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12.5 mg/d和25 mg/d两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副作用,以及评估停药后肌瘤反跳生长的情况。方法:选取10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分别予米非司酮12.5 mg/d和25 mg/d,连续服用3个月。用药前后用B超测量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同时评估患者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子宫内膜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子宫肌瘤反跳生长情况。结果:两组剂量米非司酮均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提升血红蛋白及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分别比较两组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反跳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12.5 mg/d组发生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率显著低于25 mg/d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25 mg/d和12.5 mg/d两个剂量均能缩小肌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但以12.5 mg/d剂量更为安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后反跳率高,建议最好作为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针对我院确诊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对比12.5mg/d、25mg/d的米非司酮用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以及反跳生长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乙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mg/d、25mg/d剂量的米非司酮均能有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但12.5mg/d剂量用药更为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反跳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25mg/d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12.5mg/d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是否有副作用的产生,并进行详细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子宫肌瘤缩小程度及血红蛋白提升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方面观察组则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12.5mg/d剂量及25mg/d剂量治疗子宫肌瘤均有明显作用,但12.5mg/d剂量较为安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科收治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确诊后从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A组(n=32)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mg/d,B组(n=32)口服米非司酮25mg/d,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测量子宫肌瘤体积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结果:两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激素水平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子宫肌瘤体积、血清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2例(2/32,6.3%),明显低于B组的14例(14/3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12.5mg/d)米非司酮可有效缩小子宫肌瘤体积,不良反应较轻,能够应用于子宫肌瘤手术前或近绝经期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服用米非司酮治疗,根据不同用药剂量将其分成A组(42例)与B组(38例),A组应用剂量为12.5mg/d,B组应用剂量为25.0mg/d。结果:A组血清激素水平与不良反应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12.5mg/d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明显降低血清激素水平,增强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针对我院确诊收治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对比12.5mg/d、25mg/d的米非司酮用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以及反跳生长情况,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乙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5mg/d、25mg/d剂量的米非司酮均能有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但12.5mg/d剂量用药更为安全可靠,可有效减少反跳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流产术后残留保守治疗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和治疗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01例人工流产术后残留者,随机分成米非司酮不同剂量3组(50mg/d×28d,100mg/d×14d,200mg/d×7d)和对照组,比较各组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愈组和非治愈组,比较年龄、体重、孕产次、治疗后出血时间,血β-hCG基线值、B超测得的残留物大小等指标,采用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米非司酮治愈人工流产后残留的相关因素。结果:米非司酮200mg/d×7d剂量组治愈率最高(P<0.05)。治愈组较未治愈组血β-hCG值低,宫内残留组织小,治疗后出血时间短,残留组织血流阻力指数大(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米非司酮的剂量、血β-hCG基线值、B超下宫内残留组织大小、宫内残留组织血流阻力指数与治疗效果相关(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残留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时,短时间大剂量应用最为有效。血β-hCG基线值、宫内残留物大小和血流阻力指数是判断治疗效果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9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用量为25mg/d,研究组患者的用量为12.5mg/d。治疗3月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差异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肌瘤反跳生长情况和对照组差异比较也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其进行手术后,其内膜不规则增生情况,研究组发生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米非司酮治疗中,25mg/d和12.5mg/d剂量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是12.5mg/d可以有效的减少内膜不规则增生发生率,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姬化革 《中国妇幼保健》2017,(20):4929-4932
目的探讨他莫西芬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98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以单纯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联合10 mg/d的他莫西芬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效果,包括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月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子宫肌瘤以及子宫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复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诱导绝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他莫西芬联合米非司酮可以显著减小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降低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改善月经情况,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84例子宫肌瘤患者(2014年11月11日至2016年11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84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小剂量组42例患者应用12.5mg米非司酮治疗,大剂量组42例患者应用25mg米非司酮治疗,研究对比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剂量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总有效率分别为(34.65±4.60)cm3、88.10%,和大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0.05;小剂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相比大剂量组(26.19%)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12.5mg米非司酮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朱聿君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0):4311-431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米非司酮5 mg、桂枝茯苓丸6丸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39例,米非司酮5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治疗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按期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组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较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多数患者月经逐渐恢复,肌瘤复发。