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妇女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妇女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的教学与科研领域之中。20世纪80年代初,妇女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中国兴起。近几年来,随着妇女理论研究热潮的兴起,人们从各种角度,广泛探讨妇女学的基本内容,使得中国妇女学得到了不断完善。 一、妇女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一门学科能否创建,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无必要研究这门学科的理论价值;二是社会有没有创建这门学科的基础。妇女学能够兴起发展,正是顺应了这两个条件。 中国原来没有“妇女学”这一概念,1982年才有人开始使用“妇女学”一词。它见诸于《国外社会科学》杂志上刊登日本学者白井原的《争取女权运动的历史和妇女学》一文中,同年,华中工学院陈荣佩在《毛泽东社会学思想初探》一文中也提出妇女学的概念。1984年有关妇女学的文章大量登载。在全国妇联第一次妇女理论研讨会上,有人提出要建立中国的妇女学。许多专家学者,特别是全国各级妇联理论工作者,就中国妇女学的逻辑体系,以及中国妇女学应有的特色等问题发表了见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 1986年关于中国妇女学的讨论进入了最热烈的阶段。学者们就妇女学的性质、对象、内容和方法等等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在全国妇联第二次研讨会上,把建立中国妇女学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副主编杨国才教授主编的《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少数民族妇女问题研究》一书由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21世纪女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全球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女性学作为一个特定的学术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以后,到90年代,美国的大学几乎都建立了女性学系和女性研究中心,开设女性学的相关课程,出版相关成果,并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在亚洲,女性学学科建设也比较快,韩国梨花女子大学从1975年开始设立女性学,至今已开设女性学博士课程并授予博士学位。日本、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于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3.
周颜玲女士是美国美利坚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她多年来从事妇女学的相关研究.此文是她的《妇女与性别研究的理论架构、方法及其中国化未来发展》一文的第五部分.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妇女学的性别研究在理论准备、方法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探讨,反映了美洲妇女学及其性别研究的动态及发展趋势,这对正在起步的中国的妇女学研究不无裨益.故选出此节以飨广大妇女理论研究者.为了保持文章的原貌与风格,我们对文章的文体与结构等未作修订,请注意辨别.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的妇女学着重于对“妇女本质”的求证和对“妇女问题”的溯源;90年代以后的妇女学一方面继承了追问“妇女本质”的传统,另一方面将妇女学界定为对既有知识传统关于妇女的知识之解构与建构。认为作为“人学”范畴的妇女学应该超越以男权为主体建构的知识传统,作为“知识论”的妇女学则需注重知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对于北美妇女学专业总体特征的概述。妇女学专业发源于60年代末的女权主义运动并在北美的大多数大学中得到发展,目前已达到上百个。除了具有传统的高教专业的特点之外,这些多学科交叉性的专业以其勇于揭示和论证妇女在各个知识领域以及社会实践中的贡献,置疑既定的知识体系,呼吁女性的平等权力和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而独具特点。赋予这些专业以生命活力的种种思考反映着女权运动的各种倾向。寻求性别平等、视性别为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阶层、强调性别之间的差别,根据这种差异性,女性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它的融入将促进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80年代诞生的“妇女学”标志妇女研究进入了新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妇女学课程和创办研究机构,其女性视角的妇女理论受到女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可以断言,随着现代化进程,妇女学教学和研究必将以自身的价值而更昭著于世  相似文献   

