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枸杞多糖酶法提取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提取枸杞多糖的酶种类以及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添加量对枸杞多糖得率的影响,并且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采用烘箱自氧化法研究了枸杞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混合酶提取效果最好,最佳提取条件:pH5.0,提取温度50℃,添加0.1%的酶,提取2h;枸杞多糖对油脂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而且对动物油的抗氧化性优于植物油。  相似文献   

2.
酶法提取枸杞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研究了酶法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枸杞中多糖的分离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处理,对作用温度、加酶量、最适pH值、作用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酶法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加酶量0.3%,酶解反应的pH值为7.0,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2h,提取率可达14.9%。  相似文献   

3.
效应面法与酶法联用提取纹党多糖的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效应面法与酶法联用工艺提取纹党中的活性物质纹党多糖,以含量为评价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添加量和pH对提取纹党多糖含量的影响;采用效应面法和对酶法联用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佳优化工艺为:酶解温度为53.26℃,酶添加量为0.09 g和pH值为4.63,该工艺条件易于控制、工艺简单、成本低,在此条件下,纹党酶解后纹党多糖的含量最高为38.86%。  相似文献   

4.
陈建双  苗惠  杨雪  杨洋 《粮食与油脂》2024,(2):132-136+162
采用微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枸杞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质量比3∶1∶2、加酶量7%(以枸杞质量计)、酶解时间2.50 h、微波时间4 min、酶解温度52℃、酶解pH 5.2,在此条件下,枸杞多糖得率为24.37%±1.65%,制得的枸杞多糖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62.07%、 47.82%,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酶法提取枸杞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素萍  徐建宁 《食品科技》2007,32(8):114-117
研究了纤维素酶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提取率为指标,分别考虑了加水量、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对纤维素酶酶解反应的影响。试验确定了纤维素酶酶解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加水量50mL、pH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0min、加酶量0.5%。在这种条件下,枸杞多糖的得率为11.2%。  相似文献   

6.
周丽明 《中国油脂》2021,46(2):114-118
以油茶籽饼为原料,优化脂肪酶-蜗牛酶提取茶籽多糖的条件,探讨酶提茶籽多糖的抗氧化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酶解温度和p H、酶解时间、酶添加量、脂肪酶和蜗牛酶质量比对茶籽多糖得率的影响;测定和比较酶提茶籽多糖与水提茶籽多糖对O2-·、DPPH·、·OH、ABTS+·4种自由基的清除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酶提茶籽多糖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脂肪酶-蜗牛酶提取茶籽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35℃、p H 7.0、酶解时间2.5 h、酶添加量2.0%、脂肪酶和蜗牛酶质量比2∶3,在此条件下茶籽多糖得率可达5.83%;酶提茶籽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强于水提茶籽多糖。酶提茶籽多糖具有作为油脂抗氧化剂的潜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板栗为原料,运用酶辅助法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设计,对提取液pH值、酶添加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查找最优值,确定酶辅助法提取板栗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辅助法提取板栗中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值5.5、酶添加量3%、提取时间6h和提取温度为50℃,在此最佳条件下,板栗中多糖的提取率为0.121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提取山银花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山银花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酶解时间、液料比、酶解p H、酶添加量为试验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山银花多糖抗氧化活性检测使用DPPH、·OH和O_2~-·自由基清除能力体系。结果:纤维素酶酶解提取山银花多糖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80 min,液料比14.6 mL/g,酶解pH 5.2,酶添加量8.0 mg/mL,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山银花多糖实际得率为15.76%,与理论预测值16.05%相对误差小于5%。液料比对多糖得率影响最显著,酶添加量、酶解pH次之,酶解时间影响最小。山银花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OH和O_2~-·自由基清除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941、1.238、1.786 mg/mL。结论:获得山银花多糖纤维素酶酶法提取的最佳条件,该工艺条件方便可行,获得的多糖具有较强的自由基体外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提取鸡骨草有效成分多糖的最佳条件,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鸡骨草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液料比、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为自变量,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DPPH·和·OH清除能力体系评价鸡骨草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13:1 mL/g,纤维素酶酶解时间60 min,酶添加量12.8 mg/mL,酶解温度50 ℃,pH5.0,在此条件下鸡骨草多糖得率为8.15%,与理论值8.34%相对误差小于5%。酶添加量对多糖得率影响最大,液料比、酶解时间次之,酶解温度影响最小。鸡骨草多糖对DPPH·和·OH清除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91、1.926 mg/mL,与维生素C比较,抗氧化活性较弱。结论:鸡骨草多糖纤维素酶酶法提取工艺方便可行,酶解得到的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纤维素酶提取芒果果皮有效成分多糖的最佳条件,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芒果果皮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酶解pH值、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液料比为试验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芒果果皮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检测使用DPPH·和·OH清除能力体系。纤维素酶酶解提取芒果果皮多糖最佳条件为:酶解pH值5.0,酶解时间100.0 min,酶添加量10.5 mg/mL,液料比7.6∶1(mL/g)、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芒果果皮多糖得率为5.17%,与理论值5.28%相对误差小于5%。酶解时间对多糖得率影响最显著,液料比、酶添加量次之,酶解pH值影响最小。芒果果皮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活性,对DPPH·和·OH清除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85、3.612 mg/mL,但与维生素C比较,抗氧化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枸杞多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燕  蒋丽珠  田呈瑞 《食品科技》2007,32(10):100-102
研究了枸杞多糖对几种常见细菌和霉菌的抑制效果,并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枸杞多糖对细菌和霉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  相似文献   

