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溶液除湿空调在高温高湿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溶液除湿装置。综合利用太阳能、天然水源、热回收和溶液除湿技术,对新风进行分阶段除湿,同时,利用太阳能和室内排风对溶液进行再生,克服了传统溶液除湿空调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应用过程中的局限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溶液除湿方案相比,该系统的溶液循环量减小,运行能耗降低,对太阳能的依赖程度降低,溶液的吸湿效率和再生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复合型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的性能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热湿地区的气候特点,设计了复合型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除湿器和再生器入口空气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湿器入口空气温、湿度从36℃和80%冷却减湿预处理到26℃和90%时,除湿器的体积可减小约63%,溶液循环量减小约58%;使用房间排风作为再生空气源,可明显提高溶液的再生效率和浓度,有效降低再生热源温度.  相似文献   

3.
对敞开式太阳能集热再生器建立理论解析模型,理论求解发现溶液在常温下再生时存在一个最佳单位面积流量使单位面积蒸发率最大。溶液入口温度和室外风速是决定最佳流量值的2个最重要参数,溶液浓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最大蒸发率影响最明显。当溶液出口温度低于入口温度时,最佳流量不存在,溶液流量越大再生效果越好。当室外风速为2m/s时,溶液再生蒸发率最大。文章全面揭示了影响敞开式集热/再生器性能的各项因素。  相似文献   

4.
溶液除湿过程热质交换规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除湿器和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建立了一个测试叉流除湿、再生模块性能的实验台,以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剂,用除湿量、除湿效率和体积传质系数描述除湿效果,实验测试了溶液和被处理空气的进口参数对除湿器性能的影响。由实验数据得到的准则关联式,可供叉流除湿器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叉流再生装置热质交换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晓华  江亿  常晓敏  易晓勤 《暖通空调》2005,35(12):10-15,83
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搭建了叉流再生器性能测试的实验台,并建立了叉流再生器中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剂,采用总换热量、全热效率描述再生器的热质交换总体效果,采用再生量、再生效率描述传质效果,实验测试了溶液和空气的进口参数对再生器性能的影响,并与逆流再生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实验得到的量纲一传质系数作为数学模型的输入条件,数值计算结果与73组实验数据吻合很好,全热效率和再生效率的偏差均集中在±15%以内。  相似文献   

6.
针对建筑环境内小空间微环境的特殊除湿需求,提出一种内热再生式除湿器,建立了其吸附再生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开发了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的数值求解程序对其进行求解。根据求解结果给出了除湿器尺寸的推荐值,得到了除湿器在基本工作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并分析了几种常见因素对除湿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气流量较小时,该除湿器在连续运行且不采用内冷措施的情况下仍能对高湿气体长时间保持较高的除湿效率,再生过程所需时间远小于有效除湿时间。  相似文献   

7.
利用蒸发式冷凝器再生除湿溶液时传质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煜  张欢  由世俊  尚莹 《暖通空调》2012,42(1):65-68,50
建立了溶液再生式蒸发冷凝器实验台,利用冷凝热再生氯化锂除湿溶液,对影响空气与除湿溶液之间传质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测试.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分析了除湿溶液质量流速及空气迎面风速对空气与液膜之间传质系数的影响,并回归得到了传质系数的经验公式,为利用低品位热源再生除湿溶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以硝酸铝与碳酸氢铵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干燥温度为60℃条件下研制了介孔纳米活性氧化铝,样品的比表面积达415.1 m2/g。将该介孔纳米活性氧化铝材料用于自行建设的太阳能固体除湿实验平台进行除湿和再生实验,发现其具有优越的除湿和再生性能,当再生温度为57℃左右时再生效率最高,在50~60℃区间内DCOP值在0.8以上,可利用太阳能等低品位能作再生热源。  相似文献   

