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以持久的心境抑郁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精神障碍。我国老年人中患有抑郁症的比例达到了1%。由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突出,往往伴有认知功能减退,且常有躯体症状或共患各种躯体疾病,甚至躯体症状掩盖了抑郁情绪,使得患者不愿承认自己的抑郁病情,拒绝到精神科就诊。近年来,笔者采用抗抑郁药物联合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抑郁症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时期,老年期抑郁症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老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在老年期,以持续的抑郁心境为基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行动迟缓以及躯体不适感,是常见精神疾病之一,发病率为l%-5%[1].  相似文献   

3.
老年抑郁症是特指老年期(≥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症,以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病程较长,部分病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老年期抑郁症是常见精神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5%[1].在65岁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  相似文献   

4.
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60 岁以上),以持久的心境抑郁为主要特点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沮丧或焦虑,注意力分散,定向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多伴有睡眠障碍,有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固执感、怀旧感等负性心理,情感表现出文饰性、内向性和封闭性,且常有躯体症状或共患各种躯体疾病[1].中医治疗老年抑郁症有独特的优势,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抑郁症指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方面的多种症状的综合征[1].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抑郁症成为威胁老年人心身健康的常见疾病,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2],也是老年抑郁症患者疾病康复的关键的需求.我们对106例老年抑郁症基础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钟飞燕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250-250,30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敬老院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据调查研究,长期住在敬老院的老年人44%有抑郁症的症状,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在医疗社会活动、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都面临严重的问题。方法:对我市敬老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4例老年人中展开调查,其中32例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的症状,针对这些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积极展开护理工作。结果:通过精心的护理干预之后,其中29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恢复正常,护理有效率达90.6%。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人的年龄超过60岁,即步入老年期[1].贫血是老年人群患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老年人贫血的诊断标准应比中青年相应降低,当血红蛋白<110g/L时可诊断为贫血[2].国外有研究报道:贫血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男性略高于女性,黑人比白人更明显[3].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率分别为男性11.0%、女性10.2%[4].  相似文献   

8.
范士忠 《养生月刊》2020,(2):177-179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33.1%有抑郁症状,65岁以上老人存在明显抑郁症状的有16.0%,重症抑郁的患病率为5.3%,其中65~70岁年龄组较多。老年抑郁症的高发人群临床医学研究证明,以下几种老人容易患抑郁症。生活习惯不良的老人如吸烟、饮酒、不爱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期抑郁症的特点,并研究老年期抑郁症的有效护理。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老年期抑郁患者从情感、思维、认知功能、意志行为障碍及躯体症状、生物学症状六个方面的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在临床上的情感、思维、认知功能、意志行为障碍及躯体症状、生物学症状是综合表现的,以情感出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表现最为突出,分别达到70%和80%,平均有3种以上表现。结论老年期抑郁障碍护理方法得当是可以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但不能仅依靠单一的护理方式进行,必须采取综合护理手段方可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老年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群清 《河北中医》2005,27(10):790-792
老年抑郁症泛指发病年龄60岁以上,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过度低落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性疾病,可伴有思维和行为的改变及躯体症状。一般病程较长,且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部分病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部分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常与其他躯体疾患(如心脑血管疾病、骨折、肿瘤等疾病)并存。国内资料表明,北京城乡13.4%的老人有抑郁症状,监测发现老年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9.39%,老年住院病人抑郁障碍发病率为36%。  相似文献   

11.
正老年期抑郁症是指发生于老年期的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功能性精神疾病,是老年人多发病之一。研究发现,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核心症状按专家选择的症状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郁闷、兴趣减退、轻生观念或行为、自责、缺乏愉快体验、无助绝望、焦虑不安、睡眠紊乱、疲乏感、躯体不适、食欲或体重改变、懒散迟缓~[1]。古代中医文献中没有"抑郁症"病名,而从这些临床症状来看,属于"郁证"范畴,在"脏躁"、"百合病"中亦  相似文献   

12.
老年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躯体疾患与抑郁心理障碍关系,提请非精神科医生予以重视。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为100例老年躯体疾病患者作抑郁症筛选和严重程度评价。结果: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发病率可高达37%,且与年龄、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帕金森氏病等躯体疾患关系密切。结论:老年躯体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6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风后抑郁症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性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昏昏欲睡等.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据统计,初次卒中后出现抑郁的患者容易诱发第2次卒中,发病率可达30%~50%[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 (PSD)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HAMD)对 16 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分析病灶部位与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PSD的发生率为 5 1% ,发生高峰为 6 0d~ 6个月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 ,PSD发生率高 (P <0 .0 5 )。抑郁程度与病灶部位明显相关。HAMD中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PSD患者明显高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 ,而认知障碍、绝望、睡眠因子评分则明显低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 (P <0 .0 1)。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 ,临床特征与躯体功能、神经受损部位、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医对老年抑郁症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菊  赵垂虹  罗洁 《河南中医》2003,23(5):27-28
人口老龄化是 2 0世纪世界人口的一个显著特征 ,而老年期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属老年期常见的非器质性精神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 :5 0岁以后的情感精神障碍患者中 ,老年首发的抑郁症占 4 0 %~ 5 0 %。临床实践证明 :严重抑郁症不仅干扰了躯体疾病本身的治疗和预后 ,而且与心血管疾病、非癌症、非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增加有关。笔者对 97例 6 0~ 86岁患者进行抑郁调查 ,旨在探讨中医理论对老年抑郁症的认识 ,各证型抑郁症程度以及各证型抑郁症与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本组 9…  相似文献   

16.
老年期抑郁症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情感性._15精神疾病。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增高,老年期抑郁症正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但发病率高,亦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由于该症较隐匿,常常延误诊断。如能对之保持应有的警惕,及时发现病情,给予合理治疗,则会收到满意效果。国外报道,抑郁症患者占65岁以上人口的7%~10%,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可高达50%。我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病组曾作过统计,发现60岁以后首次发精神障碍的初诊患者中,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的情感精神障碍疾病.有报道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25%-80%[1].其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性情急躁易怒,失眠健忘,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昏昏欲睡等.中风后抑郁症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针刺观察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慢性倾向的精神疾病,也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的典型症状有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减低以及思维迟缓等,甚至自罪自责、悲观厌世,并且可能伴有饮食下降、睡眠困难等一系列躯体症状。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55岁或者60岁以后的抑郁症患者,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且伴随着身体和心理机能的退化、记忆衰退等许多老年期特点的一种精神疾病。随着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除了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外,抑郁症的发生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都密切相关,其中神经递质学说和内分泌学说最为人们所认可。现对老年抑郁症发病机制涉及的单胺类神经递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thritis,RA)做为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其病程长,病情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RA患者常伴发有抑郁症表现,早在1969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提出,抑郁症是RA的特征之一,以后一系列的资料证实,RA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在14.0%~41.2%[1],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略高于此 [2].RA伴发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但现在对躯体疾病继发抑郁症的研究主要在中风后抑郁、心血管病后抑郁、糖尿病抑郁及肿瘤患者抑郁等领域开展[3,4],而RA伴发抑郁症相关报道却较少.  相似文献   

20.
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伴随着其机体各种功能的退化,其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也在逐渐减弱,心理和生理变化较大,任何的外界条件和环境都可能对其造成心理影响,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对老年人抑郁症的病学特征、发病因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以及如何预防等方面进行浅谈,综述分析老年抑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