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致高血压物质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难治性高血压的维持性血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灌流组及对照组,分别在血液透析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和透析滤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降压药使用、血肾素活性(PRA)、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甲状旁腺素(PTH)、醛固酮(Ald)等致高血压物质及血肌酐(Bcr)、磷(P)的变化。结果伴难治性高血压血透患者存在高水平的PRA、ET、ATⅡ、PTH、Ald、β2-MG;16周后,两组Bcr、P、β2-MG、Ald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流组AT Ⅱ、E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PTH均有明显下降,灌流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PR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灌流组血压下降,降压药种类使用减少,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血压及降压药使用种类有下降趋势,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灌流组对致高血压物质的清除优于对照组,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肖艳红  陈彪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34-35,3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对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磷代谢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60例,分为HD组和HD+HP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钙(Ca^2+)、血磷(P^3+)及血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身皮肤瘙痒、骨痛、食欲症状均有改善,而HD+HP组临床症状较HD组改善明显。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BUN、Scr均明显下降(P〈0.01),但下降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HD+HP组血磷、iPTH明显下降(P〈0.01)。血钙无明显升高。HD组血磷iPTH无明显下降(P〉0.05)。血钙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HD+HP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可以改善患者的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联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的清除效果。方法长期规律透析的45例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15例;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emodialysis+Hemoperfutor,HD+HP)组15例;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组15例。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后iPTH水平,计算其下降率和P值。结果3种治疗方式均可使iPTH降低,其中HDF组的下降率为58.5%,HD+HP组的下降率为49.2%,HD组的下降率为13.3%,HDF、HD+HF与HD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HDF和HD+HP治疗能明显降低CRF患者的iPTH,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应用于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ESRD患者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和血液灌流(HP)组。HD组应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HP组采用2次血液透析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HD+HP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比较两组甲状肾腺素(PTH)、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血压水平。结果:Hp组PTH、PRA、ATⅡ及血压水平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终末期肾衰竭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难治性高血压,血液灌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联用对心衰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45只,采用缩窄大鼠腹主动脉造成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10mg/kg·d)、厄贝沙坦组(50mg/kg·d)及联合用药组(Ben5mg/kg·d+Irb25mg/kg·d),连续给药8周。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血浆AngⅡ和E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NO和SOD显著降低(P〈0.01).MDA、ET和AngⅡ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各组NO和SOD显著升高(P〈0.01),MDA和ET显著降低(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MDA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SOD高于厄贝沙坦组(P〈0.05);治疗后,贝那普利组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厄贝沙坦组明显升高(P〈0.01),联合用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单用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和厄贝沙坦对改善心衰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32例冠心病患者(治疗组)降脂治疗(普伐他汀,10mg qN,疗程8周)前后覆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氟(NO)的变化。结果血浆ET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O显著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降脂治疗8周后,ET明显下降(P〈0.01),NO明显升高(P〈0.01),血TC、LDL.C、TG明显降低(P〈0.01,P〈0.05),HDL-c亦升高,但未迭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普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7.
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养心通脉片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ORS)患者内皮素(ED、一氧化氮(N0)、血管紧张素Ⅱ(A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67例IRS患者,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养心通脉片组(33例)和二甲双胍片组(34例)。治疗8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ET、N0、NO/ET、Ag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的ET、A异Ⅱ与同批对照组b匕较显著升高,NO和NO/ET则显著降低。治疗后显示,养心通脉片可显著降低IRS患者ET和AgⅡ,升高N0和NO/ET值(p〈0.05或p〈0.01);二甲双胍片组也具有趋势一致的调节作用,但调节力度相对较弱。两组比较,除NO/ET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养心通脉片对IRS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清ET、NO含量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ET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ET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提高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和E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与醋酸钙联合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维持血透患者血钙(Ca抖)、磷(P抖)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醋酸钙联合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醋酸钙+HP+HD)治疗,对照组采用HDF治疗,两组患者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血钙、血磷及PTH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磷及PTH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钙+HP+HD对血磷和PTH清除较HDF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三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疗效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在高血压、皮肤瘙痒、肾性贫血方面的疗效。方法将45例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P+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和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组。HP+HD组患者每周进行常规HD2次和1次HP+HD;HDF组患者每周常规HD2次和1次HDF;常规HD组每周3次常规HD,每次透析时间均为4h。其他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压、皮肤瘙痒程度评分、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结果HP+HD组和HDF组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较常规HD组患者血压下降、皮肤瘙痒程度减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HP+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定期接受HP或HDF治疗,可改善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贫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以HP+HD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激肽释放酶单用或与缬沙坦联合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15周龄的SHR24只、WKY大鼠8只,分为4组:①SHR阳性对照组(SHR);②胰激肽释放酶组(SHR-TPK组);③缬沙坦+胰激肽释放酶组(SHR—Val+TRK(组);④WKY阴性对照组(WKY)。