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N-MYC下游调节基因-2(NDRG2)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前列腺肿瘤标本51例,其中前列腺增生标本9例,前列腺癌标本42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NDRG2表达。【结果】NDRG2在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为82.35%,在前列腺癌组织为32.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DRG2表达水平同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5197),在不同临床TNM分期间、在血清PSA浓度≤20 ng/ml与PSA浓度>20 ng/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DRG2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且表达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表明NDRG2有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TMPRSS2-ERG融合基因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泌尿科在2017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15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T-E融合基因以及ERG蛋白表达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T-E融合基因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E融合基因在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PSA以及癌细胞远处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G蛋白表达阳性仅出现在前列腺癌患者中,且在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以及远处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与患者术前PSA水平有关,PSA水平≤10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其阳性率低于PSA水平>10n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PRSS2-ERG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可作为前列腺癌确诊的参照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界定国人初诊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高危因素,初步确定骨转移极低风险患者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5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初次确诊的49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99mTc MDP注射的全身骨骼ECT扫描.分析所有患者确诊时的年龄、穿刺前末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临床T分期、前列腺穿刺Gleason评分及骨扫描、相应MRI/CT结果.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得出预测骨转移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496例患者中,81例(16.3%)存在骨转移.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的年龄无差异,但骨转移组患者PSA水平大于无骨转移组(P<0.001).随着PSA水平、临床T分期或穿刺Gleason评分升高,骨转移风险增大(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刺前PSA>20 ng/mL、临床T分期为T3~T4和活检Gleason评分≥8是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SA>50 ng/mL和活检Gleason评分≥8是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初诊PSA≤20 ng/mL且Gleason评分≤6的79例前列腺癌患者无一例出现骨转移.结论 初诊PSA≤20 ng/mL且Gleason评分≤6的中国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发生率非常低,这部分患者在初诊时不需要行骨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雄激素受体(AR)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崇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2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前列腺癌组,另择同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增生组。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前列腺组织AR的表达及血清PSA水平,计算FPSAR值。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组织AR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增生组(x~2=17.934,P0.05),血清PSA显著高于增生组(t=26.919,P0.05),FPSAR水平显著低于增生组(t=7.3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中AR的表达、血清PSA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分化程度、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骨转移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PSAR水平与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骨转移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血清PSA水平、FPSAR水平、组织AR表达情况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血清PSA水平及组织AR表达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AR表达及血清FPSAR水平降低,血清PSA水平升高,且与肿瘤侵袭性及预后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研究AR在32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ng/mL的BPH(简称高PSA组)、40例PCa组织中表达的情况;32例PSA<10ng/mL的BPH(简称低PSA组)组织为对照组。 结果低PSA组、高PSA组、PCa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8%、93.75%、65.00%,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高PSA组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PSA组和PCa组织(P<0.05)。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55.56%、30.00%,高、中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比低分化癌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表达阳性率(68.75%)比晚期前列腺癌(41.67%)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晚期前列腺癌高(P<0.05);高、中分化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低分化癌高(P<0.05)。 结论AR在高PSA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在前列腺增生中的过表达可能是PSA增高的又一因素。AR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SOX9基因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OX9在前列腺癌中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OX9基因在54例前列腺癌和52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对比在前列腺癌患者的年龄,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的表达差异,再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验证SOX9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OX9基因,发现其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值为(8.94±0.75),前列腺增生中表达值为(5.46±0.69),有显著性差异(P<0.05).SOX9基因表达随着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Gleason score、肿瘤TNM分期升高而升高,有远处转移比无远处转移表达升高(P<0.05),而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SOX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和15.