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解热压加工过程中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的稳定性,主要分析在不同温度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亮度(L*)、红绿度(a*)、黄蓝度(b*)、总色差(△E)]的变化,并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其热降解动力学,分析花色苷含量与色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压加工过程中紫玉米的花色苷含量、a*呈下降趋势,L*、b*、△E呈上升趋势;紫玉米花色苷的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色泽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70~120℃),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的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半衰期(t1/2)减小,加热30 min,花色苷含量、L*、a*、b*、△E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23.61 kJ/mol、26.10 kJ/mol、19.44 kJ/mol、17.20 kJ/mol、12.54 kJ/mol。通过建立紫...  相似文献   

2.
以123份加工型辣椒的果实样品为材料。采用无损近红外光谱技术方法,分析了辣椒果实样品的近红外扫描光谱和辣椒素、粗脂肪与粗纤维含量的定标预测模型及样品的检测值,并运用无损色差技术方法,分析了辣椒样品色度值L*、a*、b*及色差值E*ab,同时,研究了辣椒无损品质检测方法与传统理化性状2组指标间的典型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加工型辣椒果实样品辣椒素、粗脂肪和粗纤维的近红外定标预测模型,其定标决定系数(RSQ)、交叉验证决定系数(1-VR)及外部预测决定系数均大于0.8,而交叉验证标准偏差(SECV)和定标标准偏差(SEC)保持在低水平,说明所建模型对辣椒果实的辣椒素、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的检测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色价与色度值L*、a*、b*及E*ab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色差值可从不同角度完成对辣椒果实色泽品质的量化评价;通过典型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索一种快速准确地划分大白菜叶脉中花青素含量的方法。以自主创制的紫色叶脉散叶大白菜为研究材料,利用pH示差法对其紫色、浅紫色和白色叶脉单位质量花青素含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叶脉花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分别为78.480 mg·kg-1、16.703 mg·kg-1和1.993 mg·kg-1。用色差计对3种叶脉的色差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色差值L*、a*、b*变化规律与人眼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与花青素含量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 7、0.797 9、0.891 7。此外,对L*、a*、b*值显著性差异分析发现,3种颜色叶脉的L*、a*、b*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L*值的差异最大,紫色叶脉和浅紫色叶脉、浅紫色叶脉和白色叶脉的L*值边界间隔分别是1...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云南特色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烟叶C3F等级的色度值特征,以5个产区初烤烟叶为材料,基于CIELAB颜色空间理论,采用色度仪测定烟叶正反面和叶尖、叶中、叶基等不同区位的颜色值(明度值(L*)、红绿色度值(a*,正值代表红度,负值代表绿度)、黄蓝色度值(b*,正值代表黄度,负值代表蓝度)),并分析烟叶正反面和不同区位颜色值的分布特征、差异规律。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C3F烟叶正面L*分布在66.05~77.90,a*分布在9.44~16.21,b*分布在41.35~52.58;烟叶背面L*分布在70.22~78.62,a*分布在8.41~13.23,b*分布在35.90~44.34;烟叶正反面间的色差值均大于6个NBS单位,有强烈的色差感。烟叶的a*在不同产地之间存在差异,而b*在烟叶正面与背面之间存在差异,且b*对烟叶的正反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欧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果皮果肉色泽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蒙原欧李资源类型(红皮深红肉、红皮黄肉、红皮浅红肉),分别选择1个代表性资源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幼果期、硬核前期、硬核后期、着色膨大期、硬熟期、完熟期)及采后贮藏过程(0~40 d)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完熟期果实色度值(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比较硬熟期和完熟期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果皮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a*、b*均最高,红皮深红肉b*最低;果肉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b*最高,a*最低,红皮深红肉a*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初烤烟叶颜色数据与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关系,采集国内各产区初烤把烟,借助色差仪测定烟叶颜色参数,检测相应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评价其感官质量,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叶颜色参数L*和h*和h*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负相关,a*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负相关,a*和a*和a*/b*/b*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b*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b*和C*和C*与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L与香气量达到显著正相关,a*与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L与香气量达到显著正相关,a*与杂气达到显著负相关,a*与杂气达到显著负相关,a*/b*/b*和h*和h*与香气质达到显著负相关,b*与香气质达到显著负相关,b*和C*和C*与劲头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与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为烟叶采购、打叶复烤提供指导作用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夏蜡梅Sinicalycanthus chinensis、光叶红蜡梅Calycanthus floridus var. glaucus及两者杂交后代的花色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明确导致花色差异的代谢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夏蜡梅、光叶红蜡梅及两者杂交后代花瓣中相关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对差异代谢物参与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解析花瓣呈现不同颜色的代谢物质基础。【结果】(1)花色表型测量显示:夏蜡梅内外轮花瓣明度(L*)、黄度(b*)、色相角(h)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P<0.05),夏蜡梅外轮花瓣红度(a*)显著低于光叶红蜡梅,夏蜡梅内轮花瓣彩度(C*)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P<0.05)。