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州管圆线虫病,亦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EosinophilicmeningitisorMeningoen cephalitis ,EM ) ,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由我国陈心陶教授于193 5年首先在广州黑家鼠和褐家鼠体内发现[1] 。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该虫第3期幼虫的螺类、鱼、虾以及被第3期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和饮水等而感染。实验证明,感染期幼虫也可经皮肤(完好或损伤)侵入大白鼠,故不能排除通过皮肤感染人体的可能性[2 ] 。该病主要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屿流行。近年来在澳大利…  相似文献   

2.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幼虫侵染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和脑膜炎。人主要是食用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而受到感染。福寿螺是广州管圆线虫重要的中间宿主,也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重要生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疗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广州管圆线虫病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是因进食生的或不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而感染,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脊髓膜炎、脑炎或脊髓炎,脑脊液内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1病原学成虫虫体呈线状  相似文献   

4.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因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后其幼虫移行至宿主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以脑炎和脑膜脑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危害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阐明其致病机制对于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炎和脑膜脑炎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主要流行于亚太地区,目前少有有效药物。阿苯达唑是高效杀蠕虫药,且能杀灭幼虫及虫卵。本文报告其对广州管圆线虫的化疗效果。用胃管法以每只50条第3期  相似文献   

6.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寄生于鼠肺动脉系统的蠕虫,人类是其非正常宿主,因生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III期幼虫的螺肉而感染。幼虫侵入人体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脑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性脑炎或眼部广州管圆线虫病。本综述通过对PubMed中有关广州管圆线虫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文献进行检索,着重分析了近10年来有关广州管圆线虫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研究概况,对广州管圆线虫病原学、致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药物及方案、流行病学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其幼虫侵入人体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炎,对人体危害很大。该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多见。该文总结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闽南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广州管圆线虫的成虫寄生于鼠肺血管。人类因接触其幼虫寄生的中间宿主如螺类而感染 ,幼虫侵入人体后移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1〕。我国大陆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人不多 ,除浙江报道的 1起集体暴发事件外〔2〕,其余仅在广东、辽宁等地发现一些散发病例 ,且都得到病原学的证实〔3 ,4〕,但检获病原的病例仅占本病流行区可疑病例数的很小一部分 (在台湾约占 10 % ) 〔5〕。本院近半年来发现 2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病人 ,虽未检出病原体 ,但经临床诊断、药物治疗和血清学检测可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 ,…  相似文献   

9.
广州管圆线虫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管圆线虫病 ,亦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 (eosinophilicmeningitisormeningoencephalitis ,EM ) ,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其病原体广州管圆线虫 (An 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是我国陈心陶教授于 1935年首先在广州黑家鼠和褐家鼠体内发现〔1〕。本病主要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各岛屿流行。 194 5年首例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在中国台湾发现〔2〕,至今全世界报道已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或怀疑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EM超过 30 0 0例〔3…  相似文献   

10.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系由进食含有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未煮熟螺肉所致.症状以头痛、颈部僵直、皮肤感觉异常为主,外周血和(或)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升高.广州管圆线虫的终未宿主主要是鼠类(褐家鼠、黄胸鼠等),中间宿主主要足螺类(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等).该病可通过加强饮食和个人卫生教育,不吃未煮熟的螺类食品等来预防.  相似文献   

