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铝熔体吹气除氢净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铝合金熔体净化是提高材质的关键。介绍铝熔体除氢净化技术的发展情况,常用吹气除氢方法与特点,并具体介绍实用的固定喷吹法和旋转喷吹法。为了达到新的净化水平,努力改进铝熔体除氢的动力学条件和采用复合净化技术,即应用气体溶剂除氢的同时,加I种去除氧化夹杂物的净化处理工艺,达到综合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氮气和熔剂联合净化铝熔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SDJ 1型熔剂与氮气联合净化铝合金熔体的效果 ,并对熔剂净化机理以及FI法 (Fluxinjection)净化优势进行了探讨 ,揭示了除气过程中气体与熔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FI联合精炼工艺 ,在适当的温度 (72 0℃ )和熔剂加入量 (0 .15 %SDJ 1)条件下 ,联合精炼工艺的除气效果远远优于生产中常用的氮气吹气法和熔剂法 ,联合净化法的优势在于提高了吸附能力以及加入具有固氢作用的降渣剂。FI工艺原理为 :气体与熔剂在熔体中均匀分布、密切接触 ,气体使熔剂快速上浮 ,熔剂的存在提供多而窄的通道 ,使氢容易聚集在通道附近 ,即使氢含量较低时 ,氮气仍能发挥作用 ,通道的存在有利于分散和离解气泡。  相似文献   

3.
旋转喷头法对铝液的高效除氢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铝液内部的净化剂气泡除氢和铝液表面吸氢两个角度阐述了旋转喷头吹气法能实现铝液 高效除氢净化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倪红军  朱昱  黄明宇 《铸造》2004,53(6):462-464
在730℃温度下,用JDN-I稀土熔剂对A00纯铝进行净化处理,结果表明,净化后的铝熔体氢含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增加很小,纯铝的力学性能在保温100min后急剧降低,纯铝熔体的熔损在保温100min后,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也急剧升高,但远低于市售熔剂A,熔体熔损基本都保持在1%以下;该种熔剂对纯铝熔体最适宜的处理时间是小于100min.  相似文献   

5.
铝熔体的电熔剂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为了提高铝材与铸件质量,应净化铝熔体,使其所含的氢、氧化膜、非金属固态夹杂物及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降到允许程度。净化方法很多,有气体精炼法、熔剂精炼法、电熔剂精炼法、真空处理法、过滤法与联合法,等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除去铝熔体中的夹杂物。因此选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对铸锭及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复合精炼对铝硅合金熔体的净化效果,并介绍了铝硅合金熔体中主要氧化夹杂物与气体的存在形态及其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铝熔体较少的情况下,复合精炼法是精炼铝硅合金,降低含气量最有效的办法.其净化效果优于试验中常用的吹气法和熔剂法。  相似文献   

7.
SNIF净化工艺参数对铝熔体除氢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熔体在铸造前采用SNIF装置净化,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文就SNIF装置在工业生产条件下的试验进行了总结,主要研究了净化时的金属温度、静态净化时间、情性气体流量、活性气体流量、转子开动个数等工艺因素对除氢效果的影响,为正确制定净化工艺提供了依据,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见解,对正确使用SNIF净化装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高铝熔体净化效果的理论基础及途径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铝熔体中Al2O3夹杂与氢的行为及相互作用关系的实质,是改善和提高铝液净化效果的理论基础,对于铝液净化工艺的合理设计极为重要。从定关键入手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杂与气相互作用的“寄生机制”观点;同时针对目前净化方法主要从除气角度进行设计,忽视杂气相互关系及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等现状,在杂气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净化思路的束缚,首次明确提出了“排杂是除气的基础,排杂为主、除气为辅”的铝液净化原则,据此研究开发出熔剂过渡净化方法及相应的高效排杂净化熔剂,并指出了提高铝熔体净化效果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含有稀土成分的新型熔剂JDN-I对L3变形铝熔体进行净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JDN-I熔剂净化后的铝熔体的氢含量、熔化损耗仅为采用市售熔剂C净化的60%左右。采用JDN-I熔剂净化处理后的试样组织中不存在尺寸大于10μm氧化夹杂;采用熔剂C净化处理后的试样组织中存在50μm以上的氧化夹杂。简单分析了该种熔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铸造铝合金熔体处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铸造名合金熔体洁净度、疏松、力学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氢含量主要决定了洁净度,提高熔体洁净水平已成为生产高品质铝铸件的关键;在熔体处理时气泡浮游法是被广泛采用的铝液除氢净化(精炼)技术,论述了完善与发展这种技术的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11.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电熔剂法净化处理铝熔体的影响因素,以铝熔体中的夹杂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组合及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并对电熔剂法净化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熔剂层厚度是影响净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熔剂层厚度为30mm,流股直径为7mm,电流强度为15A,精炼温度为700℃。  相似文献   