杂交后代花瓣L*显著低于夏蜡梅内外轮花瓣,也显著高于光叶红蜡梅,a*显著高于双亲,b*显著低于夏蜡梅内外轮花瓣,C*显著低于夏蜡梅内轮花瓣,也显著高于夏蜡梅外轮花瓣和光叶红蜡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杂交过程中亲本的配子重组及基因交换,创造变异丰富的子代群体,为后续林木良种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3株紫雨桦为母本,7株白桦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共得到19个杂种家系,调查了各家系紫叶苗木的高和地径等生长性状,5-9月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绿素、花青素、叶色参数(L*、a*、b*)等叶色性状以及2个年度的保存率,对各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生长、叶色等性状在家系间大多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不同性状的变异幅度差异很大,苗高、地径变异在25.00%左右,花青素相对含量以及黄蓝饱和度(b*)在33.67%~53.20%之间,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多为15.00%上下。(2)叶色性状随季节变化明显。花青素相对含量和红绿饱和度(a*)在5、6月最高,7、8、9份明显降低,这与紫雨桦叶色春季呈现紫色、夏季逐渐变绿色的季节变化吻合;b*随季节变化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也与叶片颜色逐渐变蓝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热农1号芒果为试材,研究了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双层袋黄袋转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白色单层无纺布袋和不套袋5种处理后芒果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改变热农1号果实的外观品质,减少果皮擦伤,增加果面光洁度。3种果袋透光率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白色单层无纺布袋,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白色微透光单层袋、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转白色微透光单层袋的L*、c*、c*和b*和b*值增加有利于果皮亮度、饱和度的增加,果实偏黄呈黄色或黄绿色。套白色单层无纺布袋的a*值增加有利于果皮亮度、饱和度的增加,果实偏黄呈黄色或黄绿色。套白色单层无纺布袋的a*值最大,最有利于热农1号芒果花色素苷的积累,果面大面积呈紫红色。不同果袋及套袋方式对热农1号果实的可食率、果皮厚度和硬度的影响不明显,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果实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明显增加。综上所述,内黑外黄褐色粘底双层袋和无纺化纤布袋有利于芒果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改善,可根据需要在未来研究和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天台黄牛肉质特性,本研究随机选取8头12月龄天台公牛屠宰取样,对天台黄牛肉屠宰性状、理化特性、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台黄牛屠宰率为37.27%,净肉率31.97%;天台黄牛肉pH(45 min)6.35,肉色L* 50.55, a* 20.11, b* 5.28,压力失水率34.83%,剪切力17.21 N;天台黄牛肉蛋白含量20.33%,脂肪含量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1.26%,必需脂肪酸含量4.44%,总氨基酸含量20.23%,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比40.48%。天台黄牛肉色鲜红明亮,富含蛋白质,肉质鲜美软嫩,脂肪酸、氨基酸组成优,具备较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同品系金银花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同产地5个不同品系金银花药材成分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对5个品系金银花成分间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相关性分析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与总黄酮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833、0.690和0.636;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与木犀草素,芦丁和木犀草素与总黄酮均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081、-0.688、-0.476和-0.595。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中豫金2号(YJE)金银花评分较高,其次为豫封3号(YFS)金银花,评分中排序最低的为由山东引种的北花1号(BHYH)金银花。[结论]通过对5个品系金银花药材内在成分进行评价,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指导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及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接种根瘤菌对甘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及开发优质菌剂,以无处理甘草为对照,将3种根瘤菌(Rhizobium mongolense subsp.loessense strain CCBAU 7190B、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AM13129、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CCBAU 65237)菌液按照10 mL·株-1(675×10-6 CFU·mL-1)接种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地下部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处理下甘草的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及异甘草素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菌株处理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根瘤菌与甘草共生可以显著提高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含量的积累,为提高甘草质量与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乳脂肪是衡量牛乳营养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含量对牛乳的感官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在热加工特别是超高温瞬时(ultra-high temperature,UHT)灭菌过程中,乳脂对牛乳的品质影响显著。通过自制全脂(U-WM)和脱脂超高温灭菌乳(U-SM),利用色差仪、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探究乳脂肪含量对UHT灭菌乳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色泽上看,U-WM的L*和b*显著高于U-SM(p<0.05),U-WM更加白亮;从味感上看,U-WM比U-SM具有更显著的甜味、苦味和涩味;从嗅感上看,U-WM和U-SM在W5S、W2S、W3S传感器响应值差异最大,说明U-WM和U-SM中氮氧化合物、含羰基化合物及烷烃等物质的含量和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一步表明两者的味感和嗅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U-WM和U-SM中主要鉴定出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U-WM中挥发性物质总量更多。结合PCA和偏最小二乘分析得出酸类、酮类和酯类物质是区分U...  相似文献   

14.
