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梁迪  王心  姚继芹  刘敬超  尚丽新 《人民军医》2014,(10):1104-1106
目的:观察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分娩巨大儿产妇5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产妇5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次、宫高加腹围和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病态肥胖等发生情况,以及两组分娩情况和妊娠结局,分析巨大儿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产次及妊娠末期宫高加腹围,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态肥胖、妊娠期糖尿病等的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过期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观察组分娩男性新生儿比例及剖宫产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头盆不称、持续性枕后或枕横位、活跃期停滞、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会阴或宫颈裂伤、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等的发生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3)观察组中剖宫产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者(P〈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阴道分娩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体重≥4250g巨大儿剖宫产率,非常显著高于≥4000g且〈4100g巨大儿及≥4100g且〈4250g巨大儿(P〈0.01);体重≥4100g且〈4250g巨大儿剖宫产率,显著高于≥4000g且〈4100g巨大儿(P〈0.05)。结论:巨大儿的发生受胎儿性别、产次、宫高、腹围、妊娠期糖尿病、肥胖症等多种因素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提高产前诊断率,评估和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有助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妊娠期营养干预对降低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及解放军252医院建立孕产妇保健卡的待产妇7846例作为观察组,进行妊娠期营养指导、干预和随访;另选2005年1月-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待产妇28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巨大儿发生率,以及分娩巨大儿产妇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和妊娠合并症等。结果: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分娩巨大儿产妇的总剖宫产率,以及头盆不称、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营养干预可显著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胡盈  樊阳阳 《人民军医》2014,(9):995-99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血红蛋白(Hb)水平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晚期住院分娩的产妇627例,根据Hb水平分为4组,即高水平组(A组)237例:Hb≥135g/L;正常高限组(B组)122例:Hb 127-134g/L;正常组(C组)130例:Hb 119-126g/L;正常低限组(D组)138例:Hb≤118g/L。采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Hb。比较各组糖代谢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等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情况。结果:A组糖代谢异常和早产发生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P〈0.05),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C组(P〈0.01)。B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D组(P〈0.01),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高Hb水平,会增加糖代谢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等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GDM孕产妇107例,其中正规治疗(GDM1组)76例,未系统治疗(GDM2组)31例。另选择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采血检测HbAlC及hs—CRP水平,并比较妊娠结局。结果3组间HbAlC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DM2组〉GDM1l组〉对照组,P〈0.01)。GDM2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GDM2组与GDM1组、GDM1组与对照组母婴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HbAlC及hs—CRP水平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联合检N--者水平对评价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各种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妊娠结局,从而掌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处理方式,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患有糖尿病的孕妇进行各项指标调查,对患者妊娠过程中出现的合并症及分娩后新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同时对138例非糖尿病孕妇进行同样的调查统计,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糖尿病对孕妇妊娠过程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妊娠过程中糖尿病患者的羊水指数、孕期母体体重以及新生儿体重均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性明显(P〈0.05);糖尿病患者组剖宫产比例高于正常组,羊水量出现异常情况也高于正常组。糖尿病患者的早产例数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产率可高达6.5%;糖尿病患者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出正常组(P均〈0.01)。结论糖尿病不仅影响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影响围产儿结局,应提早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母婴并发症,探讨GDM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2008-01~12我院妊娠分娩的GDM6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 2比例选择正常的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母婴并发症、分娩方式差异.结果:观察组羊水过多、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早产、剖宫产较与对照组高(P<0.05);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也较对照组多(P<0.05).结论:GDM对围生期的母儿均有较大影响,应积极普及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开展GDM的早期筛查、诊断及规范化治疗、采用适当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7.
杨隽  武海荣  蔡贞玉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039-1040,104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909例孕妇进行血糖筛查试验.阳性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照NI)DG和IADPSG两种诊断标准对孕妇进行妊娠期糖尿病诊断并分组,对两组的母几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5337例孕妇根据NDDC标准诊断GDM及GIGT患者共66例,为NDDG组.检出率为1.23%,2572例孕妇根据IADPSC标;住诊断GDM患者共86例,为IADPSC组,检出率为3.34%两组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ADPSG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儿显著低于NDDG组(P〈0.05)。结论:采用IADPSG诊断标准,可以使更多的GDM患者被诊断,对其进行膳食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对母婴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孕妇1835例,其中确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8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56例。比较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妊娠期糖尿病及正常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及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未治疗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巨大儿、早产、胎儿畸形发生率及剖腹产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GDM与GIGT均是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导致母婴近期远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师应重视孕期糖代谢异常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产后随访,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广泛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以便合理干预治疗,改善母婴预后。方法对2006年12月-2008年4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孕妇,于妊娠24—28周进行糖筛查共1246例,筛查出妊娠期糖尿病42例(GDM组),妊娠期糖耐量异常31例(GIGT组),正常组孕妇1173例(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别对3组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发病率5.81%,2组糖代谢异常组总的巨大儿,子痫前期早产发病率分别为12.3%,8.2%,和&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1),GDM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及转诊率高于GIGT组(P〈0.01)。结论①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逐年增加.应加强糖筛查重要性的广泛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此项筛查的认识,主动配合,以防漏诊。②巨大儿、子痫前期和早产认识糖代谢异常孕妇最常见并发症,加强该型糖尿病孕妇管理可有效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诊疗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后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2010-01-2011-11在本院分娩的符合IADPSG诊断标准而不符合NDDG诊断标准确诊的308例GDM孕妇未给予规范化诊疗干预作未治疗组,2011-12-2012-12在本院分娩的符合IADPSG诊断标准而不符合NDDG诊断标准确诊的195例GDM孕妇给予规范化诊疗干预作为治疗组,以同期我院分娩的按照IADPSG诊断标准糖代谢正常的4509例孕妇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的不良妊娠结局及产后随访糖脂代谢异常的差别。