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例同种抗体合并模拟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进行鉴定,了解Rh血型系统中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以便提供合适的配血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ABO血型、Rh分型鉴定;并完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患者Rh抗体类似特异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B型RhccDEE)进行患者血浆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的血浆、红细胞酸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采用患者红细胞放散液稀释技术鉴定抗体特异性。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酶-IA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为B型RhccDEE,直抗阳性。血浆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效价为256。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吸收血浆后放散液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患者自身红细胞酸放散液8倍稀释后可鉴定为类似抗-C、e特异性(不排除抗-Ce可能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进行主侧配血,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结果相合;而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酶-IAT法不合。结论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正确鉴定对选择适合的交叉配血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筛选出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输注,可最大程度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5岁,B型血,Rh阳性,孕2产1,因子宫肌瘤切除术入院,临床申请输血,当天输B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2U,无不良反应。第5天术前备血,发现患者血清与4UB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在盐水、聚凝胺介质中均出现主侧凝集,怀疑有不规则抗体存在。通过临床病历分析、红细胞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筛选、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效价测定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来寻找配血困难原因。结果显示,抗-E、抗-N、抗-JKa导致配血困难。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男,45岁。既往无输血史,因肺部脓肿术前备血,初定血型为A型,与同型及O型血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强凝集,经血型血清学检查,证实患者血清中含IgM型抗-S抗体。患者红细胞血型鉴定为A1N ss P1C cD ee。患者血清中抗体特异性检查[1]:采用上海血液中心提供的红细胞血型谱做盐水介质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反应格局结果均示与含有S抗原的细胞呈+++凝集,加之患者本身为P1,可排除其血清中含抗-P1,因而谱细胞的反应格局显示抗-S特异性。吸收放散试验:分别取A型P2SS红细胞与A型P2ss红细胞同患者血清作吸收放散试验。患者血清吸收前抗-S效价为32;经A型P2SS细胞吸收后效价为0,其放散液与SS细胞呈阳性反应;与ss细胞呈阴性反应。而与P2ss红细胞作吸收放散试验,则无吸收放散抗-S能力。从而进一步证实患者血清中含有抗-S。血清中抗-S性质测定:将患者血清与等量的2-M e混合,密封置室温反应1 h后,与A型P2SS细胞或O型SS细胞,在盐水介质中无凝集,证明为IgM型抗体。患者在术中输注A型ss红细胞悬液400 m l,无不良反应。2讨论抗-S大多数为免疫性抗体,但该患者既往无输血史,根据前述血...  相似文献   

4.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抗-JK~a抗体引起不规则抗体阳性及疑难配血患者1例。常规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吸收放散试验以及Kidd血型分型,最后用多种方法交叉配血,筛选出相合血液制品进行临床输注。患者血型为O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不规则抗体鉴定出特异性抗JK~a抗体,Kidd分型结果Jk(a-b+)。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可以为患者筛选合适的供血者,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对抗C、抗e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70岁,肺癌.血型为B型RHD阳性,已输B型RHD阳性血多次,此次配血不合申请疑难配血.因患者有多次输血史,笔者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与B型RH阳性供血者交叉配血,在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中,主侧出现凝集,为查明原因进一步检查.血型血清学检查:抗-A、抗-B标准血清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IgG型抗-D血清、抗-C、-c、-E、-e单克隆血清、多特异性抗球蛋白试剂、谱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1%菠萝酶自配.血清学方法ABO血型鉴定采用常规正、反定型方法,Rh血型、抗体鉴定采用盐水法、间接抗球蛋白法、菠萝酶法,吸收放散试验按文献[1]方法.实验结果:(1)患者血型为B型,ccDEE.(2)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2-4]见表1.(3)抗体特异性鉴定[1-3,5]:将患者血清先后用CCDEE型细胞和ccDee型细胞吸收,直至不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例同时产生了类同种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患者的抗体分析及鉴定,了解Rh血型系统中同种抗体、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和类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从血清学上对三者进行区分,以便采取更适合的红细胞成分输血策略。方法采用筛选细胞和谱细胞、以不同方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抗体筛查及鉴定。采用患者Rh抗体类似特异性对应抗原阴性的O型RhccDEE的献血者细胞、添加低离子液(LISS)的吸收方法,对患者吸收后的血清、红细胞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者Rh分型ccDEE,直抗阳性。