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因芯片技术在某些恶性淋巴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DNA微阵列,是将大量DNA序列有序地固定在固体介质上。DNA芯片和微阵列的概念由美国Fodor等提出。此技术突出的特点是快速、并行、多样自动地检测大量基因、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EST)或抗原等。现就基因芯片技术在恶性淋巴瘤(ML)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因芯片(gene chip),即DNA芯片(DNA chip)代表的微阵列(microar-ray)技术,是集成了成千上万的网络状密集排列的基因探针,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杂交分析大量的基因,迅速读取生命相关的基因信息的一种高通量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在基因诊断、基因表达、基因组研究、发现新基因及各种病原体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肝脏疾病的研究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葛学玲  王欣 《山东医药》2009,49(49):112-113
基因芯片技术是指通过微阵列技术采用原位合成或合成点样等方式将高密度DNA片段有序固定于固相支持物上,以荧光标记的DNA探针,借助碱基互补杂交原理,进行大量的基因表达及检测等方面研究的最新革命性技术。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其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某种免疫细胞恶化有关,是最早发现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后者占淋巴瘤的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包括DNA芯片(又称DNA微阵列)与cDNA芯片(又称cDNA微阵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芯片,它以DNA杂交技术为基础,采用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玻璃、硅、塑料等固相表面上固定成千上万个分子识别探针,能在同一时间平行检测大规模的基因分子信息,主要用于肿瘤的DNA测序、基因表达、突变、诊断、药物筛选和遗传图谱等研究。肝  相似文献   

5.
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新的生物学技术。该技术以其迅速及高通量特点,而在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综述了新近用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癌基因表达及基因功能等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改变,以寻找肝细胞癌相关基因。方法:抽提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中的mRNA来制备探针,经杂交、洗涤后,通过计算机扫描分析正常肝组织和肝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情况。结果:在10000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102条差异表达基因,表达上调的有42条,表达下调的有60条。未知基因12条。结论:基于DNA微阵矩技术的肿瘤基因表达谱分析能够高通量筛选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项新的生物学技术。该技术以其迅速及高通量特点 ,而在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综述了新近用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癌基因表达及基因功能等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胰腺癌相关基因。方法将14000种人类基因PCR产物按微矩阵排列点样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按一步法抽提4例胰腺癌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的总RNA,将等量的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人的cDNA一链作探针,混合后杂交上述基因芯片。经严格洗片后用ScanArray 400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每点上两种荧光信号的强度分别代表Cy5-dCTP和Cy3-dCTP的量,获得的荧光信号图像用计算机分析。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14000个基因中筛选出在胰腺癌组织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89条,其中已知基因101条,新基因88条。在筛选出的已知基因中,有50条表达上调,51条表达下调。结论基因芯片技术的肿瘤基因表达谱分析能够高通量筛选胰腺癌相关基因。并高效对基因功能进行研究。胰腺癌基因表达谱的分析有助于认识肿瘤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细小病毒H-1诱导胃癌细胞HGC27相关基因表达改变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收集H-1病毒感染前与感染48h后胃癌细胞HGC27,分离并纯化细胞mRNA,运用基因芯片技术,通过荧光染料标记、芯片杂交、洗涤、扫描及数据分析等步骤,得到H-1病毒感染前后胃癌细胞HGC27中表达改变的相关基因谱。对基因芯片结果中部分表达有改变的基因进行RT-PCR、Northern blot的分析鉴定。结果 胃癌细胞HGC27感染H-1病毒48h后的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在被检测的8000条目的基因中,920条基因的表达明显改变,β-raf、creb、p38-γ、rad21、sarp1等部分表达有改变基因的RT-PCR和North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与表达谱芯片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是大规模平行监测多基因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有效地用于细小病毒H-1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因芯片是一项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快速和大规模筛查基因。幽门螺杆菌与宿主之间关系的分子机制仍未明了,基因芯片技术在幽门螺杆菌研究中的应用集中在细菌的基因表型及其对宿主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分别从细菌和宿主两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多囊肾组织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多囊肾与正常肾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比较其表达水平的不同,为多囊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 方法按一步法抽提多囊肾组织和正常对照肾组织的总RNA并纯化mRNA;将4 096种人类基因PCR产物用Cartesian Pixsys 7500点样仪按微矩阵排列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多囊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mRNA分别逆转录合成以Cy5和Cy3标记的cDNA一链做探针,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用Scan Array 5000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 结果在多囊肾组织与正常肾组织中存在41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9个基因在多囊肾组织中低表达,295个基因在多囊肾组织中高表达. 结论本研究从多囊肾组织中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多囊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从而为下一步研究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2.
