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龙  严俭祝  李博 《煤矿安全》2012,43(11):171-174
为了解决青岗坪煤矿主井风流紊乱的问题,利用风压平衡定律对其通风系统进行分析,推导了风流紊乱的判别式;在通风阻力和自然风压测定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数据对判别式进行验证;结合判别式和现场实际情况,提出防治风流紊乱措施。结果表明措施的实施,使得主井风流在自然风压最大时依然正常,既增强了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又提高了其抗灾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煤矿井型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采用多井口入风、多风机排风的矿井愈来愈多。虽然多风机通风具有很多优点,但它存在着相互干扰,使局部巷道出现微风、无风甚至风流反向,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有的矿由于通风技术力量薄弱,怕新开风井后引起风流紊乱而不敢开。甚至新开风井后引起风流反向,管理不了,将其封闭。因此,很有必要对多风机通风的稳定性予以讨论,以扬长避短。一、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所谓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是指扇风机工作的稳定性和矿井通风系统中巷道风流的稳定性。这里仅对后者进行讨论,推导出通风系统中出现无风、风流反向以及风流正常的条件。下面列举两个典型的通风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通风阻力和自然风压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进风井风流反向的原因,采取了防止进风井风流反向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浅谈新建煤矿通风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煤矿关闭南风井,南风井风流并入东风井系统的通风系统改造,通风方式变为两翼对角。并进行了东风井通风系统部分回风路段改造,用4-72-NO16B离心风机更换原9-57风机,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沛城煤矿进风井风流反向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风阻力和自然风压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进风井风流反向的原因,采取了防止进风井风流反向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通风网络回路能量守恒定律,介绍了热风压对通风网络分支风流状态影响的分析方法。提出了考虑热风作用条件下网络风流状态控制原理,针对潘三煤矿热风压对网络分支风流影响的实例,提出并实施了热风压作用下矿井通风网络风流状态的控制措施,达到了有效控制网络分支风流状态,实现潘三煤矿西风井风机切换期间矿井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温预热入风流技术,设计了金厂沟梁金矿冬季防冻通风系统.系统运行后,各提升井内温度均达+2℃以上,防止了提升井结冰,保证了安全生产.本文所介绍的风流预热技术,可供从事矿山通风设计及现场管理人员等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北矿在投产初期主井出现了不正常的回风现象,阐述了造成主井回风的自然热位差产生原因和对通风系统的影响,以及治理办法.在治理该问题过程中,通过采用控制副井风流措施、降低主井筒中的温度、增加副井入风流的温度等三项措施,成功解决了矿井主井回风问题,排除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隐患,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银厂坡矿井下通风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第一铝矿银厂坡矿井下原设计采用东、西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在实际运行中系统风量不足、新鲜风流无法到达各采掘地点;采掘、新水平开拓多工作面同时作业,风流交叉污染。因井下通风不畅,使矿尘、炮烟、汽车尾气浓度超标。通过优化研究,将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改为多井进风—总回风井抽出式通风,改进了通风方式,实现了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用矿井通风仿真系统分析机站对旁侧风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重点介绍了矿井机站对旁侧风路的风流方向影响,就如何防止旁侧风路风流反向进行了探讨,并用MVSS矿井通风仿真系统模拟运算验证了这一论点;最后用这一原理对金川矿井旁侧风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陶柱  李双 《中州煤炭》2016,(10):31-34
为保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巷掘进工作面煤流运输高效、快捷及通风系统稳定、可靠,需采用胶带输送机出煤。但由于与巷道连接的主要胶带巷为进风巷,所以在巷道回风口与主要胶带巷之间构筑1组控风设施,按照现场胶带输送机安装现状来看,胶带机头位置逐渐变高,无法实现通风设施的构筑以及漏风量的控制。现设计胶带输送机尾部采用卸载架延伸的方式穿越墙体,然后设计通过墙体的卸载架控风措施,有效解决了胶带机头无法构筑设施及设施漏风大的难题,实现了煤流的正常运输,通风系统稳定、可靠,保证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师旭  苗勇  栗鹏刚 《煤炭技术》2020,39(1):93-95
四台矿属于近距离容易自燃煤层开采,综采工作面采用均压通风系统。在进风顺槽中布置的本巷均压硐室,风机吸风口距离均压风门近,吸风风流经过带式输送机,往往会造成均压风门漏风严重,均压硐室周围温度较高、煤尘较大。据此四台矿优化均压硐室布置方式,采用独立均压硐室代替先前的本巷均压硐室。对优化前后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独立均压硐室的应用在减少风门漏风量,降低温度,抑制煤尘方面均有很大改善,实践证明了采用独立均压硐室的可行性及优点。  相似文献   

