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00例产妇分为椎管内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在分娩过程中,椎管内阻滞组给予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腔联合注入芬太尼和布比卡因;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1)镇痛效果比较:椎管内阻滞组镇痛分级0级为176例,对照组为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短于对照组(P0.05),第二产程时间椎管内阻滞组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剖宫产术后出血量比较:对照组为(259±28)mL,椎管内阻滞组(239±89)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方式比较:椎管内阻滞组经阴道助产分娩16例,对照组为8例(P0.05),(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阻滞麻醉用于分娩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反应,可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及导乐仪等分娩镇痛方法在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分娩的正常足月且产妇无头盆不称等高危因素产妇36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三组:选择椎管内麻醉的产妇122例为椎管组,选择导乐仪的118例为导乐仪组,不用分娩镇痛的124例为对照组。观察产妇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 导乐仪组阴道平产率54.23%(64/118),高于椎管组42.62%(52/122)和对照组41.12%(51/124)( P <0.05);阴道助产率椎管组为24.59%(30/122),高于导乐仪组14.41%(17/118)和对照组14.52%(18/124)( P <0.05);对照组剖宫产率为44.35%(55/124),高于椎管组32.80%(40/122)和导乐仪组31.36%(37/118)( P<0.05)。导乐仪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105.35±31.55)min和(39.11±16.34)min ,均短于椎管组(163.42±33.2) min、(50.06±19.39) min和对照组(331.25±35.40)min、(87.96±31.50)min ( P <0.05),椎管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椎管组平均VAS评分为3.01±0.87,低于导乐仪组4.24±0.91和对照组6.13±1.03,且乐仪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及导乐仪分娩镇痛疗效满意,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ASA1~2级的产妇50例做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50例未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方法,观察镇痛效果、产程、不良反应、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产痛明显减轻,其中无痛44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均无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的方法给予低浓度局麻药加入舒芬太尼0.5μg/ml,对新生儿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镇痛效果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4.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分娩对产妇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分娩对产妇皮质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镇痛组30例用0.06%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以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对产妇分娩时进行麻醉镇痛处理;对照组30例未行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分娩时疼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分娩方式和新生儿情况,测定产妇静脉血及脐血中皮质醇含量。结果镇痛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用药后活跃期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第2产程较对照组时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皮质醇含量较分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镇痛后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脐血中皮质醇含量较对照组低,产后_d皮质醇明显下降,与产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产妇产后皮质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0.06%的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分娩是理想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儿安全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自愿要求实施无痛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无椎管内麻醉手术禁忌证、单胎头位产妇100例为观察组,予以1 m g/m L罗哌卡因复合0.5μg/m L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同时选择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产妇下肢肌力、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麻醉10 min后直至宫口全开时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下肢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后产妇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均相较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及剖宫产率,并且不增加母婴安全隐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结合自控镇痛(PCEA)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待产的足月初产妇996例,根据孕妇及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 n =503)和对照组( n=493)。观察组行 CSEA + PCEA 镇痛,对照组常规分娩处理,并采用 PCEA 。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进展、缩宫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羊水Ⅲ度污染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Ⅰ级和Ⅱ级疼痛比例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所延长( P <0.05);观察组宫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 P <0.05);两组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05)。【结论】CSEA + PCEA 镇痛效果显著,虽会延长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但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5pg舒芬太尼行腰一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无椎管内禁忌证,无产科病理因素,ASAⅠ~Ⅱ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B组);无分娩镇痛组(C组)。A组在珠网膜下腔注5μg舒芬太尼后硬膜外置管,接电子输注泵。B组只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接电子输注泵,泵内药液都为0.1%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100mL。C组不做镇痛,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VAS评分),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畀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间的催产素使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A、B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鞘内注射5μg舒芬太尼行腰一硬联合麻醉的分娩镇痛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硬膜外镇痛组,两者都不延长产程,对母儿的影响小,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硬膜外麻醉(CEA)和患者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泵(PCEA)镇痛在分娩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86例分娩产妇在硬膜外麻醉和患者自控镇痛下分娩,此组为研究组;另选择186例为非镇痛分娩产妇,此组为对照组。结果:镇痛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疼痛有明显差异(P〈0.01),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CEA和PCEA镇痛下,分娩产妇痛苦小、安全、有效,对新生儿无影响,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娩镇痛后胎心异常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29例硬膜外分娩镇痛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分娩镇痛后出现胎心异常组(A组)和未出现胎心异常组(N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和剖宫产原因,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N组(P<0.05)。剖宫产原因:胎方位异常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A组明显高于N组(P<0.05),活跃期停滞A组明显低于N组(P<0.05),继发性宫缩乏力A组明显低于N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后出现胎心异常的产妇产程中因胎儿窘迫而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增高,但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徐瑛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505-1506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母婴、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足月初产妇,胎位为左枕前位(LOA)或右枕前位(ROA),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B组为分娩镇痛组,产妇选择L2-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当产妇宫口开大2~3cm时给予含0.125%罗哌卡因及芬太尼2μg/mL的混合液6~8mL,持续背景输注量5~6mL/h,追加量3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VAS)、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产钳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B组镇痛效果良好,下肢运动阻滞轻微,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催产素及产钳使用情况较对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PCEA),效果确切,对母婴、产程、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阻滞(CSEA)和硬膜外阻滞(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阴道分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宫口开大2~3cm时在L2-3椎间隙穿刺,硬膜外导管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泵(PCEA)。