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急性心力衰竭进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力衰竭(AHF,简称心衰)病情来势凶猛,常以突发性呼吸困难为表现就诊于急诊科,是心血管疾患院内主要的死亡原因,据报道AHF院内死亡率达12%,一年死亡率达40%.急诊有效的救治是挽救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近年来AHF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焦点,自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首次颁布急性心力衰竭的防治指南后,2008年ESC发布了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又于2010年制定了我国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指南,在美国不断更新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也对AHF进行了阐述,其目的在于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规范临床医生的诊疗过程.对于中国医师尤其是急诊医师能从指南中学习到什么?这些指南是否适合我国的临床实践?下面就这些内容和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公布了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治疗指南,对心衰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笔者认为尚有以下问题需要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2005年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10~15年间,随着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模式发生巨大变革,治疗目标已从“改善血流动力学”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和心脏重塑,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有关心衰诊断和治疗的指南也在不断更新。ACC/AHA于2005年对其发布的心衰诊疗指南进行修订,笔者对该指南作一解读。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从2001年版开始采用新的心衰分级方法,2005年修订版沿用此方法。该分级方法根据心衰的发生、发展进程将心衰分为A、B、C、D四个阶段。A期为有发生心衰高度危险,但尚无心脏结…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以下称《心衰指南》)自2007年发布以来,已经历了6个年头,遵循《心衰指南》可以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可在临床实践中,常见到没有遵循《心衰指南》用药的患者,导致1年内多次住院的情况。本文对《心衰指南》在社区遵循情况作一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6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结果:56例肺炎合并心衰病儿经积极抗感染、纠正心衰等综合治疗,治愈52例(92.9%),死亡4例。心衰纠正时间主要在48小时以内(占66.1%)。结论:早期使用强心剂,积极治疗肺部感染等原发病是预防心力衰竭发生、解除心衰原因的重要环节。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不要忽视电解质紊乱的存在和处理,应动态检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变化。心力衰竭是婴幼儿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早诊断并有效治疗心衰是降低婴儿重症肺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病时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00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心衰患者发病时的NT-proBNP水平。1~12d内进行心脏彩超、胸部X线检查及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效果评价,判断采用此方法对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指导的意义;出院时根据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的对比,指导二级预防用药。结果 NT-proBNP诊断心衰的准确率为86.84%(99/114);通过NT-proBNP化验检测诊断为心衰并随后按心衰诊疗指南正规治疗后,总的好转率达91.23%(104/114),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NT-proBNP在心衰的临床诊断、呼吸困难的鉴别、临床心衰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显著,可根据其水平对心衰进行危险分层,尽早治疗;出院时可根据治其水平的变化并与入院时的分析对照后做简易评估,指导二级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公布了2010年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和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F/AH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而2013版中国成人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也将在2014年正式公布。各个指南虽然在语言表述或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对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分析整合,然后作出了不同推荐水平和证据级别的推荐,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心肌梗死急性期死亡率的逐渐下降,心力衰竭(心衰)己成为当今重要的流行病之一。Framingham研究的资料显示心衰诊断后2年死亡率男性为37%,女性为33%。鉴于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心力衰竭已经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本文将就左西孟旦在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力衰竭作为临床危重症之一,死亡率极高、预后极差。但是近些年来,关于急性心力衰竭诊治的新进展报道较少。随着2014年我国及2016年欧洲心力衰竭指南陆续颁布,对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思路以及治疗方案提出了部分新意见。本文结合最新指南以及新近文献,对急性心力衰竭诊治要点及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晚期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期心力衰竭(AdvancedHeartFailure)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力衰竭(心衰)类型。近年来,晚期心衰的诊断与治疗均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简要介绍晚期心衰的定义、病理生理、临床诊断与治疗。1定义与临床诊断Adams等[1]综合现有文献资料,提出晚...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东 《现代康复》1997,1(1):49-5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患的平均存活时间在男性为1.7年,女性3.2年。不仅死亡率高,且活动耐量(exercise capacity)下降,生活质量低下。近年来除强调心衰的病因、诱因及对症治疗外,人们对心衰的运动康复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日趋上升,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原因之一,且预后较差,经研究表明心衰5年存活率,男性25%,女性38%,严重心衰病人存活期不到1年,并且费用昂贵。心衰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衰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治疗心衰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超过5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其中超过65岁者,发病率为10‰。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确诊后1年死亡率为20%, 5年死亡率大约为50%。每年大约有100万患者因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acute decompensate heart failure)而住院。有统计数据表明:入院时第一或第二诊断是心衰的ADHF患者住院死亡率为4%。ADHF再次入院死亡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稳定的慢性心衰患者。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防止和延缓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心衰的症状,改善其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本文就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975年waagstein等报告应用β阻滞剂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取得了满意疗效。1998年公布的两个关于β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试验-心功能不全比索洛尔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控释片的随机干预试验证实β阻滞剂能改善心功能不全病人预后,改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提高了病人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结果会人鼓舞。自1999年以来,我们用倍它乐克治疗经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衰病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治疗中ACEI和ARB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Framingham研究显示,男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2年死亡率37%,6年死亡率高达82%。随着对充血性心衰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在认为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心肌重塑中起关键作用,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作为两大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目前心血管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公共健康问题,世界总人口的1%~5%都曾罹患心力衰竭。。即使在目前最佳的药物治疗下,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年死亡率仍可达5%~10%。尤其是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的预后更差。1年死亡率高达50%以上,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肌舒张或,和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降低、组织液灌流减少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为特征,故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或心功能不全。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心肌梗死存活率的提高,心力衰竭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心血管疾患,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数近100万,而且整体预后不佳。在过去的五年中,心衰恶化住院率增加了3倍,首次住院后五年内死亡率上升为75%。然而其治疗前景尚好。在一些国家(英国、美国、瑞典),心衰的死亡率正逐渐下降,这主要归功于最近五年心衰治疗和心脏猝死(SCD)预防方面的进展,例如药物治疗和植入性装置。下面就心衰的发病机理与药物治疗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老年心力衰竭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老年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主要死因之一。本文对2005年2月至2006年10月我科治疗的132例老年心衰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相应的治疗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低镁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伍伟锋 《临床荟萃》1998,13(3):107-108
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本身及治疗心衰的药物均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又可使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镁血症.本文对心力衰竭低镁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