12.
利用欧拉模型和多参考坐标系法对旋转喷吹除气箱中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提出基于计算域的选取获取自由液面波动的建模方法,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除气箱内气液两相流动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获取自由液面波动的建模方法是可行的.随气泡直径的减小、搅拌转速的增加,气体在除气箱中停留时间延长.与铝熔体接触面积增大,气体在除气箱中的分布得到改善,有利于铝熔体的净化.此外,采用圆柱形除气箱,气体大多聚集在转杆周围,且易发生打漩现象,这对铝熔体的除氢不利.  相似文献   

13.
铝熔体中夹杂物与气体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分析了夹杂物(Al2O3等)的结构特性和气体(氢)在铝凝固过程中的行为,阐述了铝熔体中夹杂与氢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夹杂与氢相互作用的“寄生机制”观点。指出了夹杂的存在是气体难以除净的关键限制因素,排杂是除气的基础,并通过实验得到证实,对铝液净化实践具有实际指导作用,是提高铝材冶金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气泡浮游法除气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参数对除气效果的影响,用Hyscan Ⅱ测氢仪现场试验研究了数学模型中的参数对除气效果的影响,比较了氮气和氩气的除气效果。试验发现,氩气的除气效果好于氮气的除气效果,浮游法除气后的最佳静置时间为30min左右,铝熔体的最佳浇注温度为680~685℃。  相似文献   

15.
旋转喷头法铝液除氢效率的剖析与研讨(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喷头法铝液除氢效率的剖析与研讨(2)大连理工大学杨长贺,郭喜旗(执笔)孙军,高洪吾辽宁工学院徐远跃4除氢效率的模拟实验研究4.1除氢效率模拟原理吹惰性气体精炼液体金属的过程系由气体原子的液相扩散、界面化学反应以及气相分子在气泡内扩散三个环节组成。...  相似文献   

16.
HDA在线式测氢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知杰 《轻金属》1994,(9):50-52
氢是铝及铝金中的有害气体。目前,世界铝工业普遍采用在线净化设备陈氢。要实现高而稳定的除氢效率,需要一种简便、准确和可靠的氢分析仪器。本文介绍的正是一种适用于车间现场的在线式氢分析仪器,并就仪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精度、重现性、操作等主要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铝熔体熔剂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红军  黄明宇  朱昱 《铸造技术》2004,25(5):402-404
分析铝熔体熔剂分类和作用特点,指出现有熔剂应用和研究的不足,提出铝熔体熔剂的发展方向.还介绍了铝熔体覆盖保护和化学净化的原理以及基于该理论研制的新型净化熔剂和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旋转喷头法铝液除氢效率的剖析与研讨(1)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国外先进的铝液净化技术-旋转喷头法除氢效率进行了剖析与研讨。提出了可行的模拟实验研究方法,研讨了旋转喷头法高效除氢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国内已引进的三种旋转喷头法净化工艺,除氢效率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一些对开发铝液净化新技术有参考价值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铝熔体净化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石墨转子旋转喷吹设备将气体和熔剂加入到铝熔体中,对铝液进行净化处理,其技术优势在于熔剂能够定量均匀给料,并且在管路中无堵塞现象发生。对该新型净化设备的主要部分从设计原理和技术要点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铝熔体中夹杂物和气体的行为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分析了铝熔体中夹杂物和气体的行为,提出了寄生机制,并通过对废争化的研究加以论证,认为气寄生于杂,杂吸附着气,除气必排杂,排杂是除气的基础;采用熔剂过滤净化技术效果显著,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