实验期8周。放免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化学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常规测量各组收缩压(S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结果 SHR组的SBP,LVMI,CVF,PVCA,AngⅡ水平明显增高而血清NO含量明显下降,与WKY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TPK组;Val+TPK组)SBP,LVMI,CVF及PVCA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01),Val+TPK组血浆AngⅡ水平显著上升(P〈0、01),而心肌AngⅡ水平明显下降(P〈0.01),TPK组心肌局部和血浆AngⅡ变化不明显。结论 缬沙坦和胰激肽释放酶均能有效的改善高血压左室重构,两者合用效果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丰隆穴对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大鼠血脂、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电针治疗组(饲喂高脂饲料+电针丰隆治疗)、普伐他汀治疗组(饲喂高脂饲料+普伐他汀钠灌胃)。各组20只。30d后称取各组大鼠体质量,以改良大鼠心脏穿刺采血方法采血,检测血脂、NO以及ET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ET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NO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普伐他汀治疗组、电针治疗组大鼠体质量、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NO水平显著升高。普伐他汀治疗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而电针治疗组升高不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伐他汀治疗组ET水平降低(P〈0.05),电针治疗组ET水平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治疗和西药治疗均对HI。P大鼠血脂具有良性调节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高脂状态下NO和ET水平的失衡。西药对HLP大鼠HDL-C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而电针对HLP大鼠HDL—C的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肾素(PRA)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及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AMI患者、健康对照组58例的血浆ET、AⅡ、PRA水平;结果:AMI组病例血浆ET、AⅡ、PR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发病后ET、AⅡ、PRA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ET、AⅡ、PRA对AMI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邵建苹  李学庆  赵丽然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4):125-125,130
目的观察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毒蕈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治疗1~4次,平均3次,每次2h,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后开始规律血液透析。15例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结果经治疗后,HP+HD组与HD组相比住院天数缩短(P〈0.01),透析次数减少(P〈0.05),多脏器衰竭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较单纯应用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毒蕈中毒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顽固性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各25例,高血压者在透析的基础上每月血液灌流2次,共8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降压药使用、血肾素活性(PRA)、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甲状旁腺素(PTH)、醛固酮(Ald)等血管活性物质及血肌酐(Bcr)、磷(P)的变化。结果:血透患者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存在高水平的PRA、ET、ATⅡ、PTH、Ald;其中ATⅡ、ET灌流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个月后,灌流组Bcr、Ald、P、β2-MG、PTH、ET、AT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压及降压药使用种类下降,P<0.05。对照组Bcr、Ald、ET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PR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灌流组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清除优于普通透析,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对尿毒症脑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尿毒症脑病患者36例,分为HD+HP组和HD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抽脉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钾(K^+),血清钠(Na^+),血清氯(CL^-),血清钙(Ca^2+),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24例HD+Hp患者中治愈16例,明显好转4例,无效4例。12例HD患者中治愈6例,死亡6例。HD+HP组治愈率明显高于HD组。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血清钾和血清钠均有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的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HD+HP组治疗前后p2-MG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单纯HD组治疗前后β2-MG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D+HP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是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观察健康老年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40例健康老年人(观察组)和32例健康青年人(对照组)血浆内皮素(ET—I)、NO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二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ET—I、NO和EDD的差异,并对ET-1、NO和EDD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ET—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ID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EDD与ET—I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ET—I与NO呈负相关(r=-0.5356、0.6829、-0.5828,P均〈0.01)。结论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都可靠地反映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 EH组40例,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Ang Ⅱ、NO、ET水平。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EH患者按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者和非杓型者,比较两者的血压变化规律。结果 EH患者血浆AngⅡ、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非杓型者比杓型者夜间收缩压均值、夜间舒张压均值增高(P〈0.01)。血浆AngⅡ、ET明显增高(P〈0.01)。NO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浆AngII、ET、NO分泌失衡共同参与EH的发生、发展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钙通道阻滞剂(CCB)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正常和甘油所致ARF大鼠不同时间血浆CGRP、ET和血清NO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应用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及血浆CGRP,ET和血清NO的影响。结果:甘油所致ARF大鼠血浆CGRP、NO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血浆ET明显升高(P<0.05),氨氯地平治疗组肾损害减轻(P<0.05),CGRP、NO显著升高(P<0.01,P<0.05)而ET明显降低(P<0.05)。结论:CGRP、NO的降低和ET的升高可能参与甘油所致ARF的形成和进展,氨氯地平对肾脏功能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升高CGRP、NO和降低ET有关。  相似文献   

20.
薛痕  蒲超  杨有芹  杨有京 《西部医学》2010,22(2):244-24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s例重症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治疗组和对照组。HP+HD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法治疗;对照组26例是同期收治的因非医疗原因未能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中毒患者。结果血液净化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vs73.08%,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69%VS26.92%,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治疗重症急性中毒一种较好方法,操作容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