结果2010-01-2011-11按照NDDG诊断标准GDM发生率4.47%,2011-12-2012-12按照IADPSG诊断标准GDM发生率13.84%,两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08例未治疗组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巨大胎儿、新生儿低血糖、剖宫产率分别为12.67%、22.08%、14.29%、6.49%、73.70%,均明显高于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GDM孕妇羊水过多、产后大出血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妊娠结局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随访率治疗组为87.01%,未治疗组为13.6%,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糖脂代谢异常发生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规范化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更多的GDM孕妇被诊断,对其进行规范化干预,即可有效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及产后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妊娠期体重增加量(△W)等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33例,正常妊娠组(NGT)27例,测定血清apelin、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apelin(347±65.8)ng/L,正常妊娠组apelin(254±35.7)ng/L;GDM组血清apelin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1);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清apelin与FINS、HOMA-IR、胆固醇(TC)、TNF-α、孕期体重增加量(△W)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病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7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妊娠期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分为观察I组(血小板计数%50×10^9/L)17例和观察Ⅱ组[血小板计数(50-99)×10^9/L]53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血小板正常妊娠妇女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MA)分别占77.1%、8.6%、7.1%和2.9%。观察组阴道分娩率2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3%(P〈0.05);剖宫产率61.4%,与对照组的55.7%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Ⅱ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观察I组(P〈0.05);剖宫产率与观察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8.6%,与对照组的2.9%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贫血发生率1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4%,对照组无一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I组产后出血、产后贫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观察Ⅱ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较多,以PAT最为多见,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不同,妊娠结局亦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3.
陈敏芝 《西南军医》2010,12(6):1081-1082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儿血清瘦素与新生儿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观察组)及30名健康孕妇(对照组)母儿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同时测量新生儿的体质量、胎盘重量、羊水量、孕妇体质量指数等.结果 观察组孕妇血瘦素、胰岛素水平、脐血瘦素、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 两组孕妇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高于新生儿脐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两组孕妇血清瘦素与胎儿体质量均无相关性(P〉0.05),而观察组脐血瘦素水平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J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同时存在高瘦素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明显低于母血瘦素水平,且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关系,有望成为预测胎儿体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相关因素,为糖尿病皮肤瘙痒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糖尿病365例,将其中糖尿病伴有皮肤瘙痒症165例作为观察组,不伴有皮肤瘙痒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和病程均非常显著大于或长于对照组(P〈0.01),高脂血症、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及胰岛素使用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性别、家族史阳性率、脑血管病发生率、肾脏病变发生率及HbAlc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年龄、病程、高脂血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年龄、病程、高脂血症及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预防老年胃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胃肠手术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观察组静脉滴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观察比较两组痰易咳程度、痰的形状及痰量、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易咳出、痰性状稀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并发症(肺部感染、肺不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痰量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可显著降低老年胃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进行针对性处理。  相似文献   

16.
关怀  ;尚丽新 《人民军医》2014,(9):1028-1030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DM)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GDM)。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育龄妇女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DM合并妊娠患者逐渐增多。2011年,国家卫生部推出新的GDM卫生行业标准,GDM诊断标准较以往放宽,使得GDM发生率也显著上升。相关研究表明,妊娠前和妊娠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母儿近期并发症及远期不良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孕期营养管理对预防巨大儿的效果。方法将30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干预组给予产前营养管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系统饮食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和巨大儿出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巨大儿率、助产率分别为35.00%、3.40%、2.60%,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MI增加值、体重增加值、体重增加达标率分别为(5.8±1.3)kg/m2、(12.4±3.2)kg、84.93%,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率、妊娠期高血压率、产后出血率、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过孕期营养管理,控制孕妇体重科学增长,可降低巨大儿出生率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对于妊娠结局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2月。2013年2月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选取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200例足月无胎膜早破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褥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足月产妇发生胎膜早破时,会导致剖宫产率增高,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增高,应重视及时对症处理,提高妊娠预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直肠癌86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组(观察组)42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对照组)44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距下切缘距离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少(早)于对照组(P〈0.05,P〈0.01);手术时间非常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距下切缘距离,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直肠癌近期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妊娠晚期超声计量低羊水指数(AFI)产妇的各项围生期结局指标变化。方法 选择90例AFI低水平产妇,观察其围生期结局各项指标,并与160例同期住院分娩的AFI正常产妇(对照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围生期结局各项指标,包括剖宫产,胎儿窘迫,生长受限,羊水污染,胎儿窒息,围生期死亡等。结果 产前胎儿心脏速率(FHR)追踪,5.0cm以内的AFI异常,与剖宫产率显著相关,两组间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低AFI组50.00%及49.37%对照组)。然而,剖宫产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的趋势,羊水过少组(11.11%对8.13%,P=0.06)(P〈0.05)。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诊的正常AFI组婴儿比例显著高于那些羊水过少生产的胎儿(5.56%比6.25%,P〈0.05)。结论 羊水过少是产妇和胎儿围生期结局不良的重要标识,超声多普勒是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的安全有效手段。超声计量低AFI是预示产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