血清抗体鉴定为IgM类的抗-C、抗-e和IgG类的抗-e(不排除抗-Ce可能性)。吸收后血清抗体鉴定为IgM类的抗-C、抗-e(不排除抗-Ce可能性)和IgG类的抗-e。放散液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e。结论对患者红细胞Rh表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以及分别对患者血清、吸收后血清及放散液抗体特异性进行综合分析,可区分出同种抗体或类同种抗体。而采用添加低离子液(LISS)的方法可更好的吸收低亲和力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例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通过ABO血型鉴定、Rh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对患者配血不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谱细胞反应格局,患者血清中检出抗-cE、抗-Jk^b和抗-Mur。结论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Rh阴性患者产生抗-C、抗-e1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7岁,肝硬化晚期。血型为O型RhD阴性,1998年~2000年6月已输血4次,共输800ml O型RhD阴性血。本次因患者有多次输血史,笔者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与O型RhD阴性供血者交叉配血,在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中,主侧出现凝集,为查明原因进一步做以下检查。 2 血型血清学检查 2.1 血型鉴定患者血型为O,ccdEE 2.2 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见附表。试剂红细胞由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室供给。 2.3 抗体特异性鉴定将患者血清先后用CCDEE型细胞和ccDee型细胞吸收,直至不发生反应。然后将这两种细胞分别做放散,所得到的放散液,前者凝集CCDEE和CcDEE,不凝集ccDEE型细胞;后者凝集ccDee,不凝集CcDEE型细胞。证实患者血清中含有抗-C、抗-e,不存在抗-Ce联合体。 2.4 抗体效价测定将患者的血清倍比稀释后加CCDee细胞,测定抗-C效价,酶法32,抗人球蛋白法16;加ccDee细胞,测定抗-e效价,酶法8,抗人球蛋白法4。  相似文献   

9.
目的 鉴定一例患者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并制定交叉配血的策略。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抗人球蛋白卡(LISS/Coombs卡)做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根据谱细胞、酶处理谱细胞及4℃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患者血浆中意外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患者Rh血型为CCDee,MN血型为NN。多种抗体鉴定结果显示,其血浆中存在同种抗体:Rh血型系统抗-f(f:ce复合抗原)合并MNS血型系统抗-M。结论 抗-f仅与具有f抗原(R0、r)的红细胞反应,且能被蛋白水解酶增强;IgG类抗-M在4℃环境的反应性更强。经过输血免疫后,患者产生抗-f和抗-M抗体,交叉配血策略为优先选择无M抗原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成分血进行RhCE抗原检测,选择无f抗原红细胞发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抗体筛查阳性、重度贫血患者筛选交叉配血合适的红细胞制品,改善其贫血症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RH血型及MNS血型鉴定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抗体鉴定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及交叉配血等试验。结果患者血型为B型,血清中检出抗-Ce、抗-M;从368位无偿献血者中为患者筛选到C、e、M抗原均为阴性者5人(7.0 U悬浮红细胞),经交叉配血相合,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后,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体内有2种以上联合血型抗体时将增加筛配血液制品的难度和风险,为保障临床用血安全,采供血机构应建立特殊红细胞血型抗原表型无偿献血者资料库,对献血者开展定期关爱、随访、联络和保留工作,对临床紧急抢救患者生命,安全有效地输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中抗 Dia 合并抗 E 抗体致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对该院1例因抗 Dia 合并抗 E 抗体致多次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放散实验来确定患者的血型、可能的不规则抗体、细胞谱反应格局。结果患者血型正定型:抗 A 抗体(-)、抗 B 抗体(-);反定型:Ac(++++)、Bc(++++)、RBC (-)、Oc(-);Rh 血型定型:抗 c 抗体(-)、抗 C 抗体(++++)、抗 D 抗体(++++)、抗 e 抗体(++++)、抗 E 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患者血清中含有抗 E、抗 c 抗体。结论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临床送检的1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多次受血患者的抗筛阳性标本进行鉴定,探讨此类复杂不规则抗体的鉴定思路、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 鉴定标本ABO,Rh,MNS 和Kidd 等血型,应用2 种谱细胞及筛选出的无偿献血者细胞配合吸收放散实验进行抗体筛查、复杂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间接抗球蛋白方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 患者血型血清学结果为O,CCDee,M-N+ 和Jk(a+b-),其血清中检出IgM-M,IgG-cE 和IgG-Jkb 抗体,筛选M,c,E 及Jkb 抗原均为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后进行输注。结论 针对多次受血患者产生的复杂不规则抗体,应灵活运用灵敏度高的血清学方法,联合多种谱细胞,准确鉴定出抗体特异性,为临床提供相合的血液,有效保障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1病例简介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胃癌术后。手术前后多次输血,未见输血反应,末次输血后Hb值63g/L,为纠正贫血,申请输血。交义配血时,与同型血盐水介质中连续配血4次均出现主侧凝集,遂送本站做进一步检查。2血型血清学检查2.1试剂来源单克隆抗-A、抗-B试剂(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单克隆抗-D(IgG+IgM)(DominionBiologicals Limited Canada);抗-E、-e、-C、-c、谱细胞、抗人球蛋白、低离子聚凝胺试剂、2-Me(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2.2方法盐水法,抗人球蛋白实验,吸收、放散,抗体鉴定,抗体效价测定按操作规程执行[1];聚凝胺试…  相似文献   

14.