观察两组产妇BP、HR、RR、SpO2、胎心率(FHR)、镇痛效果(VAS)、运动阻滞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情况、不良反应、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两组均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两组镇痛前产妇VAS评分为9~10分,给予镇痛后,CSEA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且镇痛后30min内,同一时点VAS评分CSEA组明显低于EA组(P〈0.05)。30min后,两组VAS评分逐渐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均无明显运动阻滞,产程时间、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和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均安全有效,但CSEA具有镇痛起效快、效果更完善等优点更接近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与产程进展,产后出血,分娩方式以及产程中胎儿心率变化,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08年自愿行无痛分娩,且无椎管阻滞和无痛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50例作为实验组,行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与同时期未采用无痛分娩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疼痛反应,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心率变化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项目。结果实验组产妇镇痛效果好,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而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胎儿心率,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两纽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可明显缩短活跃期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使用连续硬膜外阻滞抑制产痛的效果及产程观察和处理。方法随机抽取自愿使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同期同样条件未用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宫口开大2~3cm时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疼痛感觉、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有效(Ⅰ级无痛)率达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分娩方式、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观察组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虽然采用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使产程延长,但并不增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且镇痛效果满意,明显减少了因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欧英余  张薏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19-1421
【目的】比较10g/L氯普鲁卡因与1.25g/L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拟行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初产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氯普鲁卡因(A组)和罗哌卡因(B组)两组(n=34),在宫口开至2~3cm时A组给予镇痛液配方为10g/L氯普鲁卡因+0.003g/L芬太尼;B组给予1.25g/L罗哌卡因+0.003g/L芬太尼的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至第二产程开始时停止。观察并记录镇痛前、给予硬膜外负荷量后5min、30min,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评分(VAS)和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以及各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结果】A组的疼痛评分较B组在给负荷量后5min低(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无差异(P〉0.05)。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无缡计学意义(P〉0.05)。【结果】10g/L氯普鲁卡因分娩镇痛较1.25g/L罗哌卡因起效快,两者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始于第一产程潜伏期末及活跃中末期的麻醉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镇痛始于潜伏期末,蛛网膜下腔用药为芬太尼20μg;B组镇痛始于活跃中末期,蛛网膜下腔用药为芬太尼20μg+罗哌卡因2mg;A、B2组硬膜外腔自控输注均为0.1%罗哌卡因伍用1μg/mL的芬太尼。C组为自然分娩对照组。结果A、B组生命体征平稳;A、B组VAS评分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镇痛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VAS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0时点(镇痛前),产妇血清皮质醇浓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A、B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不明显,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点(胎儿娩出时),C组血清皮质醇浓度较T0时点明显上升(P〈0.05),并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镇痛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产程、Bromage评分、剖官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3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始于分娩镇痛潜伏期及活跃期镇痛效果相同,二者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联合导乐仪 GT-4A 在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将在天津市第一医院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导乐陪伴联合 GT-4A 镇痛,对照组单独采用导乐陪伴,不使用导乐仪。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有效率、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与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后2 h 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陪伴分娩联合 GT-4A 仪分娩镇痛效果好,产程短,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是分娩镇痛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导乐分娩配合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减轻产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和自愿的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54例实行导乐护士一对一陪产配合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镇痛;对照组46例实行传统方法待产.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镇痛有效率100%,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能有效降低手术生产率.结论 导乐分娩配合GT-4A电脑疼痛治疗仪安全、有效,能减轻产痛,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列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180例没有产科并发症及麻醉禁忌症进入活跃期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将180没有采用任何镇痛方式的具有相同条件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活跃期宫口扩张速率快,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与水中减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产科分娩的300例产妇纳入本次研究。其中自愿接受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的100例产妇纳入A组,自愿接受水中减痛分娩的100例产妇纳入B组,自愿接受自然分娩的100例产妇纳入C组。比较三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出血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A组有效镇痛率高于B、C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B组有效镇痛率高于C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三组第一产程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A、B两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低于C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B组经阴道分娩率高于A、C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A、C两组经阴道分娩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镇痛分娩与水中减痛分娩在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和降低中转剖宫产率方面各有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孕妇15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孕妇在分娩活跃期时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孕妇在分娩潜伏期时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期麻醉分娩镇痛后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为512.3±78.4min,疼痛评分为3.2±0.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成功73名,所占比例为97.33%,新生儿Apgar评分为8.9±0.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