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OX9基因表达检测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指导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M-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SA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检测68例前列腺癌和3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IM-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前列腺癌组织中PIM-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7.65% (46/68);BPH组织中40.54% (15/37),两组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IM-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中6分33.33% (7/21),7分75%( 21/28),8~10分94.74% (18/1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中在Ⅰ、Ⅱ、Ⅲ、Ⅳ期PIM-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7.62%、53.85%、73.33%、94.74%,36个月随访PSA复发状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PIM-1蛋白表达与有无复发分别是78.26% (36/46)和45.45%(10/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中PIM-1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分级、临床分期以及PSA复发有密切关系,提示PIM-1基因在前列腺癌演化和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前列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分化程度)、转移、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水平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siRNA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HSP27的表达,Transwell检测HSP27表达下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23.3%,7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65.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leason分数分别为2~4分、5~7分和8~10分的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68.8%和94.4%,三者之间HS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PSA水平分别为<10 ng/mL、10~20 ng/mL和>20 ng/mL的三组前列腺癌患者中,HSP2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9.5%和92.3%,三个不同PSA水平的组别之间HSP2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27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TNM分期有关 (P<0.05);与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相比,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C4-2B中HSP2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下调HSP27表达能低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P<0.05)。结论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中PSA水平相关,HSP27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XAGE-1b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5例前列腺癌患者、13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和178例健康人群的血清,用Luminex液相芯片法检测XAGE-1b和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表达水平,同时确定XAGE-1b的正常值范围,计算XAGE-1b抗原表达阳性率、特异性和敏感度。Western blot法验证阳性血清,并分析其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XAGE-1b在前列腺癌和BPH患者血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和8.4%,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以BPH患者组为对照,XAGE-1b检测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1%和52.9%;其中,在PSA水平为4~10 ng/mL的人群中XAGE-1b检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4%和48.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线显示XAGE 1b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891)。结论  XAGE-1b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有较高表达,XAGE-1b抗原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PSA和PCN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特征。②方法 收集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 4 4例 ,前列腺增生组织 2 0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观察PSA和PCNA的表达。③结果 PSA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较高 (16 / 2 0 )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则表达较低 (2 3/4 4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 =7.5 35 ,P <0 .0 5 ) ;随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增加 ,前列腺癌PSA表达下调 (H =7.0 31、7.396 ,P <0 .0 5 ) ;PSA表达与血清PS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 =0 .6 5 3,P >0 .0 5 )。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较前列腺增生组织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H =7.892 ,P <0 .0 5 ) ;PCNA的表达随Gleason评分增加而增加 (H =6 .5 0 2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前列腺癌的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 (H =2 .345 ,P >0 .0 5 )。④结论 PSA和PCNA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参数(F/T)/PSAD对PSA在4~10ng/ml区间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新参数(F/T)/PSAD对血清PSA在4~10ng/ml区间的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血PSA测值在4~10ng/ml的88例患者,其中确诊PCa患者21例,BPH患者67例。比较分析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对PCa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Pca患者的(F/T)/PSAD)均值明显低于BPH患者(P〈0.001)。F/T比值、PSAD、(F/T)/PSAD在设定的各阈值范围内诊断PCa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76.19%和85.71%;特异度分别为41.79%,43.28%和68.66%。(F/T)/PSAD诊断PCa的特异度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应用(F/T)/PSAD能有效提高PSA在4~10ng/ml区间的PCa检出率,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中度升高时(4.0~10.0 ng/ml),游离PSA(PS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和结合PSA(cPSA)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作用及区分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能力.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方法,在28例PCa患者和33例BPH患者中,选择tPSA值在4.0~10.0 ng/ml范围的血清标本,分别检测、计算fPSA和cPSA,分析tPSA、f/tPSA、cPSA的临床意义.