马晨 《中国输血杂志》2023,(12):1165-1167
目的 分析1例冷自身抗体伴IgG抗-S贫血患者的血清学特点。方法 将患者血清与筛选细胞、自身细胞和谱细胞在室温和37℃条件下分别在盐水和抗人球蛋白卡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同时将破坏IgM抗体后的血清和酸放散液分别在抗人球蛋白卡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吸收放散试验处理患者红细胞和血清,排除冷自身抗体的干扰后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 在此患者血清中发现冷自身抗体,并伴同种抗-S。结论 当发现患者具有冷自身抗体时要仔细筛查其是否具有同种抗体,以免漏检同种抗体而引发输血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例同种抗-C、抗-e、抗-Jk^b联合抗体漏检造成的无效输注,探讨提高抗体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输血前红细胞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吸收放散、交叉配血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果第1次输血由于同种抗-C、抗-e漏检造成无效输注,输血造成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同时由于e抗原的输入中和了抗-e,造成第2次输血前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抗-e的漏检,通过酶处理细胞使抗-e检出;第3次输血前检查又检测出同种抗-Jk^b。结论患者多次输血产生同种抗-C、抗-e、抗-Jk^b,通过酶处理细胞提高Rh系统和Kidd系统抗体的检测;同时当遇到近期输血而输注效果不好(排除其他原因)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患者需要考虑抗体漏检造成的输注无效,应考虑改进试验方法,提高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低频率抗体抗-Mur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目的 :研究抗Mur抗体的血清学特异性及其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的血清 ,与 3组试剂红细胞 (其中二组为Miltenberger抗原试剂红细胞组 )和 2 8个低频率血型抗原 ,在盐水介质、低离子强度介质和低离子间接抗球蛋白介质中反应 ,分析鉴定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患者血清与三组试剂红细胞在多种反应介质中的反应的结果显示患者血清中含有抗Mur抗体 ,患者血清与 2 8个低频率血型抗原的反应证实该例抗体只与Mur抗原反应。结论 :该例同种抗体为特异性抗Mur抗体 ,且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在亚洲人中Miltenberger血型系抗体筛选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种意外抗体导致的配血困难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方法采用盐水法、抗球蛋白法和微柱法结合吸收放散实验,利用2组谱细胞对Rh、Kidd和Diego血型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患者血型为A,CCDee,Jk~(a-b+),Di~(a-),Wr~(a-);血清中检出抗-E、抗-c、抗-Jk~a、抗-Di~a和抗-Wr~a,效价分别为64、64、8、8、未测。结论对于多种意外抗体的鉴定应选用多组谱细胞、多种试验方法联合,才能保证鉴定结果准确,保障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体内效价高达2^30的抗Rho活性抗体。弄清此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组分,为多种免疫球蛋白参与Rh系统血型抗体活性提供客观实验依据。方法 用配组红细胞在菠萝酶和抗人球蛋白介质中鉴定该患者血清抗体的特异性,用Rho阳性红细胞测定其效价;再用Rho阳性红细胞吸附该血清中的抗Rho抗体,用枸橼酸放散法将抗体从红细胞上释放出来,获取精提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研究血型免疫反应为基础,探讨ccDee型患者的临床输血方案。方法血型鉴定、Rh抗原分型采用盐水介质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盐水介质法和微柱凝胶卡法;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和凝聚胺介质法。结果患者血型为A,ccDee;血清中检出抗-C联合抗-E抗体;选择A型Rh(ccee)悬浮红细胞交叉配血相合。结论对区域性献血者进行稀有血型普查,建立各型稀有血型供者资料库,并与相邻区域建立联动机制,是保障稀有血型患者临床治疗用血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Rh血型抗-G抗体的鉴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含有抗-D和抗-C抗体的Rh阴性人员的抗-G抗体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卡式法初筛Rh血型,并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Rh血型,其中抗体筛查检测血清中不规则抗体,谱细胞分析法确定抗体特异性,最后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获得阳性抗体进行验证和鉴别。结果经多次吸收和放散法分析,可有效鉴别抗-G抗体。采用该法鉴定临床一例患者,其血型为AB型Rh阴性(ccdee),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可以与AB型RhD阳性红细胞凝集,也能凝集AB型RhD阴性含有C抗原的红细胞,经特异性吸收放散试验后发现该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为Ig-G抗-D和抗-G。结论多次吸收和细胞放散实验是在缺少稀有、特异性红细胞时,鉴定抗-G抗体的简便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