12.
酸枣果肉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酸枣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甲醇-乙酸乙酯回流脱色及除去小分子杂质,对提取温度、pH、提取时间及乙醇沉淀比例进行正交实验,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对所提取酸枣多糖给小鼠灌胃30d,测定血中SOD、CAT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提取前用甲醇一乙酸乙酯回流对多糖得率没有影响.对酸枣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提取时间和沉淀乙醇比例,提取液pH影响不明显.提取因素以85℃、3h、pH8组合较为合适.酸枣多糖可提高小鼠血中SOD和CAT水平,可降低血中MDA水平,但不显著.综合分析,酸枣多糖对所试动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白灵菇菌株液体深层发酵液中胞内、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得到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温度60℃,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为2次,加水倍量为35倍。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浓缩比为1/2、浓缩温度60℃、醇沉终浓度75%、pH6.0。  相似文献   

14.
Application of enzyme in aqueous extraction of sesame 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oil recovery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extracting sesame oil by aqueous method could be improved by adding enzyme. Sesame oil was extracted under aqueous extraction conditions using three kinds of enzymes, which were papain, trypsin and cellulas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pH 7.0, 50 °C and extraction time 3 h with constant shaking at 80 rpm. The enzyme dosage and the enzyme proportion were research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enzym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oil recovery. When the enzyme hydro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complex enzyme of papain 6,000 U, trypsin 400 U and cellulase 250 U/g oilseed, higher oil recovery (87.58 %) was achieved than the traditional aqueous extraction processing, and the oil was extremely fragrant. Moreover, the clear oil could fall directly from the centrifuge tube which greatly reduced the difficulty of separating oil.  相似文献   

15.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从芥菜中提取多糖的优化工艺,即提取时间130 min、酶浓度1%、pH4.0、提取温度60℃。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均匀设计的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工艺参数与芥菜多糖提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对多糖的提取率进行预测,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23.02%,而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4.37%。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比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的预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酸浆果多糖不同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玉  段玉峰  刘俊花  刘平 《食品科学》2006,27(8):178-183
本文讨论了酸浆果多糖的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热水提取法在90℃时,加水15倍,浸提6h时,多糖提取率最高,可达2.783%;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浸提,以功率300W,超声时间25min,料液比1:15(W:V),提取率最高为3.670%;酶法提取多糖,选用木瓜蛋白酶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可达9.588%,但对多糖结构有影响;在传统Sevag法除蛋白的基础上采用Sevag法结合酶法除蛋白,可大大提高除蛋白率;脱色选用大孔吸附树脂LSA-8,可有效提高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孙建  黄玲  娄恺 《食品科学》2010,31(20):31-36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多糖回收率为指标,对阿里红发酵液菌丝体胞内和发酵液胞外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阿里红菌丝体胞内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波功率90W、超声时间15min、热水浸提温度90℃、干菌丝体与蒸馏水质量比为1:20、浸提时间3h,每克干菌丝体可提取胞内多糖66.4mg。发酵液胞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沉淀温度4℃、发酵液pH 值中性、沉淀时间24h,最高得率可达92.1%。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复合酶法提取红雪茶粗多糖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料液比、pH、酶解温度、提取时间和不同复合酶配比对红雪茶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实验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红雪茶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2.0%,果胶酶2.0%,木瓜蛋白酶0.5%;影响红雪茶粗多糖提取率的四个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40,pH4.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80min,在此条件下红雪茶多糖提取率达8.91%。本研究确定了复合酶法提取红雪茶多糖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9.
山苍子油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新鲜的山苍子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山苍子油的提取,采用烘箱贮藏法测定了山苍子油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并通过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山苍子油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可以提高山苍子油的得率,此外山苍子粗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的清除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20.
考察影响微波法辅助提取赤豆总黄酮的主要因素,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提取工艺,并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O2-.)实验初步探讨了赤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赤豆总黄酮的最优工艺为:微波时间20min,功率400W,35%乙醇,液料比25:1(mL/g),pH4。提取3次,总黄酮提取率为0.75%,此条件下提取到的赤豆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