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上·高惠君的名字,听上去让人总觉得有些奇怪。当拿这个问题问及画家本人时,他总结说:"‘河上’是我用于作品的笔名,‘高惠君’是原名,从结构上借用了西方人名的形式。"这听起来有些像洋为中用的调侃,但细细想来,这种似是而非的嫁接,其实也存在于他的作品之中。第一次偶遇河上的作品,是在一次作品联展期间。因受朋友之邀看展览,于是便看得格外仔细。印象中有一组作品细读起来蛮有趣味。那是一个全由破碎瓷瓶组成的系列,大部分都是在瓶口的位置因为压力使瓶子破碎,于是水喷溅而出,精致的花瓶在画面的中间,画面两边却用重复的文  相似文献   

2.
正版画作为艺术,很年轻。丝网版画在版画艺术的家族中,更年轻。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采用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称做丝漏版画。现在发展起来的丝网版画借鉴并融合了现代新型材料与技术,被许多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青睐。2017年11月2日下午,"逾越的版图"——三版工坊当代版画展(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被人称为"三版",国内每隔几年都要举办专门的"三版展")在上清  相似文献   

3.
版画简介     
美术中有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如:油画、版画、国画、雕塑等。其中版画又分为以下几类,如:用铜版印制的作品称为铜版画,也叫凹版画;用石版印制的作品叫石版画,也称平版画;用木版印制的作品叫木版画,也叫凸版画;用丝网版印制的作品叫丝网版画,也叫漏版画。目前,在国际上美术界承认的只有这四种版画。铜版画是用钢针在铜版上刻画,所以腐蚀后也能产生精细线条,可制作出非常精美的画面。石版画是用特制的画笔在石版上描画,产生出丰富的色调,与其它版画类相比更具柔和之美。木版画是用木刻刀在木板上雕刻,木版画又分水印木版画和…  相似文献   

4.
刘小东:立场     
《三峡大移民和三峡新移民》是刘小东的新作。我第一次去看《三峡大移民和三峡新移民》展览那天,天气很冷,因为去得早,展场还没开门,一群前来看展览的人正执着地在院子里靠活动取暖,等着展览开始。展场的门打开了,大家安静地走进去,认真地看着作品,和预想不同,这次展出的作品不多,但却是我看过的绘画展览中花去时间最长的一次。此后又去看了一次,不为别的,只因为作品画面中暗含的关注让人感动。对于作品的主题,按刘小东的话说,有时作品的主题选择是很偶然的——因为很偶然的机会他去了趟三峡……很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三峡,以前从来没去过,当时修大坝什么的,只是听说,虽然知道这件事很大,但却不清楚到底大到什么程度,于是就稀里糊涂去了一趟。到了之  相似文献   

5.
丝网版画是相对复杂且间接的画种,需要"理性"来支撑起作品,使之具有深刻的内涵,需要"随性"来点睛,使作品更加灵动,二者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橘子 《食品与生活》2007,(12):29-29
已经开始准备圣诞礼物、圣诞大餐了吗?如果你还不知道圣诞日历,请不要说你是"圣诞达人"!第一次知道圣诞日历是在不久前与一位定居上海的法国自由作家苏妮的会面。当时她带着两个女儿,拿出一张比杂志还要大的"贺卡",上面印着一幅水彩画,画面上圣诞老人骑着飞舞的龙,小孩子穿着冬衣在放风筝,还有城隍庙等,"很中国"的元素。我问她:"这是贺卡吗,是你女儿画的吧?"她摇摇头又点点头,深邃的蓝眼睛里透出一丝自豪:"这不是普通的卡片,是我们全家一起做的圣诞日历,我15岁的大女儿苏洋功劳最大,这是她画的。"  相似文献   

7.
帅斌 《丝网印刷》2001,(5):23-23
我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始进行丝网版画创作的。丝网版画是一个年轻的版种,正因为年轻所以没有别的版种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就会有更多空间让画家去发挥。我很幸运在美院学习时选择了丝网工作室来进行丝网版画的创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从事了丝网版画的创作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脱胎换骨,轻装上阵,让我有了条件追寻我那隐藏在心中已经很久远的梦想,我的作品也就开始承载了来自我心灵的情感。丝网版画在中国只有短短的20年的历史,丝网版画的原理,源自中国古代印花布制作工艺的漏印技术。这古老的漏印技术却在20世纪的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  相似文献   

8.
彭锋 《缤纷家居》2014,(6):212-216
王华祥的艺术以变化著称。即使是同一风格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有小的变化。每十年都要发生一次大的变化,从风格到媒材的彻底变化。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木刻版画,到90年代中期开始专注于油画创作。变化之大,让人不敢相信是—人所为。王华祥的木刻版画,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而他的油画作品则属于典型的后现代绘画。大约从05年开始,  相似文献   

9.
正版面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印版版面的性质和使用材料不同,版画的画种也不同,主要有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和丝网版画。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数字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传统版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产生了数字版画,或称数码版画、数位版画、电脑版画或计算机版画。"艺术微喷"技术支撑了数字版画的发展,打印输出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色彩精准度、色域空间大、防水、耐光、抗氧化、收藏持久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鹭 《丝网印刷》2012,(9):44-48
中央美院教授广军先生曾在一次全国版画展览的学术座谈会中有过如是发言,中国当代版画的弊病就在于过于炫耀自己的版画技术而导致的画面中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的匮乏。而许多人马上就要问了,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技术,转而在艺术的感受力与表现力方面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呢。也许我可以回答他们,首先,我要替广先生与"技术"喊冤了,玩弄与炫耀技术根本就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恰恰是一个艺术问题。其次,在艺术的感受力与表现力方面花大功夫,下大力气也根本不可能放弃掉版画的技术因素,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说,技术的可能性也就是艺术的表现力,两者是不能被割裂开的。  相似文献   

