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周易》太极图的圆道观及有关中西医理论 ,论述了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变化的各个阶段与阴阳消长的关系。提示《周易》太极、阴阳 ,不仅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根基 ,而且与西医某些学科的理论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祝步文 《养生月刊》2012,(3):206-208
太极一词,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含有“至高”、“至极”、“唯一”、“绝对”之意.太极之理即阴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之理.太极拳解析拳理,处处不离阴阳转化规律.可以讲,没有阴阳学说,就不存在太极拳理.它的健身道理也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祝步文 《气功》2012,(3):206-208
太极一词,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含有“至高”、“至极”、“唯一”、“绝对”之意。太极之理即阴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转化之理。太极拳解析拳理,处处不离阴阳转化规律。可以讲,没有阴阳学说,就不存在太极拳理。它的健身道理也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4.
从象数、象数与中医理论以及象数在中医临床中的运用三方面论述了中医与易学象数的关系密不可分。说明中医受《周易》象数的影响非常大 ,中医学不仅是一门以太极象数模式为基础的整体动态医学 ,而且也是一门统括天、地、人的宏观宇宙学  相似文献   

5.
谢海洲 《山西中医》2002,18(5):58-59
吴奇著《中医太极观》,美国中国书刊出版发行有限公司、美国双鱼传播公司联合出版 ,于 1997年 5月初版 ,1997年 8月再版 ,印行至 5 0 0 0册 ,该书列为宇宙、人、太极探幽系列丛书之一。1 全书分为古太极图的天文地理含义、太极与《周易》、老子《道德经》、太阳能场与生命关系初探、现代人轻松进入中医殿堂、太极能场理论和临床应用 5章。本书中心思想是用现代科学证实老子 (李聃 )学说之“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反复阐述其理 ,按照现代科学的天文、地理、气象、物化等学说进行解说 ,应用对比、画图、列表、例证诸多方法 ,…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周易》的整体性思维演变成传统中医理论中整体观,《周易》太极象数思维模型在中医理论中有所运用,《周易》的阴阳学说构建了中医理论中的辨证思维观念体系,而《周易》中精气理论对中医理论发展亦形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易》中精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本原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受到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周易》的深刻影响;中医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周易》,《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目前关于《周易》对中医现有理论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的研究尚属少见。中医学是根植于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周易》哲学思想有助于中医现有理论本质的揭示及其继承,也将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中 《山西中医》1989,5(4):4-5
本文从“《周易》论述的问题,主要是阴阳的相互关系”、“《内经》继承、发展了《周易》的阴阳学说”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医阴阳学说与《周易》的联系,认为:中医的阴阳学说来源于《周易》,《周易》的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其成 《国医论坛》1991,6(6):12-14
近来,海内外出现一股“医易研究”热.中医与易学(不仅仅是《周易》)的关系的确密不可分,两者的相关研究对促进中医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然综观此项研究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研究只在“医易同源”、“医易相通”上下功夫,在易理与医理的圈子里打转.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①认为中医整体观来源于《周易》天人合一思想;②认为中医辨证论治来源于《周易》阴阳消长、刚柔进退的变易思想;③认为中医的辨证方法、直观悟会方法、类比思维方法皆源于《周易》;④认为《周易》的阴阳学奠定了中医学基础;⑤认为中医五行学说源于《周易》;⑥在易学象数与中医运用方面,虽有涉及但较薄弱.前五个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内经》的对偶概念出发,联系到《周易》的太极两仪与古代埃及语中词汇的对偶意义以及梦与儿童思维等特点,认为《内经》是以原始思维方式建构的,这种思维方式具体一点说就是“太极图思维模式”。它突出地表现在《周易》,其次为《内经》。道家、儒家思想的形成亦与它有关。以往认为《周易》与道家、儒家等思想对《内经》及中医的影响实际上都是受这个原始思维模式影响的结果,因而它们的观点难免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医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起源于《周易》,发展于《内经》。从对《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理论之源流的研究中发现,《周易》学的阴阳论,对中医学的人体解剖组织属性、中医经络理论、疾病诊治以及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整体观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归纳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气血理论谈医易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周易》与中医理论中气和气和血的关系、气血的平衡运动、气血的循环运行、脏腑气血理论、针灸及脉学中气血理论的应用等几方面的相关性联系的研究,发现《周易》的原理地中医气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气血理论恰是《周易》原理在人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球健身操是将《易经》《心经》、《内经》、和《道德经》所揭示的思想与中西医学原理有机地结合一起的一种自然疗法。该疗法在开发智力、祛病健身、养生益寿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深受患者的欢迎。 一、运太极激脑增智 道藏曰:“脑为左太极、右太极”。太极转动,大脑开窍,双手运太极拳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顺逆逆顺运九宫。向大脑输入太极八卦信息,将线性思维转化为主体太极思维,产生激能增功效应。 如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员王能琴教授,全家运作“太极拳球健身操”中的散步操、拍打操和手足操,她和老伴多种疾病获得…  相似文献   

14.
试论《周易》对中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鹰 《河南中医》1996,16(6):333-335
试论《周易》对中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程鹰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a《周易》《内经》/历史中医医学基础中医流派/历史考证我国古代的《周易》是一部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重要著作。《周易》的哲理与思维方式,其中特别事物的变易及阴阳对立的论述,对于中...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太极的来源与含义以及太极道论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太极象思维对中医学的影响。太极在中华文化中被视为万物的原始,代表着大、无限大的含义。《周易》对太极的阐释成为了后世哲学家与学者的探索对象,从而形成了多重哲学涵义。太极道论强调了太虚混沌的状态,以及左旋右转、三五相包的变化规律。在太极象思维的影响下,中医学借鉴天象观察方法,形成了以季节变化与日月更替为基础的整体观和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太极象思维也深刻影响了中医的形神生命观,强调形与神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整体而言,太极道论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思维范式,对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荩文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12):535-537
《内经》与《周易》关系探析刘荩文辽宁中医学院中医基础教研室(沈阳110032)《周易》与《内经》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二者成书时代相近,在学术思想上互相渗透,相得益彰,故有“医易相通”之说。兹将《内经》与《周易》的关系,探析如下。1《内经》的阴阳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述《周易》整体观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方法:分析《周易》八卦系统,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说明二者的关联性。结果:《周易》的整体观是中医整体观念的立论基础。结论:中医学理论与《周易》整体观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通过网络调查平台在中医高校在校生中随机发放问卷,从对《周易》的了解、与中医间贯通有无的认知情况及相关课程开展的态度和建议3个方面开展调查。发现中医高校本科生对《周易》的了解和学习状况欠佳,大部分学生意识到加强《周易》与中医之间的贯通学习至关重要及学校安排的传统文化课程相对不足,说明在中医高校推广《周易》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方法:从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及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等方面论述。结果与结论:中医源于《周易》,二者密切相关,中医学是在汲取了《周易》的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建构的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太极”一词,是中国古代哲学用来说明世界本源范畴的。提到“太极”,人们常常把它和《周易》连在一起。其实,在《周易》的本经中,并无“太极”一词,它第一次出现,是在孔子写的《易传》中。孔子真是了不起!他通过对乾、坤两卦卦辞的深入研究,以其超凡脱俗的伟大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