通过色差参数判别不同成熟度烤烟的烘烤特性。对不同成熟度烤烟的颜色特征与烘烤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参数a*值和c*值和c*值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L*值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L*值和b*值和b*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H*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H*值则表现为在某一时间段出现突跃的现象。在烘烤特性方面,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的黄化时间逐渐减小,变黄指数逐渐增大,变褐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烟叶的易烤性越来越好,但耐烤性却逐渐变差。相关分析表明,颜色参数a*值则表现为在某一时间段出现突跃的现象。在烘烤特性方面,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的黄化时间逐渐减小,变黄指数逐渐增大,变褐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烟叶的易烤性越来越好,但耐烤性却逐渐变差。相关分析表明,颜色参数a*值与变褐指数呈显著相关,颜色参数b*值与变褐指数呈显著相关,颜色参数b*、c*、c*、H*、H*值与变褐指数呈极显著相关。烘烤特性测定过程中颜色参数a*值与变褐指数呈极显著相关。烘烤特性测定过程中颜色参数a*、b*、b*值与变褐指数的回归方程为BI=56.970+1.043a-0.970b(R*值与变褐指数的回归方程为BI=56.970+1.043a-0.970b(R2=0.992)。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与烘烤特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烟叶颜色参数与耐烤性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基于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参数建立的变褐指数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指标决定系数较高,预测结果较好,因此可用烟叶颜色参数指标来辅助推测烟叶的烘烤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以乳液/高压均质乳液部分(50%)或全部(100%)替代猪背膘,探究其对猪肉糜凝胶特性、流变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液/高压均质乳液可显著提高猪肉糜的蒸煮得率、亮度值(L*值)、黄度值(b*值)和质构特性,显著降低红度值(a*值)。与100%猪背膘组相比,100%高压均质乳液猪肉糜的L*值最高,50%高压均质乳液猪肉糜的保水性和质构最好。添加乳液/高压均质乳液可提高80℃时的储能模量(G′值),且添加50%高压均质乳液时G′值最高(15.4 kPa)。添加过多乳液/高压均质乳液可显著降低猪肉糜的整体接受程度。综上,使用高压均质乳液替代50%猪背膘可显著改善猪肉糜的保水性、流变性和质构特性,提高蒸煮猪肉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DBD-CP)处理对储藏稻谷高温胁迫下酚类代谢规律的影响。【方法】模拟夏季高温35℃条件下,以新鲜偏高水分稻谷(粳稻,16.0%水分含量,湿基水分)为原料,分析DBD-CP处理对储藏稻谷L*、a*、b*、黄度指数(YI)、活性氧以及丙二醛(MDA)等品质指标的影响,探讨储藏过程中总酚和总黄酮成分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抗氧化活性ABTS+、DPPH自由基抑制率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等多重验证,联合苯丙烷代谢关键限速酶的活性变化,共同揭示DBD-CP处理下的储藏稻谷酚类代谢规律。【结果】经DBD-CP处理后,稻谷储藏过程中颜色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对应储藏60 d后的处理组黄变指数显著降低了12.6%,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以及MDA含量在储藏20 d时分别相对降低14.8%、41.6%和21.6%,对应的新鲜偏高水分稻谷劣变速率显著受到抑制;此外,在高温胁迫储藏期间,处理组样本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同步增加(P<0.05),最大上升幅度分别为对照组的1.23和1.34倍,对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56个冻梨品种的18项冻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构建冻梨的品质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核心指标,采用频数分布对核心指标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品质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最后采用K类中心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冻梨品质判别函数。【结果】 不同冻梨各品种间品质离散程度有差异,变异系数在9.97%—360.37%;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可滴定酸含量(TA)、固酸比(TSS/TA)、果皮L *值、果皮C *值、果肉h值、石细胞含量7项指标为冻梨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综合考虑7项指标对冻梨品质的影响程度并进行分级,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7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176、0.0477、0.2900、0.0166、0.0498、0.1101、0.3683,由此建立冻梨评分标准;确定了冻梨品质判别函数,建模样本和检验样本正确判别率分别达到97.37%和100%,说明该判别函数具有极高的准确性,适用于冻梨品质的定性判别。 【结论】 不同冻梨品种品质可用TSS、TA含量、TSS/TA、果皮L *值、果皮C *值、果肉h值、石细胞含量7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以红南果梨、尖把梨、南果梨、软儿梨、砂糖梨、秋白梨、黄麻槎冻梨品质为优,可作为冻梨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8.