7.
经过中国妇女/性别学者多年的共同努力,作为学科成员共同学术遵循的妇女/性别学科范式已经基本形成。但是,作为学科范式重要维度的学科名称尚未统一,呈现出“妇女学”“女性学”“社会性别学”“妇女/性别学”多元共存的局面,仍需深入探讨这些学科名称的演变历程、使用边界、背后理念的异同以及发展趋势,以促进妇女/性别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推动妇女/性别学科范式的完善与学科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主义视角反思本土妇女学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初,妇女学开始引起重视,本土妇女学学科化进程也随之开始。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中国妇女学的学科化现状,考察本土妇女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探讨妇女学学科的命运,以进一步探究本土妇女学在学科化过程中知识生产的文化政治学意义以及妇女知识处于边缘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民初,主持《妇女工作》杂志的老一辈妇女理论工作者侯狄同志,提出并赞成用“妇女学”,指出要重视妇女问题的社会调查和理论研究,以逐步改变妇女活动落后于妇女工作实践的局面。20多年后妇女学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艾丽斯·沃克与妇女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丽斯·沃克在其小说和文学评论中提出的"妇女主义"概念受到了美国黑人权力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深刻影响,同时又是对这两大运动思想体系的一种反叛.妇女主义以其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等特点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妇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2000年7月,四川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在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成立。彝族学者、妇女问题研究专家马林英副研究员担任该研究中心主任。该研究中心旨在将社会性别研究引入民族研究领域,促成汉族学者和少数民族学者、女性学者和男性学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民族学和妇女学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对话与交流,从而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四川少数民族妇女与社区发展,推动四川少数民族与民族社区发展的研究,扩展中国的社会性别与发展的研究领域和视野。该研究中心将积极、主动与“海外中华妇女学会”、“中国妇女研究中心”等国内外妇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大理论建树,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被中国的妇女研究者所关注并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理论建构和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实践推进,推动了中国妇女的社会发展和男女关系的根本改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和学科建设,近5年来研究领域和视野不断扩展,不仅关注少数民族妇女生存与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还进一步提出解决的措施;从少数民族妇女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到实践,再到少数民族妇女学的提出、学科建设的兴起及推广、社会性别视角的运用和参与性、质性研究方法的引入,不仅拓宽了研究范畴,而且增强了研究的学术性.在这一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妇女研究的论文和专著不断面世,少数民族妇女学的学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并在积极进行着本土化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发展领域,妇女/社会性别与发展范式萌发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它既植根于主流发展轨迹与历史遗产,又是对后者的解构和超越。该领域处于发展研究与妇女研究的交界处,既有厚实的学术底蕴,又受到主流发展努力以及诸多社会运动的滋养,遂形成了自成一体、熔理论与实践于一炉的知识、话语和实践体系。时至今日,从历史与理论视界出发,回顾国际发展界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的嬗变,检视妇女发展话语的机构化与制度化进程,并就这些权力话语对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边发展机构和各国政府发展议程、政策及项目的巨大影响做一个系统梳理,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于1917年在苏维埃俄国诞生,至今几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其间的发展充满了各种探索,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开拓了崭新的领域。尤其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道路选择所取得的成就,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经济人类学的视野出发,这些探索与发展模式,都是人类智慧的展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文化选择,或者是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以来,国内妇女学走过以妇女问题和性别议题为对象的研究为主的妇女学,到本世纪以学科背景下的学术研究、高校内的课程发展与组织体制的机制化探索的学科化推动的历程。同时对30年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妇女学推动者(集体或个人)在学理、概念和推进策略、方法上的异同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梳理并力图理论化。在此基础上,展望妇女学的未来走向——通向学术女性主义与行动女性主义的联手推动中国社会的积极变革。  相似文献   

17.
妇女问题研究在60年代末成了美国教育和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不过,学者们涉猎这一领域的问题要早得多。妇女问题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早在19世纪便进行了,20世纪初也曾开设过有关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后半叶,女性健康已成为全人类健康中一个重要的聚焦点,继而也成为全球健康政策的一个重点。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发现,中国的妇女健康政策仍较着重于从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角度关注妇女健康,致使妇女健康问题与健康需要长期受到忽视,妇女健康领域的相对独立性和专门化程度尚待提高。我国政府对妇女健康促进和健康政策的重视程度和统筹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女性健康政策与健康服务体系应成为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框架的组成部分,建构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健康政策,维护女性利益。  相似文献   

19.
自1995年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全国许多高校妇女学界的朋友,都开始成立机构、参与项目、走向妇女运动基层,同时都兴致勃勃地在自己的学校、学科或专业里开设了妇女学和社会性别学的课程.在没有专任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专门教材的条件下,一门新兴的学科就这样产生了.尽管课程名称各不相同,有叫"女性学"的,有叫"妇女学"的,有的又称为"妇女研究"或"社会性别学",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它们共同的主题是倡导男女平等,是探究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和制度的根源,是探索和理解性别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于1917年在苏维埃俄国诞生,至今几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其间的发展充满了各种探索,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开拓了崭新的领域。尤其是我国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道路选择所取得的成就,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经济人类学的视野出发,这些探索与发展模式,都是人类智慧的展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文化选择,或者是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