11.
黄梦斯 《缤纷家居》2011,(11):114-115
SPACE请谈谈你的艺术经历4岁父亲画画,所以小时候爬到大画桌上随手就来。和哥哥比较,我更大胆也更适合。现在看那个时候的画,脱离了一般儿童画的范畴,透着老辣。让现在的自己也觉得佩服。16岁,高二结束,陪着父亲朋友的孩子去学画画,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高三开学,刚准备投入到"黑色"的复习中去,父亲说:你去学画画吧。于是我高三没上,去学了画画。没有抵抗也没有怨言,冥冥中知道这会是我的路。17岁,来北京考中央美院,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广西,没想到就真的离开了,在美院的国画系度过了四年,舌尖尝到了宣纸和墨的味道。21岁本科毕业上了美院国画系  相似文献   

12.
岳小红 《中国造纸》2023,(4):158-159
<正>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我国曾涌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其中版画艺术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版画是艺术家经过巧妙构思,用刻刀、化学性腐蚀药物等在木、石版材上刻出画面,并用纸张进行复制、拓印而形成的图画。常见版画有木刻版画、铜刻版画以及石版画等多种形式。我国版画起源现已不可考证,但现存最早的版画可追溯至唐朝,早期的版画创作通常分多道工序,绘画、刻板以及复印都由不同的工人完成,此时版画多被称为复制版画,后来版画的画、刻、印等工序基本上都由同一人完成,此时被称为创作版画。我国版画艺术发展至今,已形成多个艺术流派,其中木刻版画、铜版画成为现今社会最为常见的版画形式。  相似文献   

13.
李岩现任便宜坊(哈德门桥店)热菜部厨师长"中餐,在德国很受欢迎,德国人认为它经济实惠。在德国做中餐,与国内不一样,技术性要求较低,所以鱼龙混杂,朝鲜人也做,越南人也做,因为都是黄皮肤嘛,导致现在已经做杂了。"  相似文献   

14.
正版画作为视觉艺术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中国版画的发展历史悠久,且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版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复制版画。该阶段是版画出现初期所采取的印刷和出版方式,其中画者、刻者以及印者各自都有明确的分工,互相协作,从而完成版画的制作。第二阶段,版画本身艺术性的全面增强,分工问题逐渐由版画家一人承担,这就赋予了版画家本身较强的创作特性,可以跟随自己的想法、想象以及创造力来展现出自身高超的艺术水平,该阶段的版画被称之为创作版画。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5.
段君 《缤纷家居》2014,(10):232-235
黄志琼1963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自由画家现居北京我对黄志琼以往的画很是喜欢,因为他画得畅快,色泽也沉着,饱含情感,绘画的手感和笔法的趣味也均属上乘,作为画家,黄志琼似乎已经具备了画家所必需的能力。然而,黄志琼最近几年的画,跟以往的作品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尽管从表面上看,它们损失了一部分趣味和审美,  相似文献   

16.
<正>丝网版画可以达到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其画面的独特之处是大块平整的高饱和度色彩,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像图1装饰艺术中那些极具色彩感染力的作品就是丝网版画。丝网版画是装饰设计者需要在这个丝质的材料上隔离出某个形状,形状以外的网眼都是被封死的,颜料只会从艺术家希望的区域过滤到纸上,形成不同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两只猴子     
正布面丙烯100×80cm 2014年张瑶的作品以卡通风格为主,融入了一些版画和原始绘画的特点。张瑶认为:"猴子和人类有太多共性,而猴子更具有自然原始感。"张瑶在2013年创作了很多以猴子为题材的作品,并把身边的人画成了猴子的版本。《两只猴子》画中这两只猴子是以张瑶身边两为艺术家为原型,她捕捉到他们在一个饭局上的状态,并画出了他们作为现代人和原始动物的两幅不同作品。  相似文献   

18.
凯绥·珂勒惠支是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女版画家。她通过女性强烈的感知能力表现出对世界大战的愤恨。她以悲情的现实为背景,刚硬利落的刀法为辅,刻画出一幅幅扣人心弦的作品,表现出穷人与平民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与悲痛。她的画面充满着无限的张力,爱憎分明,特别是对现实主义的追求,对后来鲁迅的中国现实主义版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杭州人,都是有点"杭儿风"的,也就是大家喜欢轧闹猛(凑热闹),你买我也买——这点,在吃食上更是有酣畅淋漓的体现。记得7岁那年,妈妈终于回城,举家欢庆,第一次吃"吴山烤鸡",排队等了半天。我排队的时候都是不停咽口水的,那个香味,用句广告语就是"勾人的香味"。1980年代,物资还很匮乏,排队买糖、买米、买豆腐,所以我对于排队买只烤鸡也觉得很正常。时至今日,随便什么时候路过吴山烤禽店,依然能看到不少人排着队,这真的让人觉得有点讶异了。  相似文献   

20.
电脑动画     
我很喜欢看动画片,常常被动画片中的人物和画面所吸引;我也喜欢画画,一有空儿就趴在桌子上画呀画,幻想着长大了当一名画家。我想参加学校的美术小组,可爸爸、妈妈却给我在中国儿童中心报了名学电脑。唉,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多么痛苦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