9.
溶液除湿空调及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李震  江亿  陈晓阳  刘晓华 《暖通空调》2003,33(6):26-29,33
综合比较各种除湿方式,得出溶液除湿是实现湿度独立处理的较为可行的方式。对溶液除湿空调的溶液除湿过程和再生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分级和热回收的方法提高其效率,并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其夏季工况下的能效比为1~3。介绍了基于溶液除湿的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的构成及其能源利用率高且可用低品位热源驱动等优点,比较了这种系统和传统冷凝除湿空调系统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剂再生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决定空调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探讨了液气比、除湿剂喷淋温度、除湿剂的溶质质量分数及再生空气状态对除湿剂再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液体除湿空调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中除湿系统的工作流程,综述了除湿系统中除湿器、再生器、储液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阐述了太阳能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原理,从转轮除湿机性能、转轮式除湿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等3方面分析了本系统的影响因素。而后对除湿前混合的一次回风系统、除湿后混合的一次回风系统和二次回风系统进行了对比,并以一实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除湿效率、COP热、太阳能集热器面积随潜热占余热的比例的变化规律。最后,探讨了本系统的运行模式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增加溶液工作浓度差、改进系统运行性能的方法,使系统更好地适应太阳能等不稳定热源.用实验验证过的理论模型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以氯化钙溶液为除湿荆、再生温度为73.2℃时,系统的COP为0.89,比相同运行条件下的单循环溶液除湿系统提高了89.4%.每kg质量分数为45%的氯化钙溶液的除湿量从3.92 g提高到122.83g.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地源吸收式热泵在夏季运行工况时所出现的系统能耗高、空调房间易结露等问题,提出将集中热源驱动的新风溶液除湿机组和地埋管夏季免费供冷相结合,构成集中热源驱动的土壤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选取北京地区某典型办公房间,以该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并模拟分析了新风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人新风量的增加,地埋管水流量基本保持不变,除湿器入口溶液流量先是急剧下降,而后基本保持不变;再生器入口溶液温度逐渐升高,而再生器耗热量先是急剧下降,而后又逐渐上升,当单人新风量为30 m~3/(h·人)时,再生器耗热量达到最低;除湿器和再生器的湿传递效率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溶液除湿系统不存在温室效应,对环境友好,实现了热负荷和湿负荷的独立处理,提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空气品质。但在溶液吸湿的过程中,溶液浓度会不断降低,溶液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水蒸气分压力差会逐渐减小,溶液失去除湿能力,需要对溶液进行再生才能循环使用。再生器是盐溶液提浓循环使用的重要场所。本文简要介绍了溶液除湿系统再生性能的研究现状以及一些不同于传统再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厂房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中的回风处理系统——部分回风进除湿器,部分回风进表冷器的方案容易造成再生器过热,进而导致系统的除湿效率降低,除湿效果不明显,能耗增加等问题。本文提出先直接将回风全部进除湿器,然后再通过表冷器进行降温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对比了两种系统的初投资及能耗,发现优化方案更加节能。  相似文献   

17.
建立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实验装置,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对实验装置所采用的集热泵、溶液全热回收和溶液除湿技术于一体的新风处理机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由此建立了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实际工程模拟实验系统。对受控对象的空调房间进行溶液除湿新风空调系统的工作特性测试。通过对测试工况数据的分析,得知室外新风温度与所要求的除湿溶液的入口温度、密度存在一定的线形关系。通过测试广州地区某典型工况下除湿新风机组温度、含湿量的运行参数变化,表明夏季完全能满足设计工况下的室内设计参数温湿度的要求。同时此溶液除湿独立新风空调机组的节能效果明显,EER值在5.0-60之间。  相似文献   

18.
预制式太阳能集热板是一种新型具有渗透结构的集热板。试验通过有金属筛网和无金属筛网形式制作了2种预制式太阳能集热板,采用对比方法,对2种形式的集热板集热效率、热损失系数UL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2种集热板的热损失系数差异不大,采用有金属筛网渗透结构的集热板比无金属筛网结构的集热板综合集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低纬度孤立岛礁高温、高湿、强辐射气候和常规能源供应困难的特殊条件,将太阳能发电与溶液除湿空调相结合,介绍了该组合系统的空气处理流程和原理,建立了太阳能集热子系统和光伏发电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将该系统与常规冷却除湿空调系统在不同新风负荷比例及湿负荷比例下的耗冷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溶液除湿空调系统比常规冷却除湿空调系统节能60%以上;当建筑湿负荷占总负荷的30%时,每处理100kW冷负荷所需集热器面积约130m~2,光伏板面积约171m~2,且湿负荷比例越大,所需除湿机组规模和集热器面积越大,室内末端和独立光伏系统规模越小,总体节能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太阳能集热水温变化,搭建了太阳能全玻璃真空管集热装置实验台,利用EES软件建立了太阳能集热系统模型,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郑州地区典型日的气象参数,计算了集热装置的逐时集热效率、集热量及不同水量下水温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集热装置连续闷晒两天,第一天的水温温升和集热效率大于第二天,且模拟计算集热效率略高于实验值;典型日下集热效率平均值为0.52,集热量最高可达到1320 W;当水量为80 L时,水温在15:00时可达到100℃,该研究可为太阳能建筑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