痘病毒(Poxvirus)是病毒颗粒最大的一类 DNA 病毒,结构复杂;感染人和动物后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化脓性皮肤损害,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人类健康。痘病毒可通过多种策略调控宿主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其免疫应答。基因芯片通过对宿主细胞在病毒感染前后基因表达谱的检测,为病毒的致病机制及病毒感染对宿主的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手段。本文综述了有关基因芯片在痘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国凤  成军  王琳  张健  邵清  刘妍  李莉  张玲霞 《肝脏》2005,10(3):189-191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HBVDNAP)三个功能域[(N末端蛋白(TP),逆转录酶DNA多聚酶(PR),核糖核酸酶H(RNaseH)]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细胞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阐明HBVDNAP对肝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pcDNA3.1()PR和pcDNA3.1()RNaseH,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结果TP有111条基因表达水平上调,88条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R有79条基因表达水平上调,90条基因表达水平下调。RNaseH有113条基因表达水平上调,109条基因表达水平下调。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成功筛选HBVDNAP三个功能域蛋白转染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HBVDNAP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复杂,其单卵双生子的高共患率、发病的家族聚集现象和种族差异,提示遗传易感性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对IBD易感基因研究技术包括连锁分析、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迅速发展并展现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芯片等.运用前两项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人群中确认NOD2、IL23R等IBD相关基因,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基因表达水平诊断IBD成为可能.本文就此对IBD相关基因作一综述,并介绍基因芯片在IBD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基因芯片(Gene chip)也被称之为DNA阵列(DNA array)。基因芯片技术被誉为继大规模集成电路后又一次意义深远的科技革命[1]。目前,国内外多家提供基因芯片的知名公司不断开发提供了多种先进的基因芯片,如寡核苷酸芯片(Oligo芯片),mRNA表达谱芯片、miRNA芯片、DMET芯片、Cytogenetics芯片等,涉及基因表达、miRNA、药物代谢和染色体遗传分析等多个研究领域,促进了转化医学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开始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心血管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本文主要对基因芯片技术在心血管系统研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微阵列,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前沿技术—生物芯片中的一种(广义的生物芯片还包括蛋白芯片、组织芯片等)。基因表达芯片是用于基因表达谱研究的一种应用型基因芯片。本文主要综述了基因表达芯片在炎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感染、同型半胱氨酸、血流动力学、吸烟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上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HBV DNA多聚酶RNase H反式调节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RNase H结构域蛋白(HBV DNA P-RNase H, RNase H)的表达对肝母细胞瘤细胞HepG2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进一步阐明RNase H对肝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RNase H,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 3.1(-)的HepG2细胞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RNase H表达质粒转染的细胞有222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3条基因表达水平上调,109条基因表达水平下调.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成功筛选了RNase H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RNase H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前列,但是其发生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基因芯片技术自问世以来已广泛用于人类多种肿瘤基因表达谱等方面的研究。在肝癌研究中,它为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为寻找肝癌相关基因、进一步筛选和研究肝癌基因芯片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和检测与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生物分子标记,进而阐明其发病分子机制和进行有效的预防提供了捷径。本文结合基因芯片技术在筛选肝癌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病理浓度哇巴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后的基因表达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基因芯片研究病理浓度哇巴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后的基因表达谱改变。方法 以包含 84 6 4条人类基因的DNA芯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受 1 8nmol/L哇巴因活化后的基因表达谱。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受哇巴因作用 2h后 ,12 9条基因出现表达差异 ,其中上调的共有 2 6条。结论 通过基因表达谱研究提示病理条件下哇巴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涉及DNA转录调控、蛋白质翻译合成、细胞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DNA结合蛋白1(SBP1)反式调节基因,阐明SBP1蛋白可能的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设计并合成SBP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SBP1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SBP1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BP1。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cDNA芯片分析。结果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mRNA,逆转录为cDNA,进行cDNA芯片分析。在1152个基因容量的表达谱芯片的筛选中,发现有12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SBP1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SBP1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