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本院手部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手术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根据结果对津下氏双套圈(Tsuge)法和改良Kessler法两种缝合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回顾近三年本院进行的72例手部指屈肌肌腱损伤修复手术,观察实施津下双套圈修复术(A组)和实施改良Kessler缝合修补术(B组)的治疗修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术后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为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9.2%,B组患者满意度为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津下氏双套圈缝合法和改良Kessler法修补手部屈肌肌腱断裂均效果显著,患者满意率较高,均是较为理想的手部指屈肌腱的缝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护理指导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行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康复运动护理指导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腕掌屈、腕背伸、前臂旋后、前臂旋前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有P<0.05。对照组无效16例,有效26例,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无效6例,有效28例,治愈26例,总有效率为93.33%,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施以康复运动护理指导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前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手部肌健Ⅱ区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屈肌腱Ⅱ区损伤96例。结果 按TAM系统评定功能,总优良率77.1%。结论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后,显微手术修复技术和术后康复是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述手部肌腱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方法对16例45指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利用手外科支具进行早期有计划的、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经过术后6~12个月的随访,手部功能优良率达90%。结论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是防止肌腱粘连进而恢复手功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手部肌腱损伤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手部肌腱损伤患者40例共52指,按照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指。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关节功能优良率92.3%,对照组优良率69.2%,观察组手部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手部关节功能恢复,减少肌腱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分析一期显微外科修复与常规修复术在前臂及手部神经损伤上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感觉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前臂及手部神经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行一期显微外科修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期显微外科修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感觉功能情况和满意度情况,是前臂及手部神经损伤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外科手术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首次进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7%,(χ~2=12.1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8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χ~2=5.03,P<0.05)。结论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使患者术后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在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改良Kessler缝合修补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康复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住院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及粘连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0.3%、90.6%显著高于对照组30.2%、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升高,其也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粘连发生率为5.7%显著低于对照组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手部指屈肌腱损伤治疗效果佳,其临床有效率较高,疼痛少、恢复快,并发症也较差,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手外伤专科康复团队对手部Ⅱ区屈肌腱松解术后的早期康复干预和疗效观察.方法 手部各种原因损伤后致Ⅱ区屈肌腱粘连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术后早期康复指导介入,实验组另外给予康复专业化的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项目.治疗前后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otal active movement,TAM)间接反映肌腱术前、术后的滑动功能.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治疗前TA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AM均有明显提高,对照组提高值△1为(70.8±15.7)°,实验组提高值△2为(102.4±21.4)°,两组提高值△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实验组△2较对照组△1高出31.6°,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腱松解术结合专科康复团队提供专业、系统化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手指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超薄管状皮瓣修复术(Abdominal thin tubular flap repair,ATTFR)治疗手指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该院收治的手指脱套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腹部袋状皮瓣修复术(Abdominal pocket flap repair,APFR)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腹部超薄管状皮瓣修复术(ATTFR)治疗,并观察两组术后1d及术后1、6个月手部整体功能、掌指关节、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χ2=5.1079,P<0.05),两组的手部整体功能评级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均而显著地提高,掌指关节活动度与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随着时间延长均显著增大(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9143,P<0.05)。结论腹部超薄管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指脱套伤疗效肯定可靠,能够快速恢复患者术后手部整体功能、掌指关节及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Ⅱ区屈肌腱损伤术后功能较差的原因,采用“保护固定装置”早期行康复锻炼,防止肌腱粘连,从而达到功能最大的恢复。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损伤肌腱,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保护固定装置”行外固定进行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20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按TAM系统评定,优良率达90%,且8周后均基本能恢复原来工作。结论:早期活动“保护固定装置”在Ⅱ区屈肌腱损伤复术后不仅有效地防止了肌腱的沾  相似文献   

12.
朱春雷  崔树森  何娜  朱本清 《天津医药》2008,36(12):981-982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手部肌腱的损伤越来越多,一期肌腱修复及伴有复合组织损伤修复都存在着粘连形成、再次断裂、指关节强直等问题[1]。早期活动无疑是预防粘连的方法,但早期活动存在危险性,过度肌肉收缩引起修复肌腱断裂及间隙扩大,而屈肌腱Ⅱ区损伤由于解剖结构特殊,所以此区修复术后极易发生粘连,影响手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分析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早期进行特殊的屈指练习预防粘连是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手部肌腱损伤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治疗效果,为提高其康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78例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手外科常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则给予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7.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97%(χ2=6.782,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手功能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对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χ2=4.27,P<0.05);在术后研究组中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7、4.01,P<0.05)。结论早期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术前康复练习、术后康复护理等干预措施,尽早恢复髋关节功能,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冯微 《安徽医药》2018,22(10):2055-2057
目的 探讨早期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乳腺外科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女性患者60例,按所采取的不同康复锻炼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按照乳腺癌术后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运动耐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受限2例,占6.67%;外展肌群肌力下降2例,占6.67%。对照组患者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受限9例,占30.00%;外展肌群肌力下降8例,占26.67%。观察组术后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受限和外展肌群肌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455,P=0.020;χ2=4.320,P=0.038)。观察组术后3个月最大心率时间长于对照组,距离远于对照组,心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主观用力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21,P=0.001;t=16.620,P<0.001;t=11.178,P<0.001;t=5.335,P<0.001)。观察组术后上肢水肿、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23;χ2=6.405,P=0.011;χ2=4.043,P=0.044)。 结论 加强早期阶段性康复锻炼可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锚钉修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指深屈肌腱Ⅰ区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8例单指深屈肌腱Ⅰ区断裂患者,应用锚钉修复,术后结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修复后测定患手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手功能及疗效。结果优20指(71.4%),良6指(21.4%),可2指(7.1%)。28例随访3~11个月,创口均1期愈合,没有发生肌腱再断裂;合并指动脉断裂者,吻合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合并指神经断裂者,手指感觉恢复优良。结论锚钉修复结合中药熏洗治疗指深屈肌腱Ⅰ区断裂,修复可靠,可使患指行早期功能锻炼,肿胀消退早,肌腱粘连少,肌腱愈合好,手指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肌肉肌腱转位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晚期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使用联合肌腱转位术来实现功能重建,男26例,女10例;年龄15~57岁,平均27.4岁;左侧16例,右侧17例,双侧3例。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恢复情况,分期分别行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关节功能,尺侧腕屈肌腱移位或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关节功能,旋前圆肌腱移位重建伸腕功能,屈腕肌腱转位重建伸指功能。术后一年,对肩外展功能、屈肘功能和伸腕伸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全部肩外展重建患者肩外展肌力Ⅲ级以上,全部屈肘功能重建患者屈肘肌力Ⅲ级以上,11例伸腕伸指功能达到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1%。结论分期分类行联合肌腱转位术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的功能重建的优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手部肌腱损伤是手外科一种多发伤,为使肌腱修复术后患者配合治疗护理、手部功能早日恢复,通过对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60例实施并加强了健康教育,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手部功能恢复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24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康复护理、观察与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的患肢感觉功能、肌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肌力恢复优良率、患肢感觉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臂丛神经损伤术后患者,通过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恢复其患肢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屈指肌腱断裂术后减少肌腱黏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0例患者在手外伤屈肌腱断裂缝合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40例,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单纯超声波治疗仪治疗;另外20例为对照组,术后采用石膏固定,3周后去除石膏,自行活动患指。结果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P0.05)。结论早期采用手法功能锻炼,结合物理治疗,对手外伤屈肌腱锻炼术后的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