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韩丽  马汝平  龙艳 《职业与健康》2013,(24):3375-3376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昌黎县人民医院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40例,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服药前后子宫肌瘤体积、Hb含量和丙氨酸转氨酶(AL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子宫肌瘤平均体积为(12.44±6.50)cm^3,治疗后子宫肌瘤平均体积为(5.91±3.6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0,P〈0.01);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为(81.8±7.6)g/Lg,治疗后血红蛋白含量为(95.2±7.7)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7.833,P〈0.01);不良反应少,均无肝损害。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以用于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改善贫血状况,提高女性生活质量,尤其适合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治疗,12.5mg,1次/d,睡前服用,连服3月。结果:6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闭经,贫血症状纠正,血红蛋白指标出现上升,在围绝经期的患者可致绝经,肌瘤体积缩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子宫肌瘤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速力菲治疗子宫肌瘤术前贫血的疗效。方法对160例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患者分为4组,各40例。联合组每晚口服米非司酮10mg,联合速力菲每次0.2g口服,3次/日,疗程30d;米非司酮组单服米非司酮,速力菲组单服速力菲,用法和疗程均同联合组;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观察30d。结果经过30d治疗后,Hb〉190.0g/L的联合组为87.5%(35/40),米非司酮组为10.0%(4/40),速力菲组为20.0%(8/40),对照组为0,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速力菲治疗子宫肌瘤术前贫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联合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在腹腔镜手术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剂6.25mg,1次/d,连服6个月: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不服用米非司酮。对比两组的自觉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39.1%,累计复发率34.8%,妊娠率23.50%;研究组有效率71.7%,复发率13.0%,妊娠率31.3%。两组在有效率方面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累计复发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17.4%,症状较轻,继续服药后均逐渐缓解。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2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中研究组每天12.5mg,对照组每天25mg,连续用药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治疗能够保持与常规剂量相近的疗效,子宫与肌瘤体积疗效也没有明显影响,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保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120例均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子宫和肌瘤体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缩小,血红蛋白较服药前有所增加,不良反应小。结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子宫肌瘤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米非司酮周期治疗.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简称A组;单纯米非司酮,简称B组.于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测量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3个疗程后两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A组肌瘤缩小占50.22%;B组肌瘤体积缩小占48.69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效;加雄激素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科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确诊后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A组(n=32)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mg/d,B组(n=32)口服米非司酮2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测量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激素水平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2例(2/32,6.3%),明显低于B组的14例(14/3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12.5mg/d)米非司酮可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较轻,能够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前或近绝经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0年2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8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0例,治疗组9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子宫体积、肌瘤体积等临床指标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肌瘤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不同给药方式联合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方法 106例患者均住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体表面积,MTX50mg/m2,肌注一次,如给药4~7d,血-HCG下降<15%或继续升高,第7天给予第二次药物肌注(MTX50mg/m2)。对照组MTX小剂量分次肌肉注射方案:0.4mg/(kgd)肌注,5d为一疗程,如一疗程后血-HCG无明显下降,可间隔一周后再次给第二个疗程。两组均给予米非司酮100mg,2次/d,服药间隔12h,服药前后各空腹2h,连用3d,总剂量600mg。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在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单剂量肌肉注射MTX联合大剂量米非司酮不良反应低于小剂量分次肌肉注射,但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预防复发的随访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均给予了腹腔镜切除术治疗,术后对于该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组、超小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每组各40例,GnRHa组术后给予注射GnRHa,超小剂量组每日给予6.25mg的米非司酮,小剂量组每日给予12.5mg的米非司酮,对比三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厚度、随访1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三组术后用药3个月与术前相比子宫内膜厚度较厚,小剂量组分别与超小剂量组、GnRHa相比子宫内膜厚度较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5~4.95,均P<0.05).超小剂量组与GnRHa组相比随访1年复发率较低(χ2=4.22,P<0.05),小剂量组分别与GnRHa组、超小剂量组相比随访1年复发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63、4.89,均P<0.05).小剂量组分别与GnRHa组、超小剂量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78、5.92,均P<0.05).结论 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行小剂量米非司酮预防复发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朱聿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11-431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米非司酮5 mg、桂枝茯苓丸6丸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39例,米非司酮5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治疗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按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组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较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肌瘤复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适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但仍无法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12.5 mg/d和25 mg/d两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以及评估停药后肌瘤反跳生长的情况。方法:选取10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分别予米非司酮12.5 mg/d和25 mg/d,连续服用3个月。用药前后用B超测量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同时评估患者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子宫内膜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子宫肌瘤反跳生长情况。结果:两组剂量米非司酮均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提升血红蛋白及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分别比较两组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反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12.5 mg/d组发生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率显著低于25 mg/d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25 mg/d和12.5 mg/d两个剂量均能缩小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但以12.5 mg/d剂量更为安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后反跳率高,建议最好作为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DUB)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0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行诊刮止血并排除恶性病变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对照组口服妇康片,观察诱导闭经效果,内分泌变化,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变化等。结果治疗组用药期间所有患者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月经恢复正常,月经量较前减少,8例直接进入绝经期。FSH、LH、P均下降,子宫内膜明显萎缩,贫血得到纠正。对照组患者贫血有所纠正,但易复发,易出现突破性出血。结论诊刮术后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DUB能抑制子宫内膜生长,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是治疗DUB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分型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选择增殖期DR96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辨证论治应用中药颗粒制剂个体化治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经治疗两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7.6%,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药辨证分型联合激光光凝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比单纯使用激光光凝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7年7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48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其中观察组(A)76例应用MTX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治疗,对照组(B)72例单用MTX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2.10%,对照组为72.22%,两组比较,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TX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比单独应用MTX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剂量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剂量。方法:将81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口服米非司酮25mg/d×3个月;Ⅱ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3个月;Ⅲ组口服米非司酮6.25mg/d×3个月。结果:用药过程中3组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贫血得以纠正,围绝经期可致绝经。结论:12.5mg/d剂量米非司酮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的治疗方案,副反应轻,疗效与25mg/d组无显著差异,费用可以减少50%。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为肌瘤样本来源,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米非司酮组各20例,米非司酮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10mg/d,连服3个月,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对照组术前3个月不服任何药物。术后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两组子宫肌瘤组织VEGF的表达。结果B超显示服药后子宫平均体积为235.4cm3,比用药前的327.4cm3缩小了28.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服药后子宫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为76.3cm3,比用药前的135.6cm3缩小了43.7%,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组织VEGF表达强度为(-)11例,(+)6例,(++)2例,(+++)1例,阳性率45%;对照组VEGF表达强度为(-)7例,(+)2例,(++)8例,(+++)3例,阳性率65%。米非司酮组VEGF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0.01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为106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接受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的围绝经期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法,每组各53例,接受刮宫+妈富隆治疗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诊断性刮宫后第3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其余治疗方案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出血时间、控制出血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治疗3个疗程后子宫内膜厚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和控制出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LH、P、E2、F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子宫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减少(P<0. 05),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 11%,明显高于对照组86. 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妈富隆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