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在[1],[2]的基础上,讨论了筒中筒结构的弯扭耦联问题,得到了结构弯扭耦联的闭合解,并给出三种典型荷载下的位移、内力计算公式。文中提出的求解内外筒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方法,避免了复杂的解耦困难,有广泛的适用性,无论对于较精确的空间有限元算法、有限条算法或其他简化计算,只要符合楼板平面内刚度无穷大,出平面刚度忽略不计的基本假定,都是有效的。只要求出各自的柔度矩阵,按本法求得内外筒间的相互作用力之后,即可利用现有程序对内外筒分别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
框架-剪力墙-薄壁筒斜交结构分析的初参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连续化假定,将框架-剪力墙-薄壁筒斜交结构视为广义空间薄壁剪-弯柱,给出了在水平荷载(含扭矩)作用下广义柱的平衡方程,然后由广义柱正则化后的微分方程分别求出广义柱的矩阵形式的初参数解,由结构顶部和底部的边界条件求出初参数,进而求出结构各构件的内力和位移。本文提出的方法使用的数学工具简单,思路清楚,计算量小,精度高,容易被工程技术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任意截面的筒中筒结构的动力特性问题,导出了筒中筒单元的刚度矩阵,这使筒中筒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大大简化,实例证明了作者研究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设置多道加强层的框-筒结构侧移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设置若干加强层的框-筒结构分解为若干子结构,同时考虑加强层梁、核心筒、外框柱及普通楼层梁,并将楼层梁按连续化分析的方法等效为沿高度均匀分布的离散杆件,根据顶部设置加强层的子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各构件应变能总和的表达式,利用最小势能原理和泛函变分的相关理论,推导出了硕部设置加强层框-筒结构在水平荷栽作用下的侧移解析表达式,并可据此进一步计算设置多道加强层框-筒结构的侧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连续化假定,将框架-剪力墙-薄壁筒斜交结构视为广义空间薄壁剪-弯柱,给出了在水平荷载(含扭矩)作用下广义柱的平衡方程,然后由广义柱正则化后的微分方程分别求出广义柱的矩阵形式的初参数解,由结构顶部和底部的边界条件求出初参数,进而求出结构各构件的内力和位移。本文提出的方法使用的数学工具简单,思路清楚,计算量小,精度高,容易被工程技术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6.
低周反复扭矩下钢筋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受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的设计反复扭矩下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双向压弯剪构件的受扭承载力的方法,通过对六个箱形截面钢筋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双向压弯剪作用下的受扭性能试验,得到了构件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规律及破坏特征,扭矩-扭转角曲线特性、耗能能力,并讨论了轴压比和相对偏心距对构件受扭性能的影响.基于变角空间桁架模型得出了构件的承载力相关方程,并结合规范推导出一个实用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且偏于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扭转性能,对5根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纯扭和复合受扭试验,研究了组合梁在纯扭和复合受扭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工作机理以及裂缝开展分布的情况,比较分析了组合梁扭矩-扭率、荷载-应变、弯矩-挠度、荷载-裂缝开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组合梁受扭性能的弹塑性理论分析,提出了在组合梁纯扭及复合受扭作用下的开裂扭矩计算公式;采用变角空间桁架模型,提出了该新型组合梁在纯扭及复合受扭作用下的极限扭矩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为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扭转性能,对8根外包铜-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纯扭和复合受扭实验。研究了组合梁在纯扭和复合受扭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工作机理以及裂缝发展分布的情况,比较分析了组合梁扭矩-扭率、荷载-应变、弯矩-挠度、荷载-裂缝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组合梁受扭性能的弹塑性理论分析,提出了组合梁纯扭及复合受扭作用下开裂扭矩的计算公式;采用变角空间桁架模型,提出了该新型组合梁在纯扭及复合受扭作用下的极限扭矩计算公式,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概念设计的探讨及裙深梁与普通深梁的对比分析,指出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相关规定的不合理之处;指出了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裙深梁主要承受节点荷载不同于普通深梁的节间荷载,且其截面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最后还提出了对筒中筒裙深梁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直径灌注筒桩轴向荷载传递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为高速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一种新型高效优质桩。筒桩不同于一般的灌注或沉管实心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筒桩内土芯作用机理复杂,目前简桩的荷载传递机理没有得到完整的阐述,从而制约了筒桩承载理论的发展与工程应用。考虑大直径灌注简桩土芯分担荷载以及筒桩与土芯内摩阻力发挥情况,采用线弹性-塑性荷载传递函数,推导出一种沉管灌注简桩的轴向荷载-沉降曲线的解析算式,并计算得到任意截面桩身轴力及内外侧摩阻力表达方程式。