结果当血清tPSA在4.0~10.0 ng/ml时,f/tPSA比值在PCa和BPH两组患者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明显地提高了PCa诊断的特异性;而cPSA在PCa和BPH两组患者中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当血清tPSA在4.0~10.0 ng/ml时,在区分、诊断PCa和BPH上,f/tPSA比值明显优于tPSA,而cPSA并不优于tP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老龄人群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现状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一汽集团5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另设2组年龄对照,均行直肠指诊、经腹前列腺超声检查、放免技术测定血清睾酮与皮质醇含量.结果(1)50岁以上人群中BPH发现率,直肠指诊诊断率为60.05%,经腹超声诊断率为69.57%,并且随增龄明显增高;(2)血清睾酮含量随增龄下降,二者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45,P<0.0001);(3)前列腺体积与血清睾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24,P<0.001).结论在50岁以上人群中BPH的发现率超过60%,并发现BPH的发病可能与血清睾酮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我院 4年来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测定结果与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分析兰州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趋势。方法 收集了 165 8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PSA结果 ,城镇职工792例 ,农民 866例。对其中 2 37例PSA水平 >10 μg·L- 1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检出前列腺癌 35例 ,占总例数 2 .1% ,占活检病例 14 .7% ;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水平高于非前列腺癌组 (P <0 .0 1) ;城镇职工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结论 PSA是筛查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 ,兰州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 ,城镇职工发病率升高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早期筛查前列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各30例患者行按摩前、按摩1h内及按摩24h后的PSA监测。结果正常人组、Ⅲ型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与自身对照比较按摩前与按摩1h内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摩前、按摩1h内与按摩24h后PS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按摩1h内及时抽血测定对PSA值无影响,门诊病人有针对性实施PSA监测对筛查早期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点与12点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前列腺癌的差异。方法选择因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 ng/mL、直肠指诊或前列腺B超检查提示前列腺癌可疑的患者300例,分别接受6点或12点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患者年龄42~87岁,平均年龄为(68.4±2.1)岁。PSA水平为(20.7±1.7)ng/mL(0.9~128.3 ng/mL),其中PSA<4 ng/mL 13例,≥4且<10 ng/mL 30例,≥10且≤20 ng/mL158例,>20 ng/mL 99例。前列腺体积13.4~178.5 mL,平均体积为(63.4±3.5)mL。前列腺B超检查显示阴性211例,阳性89例;直肠指诊阴性207例,阳性93例。结果 6点与12点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2.9%(50/152)和41.2%(61/148)。对于PSA≤20 ng/mL、前列腺体积≥50 mL、B超检查阴性的患者,12点穿刺活组织检查的阳性率显著高于6点法。在12点穿刺活组织检查阳性的病例中,有18例在传统6点穿刺未检测到癌组织,而在添加的6点中检测到。结论 12点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比6点穿刺检出前列腺癌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如何通过增加穿刺位点提高前列腺初次穿刺和重复穿刺的阳性率。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6月共完成直肠超声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1 293例,其中采用常规6点法穿刺250例,采用6+X法穿刺1 043例。比较不同穿刺方法的阳性率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表现的关系,并分析行重复活组织检查病例的阳性率。结果 6+X法穿刺的阳性率为46.4%,显著高于常规6点法的42.9%(P<0.05)。PSA≤4 ng/mL、>4且≤10 ng/mL、>10且≤20 ng/mL、>20且≤30 ng/mL4组中6+X法穿刺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6点法(P值均<0.05);而PSA>30 ng/mL各组中,两种穿刺方法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声表现正常、低回声结节、高回声或等回声结节3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3.1%、60.3%和32.1%,低回声结节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另两组(P值均<0.05)。重复穿刺共54例,按最终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组,恶性组首次穿刺发现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样增生(PIN)、前列腺小腺泡不典型增生(ASAP)以及TRUS发现新的低回声结节...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东亚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发病率较高,前列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为穿刺活检,是否对可疑患者进行穿刺活检,主要依赖于直肠指检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检测结果。但血清PSA水平的上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前列腺肥大、急性前列腺炎等。同时直肠指检结果判断缺乏一定的客观标准,存在个人主观性。因此,前列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邢锦  张丹  孟焱  翟林  张岚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83-1184
目的对比分析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与血清PSA和PSA密度的关系。方法 2006-2008年对105例因PSA升高、肛诊及超声检查阳性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血清PSA和PSAD与前列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5例患者,检出前列腺癌患者36例(34.3%),前列腺增生伴或不伴慢性炎症69例(65.7%)。前列腺癌组PSA及PSAD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血清PSA浓度〈4ng/ml者有1/11例(9.1%)为前列腺癌。随着血清PSA浓度升高,前列腺活检阳性率升高(r=0.912,P〈0.01);当PSAD〈0.15时,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而当PSAD≥0.15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升高(χ^2=16.377,P〈0.01)。结论血清PSA及PSAD对前列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PSA(F-PSA)和总PSA(T-PSA)及游离态/总(F/T)PSA比值作为前列腺疾病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Abbott公司AxSYM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自动检测未经治疗的84例前列腺增生(BPH)病人和29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F-PSA和T-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F/T百分率值在前列腺癌组中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01)。若总PSA限定于4~10μg/L范围内,应用F/T百分率值可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P<0.01),而两组总PS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F/T百分率值可用于区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总PSA在4~10μg/L范围时,应用F/T百分率值较总PSA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