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验对4A分子筛与活性氧化铝的除湿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风量3 638 m<'3>/h,空气温度55℃,含湿量5 g/kg再生条件下,4A分子筛的再生效果优于活性氧化铝;在吸附过程中,对于温度25.8℃,含湿量20.05 g/kg的湿空气,风量3 638 m<'3>/h时,在初始阶段,两类材料除湿性能相差不大,而在吸附稳定阶段,活性氧化铝单位时间吸附除湿量约为4A分子筛的3.5倍.因此,在该实验条件下,活性氧化铝更适用于固定床吸附除湿系统.  相似文献   

2.
复合型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的性能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热湿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了复合型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除湿器和再生器入口空气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湿器入口空气温、湿度从36℃和80%冷却减湿预处理到26℃和90%时,除湿器的体积可减小约63%,溶液循环量减小约58%;使用房间排风作为再生空气源,可明显提高溶液的再生效率和浓度,有效降低再生热源温度.  相似文献   

3.
对小型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从居住建筑除湿负荷及经济性角度出发,采用CaCl2溶液进行液体除湿实验,研究CaCl2除湿和再生的动态特性。研究发现除湿与再生的3个重要因素为溶液温度、溶液浓度和空气进口含湿量。在实验工况下,CaCl2溶液的除湿量为32 g/kg,再生性能优于除湿性能,约为除湿的1.3~9倍。对实验进行总结后,认为CaCl2作为除湿剂进行液体除湿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常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再生能耗高和除湿温升大的缺点,提出了低温驱动双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并分析了该系统的热力过程。建立了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分析模型,并在典型夏季工况下,计算了系统的■能耗,研究表明:相比常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新型系统的再生温度降低了35℃,再生温度为65℃,较低的再生温度使新型系统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新型系统的加热量和制冷量分别降低了49.6%和33.1%,加热耗■及冷却耗■分别减少了64.4%和37.5%,再生排风■损失降低了38.1%,总■损失减少了52.7%,■效率提高了114.7%。新型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处理空气先预冷后除湿和降低再生空气含湿量的措施对降低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再生温度有利,两者与吸附热回收相结合的措施能大大降低系统的再生能耗、制冷能耗和总能耗,新型系统具有不可逆损失少以及热力完善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增加溶液工作浓度差、改进系统运行性能的方法,使系统更好地适应太阳能等不稳定热源.用实验验证过的理论模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以氯化钙溶液为除湿荆、再生温度为73.2℃时,系统的COP为0.89,比相同运行条件下的单循环溶液除湿系统提高了89.4%.每kg质量分数为45%的氯化钙溶液的除湿量从3.92 g提高到122.83g.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3X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对特定结构的固定床进行了吸附除湿性能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固定床内部3个测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量,分析了再生过程和吸附过程中,固定床内部各测点吸附剂对水分的解析和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将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风量为2500 m3/h的空气加热至60℃并送入床内进行再生,在整个再生过程中,位于固定床后段的吸附剂平均单位时间解析量为10.6 g/kg干空气,是前段床体吸附剂解析量的1.93倍,是中间段床体吸附剂解析量的2.23倍.对于温度为23℃、相对湿度为90%、风量为1500 m3/h的空气,在吸附平衡状态下,固定床后段的吸附剂单位时间除湿量为9.51 g/kg干空气,是前段床体吸附剂除湿量的2.87倍,是中间段床体吸附剂除湿量的3.51倍,位于固定床后段的吸附剂除湿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结合溶液加热、除湿与热泵加热、除湿以及太阳能再生机理,提出了一种太阳能-溶液-热泵干燥系统。通过理论定性分析和实例计算的定量分析得出,夏季:太阳能-溶液-热泵干燥系统节能效果明显;过渡季节:当环境温度在20℃以上时,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节能作用,且室外空气相对湿度越低,干燥室要求干燥温度越低,节能效果越明显,与常规系统相比,最高可提高65.9%。根据物料干燥室温湿度设定值,可确定冬季运行模式、夏季运行模式及太阳能-热泵联合运行模式的转换时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州为例,根据气象站太阳辐射统计数据,理论计算了该地区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量。再生热能全部利用太阳能的条件下,根据广州地区室外气候特点,求解再生量随再生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条件下,5、10月份广州地区再生量最大时对应的再生温度分别为59℃和72℃。  相似文献   