结论:米非司酮配伍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适于术前或围绝经期用药,但仍无法替代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中草药治疗子宫肌瘤与单纯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对分析,了解其安全性及临床可行性。方法昌黎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选出50例为试验组,5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联合中草药(夏枯草、柴胡、丹参等)治疗子宫肌瘤,每日1剂,20d为1个疗程,间隔10d后再服,连用3个月;对照组:单纯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连用3个月为1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对比。服药期间,忌食腥、酸、辣、酒、生冷等食物。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观察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组子宫与瘤体缩小程度明显,贫血得以改善,雌孕激素含量下降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用米非司酮相比,小剂量米非司酮结合中草药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提高女性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绍兴市柯桥区齐贤医院2012年2月15日至11月15日共接收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105例,将其平均分为A、B、C组,每组35例。 A组给予正常剂量米非司酮25mg/d,B组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C组给予最小剂量5mg/d。所有病患须在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2周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服药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各项激素水平,包括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激素( E2),孕酮( P)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全部患者经过B超检查其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变小,3组患者间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613.106和548.191,均P<0.001),其中小剂量B组缩小体积较为显著,子宫肌瘤体积治疗前后缩小率为65.2%,子宫体积缩小率为61.9%;正常剂量A组缩小率分别为36.4%和33.1%;最小剂量C组缩小率分别为34.6%和31.3%。3组激素水平(FSH、LH、E2、P)指标均有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E2、P水平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16.713和20.968,均P<0.001)。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不明显。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连续使用12周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最佳方案,以缩短流产出血时间。方法:将900例妊娠≤49天,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为A组300例,米非司酮首次剂量50mg,后1次/12h,每次25mg,服用3天,于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第4~6天早晨再各服0.2mg,总剂量为1.2mg;B组300例,米非司酮的用法相同(总量为150mg),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隔2h再次服米索前列醇0.4mg,共2次,总剂量1.4mg;C组300例,米非司酮用法相同,第3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mg。结果:A、B、C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8.33%、97.67%和95.67%,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出血天数分别为(9.2±2.8)天、(9.5±2.9)天和(12.8±3.2)天,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用药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药物流产出血时间,不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赵文翠 《职业与健康》2009,25(1):103-10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结合超声介入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8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术后分为未用药组(33例)和米非司酮组(45例)、孕三烯酮组(40例),未用药组为单行硬化治疗,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分别在硬化治疗基础上于当月起加服米非司酮(25mg,Qd),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治疗3-6个月。随访2a,比较各组的复发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的复发率1a分别为6.7%(3/45)和7.5%(3/40),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的36.3%(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1a及2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的47.5%(P〈0.05)。结论超声介入无水乙醇加服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6个月,均可有效地巩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降低其复发率,但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明显较孕三烯酮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同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 随子宫肌瘤患者分两组,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3-6个月。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大小,用放免疫法测定性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闭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A组瘤体积于服药后3个月时平均缩小52.56%,6个月时平均缩小61.69%;B组分别为缩小48.61%及52.12%。治疗6个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两组治疗后estradiol(E2)和Progestagen(P)下降明显(P<0.01)。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吕肌瘤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以服米非司酮25mg/d为较理想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7.
终止10~18周妊娠三种用药方案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8周妊娠较为理想的用药方案。方法:33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组Ⅰ(101例)米非司酮口服25m/12h共6次,第4天上午口服米索0.6mg;组Ⅱ(95例)米非司酮口服同组Ⅰ,第4大上午阴道给米索0.6mg;组Ⅲ(141例)米非司酮口服早50mg、晚25mg共2天,第3天上午口服米索0.6mg。结果:①完全流产率组Ⅰ、组Ⅱ、组Ⅲ分别为95.05%、95.78%、92.81%。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米索用量多少与妊娠周数密切相关,随孕周增 加,用量相对增加,娩出时间延长(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终止lO~18周妊娠安全、有效,有望取代或部分取代钳刮术,米索阴道用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最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临床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米非司酮抗早孕的最小有效剂量,对100例停经≤56天孕妇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进行了临床预试验。分为四组停经≤35天受试者分次服米非司酮7mg,配伍米索600μg,完全流产率95.4%;35天<停经≤56天受试者分次服米非司酮100mg,及125mg两组完全流产率均高于93%,而顿服米非司酮100mg完全流产率仅73.3%,与另三组有显著差异。提示:①米非司酮75mg分次服抗早孕具有良好的抗早孕前景,副反应小,可节省服药妇女经费。②顿服米非司酮100mg临床效果不佳。③分次服米非司酮100mg,停经天数可延长到56天,仍有良好流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等结合超声介入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 92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乙醇 (硬化治疗 )。术后分为未用药组 (2 3例 )和米非司酮组 (3 8例 )、孕三烯酮组 (3 1例 ) ,未用药组为单行硬化治疗 ,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分别在硬化治疗基础上于当月起加服米非司酮 (12 .5mg) ,每天 4次 ,孕三烯酮 (2 .5mg) ,2次 /周 ,治疗 3~ 6个月。治疗后追踪观察 2年 ,比较各组的疗效、复发率及副作用发生率。 结果 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的复发率分别为 7.9%(3 / 3 8)和 9.7% (3 / 3 1) ,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的 3 4 .8% (8/ 2 3 ,P<0 .0 5)。米非司酮组副作用发生率为 13 .2 % (5/ 3 8) ,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的 41.9% (13 / 3 1,P<0 .0 5)。 结论 超声介入无水乙醇加服米非司酮、孕三烯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3~ 6个月 ,均可有效地巩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 ,降低其复发率 ,但米非司酮的副作用明显较孕三烯酮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