膜刺激征、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道真县人民医院于2007年1月-2009年2月,采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取得明显疗效而确诊的12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粟粒型脾结核2例,CT表现为脾脏弥漫性肿大,伴有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2)结节型脾结核5例,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或混杂密度结节灶,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3)脓肿型脾结核3例,CT表现为多个干酪性结节灶相互融合,液化坏死形成较大的囊性病变,边缘轻度强化,周围可伴有卫星灶。(4)纤维钙化型:2例,表现为脾脏内散在点状钙化灶。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呈环形强化;其它脏器结核9例。结论脾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体大网膜移植治疗慢性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脓胸是一种长期感染、慢性消耗性的疾病,致病的主要原因有:1.合并支气管胸膜瘘;2.脓胸早期处理不当;3.脓胸邻近有慢性感染灶;4.脓腔内异物存留;5.结核性感染等。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有:(1)胸膜纤维板剥脱术;(2)胸膜内胸廓成形术;(3)肋骨和壁层胸膜纤维板切除术;(4)胸膜肺切除术;(5)肌瓣填塞术。用自体大网膜治疗慢性脓  相似文献   

8.
李蕴  李学杰 《当代医学》2016,(35):31-32
目的 探究急性多灶性脑出血和单灶性脑出血的合并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65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将其设为AMCH组,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单灶性脑出血患者,将其设为单病灶组,比较2组患者的合并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MCH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上消化道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07%,20%以及12.31%,单病灶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以及上消化道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5.56%以及3.33%,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合并症多见,死亡率高,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要点及其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8例有诊断疑难的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进行临床病史采集、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 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共同特点是:(1)多发于年轻人,青年女性多见;(2)病人常先有发热随后出现淋巴结肿大;(3)病变城多灶性.主要由增生的组织细胞、浆样T细胞、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组成,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4)细胞之间可见少量核碎片.但无明显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5)免疫组化染色:病变区增牛组织细胞CD68阳性,淋巴细胞CD3、CD45RO阳性.结论 病变呈多灶性,以组织细胞为主的多种形态细胞的增生及散在的细胞间核碎片等组织学特点及对本病病史的详细了解,是增生型Kikuchi淋巴结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GE公司的螺旋CT机对我院几年来经临床证实的23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20例;(2)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低密度灶5例;(3)胰周脂肪间隙模糊16例,(4)胰周积泣5例;(5)胸腔积液4例.(6)假性囊肿形成1例;(7)胆囊炎、胆结石5例;结论 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的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功血时全子宫切除标本23例,形态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子宫内膜,其特点是:(1)子宫内膜较厚;(2)腺体生长旺盛;(3)间质基质浓密,网状纤维增多及部分胶元化;(4)有时可见到间质灶性出血。可以认为这些改变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而功血时子宫内膜间质出血的形态学基础,则是在间质纤维出现上述形态改变的同时,间质动脉及静脉壁上出现了相同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用体外震波碎石术选择患者的现时标准和基于这些标准治疗患者的临床经验,和人类胆结石试管检验的一些初步结果。体外震波碎石术患者的选择标准:(1)经动员患者同意接受试验研究;(2)有胆道疾病症状;(3)口服胆囊造影胆囊功能存在(胆囊显影);(4)1、2或3个结石的共同直径不超过3cm;(5)除仅有范围狭小的边缘或中心灶性沉钙外(小于3mm),结石并无钙化;(6)震波通道上无囊肿、动脉瘤或肺组织;(7)结石位置可在震波道上定位。  相似文献   

13.
扈林 《右江医学》2001,29(1):14-14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原梗死灶出血 54例 ,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 48例。脑梗死发病第 2周发生出血 50例 ,发生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脑CT分为四型 :(1 )出血性梗死Ⅰ型 (1 9例 ) ;(2 )出血性梗死Ⅱ型 (2 8例 ) ;(3)脑实质血肿Ⅰ型 (1 0例 ) ;(4)脑实质血肿Ⅱ型 (9例 )。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并发症 ,需动态观察CT ,及时确诊及治疗方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脑转移瘤是恶性肿瘤的晚期,近年来,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环境因素的影响及老龄化社会的步入,使人群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升高;(2)医疗水平的提高使肿瘤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症状性脑转移灶;(3)影像技术的改进使无症状的脑转移灶检出率提高等。传统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的决断。对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从手术、激素治疗发展到化疗和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0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全部术后良好,无并发症.结论急性多灶性脑出血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但经综合对症治疗后,患者可以达到一个良好的预后状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肝细胞腺瘤和肝局灶性增生性病变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腺瘤和肝局灶性增生性病变17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中肝细胞腺瘤8例,肝局灶性增生性病变9例,后包括5例腺瘤样增生和4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手术方式:局部切除5例,肝段切除5例,肝叶切除4例,肝动脉结扎1例,肝活检2例。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肝细胞腺瘤和肝局灶性增生性病变是临床上少见的肝良性病变。由于这些病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并有恶变可能,需要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7.
肺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复发的CT表现 ,探讨CT在肺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肺癌术后复发 35例患者的系列随访CT片及X线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中 ,复发时间最短 3个月 ,最长 4年 ,其CT表现为 (1)作肺残端或残腔内结节或肿块状软组织密度影 2 5例 (71% ) ;(2 )肺部结节性转移灶 12例 (34% ) ,其中同侧肺 10例 ,对侧肺 2例 ;(3)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2 3例 (6 5 % ) ;(4 )胸膜增厚、胸腔积液 8例 (2 3% ) ;(5 )肋骨及椎骨破坏 3例 (9% )。结论肺癌术后定期CT扫描能准确显示癌灶复发情况 ,对复发灶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分析肺癌切除术后肺内孤立性转移复发灶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95例肺癌切除术后肺内孤立性转移复发灶患者,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疗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射频消融过程均顺利完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经对症治疗后均逐渐消失,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40%,高于观察组(P0.05);随访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切除术后肺内孤立性转移复发灶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年采用西比林与太极通天液治疗偏头痛8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 本文80例均为门诊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典型偏头痛和普通型偏头痛):(1)反复发作性血管搏动性剧烈头痛,间歇期如常;(2)发作前可伴有或不伴有先兆症状,有先兆的可表现为完全可逆的局灶性皮层功能障碍,先兆症状如眩晕耳鸣,复视等;(3)部分病人伴恶心呕吐,闪光,暗点等视觉先兆;(4)除外脑血病,脑外伤,癫痫等病。1.2 一般资料 80例中女性45例,男性35例。发病年龄14~76岁。发病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5年。典型偏头痛28…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62例腮腺良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切片、手术方法及手术后随访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观察到:(1)腮腺混合瘤包膜受细胞浸润,与病期长短、瘤体大小无关,但似与瘤体细胞成份多少有关,瘤体细胞成份多者,瘤细胞浸润包膜机会大;(2)曾手术复发病例的病理特征为多发灶,包膜多不完整,肿瘤内、细胞成份多,而初发病例术后复发者的病理特征常为单发灶,包膜不完整,肿瘤富于细胞;(3)腮腺混合瘤局部切除术有一定治愈率,用于初发病例、瘤体活动度大的老年患者及有心血管疾病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