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和捆绑式胰肠套入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近五年行胰十二指肠术患者57例,其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式31例,捆绑式胰肠套入吻合式26例,收集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分析两种方式有无差异。结果捆绑式胰肠套入吻合较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手术时间缩短(358.7±7.8 min vs 307.4±5.8 min,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胰瘘、腹腔出血以及住院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捆绑式胰肠套入吻合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捆绑式胰肠套入吻合较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节省手术时间,具体吻合方式因根据个人习惯和熟练程度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2.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肠吻合口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胰肠吻合口漏(胰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一般为8%~19%,相关死亡率高达8%~40%。如何有效地预防胰漏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1996年1月,彭淑牖等[1]设计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以捆绑取代缝合,避免遗留针孔,保证吻合口的密封性,经一系列临床证实,有效地避免了胰漏的发生[2-4],得到国内外学者的赞誉。本文再谈谈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若干关键问题。一、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机理为了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60多年来,众多外科学者致力于设计新的术式,从胰管结扎、胰管栓塞、到各种各样的胰肠吻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在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对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无一例发生胰瘘,无手术死亡病例. 术后发生胆瘘2例,经腹腔引流治愈.结论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预防胰瘘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胰肠吻合口的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要的组成步骤,也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根据胰腺残端与空肠吻合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在目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在胰漏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捆绑式胰肠和捆绑式胰胃吻合分别建立在经典胰肠(胃)吻合的基础上,操作简便,预防胰肠吻合口瘘效果确切。胰肠吻合口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包括胰腺质地和胰管大小等,胰管支撑管的放置可能有助于减少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才能将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支架管引流胰管成型法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和胰瘘的预防。方法自2012年1月至12月,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全部行胰管成型,不放置支架管内引流或外引流。结果27例胰管内径2.5~8.0 mm,全部完成胰管成型胰肠吻合术,根据国际及国内胰瘘诊断标准,胰瘘发生2例,发生率7.4%,均为A级胰瘘,术后总住院时间10~14天。结论无支架管引流胰管成型法胰肠吻合简化了胰十二指肠手术,胰瘘发生率较低,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效果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实施不同吻合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胰管对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B组)和套入式端侧吻合组(C组),观察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A组1例(1/41,2.44%);B组无胰肠吻合口瘘发生;C组3例(3/19,15.79%)。A、B两组间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法和捆绑式吻合法均为较安全的胰肠吻合方法。在条件许可下,胰管对粘膜吻合法应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选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肠吻合口狭窄(PJS)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再手术行胰肠吻合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诊治的6例PD术后PJS病人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随访情况。结果 6例PD术后病人出现PJS症状的中位时间为19.7(8~60)个月,表现为上腹痛(5/6,83.3%)、腹胀(3/6,50.0%)、脂肪泻(1/6,16.7%)和复发性胰腺炎(1/6,16.7%)。CT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主要表现为胰肠吻合口狭窄及远端胰管扩张。5例在研究期间接受了胰肠吻合口重建手术,手术方式包括:胰肠吻合口重新端侧吻合、胰管结石取出+胰管支架植入、胰管-空肠侧侧吻合。中位随访时间为32(23~44)个月,5例重建手术病人术后症状缓解良好,1例保守治疗病人的胰腺炎症状仍反复发作。结论 胰管支架植入、可靠的胰肠吻合技术及降低术后胰瘘(POPF)发生率是减少PJS发生的重要因素;胰肠吻合重建手术是安全有效的PJS治疗方式,但应采取个体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胰肠吻合方式选择策略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45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胰管直径≥4 mm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210例);对于胰管直径<4 mm的患者,其胰肠吻合术式由胰腺残端直径和空肠管腔口径决定,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选择改良Child胰肠吻合(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140例),空肠管腔口径≥胰腺残端直径者选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组,105例).比较分析各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的胰管直径为(4.4±0.7)mm,显著大于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的(2.8±0.6)mm和捆绑式胰肠吻合组的(2.3 ±0.7)mm(t =2.25,2.48,P<0.05).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为(36 ±5)mm,显著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的(21 ±6)mm(t =21.65,P<0.05).总体胰液漏发生率为8.4%(38/455).3组患者胰液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功能异常、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0.88,1.63,5.34,F=2.53,P>0.05).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根据胰管直径、胰腺残端直径和空肠管腔口径合理选择胰肠吻合方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A组,61例)和捆绑式胰肠吻合(B组,56例),比较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术后胰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胰肠黏膜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t=7.441,P0.05),捆绑式胰肠吻合组胰肠吻合时间明显小于胰肠黏膜吻合组(t=3.085,P0.05)。两组患者术后胰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胃潴留、肺部感染、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7,0.308,0.737,0.896,1.096;t=1.211,1.477;P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和捆绑式胰肠吻合法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主要吻合方法,都能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率,应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合理灵活选择不同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施行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18例反折式双层套入胰肠吻合发生胰漏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11例袖套式单层套入胰肠吻合发生胰漏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6例捆绑式胰肠吻合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无胰漏;21例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无胰漏及上消化道出血,手术时间缩短。