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SFRP1和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肝细胞癌(HCC组)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癌旁组)和1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SFRP1及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甲基化与某些临床参数与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HCC组、癌旁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SFRP1和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是11/30,4/30,0/10和14/30,5/30,0/10;HCC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SFR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资料无关(P〉0.05);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年龄(〈60)岁和癌肿无假包膜有关(P〈0.05)。HCC组SFRP1基因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各组APC基因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两基因甲基化之间无相关性。结论SFRP1和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形成和进展有关,但HCC组织中基因甲基化与mRNA表达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Runx3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和Runx3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频率(55.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2.5%)(P〈0.01);胃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阳性率(37.5%)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P〈0.05);Runx3基因甲基化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是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表达失活的主要机制,有望成为胃癌分子诊断和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GSTP1、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清AFP测定仍是HCC诊断的主要肿瘤标志物,但30%HCC病人AFP阴性,探讨HCC新的分子肿瘤标志物有重要意义。GSTP1和p16是两个抑癌基因。我们采用MSP法检测了25例HCC病人和22例非HCC病人血清中GSTP1、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rio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用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HCC组织与其癌旁肝组织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Period1 mRNA与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HCC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中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免疫组化检测67例HCC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蛋白的表达;分析Period1的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HCC组织Perio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组织Peri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其癌旁肝组织明显增高(均P<0.05)。HCC组织石蜡切片中Period1阳性表达率为47.8%,而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iod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结节数目、有无静脉浸润有关(均P<0.05);Period1阳性表达HCC患者中位复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阳性者(均P<0.05)。 结论:Period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Period1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与FHIT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FHIT蛋白表达。结果:BTCC组织、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分别为19.4%(12/62),0(0/10)。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BT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0/10)和46.77%(29/62),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与T2~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阳性表达有相关(P〈0.05)。结论:FHIT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基因失活重要机制之一,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表达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HCC)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5例HCC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和4例HCC细胞株中FHIT基因的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FHIT基因在HCC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及HCC细胞株中的甲基化率分别是71.1%、64.4%、14.3%和75.0%。FHIT基因异常甲基化组与非甲基化组在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P=0.0430)。结论 HCC中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普遍的早期事件,可能预示着HC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的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78例及正常肝组织78例的XRCC1基因甲基化情况,并随访3年以上.结果 肝癌组的XRCC1启动子甲基化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肝癌组发生XRCC1启动子甲基化的危险是对照组的13倍(4.089 vs 41.332);XRCC1启动子甲基化的个体发生肝癌的危险是非甲基化的10.36倍(3.423 vs 31.354)(P<0.05);XRCC1启动子甲基化可致肝癌患者无进展期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降低(P< 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基因XRCC1启动子甲基化在肝癌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对肝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浆中FHIT和SLI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36例HCC患者血浆及1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FHIT和SLIT2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36例 HCC患者外周血浆中FHIT和SLIT2的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0.0%(18/36)和27.8%(10/36);1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均未检出基因甲基化改变.外周血浆中FHIT和SLIT2基因甲基化发生率与性别、年龄、HBV感染、肝硬化、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无癌栓及是否为复发病例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联合AFP和血浆中FHIT和SLIT2基因甲基化检测诊断HCC敏感性达86.1%,高于单独应用AFP检测的诊断敏感性(61.1%)(P<0.05,χ2=5.79).结论 HCC患者外周血浆中可检测到FHIT、SLIT2基因甲基化改变,与临床参数无相关性.联合AFP及血浆DNA甲基化检测可提高HCC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HCC)中RASSF1A、DAPK、FHIT、RIZ1和p73基因的甲基化状况.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40例HCC和4例正常肝组织中5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分析每种基因甲基化程度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肝组织中无基因甲基化.癌组织中,RASSF1A、DAPK、FHIT、RIZ1和p73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是:90%、77.5%、70%、30%和5%.相应癌旁组织中,RASSF1A、DAPK、FHIT、RIZ1和p73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7.5%、77.5%、62.5%、5%和0%.结论 HCC中多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普遍的事件.  相似文献   

10.