13.
胶带输送机是煤矿企业运输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目前,国内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主要采用电力拖动;但在煤矿复杂的井下环境特别是存在瓦斯和煤尘回风巷道中,严禁安装电气设备。为了解决回风联巷不能安装电力胶带输送机运输物料的难题,采用气动马达驱动的运输设备,自行研制了气动胶带输送机并投入使用。生产实践证明,气动胶带输送机作为一种新型辅助运输装备,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安全经济、适用于恶劣的工作环境的优点,特别是在易燃、易爆、高温、振动等环境条件下也能正常工作,可广泛应用于煤矿回风巷道运输线路中。  相似文献   

14.
王明恒 《煤炭技术》2012,31(11):136-138
对选煤厂的煤尘污染的主要源设备-给料机及落料管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煤尘污染的产尘机理和逸散规律,得出给料机的煤尘污染主要由于给料诱导风流正压和设备自身密封不严造成的;落料管煤尘污染主要由于高压诱导风流起尘以及表面裸露的皮带机机尾甩尘引起的。针对这2种设备设计了不同的除尘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杨永弟 《山东煤炭科技》2021,(3):142-143,152
针对云冈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输过程中易产生煤尘污染,且易造成下级输送带损伤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带式输送机落煤点缓冲除尘装置。实践应用效果理想,有效解决了带式输送机运输区域的粉尘浓度污染问题及下级带式输送机因落煤问题造成砸坏和冲击损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矿井掘进中,经常要在回风巷与进风巷之间施工风门进行风流调整,但是工作面的运输系统又需要穿过风门墙进行出料,就象山煤矿而言,穿风门墙的设备为刮板输送机,而使用刮板输送机会导致风门墙体始终有一个洞口,导致风流调整不准确。而使用刮板输送机,需要多投入1套设备、多设立1个岗位,并且刮板输送机损耗较高、维修不便,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比较高。针对以上问题,对刮板输送机穿风门墙的工艺进行改进,让主胶带输送机直接穿风门墙,加装防风流逆流装置。实践表明,这一方法能有效地解决调节风流难、成本投入高、设备维护不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煤矿井下割煤、破岩、运输等环节会产生煤(岩)尘,特别是输送环节的转载点更容易产生大量的煤尘;而刮板输送机和胶带输送机搭接之处,也是人员通过密集的区域,因此刮板输送机转载点防尘、防护是控制煤矿煤尘、机械事故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现场实际应用角度,对SGB-620/40T刮板输送机的防尘和安全防护方面进行调研,设计出一种适合该机型的全封闭装置,以马堡煤业为试点进行推广应用。应用后,有效防止了刮板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大量扬尘,减少了清煤工作量,避免人员误踏输送机而发生意外事故。  相似文献   

18.
带式输送机转载点锥形空心喷嘴喷雾降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兴 《煤矿安全》2012,43(4):31-33
根据带式输送机转载点产尘特点,设计出低水压、低耗水、高雾化且适宜带式输送机转载点喷雾降尘的锥形空心喷嘴,并在实验室验证了其在低压力、低耗水情况下的雾化效果。通过在山西国阳新能公司一矿带式运输转载点现场试验和应用,证明锥形空心喷雾降尘技术能有效地治理转载点的粉尘污染。  相似文献   

19.
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针对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结构特点,把工作面粉尘分布划分为3个区:射流区、回流区及涡流区来进行研究,建立了3个区粉尘浓度计算模型,得出了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3区粉尘分布不均匀的规律:即回流区、涡流区粉尘浓度较高,分布较均匀;射流区粉尘浓度相对较低,且粉尘浓度沿射程不断变化,离风筒出风口越远,射流断面粉尘平均浓度越高;射流卷吸比对进工作面粉尘分布不均匀性影响较大,射流卷吸比越大,整个工作面粉尘分布越均匀,这些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的分布,正确评价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和掘进通风效率,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胶带输送巷道粉尘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胶带输送巷道粉尘浓度高的问题,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改善作业环境,以西石门铁矿提升车间系统11/96胶带输送斜井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胶带输送巷道粉尘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际的粉尘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壁面条件、胶带输送速度及巷道风速是影响胶带输送巷道粉尘浓度的3个重要因素。在通风除尘设计中,最优排尘风速以3 m/s最为合适,粉尘浓度保持在4 mg/m3以内。同时,保持墙面润湿、减小胶带输送速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