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将经改进的捆绑式吻合术(Ⅱ型)与原吻合术(Ⅰ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评价其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有69例患者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所有患者均顺利切除了十二指肠,并采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进行随访和B超检查。并将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57例行Ⅰ型捆绑式吻合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胰肠吻合口漏,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操作较Ⅰ型简单,吻合所需时间平均为也短于Ⅰ型吻合术。结论 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有效防止胰肠吻合口漏。且与Ⅰ型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能对吻合口进行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胃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胃癌联合十二指肠切除术能够挽救一批病人的生命,本阐述了其适应证与并发症,描述了手术中的关键步骤,重点介绍了防止胰肠吻合口漏的可靠方法-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胰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2月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瘘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一例发生胰瘘。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胰肠吻合口漏 (胰漏 )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发生率为 1 3.5 % ,而其引起 2 5 %的病人死亡 [1]。为了预防或减少术后胰漏的发生 ,临床已应用了多种方法 ,如胰腺残端 (胰管 )结扎、胰管栓塞、胰胃吻合、胰空肠吻合等 ,但迄今尚无一种方法能够完全杜绝胰漏的发生。我治疗组自 1 999年 1 1月开始连续 1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 ,全部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 ,术后无 1例发生胰漏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 2例 ,男 6例 ,女 6例。年龄 36- 79岁 ,平均 62岁。其中胰头癌 4例 ,壶腹部癌 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与消化道重建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我院1989-1999年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83例行回顾性总结,其中行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6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胰胃吻合是残余胰腺与胃后壁间断单层植入式吻合。结果 住院病死率为2.4%(2/83);并发症发生率为25.3%(21/83),其中胰瘘3例,胆瘘2例,吻合口出血3例,切口裂开5例,胃排空迟缓5例,腹腔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肠梗阻1例。结论 胰胃吻合术简便、安全,是降低术后胰瘘的胰肠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胰管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的6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66例病例术中均采用残胰胰管肠黏膜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只打开浆肌层而显露出黏膜层,后将露出黏膜层的空肠与残胰进行端侧吻合.结果 6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例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胰十二指肠动脉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在复杂的胰十二指肠手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对胰腺质地较软,主胰管不扩张的胰腺通过胰管肠黏膜吻合可以大大减少胰漏的发生率.除吻合方法较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覆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胰腺断面与肠壁之间紧贴使吻合面无积液存在而迅速紧密贴合,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肠套入吻合时缝线贯穿胰管能否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方法将3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肠吻合套入组(实验组),采用缝线经胰腺全层贯穿胰管方法,对照组缝线只穿过胰腺浆膜层及部分胰腺实质,没有贯穿胰管,比较两组胰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2例发生胰瘘(11.1%),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胰瘘,38.9%)。结论胰肠套入吻合时缝线贯穿胰管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安全,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的情况下,能减少术后胰瘘发生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很好的胰肠吻合方法。外科医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熟悉的方式进行胰肠吻合,有利于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为临床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50例,根据胰肠吻合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组:捆绑式吻合组(25例)、常规吻合组(25例)。分析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以及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天数、吻合口大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参照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SGPF)标准,捆绑式吻合组和常规吻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不同;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是胰漏。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捆绑式吻合方式并不能显著减低术后发生胰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胰胃吻合术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残端与消化道重建的一种方法.对其研究主要涉及手术方法、术后胰瘘的发病率及残胰的内外分泌功能及对消化道的影响,并往往与胰肠吻合作对比研究.本文结合胰胃吻合术的应用历史就上述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相关诊治。方法:回顾2008年1月—2018年1月收治PD术后出现胰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治过程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共纳入6例PD术后出现胰肠吻合口狭窄患者,其中原发疾病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慢性胰腺炎2例,壶腹部癌1例;初次手术胰肠套入式吻合5例,胰胃吻合1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生化漏及B级胰瘘各1例,延迟胃排空障碍1例。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术后无明显诱因的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均通过MRCP和/或CT诊断为胰肠吻合口狭窄,诊断距PD术后的中位时间为54(15~84)个月。诊断后,5例患者行胰肠吻合口重建手术,其中2例术后分别随访6、8个月无特殊不适,其余3例随访6~39个月后再发胰腺炎且反复发作,但发作次数、症状较术前稍有好转;1例患者因拒绝手术予以内科治疗,目前仍有反复发作胰腺炎。结论:胰肠吻合口狭窄是PD术后较少见并发症之一,狭窄部位多位于胰管开口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原发病为慢性胰腺炎、胰瘘、腹腔感染和胰胃吻合。其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胰腺炎为主,胰肠吻合口重建是较常用且安全的治疗方式,但术后仍有较高胰腺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