9.
溶液除湿空调在高温高湿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溶液除湿装置。综合利用太阳能、天然水源、热回收和溶液除湿技术,对新风进行分阶段除湿,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室内排风对溶液进行再生,克服了传统溶液除湿空调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溶液除湿方案相比,该系统的溶液循环量减小,运行能耗降低,对太阳能的依赖程度降低,溶液的吸湿效率和再生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剂再生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决定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探讨了液气比、除湿剂喷淋温度、除湿剂的溶质质量分数及再生空气状态对除湿剂再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4)
针对目前CO2液态吸附剂能耗大、易挥发的问题,开发了介孔SiO_2/多乙烯多胺复合固态CO2吸附剂。通过使用磷酸作为造孔剂制备的SiO_2介孔材料,能够实现孔径在2~6nm内连续调控。用介孔SiO_2吸附液态CO2吸附剂(多乙烯多胺),可以显著提高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极大提高吸附效率。实验研究了吸附效率随多乙烯多胺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温度对吸附效果及再生效果的影响,揭示了再生效果随再生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固态吸附剂能够100%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O2,且当多乙烯多胺占介孔SiO_2的质量分数为20%、温度为60℃时,吸附剂对CO2的完全吸附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种循环再生转轮除湿系统,利用船舶设备的余热实现舱室的高效除湿,探讨了在不同参数下除湿效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海水直接冷凝,该转轮除湿系统可有效提高除湿率。随着再生风温度的提高和再生后冷风温度的下降除湿率增加。存在最佳分流系数使得转轮除湿系统的除湿率达到最优值,该系数随着再生风温降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溶液除湿过程热质交换规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除湿器和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建立了一个测试叉流除湿、再生模块性能的实验台,以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剂,用除湿量、除湿效率和体积传质系数描述除湿效果,实验测试了溶液和被处理空气的进口参数对除湿器性能的影响。由实验数据得到的准则关联式,可供叉流除湿器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硅胶作为吸附剂,对特定结构的固定床固体吸附除湿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吸附床体进出口温湿度的测量,分析了进口湿空气温度和含湿量在吸附除湿阶段对除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胶在湿空气进口温度为28℃时的固定床除湿量比30℃时平均多31.6%,湿空气进口含湿量为22.49 g/kg干空气时的除湿率比17.64 g/kg干空气时平均高出4.3%.  相似文献   

15.
除湿转轮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除湿转轮效率定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转轮效率定义.建立了一维非稳态氯化锂除湿转轮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再生空气温度、含湿量和不同处理空气温度、含湿量下的除湿转轮的除湿量及效率,并与文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较为吻合.当转轮效率取0.85时,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在±20%以内,且大部分值的误差都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6.
简介了太阳能除湿溶液再生的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了除湿溶液的再生方式和再生装置,根据除湿溶液再生过程是否直接与外界接触,将太阳能除湿溶液再生装置划分为开式集热型再生器、闭式集热型再生器和封闭式再生器三种。两级式集热型再生器溶液的再生量大于单级式集热型再生器,且再生效率有所提高;溶液温度可调单元喷淋模块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兼有除湿和再生的功能,同时还可以与热泵组合实现多级并用,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地板个性化送风能够改善工作区微环境的空气品质和热舒适性,其送风温度较传统空调系统高,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对送风采用冷冻除湿和转轮除湿时,节能与否或者节能程度大小分别取决于再热量和再生热量及再生风机能耗。本文中,利用能耗模拟分析软件Energyplus分别模拟计算了在中国各气候区使用混合通风、冷冻除湿的地板个性化送风及转轮除湿的地板个性化送风系统时,各系统的年能耗,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地板个性化送风系统在中国各气候区的能耗特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对实验装置所采用的集热泵、溶液全热回收和溶液除湿技术于一体的新风处理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由此建立了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实际工程模拟实验系统。对受控对象的空调房间进行溶液除湿新风空调系统的工作特性测试。通过对测试工况数据的分析,得知室外新风温度与所要求的除湿溶液的入口温度、密度存在一定的线形关系。通过测试广州地区某典型工况下除湿新风机组温度、含湿量的运行参数变化,表明夏季完全能满足设计工况下的室内设计参数温湿度的要求。同时此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空调机组的节能效果明显,EER值在5.0-60之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太阳能热水工程;论述了太阳能应用领域有了突破,在空调除湿方面首次应用,为南方空气除湿方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机械泵驱动分离式热管对空调系统冷量回收和除湿能力的影响,搭建了四组该热管系统进行实验,其循环工质为R134a。在入口空气干球温度28.5℃、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当运行热管由0增加到4组时,系统的机器露点由11.7℃降到8.2℃,供风温度由11.7℃升到24.1℃,系统的除湿能力增加了29.5%。指数δ(热管系统回收的冷量与制冷机蒸发器的制冷量之比)达到66.0%。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泵驱动分离式热管可以显著提高空调系统除湿能力,降低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