11.
广州管圆线虫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幼虫侵入人体后可移至大脑,主要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其发病为幼虫移行,幼虫在颅部占位并释放代谢产物,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纤溶酶原活化因子的产生,嗜酸性粒细胞对神经细胞的毒害及超敏反应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偶尔该虫也可侵犯眼球,眼球病变主要是免疫反应导致的损害。了解广州管圆线虫的发病机制,对该病的防治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AC)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eosinophilic meningitis or meningoencephalitis.EM),IL-5、MMP-9和PAs等通过不同机制参与非正常宿主小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所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EM病理生理过程,阐明其机制可为揭示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发展有效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州管圆线虫脑膜脑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的终宿主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鼠类,中间宿主是陆生螺类或淡水螺类,如玛瑙螺(achatinafulica)、福寿螺(ampullarumcrossean)、蛞蝓等。人多因生吃含有第期幼虫的淡水螺肉而被感染。当婴幼儿在有蛞蝓孳生的地方爬行时,亦有可能获得感染。第期幼虫可侵入肠道、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血流到达各种器官组织。人类只能充当广州管圆线虫的转续宿主。在人体内它可发育为第期和第期幼虫,但不能发育为成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脑脊髓炎。尸检曾发现患者的脑…  相似文献   

14.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体,成虫寄生于鼠肺动脉内,幼虫偶可寄生人体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近年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发病人数有增多的趋势,而且分布范围越来越广。1997年浙江温州和2002年福建长乐等地出现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后,2006年北京市又出现160例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暴发流行,2007年3月广东省广宁县也报告有1次6人发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报道增多 [1 ,2 ] 。2 0 0 0年 7月福建省将乐县报告了 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病人 ,疑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 ,遂对该病人及其所居住村庄的鼠类和螺类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在病人居住的古镛镇和平村捕捉各种鼠类 ,分类编号后解剖观察鼠的肺部和心脏 ,挑出的虫体用 5 %福尔马林固定后鉴定。在鼠类活动的场所及水沟、池塘等适于螺类生长的地方捕捉福寿螺等各种螺类 ,剔除螺壳 ,将螺肉捣碎 ,用人工消化液消化 2 h,检查广州管圆线虫的 期幼虫。对医院报告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林巍  王小同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20(11):1004-1006,1003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tensis)是其致病源,属圆线虫目,后圆线虫科、后圆线虫亚科、管圆线虫属。成虫寄生在肺动脉血管内,幼虫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致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某些岛屿和东南亚国家。现将近年来,中国大陆广州管圆线虫和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的部分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南安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州管圆线虫是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重要病原体,南安市于2000年首次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至今已有疑似病人7例,确诊4例。为了解南安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感染情况及当地人群感染情况,作者等于2000~2002年进行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集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3,自引:8,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查明长乐市8名集体发病学生是否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引起。方法①病人脑脊液病原与嗜酸粒细胞检查。②鼠粪病原检查:现场采集鼠粪,溶解后,镜检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③福寿螺病原检查:取头部组织,用绞肉机绞碎,过滤沉淀,取上清液加入20%甲醛,离心,取渣检查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④临床表现与体征检查:着重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结果①1例脑脊液中查见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2条。8例嗜酸粒细胞为47%~83%,平均68%。③鼠粪广州管圆线虫1期幼虫感染率为39.3%(44/112)。③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3期幼虫感染率为40.0%(82/205)。④病人临床表现与体征,以剧烈头痛(8/8)、头晕(8/8)、恶心(8/8)、呕吐(8/8)、嗜睡(7/8)、下肢乏力(7/8)为主要特征。结论证实长乐市8名集体发病学生是因广州管圆线虫重度感染引起,且当地是该虫的严重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家猫和犬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管圆线虫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病原体,已有许多文献报告了该虫对猴子和各种鼠类等实验动物的致病作用的研究[1],但有关猫、犬的感染情况未见报道。我们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了家猫和狗,现报告如下。1 方法  从实验感染的福寿螺中分离出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2],分别感染家猫3只,狗1只。经口感染和皮下注射感染。感染后一定时间用乙醚麻醉后处死解剖,观察脑、脊髓、心和肺部病变。2 结果2.1 猫感染情况观察 用广州管圆线虫的三期幼虫500条直接经口灌注猫1只,2min后猫将胃的内容物全…  相似文献   

20.
广州管圆线虫是人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的重要病原体,南安市于2000年首次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人[1],至今已有疑似病人7例,确诊4例.为了解南安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感染情况及当地人群感染情况,作者等于2000~2002年进行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