16个苹果品种非浓缩还原汁的理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16种苹果非浓缩还原汁(not from concentrate,NFC)果汁的8项理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明确指标间的关系,以简化NFC果汁品质的评价指标。此外,利用多元数据处理对不同品种苹果NFC果汁进行归类,以找到NFC果汁生产中制汁和智能复配的替代品种,为NFC果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经榨汁、灭酶、巴杀、热灌装等单元操作制备NFC果汁。通过测定16种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表观黏度、浊度、总酚含量及色泽品质(L*a*b*、C*、h°)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此外,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聚类分析(CA)多元数据处理方法,对16种果汁的理化指标数据矩阵进行分析,获得16个苹果品种的综合品质分类。【结果】16种苹果汁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新世界’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浊度最高,分别为15.7 °Brix和3 720 NTU;‘澳洲青苹’的pH最低,为2.74;‘红玉’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9.6 g·L-1(苹果酸当量);‘秦艳’的固酸比最高,为39.24;‘元帅’‘恩派’‘桔苹’都表现出最高的表观黏度,均为3.75 mPa·s;‘富士’的总酚含量最高,为775.94 mg·L-1(没食子酸当量)。果汁pH与固酸比(R2=0.844)、浊度与L*值(R2=0.96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H与可滴定酸含量(R2=-0.896)、固酸比与可滴定酸含量(R2=-0.918)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PCA、LDA和CA的分类结果完全一致,16个品种的NFC苹果汁可分为3大类,同一大类中各品种之间不同理化指标差异较小,品质、色泽十分接近,可作为NFC果汁生产和智能复配的可替代品种。【结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色值、表观黏度、总酚含量5项理化指标,可全面反映NFC果汁的品质。在果汁品质分类中,‘玉华早富’和‘乔纳金’归为一类,‘新世界’和‘秦冠’归为一类,‘新红星’‘富士’‘桔苹’‘自由’‘秦艳’‘澳洲青苹’、‘秋香’‘粉红女士’‘元帅’‘恩派’‘凉香’‘红玉’归为一类,同一类别中NFC果汁品质接近,可作为制汁和智能复配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牡丹切花品种‘洛阳红’为试验材料,应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对切花进行瓶插处理,分析牡丹切花采后发育适宜瓶插蔗糖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与CK(对照)相比,A3(ω=2%)、A4(ω=4%)处理明显延缓了牡丹切花衰老,延长切花瓶插寿命,增大切花花径;A3、A4、A5(ω=6%)处理能显著降低花瓣的L*值,同时提高了a*值、b*值和C*值,改善切花的花色品质,其中A5处理由于渗透势过高,导致切花在瓶插后期迅速蓝变萎蔫;A3、A4处理显著延缓花枝鲜质量的变化,抑制细胞内丙二醛的积累,延缓可溶性蛋白的消耗,促进花瓣中花青素苷的合成,表明A3、A4处理能对牡丹切花产生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萱草属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而花色是其主要观赏性状之一,探析萱草属植物杂交后代内外花被片颜色的遗传规律可为培育新型花色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黄花菜单色花品种‘六月花’为母本,萱草双色花品种‘海尔范’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F1群体,采用分光测色计对杂交F1代的内、外花被片颜色进行测量并计算其色光值,基于内、外花被片的L*、a*、b*值进行聚类分析并确定颜色分级,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探究萱草属植物杂交F1代内、外花被片花色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萱草属植物杂交F1群体出现了黄色到深红色的花色分离,通过聚类分析将杂交F1群体内花被片划分为黄色、鲜肉色、淡珊瑚色、印度红、深红色5个色系,外花被片皆为黄色系,划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等级;基于内、外花被片色光值和颜色分级进行遗传分析,确定内花被片颜色受2对主基因控制,遗传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2MG-AD),第1对主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