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胰腺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胰腺癌错配修复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的检测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分析,探讨胰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从35例胰腺癌病人的正常胰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MSP法检测hMLH1及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SSCP法检测标本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5例胰腺癌中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60%(21/35),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hMSH2仅有1例胰腺癌出现启动子甲基化;35例胰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7例,低度不稳定14例,稳定11例,正常组织中没有出现微卫星不稳定,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微卫星不稳定的21例胰腺癌组织中有19例(90%)出现hMLH1启动子甲基化现象,微卫星稳定的ll例胰腺癌组织中仅有2例(6%)出现hMLH1启动子甲基化。hMLH1启动子甲基化在微卫星不稳定胰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或低表达,在微卫星稳定胰腺癌组织中呈正常表达。hMSH2无论在MSI-H或MSI-L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无缺失表达,仅部分低表达。结论胰腺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的缺陷主要是hMLH1启动子甲基化,与胰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蛋白表达缺失有关,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胰腺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中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癌中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对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3例肝细胞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肝组织中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水平,分析上述组织WIF-1基因甲基化及mRN表达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分析甲基化对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WIF-1基因在癌组织中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Х^2=4.89,P〈0.05),而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WIF-1基因甲基化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癌组织中WIF-1基因甲基化与乙肝表面抗原、肝硬化有关;WIF-1基因mRNA表达量在三种组织中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CC的发生相关;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中CHFR、EDNRB和3-OST-2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中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检查点(checkpointwithforkhead-associatedandringtinge,CHFR)基因、内皮素B受体(endothelinreceptorB,EDNRB)基因和3-0-硫基转移酶-2(heparansulfateD.glucososaminyl3-0-sulfotransferase-2,3-OST-2)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40例,以及14例肝血管瘤患者肝脏和2例肝移植供肝标本,并排除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硬化。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反应检测上述标本中CHFR、EDNRB和3-OST-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CHFR基因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2.5%和27.5%,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EDNRB基因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率都为27.5%。3-OST-2基因在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为12.5%,癌旁组织没有发现甲基化。16例正常肝组织中没有发现上述3种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癌组织中CHFR基因甲基化与非甲基化患者相比,男性多于女性。癌旁组织中EDNRB基因甲基化患者肿瘤的包膜出现率低于非甲基化患者。癌组织中3-OST-2基因甲基化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直径大于非甲基化患者。结论肝细胞癌中CHFR基因、EDNRB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是普遍现象,而3-OS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癌MGMT、DAPK、THBS1和RIZ1基因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MGMT、DAPK、THBS1和RIZ1基因的甲基化状况。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PCR,MSP)技术,检测40例HCC和2例正常肝组织中4种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分析每种基因甲基化程度和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无基因甲基化。肝癌组织中,MGMT、DAPK、THBS1和RIZ1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是15%、77 5%、37 5%和30%。且87 5%的HCC中至少有一种基因甲基化。相应癌旁组织中,MGMT,DAPK,THBS1和RIZ1的甲基化率分别为5%、77 5%、27 5%和5%。RIZ1基因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 =8 658,P<0 05)。有2种基因甲基化的患者年龄较有1种基因甲基化组的年轻(t=2 389,P<0 05 )。有THBS1基因甲基化的患者年龄较无此基因甲基化组的年轻(t=3 047,P<0 05)。结论HCC中多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普遍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探讨WIF-1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nc PCR,MSP)检测30例胃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WIF-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对照组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76.6%(23/30)、13.3%(4/30)和0.0%(0/10),胃癌组织甲基化率明显高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织中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的WIF-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组甲基化率(9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甲基化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Ⅳ期和Ⅰ~Ⅱ期胃癌组织中WIF-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90.5%与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F-1基因启动子区发生高甲基化导致其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MSP法检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的甲基化率,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hMLH1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之间的联系,揭示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从35例胰腺癌患者的正常胰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SSCP法检测标本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MSP法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35例胰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7例,低度不稳定14例,稳定11例,正常组织中没有出现微卫星不稳定,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LH1在微卫星不稳定胰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在微卫星稳定胰腺癌组织中呈正常表达。35例胰腺癌中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发生率为60%(21/35)。正常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胰腺癌有关的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hMLH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而hMLH1的表达失活则可能导致MSI的产生,促进胰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侵袭性与脾酪氨酸激酶基因Syk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目的 探讨脾酪氨酸激酶 (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双重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MSP)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Syk基因在 12 0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和表达情况。 结果  12 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 ,48例未检测到SykmRNA的表达 ,而癌旁正常组织均有表达。癌旁正常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3 7例肿瘤组织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3 0 .8% ) ,癌组织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 (P <0 .0 0 0 5 )。在淋巴结转移的 5 6例中 ,2 4例发生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 ,而无淋巴结转移的 64例中 ,13例发生甲基化 ,有淋巴结转移的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0 8)。发生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 ,均无SykmRNA的表达。结论 结直肠癌中 ,SYK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导致其mRNA的失表达 ,从而引起结直肠癌的侵袭性增强 ,它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侵袭转移的又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胃癌组织,39例相应癌旁组织及30例对照组织中RASSF1A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上述组织RASSF1A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1)胃癌组RASSF1A蛋白表达阳性率53.8%明显低于癌旁组97.4%及正常对照组100%(P〈0.05);2)胃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64.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甲基化率7.7%及对照组0%(P〈0.05);3)在胃癌组织中,甲基化组RASSF1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甲基化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RASSF1A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程度增高显著相关,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细胞株E-钙粘连素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E-钙粘连素(E-cad)基因启动子CpG位点甲基化与前殂腺癌细胞E-cad基因的失活的关系,并探讨E-cad基因异常甲基化机制。方法:采用硫酸氢钠基因组测序法检测良性前列腺上皮和前列腺癌细胞株的E-cad基因甲基化状态,并采用RT-PCR检测各细胞株E-cad和DNA甲基转移酶(Dnmtl)的mRNA表达。结果:有33%(2/6)的前列腺癌细胞株发生甲基化现象,相应的细胞株中E-ca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C)中6种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探讨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甲基化在胆囊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行手术切除的21例GC患者的组织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胆囊癌组织6种肿瘤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同时以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6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Nevin分期均无相关性。P16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 < 0.05),而其余基因无相关性。胆囊癌组织基因组总甲基化水平[(4.1±0.8)%]明显低于慢性胆囊炎基因组总甲基化水平([ 6.8±1.2)%,P< 0.05]。21例胆囊癌组织均存在异常甲基化状态。在6个基因中,胆囊癌组织甲基化率较高的3个基因APC、P16和RUNX3分别为66.7%、57.1%和52.4%,明显高于另外3个基因P15、PTEN和hMLH1的38.1%、33.3%和28.6%(P < 0.05)。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仅有2例检测到单个基因的超甲基化。结论 胆囊癌组织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超甲基化,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及肝硬化(LV)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X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常见变异位点A1762T/G1764A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HBVX基因A1762T/G1764A变异与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7例患者(包括37例HCC,35例非HCC患者)肝组织中HBV X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HCC组患者A1762T/G1764A突变率为85.7%(30/35),非HCC组患者(包括CHB及LV)A1762T/G1764A突变率为40.6%(13/32),HCC组双突变率明显高于非HCC组(P〈0.001)。结论:HBVA1762T/G1764A突变在HCC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