计算结果表明,土芯分担顶部荷载并提供内侧摩阻力,对增大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量都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由圆柱形和圆锥形段组成的变截面筒支粱在扭矩、集中力、集中力偶和均布载荷等外载作用下的计算机处理问题.按梁的结构和受载情况对梁进行分段,建立了梁的扭矩、剪力、弯矩和变形的分段计算模型;多支承梁按力法建立补充方程,将中间支承反力作为外力实现静定化.此方法简单易行,计算量小,适合于计算机处理.用 BASICA 编制的程序,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总结结构风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层建筑的迎风面、背风面与二侧面的动扭矩是统计独立的假定及相应的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计算实例表明,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扭转振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分动器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分动器转矩分配比和锁止系数计算过程,得出转矩分配比与锁止系数有明确的函数关系,再根据某分动器的台架测试结果,得到该结构分动器的锁止系数,代入推导公式得到分动器分配到前后驱动轴转矩分配比.以某越野车为例,从最高车速、爬坡度、加速特性和最大牵引特性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对比计算,得出了最优工况.经道路试验,对最高车速、爬坡度、加速特性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与理论推导相吻合的结论。说明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的合理性.该理论可以为同类型变速器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对采用分动器的越野汽车的性能匹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变截面压杆临界载荷问题,基于一阶临界载荷作用下结构稳定平衡条件,进行杆件的离散化.以杆件各离散点的未知挠度和压杆临界力为未知量,以每个离散点的挠度与临界力所满足的差分方程,构建求解临界力非线性方程组.应用数值分析迭代理论,提出了临界力求解的直接迭代新方法.并编制计算程序.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算法具有程序设计简单,收敛快和计算精度高等优点,为工程应用提供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The distribution of shear stress on the cross-section of plastic metal solid circular shaft under pure torsion yielding,the applicability of complete plastic model assumption and the shear stress formula were researched.Based on the shear stress formula of circular shaft under pure torsion in elastic stage,the formula of torque in elastic stage and the definition of yield,it is obtained that the yielding stage of plastic metal shaft under pure torsion is only a surface phenomenon of torque-torsion angle rel...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箱形和实心两种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相同条件下的双向偏压剪反复扭试验,对两种构件在破坏形态、滞回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以相对偏心距和轴压比为主要研究参数分析了其对两种构件性能的不同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箱形截面构件的抗扭承载力低于实心截面构件,轴压比和相对偏心距对两种构件的延性系数的影响大致相同,箱形截面构件在反复扭矩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较实心截面构件弱.分析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箱形截面构件的受扭性能,进而深入探讨钢筋混凝土的复合受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的分析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轮边驱动电动客车的扭杆弹簧双横臂独立悬架强度分析方法不成熟的问题,在分析该类悬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技术,构建适用于该悬架特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将经过有效性验证的模型用于评估悬架强度,形成轮边驱动电动客车扭杆弹簧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强度分析方法。以轮边驱动电动客车扭杆弹簧双横臂独立悬架为案例,计算7种典型载荷工况下的悬架等效应力及位移,结果表明:衬套、球铰、限位块等刚度和自由度的合理设置以及预载的正确施加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由于扭杆支架结构的薄弱性、结构承载的不均衡性以及存在扭杆弹簧应力集中的情况,导致极限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达到1 800 MPa,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提出结构优化建议,并进一步通过计算验证了结构改进的有效性,整个悬架在极限工况下的最大等效应力降低为993 MPa,扭杆支架最大等效应力在700 MPa以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1]的静力简化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筒中筒结构弯扭耦联的动力特性问题。计算了前九个自振频率和振型,并引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